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来源:欧得旅游网
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摘要:高中生常常在学习、人际关系、青春期心理、挫折适应等几个方面表现出心理问题。我们应当注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开展健康、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完善学校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与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问题,教育,对策 一、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 1.学习方面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一是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等;二是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三是厌学,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 2.人际关系方面

这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与教师的关系问题。由于一些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甚至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二是同学间的关系问题。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三是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3.青春期心理方面

一是情绪化心理严重。青春期是人由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期,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情绪不稳定,情感既丰富又脆弱。遇到

一些刺激就表现为爱哭、爱笑喜怒无常;易急躁、易冲动自我失控;过度焦虑紧张、自私、狭隘;意志薄弱、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差,遇到困难容易灰心丧气;二是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闭锁心理问题主要是指处于消极情况下的心理而言的。中学生若在消极情绪控制之下,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征兆。三是早恋。这是时下最为麻烦的问题。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高中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出现“早恋”问题,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由于走进了恋爱的误区,心理冲突加剧,会产生种种心理的病态反应。 4.挫折适应方面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中学生们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二、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做好学校软硬件环境建设,营造轻松愉悦育人环境

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有好的心理环境。心理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

(1)硬件建设方面,学校的教学大楼、食堂、宿舍、运动场馆等,要尽可能的体现“整洁、明亮、美丽”的特点。要把各种建筑物“镶嵌”在绿化环境中,让学校成为花园式的大教室,让绿色草坪、曲径小道、花草树木等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在建筑物醒目的地方,可以放置名人雕塑,张贴名人名言,也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设置其中,使学生在不断的熏陶中成长。同时,学校要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并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成立“宣泄室”、“出气房”等用于学生宣泄心理压力的场所。

(2)学校要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体制,制订符合学校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划和方案,明确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范畴和工作量认定,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文化、体育、艺术、体育、科技等活动,给在各方面有特长和爱好的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激发学生活力,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

2.加强教师培训,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必须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及各项活动,内化为学生的心理变化,从而提升其心理素质。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渗透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去才有效果。但是,从整体上看,目前普通高中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掌握上普遍欠缺,在面对学生各种不同的心理行为时缺乏有效的方法。学校要组织教师系统学习国务院、教育部及各省下发的关于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相关文件,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要请相关专家给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讲座;要请教育发达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较为成熟的学校的专职心理教师到校作现场指导;要系统学习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3.做好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活动类课程是进行面向全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学校要通过班会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类选修课、团队辅导、全校性大型教育活动、专题讲座等形式,以发展性教育内容模式为主体,大力开展各项活动列课程,从个性品质、学习心理、情绪心理、意志培养、自信心理等方面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挖掘学生心理潜能。

4.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室,进行学生心理咨询之外,还应当有下列功能: (1)负责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并做好心理档案的管理与应用

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学校要全面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其在不同阶段的变化情况。通过心理测量并建档,便于班主任及科任教师掌

握学生心理状况,对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及时干预,经常沟通,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2)负责制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统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咨询室要从德育处剥离出来,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中心,负责统筹安排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心理咨询室要制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计划,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各项活动类课程,要在学校各项大型活动中,配合相关部门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

5.家校合作,形成合力方能事半功倍

教师要与家长进行密切沟通,进行精诚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在学校内,教师会对学生进行德育及心理教育,家长要大力支持,若是有好的建议,可以与教师沟通。家长可谓是学生的启蒙教师,对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及健康的心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可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日常表现,全面掌握学生的相关动态。若出现问题要与教师进行及时的交流,以免学生误入歧途,二者共同合作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途径,要予以重视。

6.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心理健康指导中心。

为了能够发挥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作用,学校须引导大家正确地看待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加强对学生相关方面的教育,保证学生能够合理看待心理健康问题,从而使得他们能够在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时大胆、及时地去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寻求老师的帮助。

我们应当注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开展健康、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完善学校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与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学校和家庭方面应当为学生科普和宣传心理健康相关知识,令学生们受到全面性的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同时,社会各界都应当了解和帮助开展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高妮娜,崔显青,潘诗音.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及反思[J].科技展望,2016,(05):349.

[2]奇萨日娜.实施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J].考试周刊,2014,(13):16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