您好,欢迎来到欧得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石柱中学2014年(秋)高三物理答疑训练

石柱中学2014年(秋)高三物理答疑训练

来源:欧得旅游网
物理答疑训练(九)

1. [2014·辽宁大连高三双基]如图所示,物体A的质量为2m,物体B的质量为m,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间的摩擦不计,用水平力F向右推A使A、B一起加速运动,则B对A的作用力大小为( )

A.

F-μmg

F-2μmg

3

B.

3

C. F-3μmg

D. 2F-4μmg33

2. 为了节省能量,某商场安装了智能化的电动扶梯.无人乘行时,扶梯运转得很慢;有人站上扶梯时,它会先慢慢加速,再匀速运转.一顾客乘扶梯上楼,恰好经历了这两个过程,如图所示.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顾客始终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B.顾客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C.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左下方,再竖直向下 D.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右下方,再竖直向下

3. 如图所示,一木块在光滑水平面上受到一个恒力F作用而运动,前方固定一个轻质弹簧,当木块接触弹簧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木块将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木块将立即做变减速直线运动

C.在弹簧弹力大小等于恒力F时,木块的速度最大 D.在弹簧处于最大压缩量时,木块的加速度为零

4. [2014·辽宁丹东]如图所示,A、B、C三球的质量均为m,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斜面顶端、另一端与A球相连,A、B间固定一个轻杆,B、C间由一轻质细线连接.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固定在地面上,弹簧、轻杆与细线均平行于斜面,初始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细线被烧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球的受力情况未变,加速度为零

B.A、B两个小球的加速度均沿斜面向上,大小均为gsinθ C.C球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g D.A、B之间杆的拉力大小为3

2

mgsinθ

5. [2014·湖北省武汉市高三调研考试]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置着质量为M的木板,在木板的左端有一质量为m的木块,在木块上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木块与木板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时间t分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仅增大木板的质量M,则时间t增大 B.若仅增大木块的质量m,则时间t增大 C.若仅增大恒力F,则时间t增大

D.若仅增大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时间t将不变

6. [2014·湖南嘉禾一中高三摸底]民族运动会上有一骑射项目,运动员骑在奔跑的马上,弯弓放箭射击侧向的固定目标,假设运动员骑马奔跑的速度为v1,运动员静止时射出的弓箭速度为v2,跑道离固定目标的最近距离为d.要想命中目标且射出的箭在空中飞行时间最短,则( )

A.箭射到靶的最短时间为d

v2 B.运动员放箭处离目标的距离为d

C.运动员放箭处离目标的距离为dv2v1 D.箭射到靶的最短时间为dv21-v2 2

7、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请回答下列有关此实验的问题: (1)该同学在实验前准备了图中所示的实验装置及下列辅助器材:

A.交流电源、导线 B.天平(含配套砝码) C.秒表 D.刻度尺 E.细线、砂和小砂桶 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是________(填代号).

(2)打点计时器在小车拖动的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迹,以此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其中一部分纸带上的点迹情况如图甲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T=0.02 s,测得A点到B、C点的距离分别为x1=5.99 cm、x2=13.59 cm,则在打下点迹B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B=________ m/s;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在验证“质量一定,加速度a与合外力F的关系”时,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a-F图象,其中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线在末端弯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12分)如图所示,一光滑的定滑轮两边用轻绳吊着A、B两物块,A、B的质量分别为mA、mB,mA=1.5 mB,将A固定,B放在地面上,绳子刚好拉直,在它们的右侧一个斜面体上,一物块C刚好与A在同一高度,由静止同时释放A、C,结果B到最高点时,C刚好到达地面,已知开始时A离地面的高度为h,物块B上升过程中没有与天花板相碰,斜面倾斜角θ=30°.求:

(1)物块B上升的最大高度; (2)物块C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

9. (12分)[2013·石柱中学高三模拟]如图甲所示,一薄的长木板B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长度为L=0.25 m、质量为M=4 kg.另有一质量为m=2 kg的小滑块A置于木板的左端,二者均相对地面静止.已知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若A受到如图乙所示的水平外力F作用,求:

(1)0~2 s时间内,B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距离; (2)2~4 s时间内,B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距离.

物理答疑训练(九)参考答案 仅供参考

1 B 2 C 3 C 4 D 5 B 6 A

7、解析:本题考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处理数据的能力.

(1)利用纸带上的打点间隔数可得出小车相应的运动时间,故秒表不必要.(2)vB=v

AC=

643

答案:(1)5h (2)27

9、解析:当A、B之间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对B有μmg=Ma0. 对AB有F0=(M+m)a0

x2=0.680 m/s;解得a=0.5 m/s2,F=3 N

2×5T

a=x2-x1-x15T2=1.61 m/s2.(3)由a-F图象可知,F=0时,a>0,说明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量大于摩擦力即平衡摩擦力过度了;F(即mg)越大,越不满足“砂和小砂桶的总质量m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小车受的合外力即绳的拉力不再近似等于砂和小砂桶的总重力mg,故a-F图象不再是一条直线了.

答案:(1)C (2)0.680 1.61 (3)平衡摩擦力过度 砂和小砂桶的总质量m不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

8、解析:(1)对A、B整体研究,设A、B一起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1,则(mA-mB)g=(mA+mB)a1

解得a1

1=5g

当A刚要落地时,设速度大小为v,则 v=2a1h=25

gh 这个过程运动的时间t2h10h1=

a1=g

A落地后,B以速度v做竖直上抛运动,运动到最高点的时间 tv2=g=2h5g

上升的高度h′=v21

2g=5h

因此B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h+16

5h=5h (2)设物块C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为a2,则 mgsin30°-μmgcos30°=ma2 a132=2g-2μg

物块C在斜面上运动的长度x=2h 由运动学公式x=1

2a2t2 t=t1+t2 解得μ=43

27

00(1)当F1=2 N时,A、B相对静止,一起向右运动,有F1=(M+m)a1 在t11=2 s内的位移为s1=2

2a1t1 解得s1=0.67 m.

(2)在上一过程中,运动末速度为v1=a1t1.

当F2=4 N时,A运动的加速度为a2,有F2-μmg=ma2 B的运动的加速度为a0=0.5 m/s2

设A滑至木板右端时时间为t,则A、B的位移分别为: s+1212=v1t2a2t,s3=v1t+2a0t2 由几何关系得L=s2-s3 解得t=1 s,故符合题意 此时,木板的速度为v2=v1+a0t

之后,木板匀速运动位移s4=v2(2-t)

2~4 s时间内,B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距离s5=s3+s4 解得s5=2.09 m.

答案:(1)0.67 m (2)2.09 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