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随着教育界的改革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对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都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成为一个综合的体系,在一个教育体系下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实效性成为最为重要的衡量指标,尤其是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几乎已经成为所有课程有效性检验的最重要渠道。本文以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为例,就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教学效果提升到最大化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科学 有效性 策略
正文:小学科学作为中学文综学科的基础,在小学课程体系中越来越重要,这门课程不像语文数学英语,每天布置一定量的书面作业,因此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更为看重。 一、设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基础
小学科学学科注重的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科学素养是一个概念性的主题,它需要在科学课中通过提出问题、大胆假设、制定计划、认真观察、小心实验、搜集数据、分析表达等一系列步骤来实现。由此可见,科学素养的形成首先是从科学问题开始的,而问题的设定是和教学目标一致的。每个年级各有侧重,目标都是指向科学素养的培养。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年段是从三年级开始的,三年级注重的是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发现身边的科学,扩大自己的观察范围;四年级重点放在提高观察的精准度上,能够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简答的知识加工,五年级的教学重点就放在了调查研究上,所有和科学有关系的内容多可以被用作教学内容的设计。六年级侧重于科学精神的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都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要想发挥出科学学科的教学价值,必须设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既要对科学学科各年段需要训练的重点有一个明确的把握,还要从整体上对学科进行把握,尤其是能将各个学段的目标串联起来,形成循序渐进的教学体系,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实际的把握,可以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二、采用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是提高效率的关键
科学课是一门实验性质很强的课程,它有自身的开放性、自主性和探究性的特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自动转化和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抓住这个规律,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的主动作用要得到尽可能的发挥,教师是主体,要对学习氛围的形成具有领导的作用。科学课不像其他课程有统一的考试,因此,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不以成绩为标准,教师就更应该仔细观察学生的特点与优势,无论是学有所长还是稍显平凡,教师都要一视同仁,从心理上尊重学生,和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沟通,抓住课堂上每一个关键点进行教学,用语言、行为甚至是面部表情,使学生感受到和老师情感上的交流。
其次,要激活学生内在的自我完善动力。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学习有效果,主体作用一定要发挥恰当。比如在学习物体的热胀冷缩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去生活中观察那些冷热物体的不同表现,然后发动学生找一些这样的事物,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做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热胀冷缩的现象,然后进行充分的交流,课后写一篇关于物体热胀冷缩的小报告,教学设计从课前预习到课堂教学再到课后复习,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始终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学生就会有一种自发的完善动力,这个动力开始是针对科学学科的,逐渐就会演变成针对自我的。尤其是对于那些语文、数学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如果在科学上能够发现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潜力,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得到提升,触类旁通,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日趋完善。
再有,针对科学学科的特点,设计开放性的课堂。科学是一个发现问题,论证研究,得到事实的学科。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胆大心细,不要拘泥于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比如我们在学习气压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因为要观察气压对于物体发生的实际作用,课堂有限的空间显然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学生就可以带领学生来到操场,通过气泵对物体的压力,观察物体是如何发生变化,产生动势的。教师一定要谨记,自己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进行思考,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发性只能靠自己,为了让这种内驱力发挥出来,教师必须设计开放性的课堂,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体现他们的自主。 三、客观全面的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障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科学课程的评价理念:“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强调科学知识的系统传授,而重视学生探究过程的体验,重视科学素养的养成。”由此可见,科学绝不是以考试成绩判断学生能力的,其侧重考查的点在于学生动手、动脑实践能力,以及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所反映出来的兴趣、态度、能力和思维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作评价体系的建立。良好的科学课程评价体系要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还要能够及时将学生的不足反馈给本人。比较常见的评价方式有科学学习评价单、技能达成实践单。这两个单子里面对于学生平时的表现都有详细的记录,评价的内容可以由教师填写、同学填写,自己填写。只要是和科学学习有关的都可以被记录下来,在学期末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另外,教师在单元学习结束后,也可以出一些单元评价题目,这些题目要以主观题目和实践题目为主,让学生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潜能进行解答,教师可以从中发现学生的科学学习潜能,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另外,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还可以组织竞赛,竞赛可以在班里结组进行,也可以在班与班之间进行,甚至可以申请学校的支持,开设科学展示周。总之,运用多种办法去激发学生学好科学,然后还要有的放矢的评价自己的学习。
结语:科学是一门基础性的综合课程,它可以培养学生综合的能力,为学生一生的科学素养打下基础,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的抓好每一个四十分钟,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内得到无限发展的可能,这才是教育的初衷与归宿。 参考文献:
[1]肖菊连.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李全睿.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现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陈盛兰.提升科学课有效教学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2(02) [4]郑侃.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提问调查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