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句子排序题及解题思路
题1
排列次序混乱的句子,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 )一千多年前,在今天的省一带,就发生过螃蟹大吃水稻的灾害。螃蟹爬得田里都是,水稻被咬得精光。
( )你也许想不到,这些餐桌上的“横行将军”也会“”。
( )19年,在中东也发生过一次蟹灾,几百万只螃蟹不但咬死庄稼,毁坏农田,而且成群结队地侵入人们的住宅,扰乱了人们的生活。
( )1980年,西班牙著名产稻区发生了一次蟹灾,不计其数的螃蟹咬稻杆,啃稻根,破坏了大片庄稼,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 )螃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菜肴。
( )蟹灾不光外国发生,我国历史上也曾有发生。
思路点拨:
排序题是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中的连贯能力,也就是句与句之间的话题要统一,句序要合理,衔接要自然,前后要呼应。所以在做时一定要将句子多读几遍,理解这段话所表达的意思,并找出关键词句,才可以进行排序。排完后还要连起来读一读,看排得是否准确。
解题过程:
这一排序题的容主要是讲螃蟹在古、今、中、外所带来的灾害,不光要按照时间顺序由古到今进行排序,还要注意到其中的一些关键词句:“蟹灾不光外国发生,我国历史上也曾有发生。”由此,说明语段应该先讲外国发生的蟹灾,再写我国历史上的蟹灾。在写外国发生的蟹灾时也不是按照时间的的远近来写的,其中有一个关键词“也”决定了语序的先后。
参:6 2 4 3 1 5
题2
将下列错乱的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
( )我穿过院子向北屋走去。屋门敞开着,一眼就望见迎面墙上的彩色画。
( )我想:这就是我要访问的那位退休老师吧?
( )院子里静悄悄的,收拾得干干净净。靠近屋门有一棵松树,长得高大挺拔。
( )屋里坐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年人,正在对一群孩子讲着什么。
( )我轻轻推开院门。
( )我朝屋里望去。
思路点拨:
排列错乱的句子,我们在排列时,应仔细分析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比如:时间关系、空间关系、事情发展的顺序等。排列句子可分四个步骤来完成:粗读知大意—细读找顺序—精读巧排列—朗读细审定。
解题过程:
解答此题应先仔细读句子,了解其大意,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写作顺序。经过阅读分析,我们知道这段话是讲“我”去访问一位退休老师的经过。从这几句话看,是按“推开院门”—— “看到院子”——“穿过院子,看到北屋”——“朝屋里望去”——“屋里” 地点转移的顺序。按照上面的思路,这几句话应排成5、3、1、6、4、2。经这样一排,句子就连贯了,表达的意思也清楚了。排完以后,再按正确的顺序读一读,如果不正确,再修改。
参:排列顺序为:(5)(3)(1)(6)(4)(2)
题3
把下列句子按照正确的顺序重新排列。
( )柳树、树的叶子枯黄了,飘落了。
( )纷纷飞舞的雪花飘洒在它那耀眼的、绽开的花瓣上,它依然虎虎有生气。
( )牡丹、芍药也早已失去了它们那美丽的容颜。
( )冬天到了,寒风把银白的雪花带到人间。
( )还有些花瓣掩在白雪里,红白相映,色彩灿烂,令人一望而生羡慕之心。
( )在这万里雪飘、数久寒天的季节里,只有梅花独自开得那么盛,那么艳。
思路点拨:
通读了这6句话后会发现,这段语句赞美的是梅花不畏严寒,竞相开放。第一句,点名时间是冬天,然后介绍冬天的普遍景象:树叶凋零,百花凋,牡丹芍药“也”失去了它们那美丽的容颜中的“也”可以看出排在树叶之后。接着,笔锋一转,写到梅花不畏严寒,开得那么艳。然后写展开的花瓣很有生气,最后写其余的花瓣,色彩灿烂,令人羡慕。
参:2、5、3、1、6、4
题4:
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几句话,连成一篇条理清楚的短文(序号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A.小老鼠举着电筒说:“我是了不起的老鼠,我有黄金一样的光。”它边说还边跳舞。
B.光像金子一样,亮晶晶的,把四周的老鼠都引来了。
C.有个老鼠对它说:“你也太少见对怪了,到地面上去看看吧。”那只老鼠来到地面上看见了,他的脸刷的一下红了。
D.有一天,从没见过光的小老鼠拾到了一只手电筒。
E.它把开关打开,手电筒亮了。
思路点拨:
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是:1、先不要急于排列,而应该先认真地读一读,读明白每一句话写的是什么容,以及这几句话连起来表达了一个什么中心思想。2、读明白各句之间的在逻辑关系。边读边思考,看符合我们已经学过的那种结构形式。(一般的构篇形式有:按时间的推移来安排;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安排;按地点的转换来安排;按空间的方位来安排;按容的类别来安排)3、按照学过的购篇方式组成短文。4、再读一读重新排列的
短文,看看这篇短文是否层次清楚,容连贯,验证调整得是否得体。
参:D E B A C 。
题5:
把下列句子重新排列,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序号。
( )马蹄莲开了,白色的火焰包围住黄黄的花柱,犹如一尊尊银装素裹的小小纪念塔,美得端庄,美得大方。
( )我喜爱白色的花,它让我感到圣洁,感到庄重,感到一种宁静的喜悦。
( )仙人球开了,深棕色的硬刺,雪白的花朵,威风凛凛偏又楚楚动人,实在让人喜爱,便为她起了个名字叫做“刺猬新娘”。
( )花里面,我最喜欢白色。
( )昙花开了,波浪形的叶片,像用绢扎成一样的白花,摇曳在清风之中,美得奇异,美得洒脱。
思路点拨:
这道题很容易就能确定首句“花里面,我最喜欢白色。”以及最后一句“我喜爱白色的花,它让我感到圣洁,感到庄重,感到一种宁静的喜悦。”
三种花的排列顺序应抓住最后一句中的“圣洁”、“庄重”、“宁静的喜悦”。昙花在清风明月中摇曳生姿,给人的感觉像超凡脱俗的仙女,对应着“圣洁”;马蹄莲像一尊尊纪念塔,美丽端庄,对应着“庄重”;仙人球像待嫁的新娘,正对应着“宁静的喜悦”。
参:3,5,4,1,2
题6:
将下列句子整理成条理通顺的一段话
( )孔子非常谦虚地说:“我仅‘习其曲’,并未‘得其志’呀!”
( )开始十多天,孔子只是反复演奏同一乐曲。
( )为了学琴,他曾拜师襄为师。
( )师襄告诉他:“你已弹得不错了,可以学习新曲子了。”
( )师襄是当时鲁国著名的琴师。
( )孔子从小热爱音乐。
( )意思是说,仅仅是练到了比较熟练、准确地弹奏,而对音乐的思想容还理解的不透。
思路点拨:
根据这段话的特点,“孔子从小热爱音乐”这句话是个中心句,其他话都是围绕着这句话来说的。显而易见,我们可按先总后分的顺序来排列句子。
参:6 4 2 5 3 1 7
题7:
将下列句子整理成条理通顺的一段话
( )那些9个日日夜夜不眠不休的救援者,你们应当获得敬意。
( )不抛弃,不放弃,这句震时曾经激荡人心的誓言,再一次被承诺,并且再一次见证奇迹。
( )奇迹,首先是生命的奇迹,同时也是救援的奇迹。
( )坚信奇迹,本质是敬畏生命。
( )尤其是那些泪水流尽的亲人,那些望眼欲穿的家属,你们应当获得敬意。
( )不敢、不能、不准怠慢生命,才终于迎来了绝处逢生的奇迹。
( )那些给予获救工人以细致治疗的医生和护士,你们应当获得敬意。
思路点拨:
这段话是对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中创造奇迹卫士的赞扬,排句序是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要通读全段,理解这段话的结构,然后按照“总—分—总”的结构,进行排序。
参:3 2 1 6 5 7 4
题8:
乱句排文
( )这时,我们才发现社区里的工作人员虽然很多,但是在一些死角里还会看见灰尘。
( )到了社区,同学们都冻得发抖,但又不敢松懈。
( ) 虽然很冷,但我们每个人额头上都有豆大的汗珠。
( )有的同学在擦窗户,有的同学在扫水泥地面,有的同学在捡石头,有的同学在除草,还有同学在推小车送垃圾,我也和一些同学捡石块。
( )由于风太大的缘故,扫起来了许多的尘土,把大家呛得直打喷气,但大家都不觉得苦,继续埋头苦干。
( )我们各自分工之后,都开始行动起来了。
( ) 同学们把自己的活干完之后又去帮忙干别的事了。
解题思路:
乱句排文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训练思维,此题是按事件发展顺序排列,先是事件的起因,再是事件的过程,最后是结果。
题目答案:2 1 7 4 5 3 6
题9:
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沿池环水四周,新筑一道长600多米的环池路。( ),还有那修复完美的明代遗迹“临流亭”,四周环水,兀立池中,游客观望,流连忘返。
①形态各异的飞禽雕塑,浮游水面
②水上画舫往返,笑声朗朗
③路面铺设的鹅卵石,在碧波辉映下,色彩鲜艳,晶莹闪烁
④路边垂柳依依,清风送爽
A、③④②① 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
解题指导:
这是一道在所给的语段中选择恰当的选项填空题。考查的是思维的连贯与严密。解答此类题目,要瞻前顾后,从空缺处的前文或后文找出句与句之间在的联系,通过上下文要通畅连贯或句式要前后一致等方面来确定正确的选项。
此题空缺处前文是写“环池路”,与之文气连贯的当然是选项中③句,接着介绍“路面”,接着就为第④句介绍“路边”,然后由“沿池环水四周”的“路边”,自然引出第②句,介绍“水上”,最后第①句交待水上的“飞禽雕塑”,则“雕塑”又与后句的“临流亭”同属建筑,自然衔接。所以正确答案为“A”。
参:A
题10:
将下列句子排列正确。
( )科学家对此进行研究。
( )正常人的眼睛能感知这个世界的五彩缤纷,识别红、橙、黄、绿、青、蓝、紫,以及它们之间的各种过渡色,总共约六十多种。
( )如牛、羊、马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到它们眼里的只有黑、白、灰三种颜色,很单调。
( )那么,动物的感色能力又如何呢?
( )研究证实,大多数哺乳动物是色盲。
试题分析:
此题着重考察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对于众多的句子如何确定第一句是解此题的关键。接着找出几个句子之间的联系点,这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
解题思路:
首先,要通读所有的句子,整体感知这段文字,初步明确这段文字主要写的是什么,围绕什么来写的。在这段文字中,首先写的是人的眼睛对色彩的感知,而后过渡到动物。中间一句设问句是很好的承接,接下来是科学家投入了研究,最后是研究的结果,并以此举例说明。所有的句子试填好后,要将句子按正确的排列顺序通读一遍,最后检查序号是否正确。
参:3 1 5 2 4。
题11
调整下面错乱的句子,把正确的序号填在前面的括号里。
( )华罗庚教授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著名的数学家。
( )二十岁那年,他得了伤寒病,一躺就是半年,病好后,一条腿残疾了,但他毫不泄气,继续向科学城堡进攻。
( )他十四岁开始自学数学,每天坚持自学十个小时,从不间断。
( )1932年,二十二岁的华罗庚应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的邀请,到清华大学工作。
( )从十九岁起,华罗庚开始写数学论文。
( )在清华大学工作期间,他看了更多的数学书,并开始学习外文。由于他肯下苦工夫,进步很快,二十五岁时,华罗庚就成了著名的数学家。
思路点拨:
对一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可以找出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如,早晨、上午、中午、下午等词,然后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句子。排列这个文段时,我们可以抓住“十四岁”“十九岁”“二十岁”“二十二岁”“二十五岁”这些表示年龄的词,也就是以时间顺序来排列句子,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参:(1)(4)(2)(5)(3)(6)
题12
请把下列乱句重新排列,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序号,再给没有标点的句子加上标点吧。
( )一根芦苇应该说是很渺小的 脆弱无力的 被大风一吹很容易折断
( )盛夏季节,每根芦苇从秆到叶都鲜绿鲜绿,翠嫩欲滴。
( )因此只要有的地方总是成林成海,不惧风吹浪打,永远从容挺立。
( )它们潇洒淡雅 迎风摇动 显示出一种生气勃勃 欣欣向荣的景象
( )这时候 你一点也不会觉得芦苇弱小 给人留下的是众志成城 气势磅礴的壮观
( )也许芦苇深知自身这个弱点,从来不会单独存在,而是集群而生、聚众而长。
思路点拨:
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其中涉及到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概括能力和熟练地运用标点符号。排列这段话时要抓住关键词语来排列,然后把没加标点的句子加上标点,注意表示并列关系的词语之间加顿号,最后再次把排好的句子读读,概括出主要意思。
参:顺序:3 1 5 2 6 4
标点:一根芦苇应该说是很渺小的、 脆弱无力的,被大风一吹很容易折断。
它们潇洒淡雅、迎风摇动,显示出一种生气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时候,你一点也不会觉得芦苇弱小,给人留下的是众志成城、气势磅礴的壮观。
概括:芦苇集群生长,给人气势磅礴的感觉。
题13
把下面的几个句子按顺序排列,并用两个成语形容一下该文字所描绘的景色。
( )a 无风的时候,水平如镜,朵朵白云,青青山影倒映于湖面。
( )b 湖的周围是连绵不断的山峰。
( )c 大大小小的鱼儿在水中穿梭,好像是在崇山、白云之间游动,使人仿佛置身于仙境。
( )d 湖水碧绿,清澈见底。
( )e 山光水色,融为一体。
成语:( )、( )
解题指导:
写景的顺序总是难以把握。初看此题,忽而山,忽而水,山山水水,不知先后。但细细斟酌,a句与e句联系较为紧密,因为a句先写水后写山,e句便用“山光水色”概括,所以a、e句应该放在一起。接下来,a句前应该是放写“山”还是写“水”的呢?很明显,a句先写水后写山,所以前面应该接写水的,那就是d句。现在确定好d、a、e这三句了。再分别比较b、c句,b句单独写“山”,c句写的是水中的景色,考虑到除了b句其他几句都是围绕湖水写的,所以应该把写“山”的那句单独放到前面,这样也顺应了由上到下的写景顺序。由此看来,正确的顺序应该是3、1、5、2、4。
参:3、1、5、2、4
试写形容该文字的成语就比较容易了,因为形容美景的成语很多,比如说
湖光山色、风景如画、山清水秀、山明水秀 等。
题14:
把下列错乱的句子正确排序。
( )跃出一轮红日,脸庞红润润的,徐徐地升起。
( )霞光洒在辽阔的上。
( )红光染红了云朵,织成绚丽的彩霞。
( )忽然,我看到在天地相连的地方。
( )洒在我的身上,暖融融的。
解题指导:
整理这些段序时,先要弄清他们描写的是日出过程,然后再按照日出过程的先后来排列其先后的次序,标上序号。
参:2 4 3 1 5
题15
请把下面的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通顺。
(1) 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有一家“动物饭店”,天天顾客盈门。
(2) 因此,一批又一批好奇的食客不断来这里光顾,生意十分兴隆。
(3) 一对鹦鹉用英、法、西班牙语轮流问好:“欢迎光临本店,!”
(4) 然后黑猩猩和短毛猴来往上菜。
(5) 这里招待的都是动物。
(6) 这些训练有素的“服务员”不收小费不偷吃菜肴。
(7) 客人一到,两只金丝猴立刻拉开大门迎接。
(8) 接着,长耳犬请顾客入座,并把菜单送到顾客手中。
思路点拨:
平时学生到过饭店的,注意观察,就不难排列这样的顺序。即使,没有到过饭店,只要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排列,也可!
标准答案:1 5 7 3 8 4 6 2
题16
修改下面一段话。
这里景色幽静。村前是一个大池塘,① 鱼儿像飘浮在里,② 白云倒映在水中,③ 塘水清如明静。村后是一片清翠的竹林,竹林雀、画眉和小鸟相互对唱,鸣声清脆悦耳。到过这里的人们都说它真像一幅漂亮美丽的风景画。
1、第二句中 ① ② ③ 的正确顺序是
2、文中有三个病句,两个错别字,请在原句上修改。
试题分析:
加强对句子的理解、辨析、积累和运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水平,从而较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解题指导:
把观察、分析、判断、排列、改错等能力综合在一道题目上,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完成此题,先读清题目,弄清要求,根据自己的理解、积累,认真答题。做好后,将这段话再连起来读一读。
参:
1、③ ② ①
2、三个病句:“幽静”改成“秀丽”;去掉“和小鸟”;去掉“漂亮”或者“美丽”。
两个错别字:“飘”改成“漂”; “明静”的“静”改成“镜”。
题17
一、乱句重组。
( )田野的尽头,连绵的山峰像大海里起伏的波涛。
( )溪水是那么清澈、明净;水里的小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 )小溪的另一边是田野,如今黄澄澄的,正报告着丰收的喜讯。
( )一条小溪从我们的村子里静静地流过。
( )山腰上的公路,像一条银灰色的绸带飘向远方。
( )小溪的一边是果园,春天,花香弥漫;秋天,硕果累累。
思路点拨:
抓住景物描写的顺序,从句子中关键词语入手,寻找句子间在的联系,我们就能很快地将错乱的句子排列成段。
“小溪——溪水——水里的小鱼——一边的果园——另一边的田野——田野尽头的山峰——山腰上的公路”,环环相扣,句句相连。
同类练习:
( )这块园地的四面是柳枝篱笆。
( )墙里是一棵又一棵的杏树、桃树、梨树、山楂树。
( )框子里还搭了几铺黄瓜架,累累连连的黄瓜秧爬满架子。
( )而墙外,是树、柳树、榆树和槐树。
( )墙里墙外的树木,就好像给这四堵墙上了两道铁框。
( )篱笆上爬满了豆角秧,豆角秧里还夹杂着喇叭花藤萝,像密封的四堵墙。
( )架子底下,横七竖八地爬着南瓜秧,石磙子大的南瓜静静地躺在那儿。
解题过程:
这一题,由“园地四面的柳枝篱笆——豆秧藤萝组成的墙——墙里的果树——墙外的杂树——墙里墙外树木围成的铁框——框子里的黄瓜架——架子下的南瓜秧和大南瓜”也是层层相扣,前一句捎带出下一句。
二、乱句重组。
( )于是蚌要挤出它,或者消灭它。
( )一个偶然的机缘,一粒砂掉入了蚌壳里,它坚硬的棱角给蚌带来了痛苦。
( )于是,在无可奈何之中,蚌一它的肌肉磨它,以涎沫洗它、浸它……
( )然而,它没有被挤出,也没有被消灭,它钉在蚌壳里,永远给蚌以痛苦。
( )时间在大海的浪涛呼啸中过去了,砂没有离开蚌,却改变了。
( )哦,一颗珍珠完成了。
( )一颗珍珠原来就是一粒砂。
( )它变得圆润、光滑、坚硬、半透明,并泛着一种永恒不变的光泽。
思路点拨:
做这一题,应抓住事情发展的顺序,将珍珠形成的过程展示出来:
“砂掉入蚌壳——蚌要挤出它——砂钉在蚌里——蚌无奈地磨它洗它——时间流逝中砂发生改变——砂
变得圆润、光滑、坚硬、半透明——珍珠完成”最后,以“一粒珍珠原来就是一粒砂”揭示寓意。
同类练习:
( )等柿子晒得半干时,再把它放到缸里密封起来。
( )人们一下子吃不完,就想办法把它们做成柿饼,存放起来。
( )这是,如果用舌头舔舔,就会发现柿霜特别甜。
( )到了十一月,大批的柿子成熟了。
( )过了一段时间,柿子变软,表面渗出一种白色粉末状的霜。
( )做柿饼要先吧削了皮的柿子用榆树枝或稻草连成串,挂在树上或屋檐下。
解题过程:
同样,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做柿饼的过程可以将这些错乱的句子排列成段。
“十一月大批柿子成熟——人们做柿饼存放——做柿饼先挂晒——晒得半干密封——密封浸出白霜——品尝柿霜的甜”,句子排列的顺序一目了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