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慢性咽炎

来源:欧得旅游网
超声雾化吸入对慢性咽炎的急性发作治疗效果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雾化吸入对慢性咽炎的急性发作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100例慢性咽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雾化组即(WH组)和药物组(YW组),经过治疗第三天与第六天的疗效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后效果。 结果 WH组效果显著(P<0.01)。结论 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咽炎急性发作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超声雾化; 慢性咽炎急性发作

慢性咽炎是我国城乡居民常见的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根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城市慢性咽炎的发病率占所有咽部疾病的10%-20%,农村发生率低于城镇居民占5.5%,多见于成年人,男性多于女性。慢性咽炎患者经常感到咽部不适、异物感、刺激性咳嗽等,症状顽固,反复发作,造成不易治愈的假象,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对我科门诊治疗的患者(2010年1月—2012年1月100例)进行观察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慢性咽炎进行发作患者100例,诊断均符合 ,病程都在1年以上,排除有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峡炎,气管-支气管炎等疾病。100例患者随机分成雾化组即(WH组)和药物组(YW组),雾化组男 例,女 例,年龄( )岁,药物组男 例,女 例,年龄()岁。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雾化组(WH组)所用药物为庆大,糜蛋白酶,(利巴韦林,沐舒坦)加入超声雾化器中,口含吸入20分钟,每天2次。药物组(YW组)所用药物为普通中成药(以清热解毒为主),均按说明书(医嘱)按时服用,两组分别于第3天,第6天复诊观察疗效。超声雾化器为台湾生产压缩式雾化吸入器,型号为Penguin Neb(9R-028000)

1.3统计学方法 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p<0.05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第3天效果见表1,第6天效果见表2

第3天两组治疗后比较 表1 组别 例数 完全改善 明显改善 改善 无效 雾化组 50 药物组 50 第6天两组治疗后比较 表2 组别 例数 完全改善 明显改善 改善 无效 雾化组 50 药物组 50 注:完全改善指症状消失,明显改善指症状明星减轻,改善症状减轻,无效和治疗前一样。 3 讨论

慢性咽炎(Chronic Pharyngitis)为咽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

从病理学上,慢性咽炎可分为以下5类:

1慢性单纯性咽炎(Chronic simple pharyngitis):此种类型较常见,表现为咽部黏膜慢性充血。病变主要集中在咽部黏膜层,其血管周围有较多淋巴组织浸润,也可见白细胞及浆细胞浸润。黏膜及黏膜下结缔组织增生,可伴有黏液腺肥大,腺体分泌功能亢进,黏液分泌增多且较粘稠。

2慢性肥厚性咽炎(Chronic hypertrophic pharyngitis):又称慢性颗粒性咽炎及咽侧炎,慢性单纯性咽炎迁延不愈可形成慢性肥厚性咽炎,此种类型在临床中也很常见。咽部黏膜层充血增厚,黏膜及黏膜下有广泛的结缔组织及淋巴组织增生,在黏液腺周围的淋巴组织增生突起,表现咽后壁多个颗粒状淋巴滤泡,可呈慢性充血状,亦可多个淋巴滤泡融合为一体。黏液腺内的炎性渗出物可被封闭其中,在淋巴颗粒隆起的顶部形成囊状白点,破溃时可见黄白色渗出物。此型慢性咽炎常累及咽侧索淋巴组织,使其增生肥厚,呈条索状。

3萎缩性及干燥性咽炎(Atrophic pharyngitis and pharyngitis sicca):临床中较少见。发病初期黏液腺分泌减少,分泌物稠厚而干燥。继因黏膜下层慢性炎症,逐渐发生机化及收缩,压迫腺体与血管,使腺体分泌减少和营养障碍,致使黏膜及黏膜下层逐渐萎缩变薄。咽后壁上可有干痂或脓痂附着,通常伴有臭味。

4慢性过敏性咽炎(Chronic allergic pharyngitis):又称慢性变应性咽炎。为发生于咽部黏膜的由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变应原刺激咽部黏膜,使合成IgM的浆细胞转化为合成IgE的浆细胞,IgE又附着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使咽部黏膜处于致敏状态。当相同的变应原再次接触机体后,变应原与介质细胞表面的IgE结合,导致介质细胞脱颗粒,释放包括组胺、合成前列腺素等多种炎性介质,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腺体分泌增多,引起过敏反应。而食物性过敏原主要通过补体C3、C4途径引起过敏反应。慢性过敏性咽炎多伴发于全身变应性疾病或变应性鼻炎,亦可单独发病。季节性慢性过敏性咽炎,其症状可有季节性变化。如对食物过敏,可在进食致敏性食物后出现慢性咽炎的相关症状。 5慢性反流性咽炎(Chronic reflux pharyngitis)(详见喉咽反流):与胃食道反流相关。胃液由于胃食道反流直接损伤咽部黏膜或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咽部黏膜及黏膜下的慢性炎症。[1]

根据患者的连续咽部不适感3个月以上的病史,结合患者咽部黏膜慢性充血,小血管曲张,呈暗红色,表面有少量粘稠分泌物或咽后壁多个颗粒状滤泡隆起,呈慢性充血状,咽侧索淋巴组织增厚呈条索状,或咽黏膜干燥、菲薄,覆盖脓性干痂,可诊断慢性咽炎。超声雾化

器利用电子高频震荡(振荡频率为1.7MHz 或2.4MHz,超过人的听觉范围,该电子振荡对人体及动物无伤害),利用超声波定向压强,使液体表面隆起,在隆起的液面周围发生空化作用,使液体雾化成小分子的气雾,使药物分子通过气雾直接进入毛细血管或肺泡,达到治疗作用。但应注意许多全身性疾病(特别是肿瘤)的

早期可能仅有与慢性咽炎相似的症状。故当主诉与查体所见不吻合或有其他疑点时,不应贸然单纯诊断慢性咽炎,而必须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仔细检查鼻、咽、喉、气管、食道及颈部甚至全身的隐匿性病变,以免漏诊。 参考资料

 

1. 李学佩 .耳鼻咽喉科学[M]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3 :102-104 .

2. 黄选兆, 汪吉宝, 孔维佳 .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008 :317-319 .

 3. Cummings C W, Frederickson J M, Harker L A .Otolaryngology - Head And Neck Surgery[M] :3rd edition. USA:Mosby-Year Book ,1999 :1327-1524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