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默写古诗并填空。
1、默写《山行》并填空。
, 。 , 。 (1)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
(2)这首诗写得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所见到的 (时节)的枫林景色,诗中描写了 、 、 、 等景物,表达了诗人 之情。
2、默写《夜书所见》并填空。
, 。 , 。
这首诗的作者是 ,从诗句“ ”可见是夜晚所见。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了所听到的 ,见到的 等,并由此想到 的情景,不禁思念起自己的 。
3、默写《饮湖上初晴后雨》并填空。
, 。 , 。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 的作品,诗中描写的景物有 、 、 。
(2)诗中“ , ”两句描写的是从远处看洞庭湖的山光水色,把 比作 ,把 比作 ,比喻贴切,想象奇特。
二、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
1、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的菊花的花枝还在傲寒斗霜。
2、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迎面出现一叶孤舟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驶来。 3、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不知不觉轻快的小船已驶过万重山峦。 4、牧童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歌唱,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 三、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 ,最是橙黄橘绿时。 2、 天门中断楚江开, 。 3、 ,歌声振林樾。 4、 朝辞白帝彩云间, 。
5、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秋天的雨,有有一盒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 ,黄黄的叶子像 , ,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2、它把红色给了 ,红红的枫叶像 , ,邮来了 。
3、 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 , 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 ,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4、风,是大自然 ,他会在森林里 他的手风琴。当他翻动树叶, 便像歌手一样,唱出 的歌曲。不一样的 ,有不一样的 ;不一样的 ,有不一样的 。
5、当 拂过,那声音 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 到大自然的威力;当 吹起,整座森林都 起来, 出一首雄伟的 。那声音充满 ,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6、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 。小雨滴 ,一场 便开始了。 ……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 ;所有的房子,房子的 和 ,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7、当 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 ;小溪淙淙,流向 ; 潺潺,流向 , ,汹涌澎湃。从一首 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 。
8、 戏于庭, 登瓮,足跌 。众皆 , 光 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五、日积月累。
1、补充名言。
(1)爱人 。(《墨子》) (2) ,不贰过。(《论语》) (3) ,有礼者敬人。(《孟子》)
(4) ,暖于布帛; ,深于矛戟。(《荀子》) 2、想一想,连一连。
灯不拨不亮 万古胜负在于理 有礼走遍天下 理不辨不明 一时强弱在于力 无理寸步难行 3、将下列表示团结力量大的句子补充完整。 (1) ,泰山移。 (2) ,其利断金。
(3) 臭皮匠, 诸葛亮。 (4) 一个篱笆三个桩, 。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大青树下的小学》先写 和 的情景;再写 和 的情景;最后以 的感情点题。
2、《花的学校》是用 的手法创作的一篇美丽的花的诗歌,诗中把 比作 。
3、《秋天的雨》一文,名为写秋雨,实际上在写 。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秋天的到来写起,接着写秋天 的色彩。然后写秋天 的情景,最后写深秋中各种 和 准备过冬的情景。
4、《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中老屋已经活了 岁了,它正准备往旁边倒去,却有 、 和 请它帮忙。
5、《海滨小城》一文是围绕“ ”这句话来写的。
七、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后人誉为“诗圣”。 ( ) 2、《带刺的朋友》一文表达了 “我”对小刺猬的喜爱之情。 ( ) 3、《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是“总——分”结构。 ( ) 4、《父亲、树林和鸟》这篇课文父亲非常喜欢鸟,他也是一位猎人。 ( ) 5、《灰雀》一文中的小男孩是诚实的。 ( ) 八、选择正确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是( )
A、大黄牛嘴里→第一个胃→第二个胃→草地上→大黄牛嘴里 B、大黄牛嘴里→第一个胃→第二个胃→大黄牛嘴里→草地上 C、大黄牛嘴里→第二个胃→第一个胃→大黄牛嘴里→草地上 2、《金色的草地》一文中作者重点写了( )
A、兄弟二人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 B、“我”发现草地会随着时间推移变颜色以及变色的原因。 C、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3、《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的结构是( )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