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产业化的优势及建筑企业发展方向
面对当前经济发展新形势,国家大力提倡节能减排,推行绿色建筑和建筑产业现代化是我国建筑业的必然趋势。建筑产业现代化是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以工业化生产方式为手段,以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装配化、管理信息化、服务定制化为特征,能够整合设计、生产、施工、运维、回收等整个产业链,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
标签:建筑产业现代化;优势;方向;建筑企业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提高建筑工程標准和质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又明确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建筑2016年9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全国各地对推行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装配式建筑都开始制定相关文件。
1、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优势
(1)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运用现代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方式来代替和改变传统的手工劳动及湿作业的生产方式,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有利于提高工程建设效率和施工水平,促进建筑产业的集聚和集约发展,实现包容性增长,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2)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有利于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施工环境影响、提升建筑品质和改善人居环境。
(3)建筑产业的产业链长、带动性强,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对于促进新型城镇化、打造“建筑强国”升级版、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2、推行建筑产业现代化意义
2.1解决建筑行业劳动力短缺、劳动成本过高的问题
传统建筑模式下,工人作业条件差,危险性高,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年轻人对于工作环境要求的提高,传统建筑模式面临劳动力短缺的严重问题。由于工业化住宅建筑的主要构件均在工厂集中机械化生产,可以大量减少现场作业工人的数量。大量的农民工从施工现场进驻生产工厂成为建筑产业工人,使他们享受更好的工作环境和社会福利条件,既降低劳动强度,降低工人们的劳动强度和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提高工人的素质,加快工业化建设。
2.2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科学发展
工业化建筑在节水、节电、减少垃圾、节能减排,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噪音和扬尘污染方面效果显著。工业化建筑的建造方式可将大部分湿作业转入工厂,可以有效的减少有害气体及污水排放,降低施工粉尘及噪声污染,大大减少了施工扰民的现象,有利于环境保护。
2.3提升建筑品质,实现建筑业战略转型升级
工厂化预制生产的构配件,设备精良、工艺完善、技术工人操作熟练,质量容易控制,构配件生产有质量保障。工程建设的品质保障也可通过建筑的抗震性得以体现。
较短的建造周期可以提升开发商建设期的抗风险能力,并提高投资资金的周转率,改善财务状况,提升盈利水平。
3、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实现路径,装配式建筑的三种型式
3.1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建筑(PC)
在工厂内预制混凝土构件或部件,在施工现场装配而形成的住宅。预制装配式住宅的核心是构件预制与节点现浇相结合,发挥各自优势,保证结构的整体性。预制混凝土装配式住宅的优势有质量好、工期短、产业化程度高等特点。
3.2钢结构装配式建筑
由钢结构作为承重结构,配合工业化楼板系统、内外墙体系统,形成一套完备的住宅建筑体系。优势有:柱网间距大、构件截面小,建筑布局灵活得房率高;结构构件全部在工厂加工,现场装配化程度高。
3.3木结构装配式建筑
材料环保,装配率高,但是受资源禀赋限制,在我国大规模应用难度较大。
4、建筑企业如何应对建筑产业化
4.1提高技术能力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工艺及其技术的提高。任何一个新的领域的发展都必须突破技术发展的瓶颈,在目前关于装配式的各项施工技术不太成熟的情况下,对于施工企业,针对自身提高技术能力特别重要。只有技术走在前列,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中取得优势。由于装配式施工与过去的现场现浇施工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对技术人员加强装配式建筑方面的技术培训,掌握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操作技术,以适应以后未来承揽工程的需要。
4.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任何精湛的技术和完善的标准,不能没有人才支撑。由于装配式建筑从设计、生产到施工组装根本改变了过去的建造方式,培养新型人才队伍是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由于装配式建筑的一些墙体、楼梯、阳台等部品构件在工厂中就已经制作好,工人的现场操作就仅是定位、就位、安装等步骤,所以木工、泥工、混凝土工等岗位需求将大大减少。施工企业及相关劳务公司应做好调整人员架构的准备,建立高素质的装配式施工队伍。
4.3变革管理模式及商业模式
国务院在>中指出发展装配式建筑的重要任务是“推广工程总承包”。所以对于施工企业来说,调整自身组织架构,建立新的管理方式,包括招投标制度,工程分包模式,健全关于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管理体系。增加与相应设计单位、构配件生产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强强联合,形成一个产业技术联盟,从而提高未来的业务承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4.4加强信息技术建设
伴随着BIM、VR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依靠图纸或CAD模式马上将被淘汰。BIM技术对施工管理的优势显而易见,在其他方面,通过BIM,总包单位可以十分清楚自己的利润点,在投标报价的时候将部分对手PK掉以外,另外还具有通过资源整合,打通策划、勘察设计、材料供应、施工等各产业链的优势。
4.5拓展业务发展空间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离不开部品部件的生产,部品部件的生产也将是装配式产业链条中的重中之重,构配件的生产相当于减少了施工企业现场的工作量,所以对于一定规模的施工企业,可以增加对构配件研发、及生产设备的投入,在施工的基础上发展装配式部品部件生产业务,拓展自身的业务空间,可利用装配式部品部件生产与装配式施工的双重优势来获得市场的认可。
结语:
建筑产业化是建筑行业实现转型升级、提升产品品质的必然发展方向,也是企业顺应建筑形势,占据未来建筑市场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张传成,李轶,许凯.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J].《建筑技术开发》 ,2015,42(1):19-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