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雁江区碑记镇祥嘉初级中学 李晓辉
师:在上课前呢老师想要告诉同学们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今天上午第一节课下课期间,我在你们这个班上向三位同学请教了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你们校园大门口两侧的墙壁上写的那幅对联是什么内容?(有人窃窃私语)第一个女同学看了看我想了一下,然后羞涩地走开了;第二个男同学红着脸想了一会告诉了我正确的内容;第三个女同学想了想说出了前半句,然后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也完整地说出了这个内容。现在我想请那位男同学站起来大声地告诉大家这个内容,有请那位男同学(我望着他,并示意他起来),我记得你的,你留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 生:(红着脸,但声音宏亮)千教万教教人救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师:很好。(我不禁拍手叫好,同学们也随着鼓掌欢迎,听课的老师眼光中也流露出兴致)
师:同学们,社会是语文的大课堂,生活中要注意观察,注意积累,学会用我们的双眼去发现生活中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并用我们的智慧去思考一些问题,而议论文这种文体就是作者个人针对生活中某个问题发表的自我看法的文章。今天,我们就针对议论文阅读这一板块进行复习,愿同学们能在本堂课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动脑筋,愉快学习。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考对议论文这种文体的考查内容及要求。 (展示课件)
师:这是中考对议论文的考查要求,那常见的题型又有哪些呢?同学学请看(展示课件)
(学生一边看,老师一边读)
师:好,这堂课我们就这六种题型进行逐一讲解和训练。
师:大家知道,论点就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那大家回忆一下,以前你在寻找议论文论点时常用的办法是什么? 生:看文章题目、开头、结尾和中间。
师:好,刚才这位同学所说的就是明确型的,(展示课件),这种情况可以在文中直接找原句。大家回想一下,我们曾经学过的或练过的议论文有观点就在题目的吗? 生:有。
生:(随口说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师:好,这位同学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大家说论点是在题目吗? 生:是
师:对,这种明确表明自己态度的句子就是作者的观点,又比如:《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书有三益》这样的题目也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师:那再想想论点在文章开头的例子。 (学生想,但一时想不起)
师:大家看看《吴汉何尝杀妻》的论点是否在开头? (学生茫然)
师:文章开头谈到“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这就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师:那论点在文章末尾的例子呢?
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最后一段说“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师: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的确是一篇点型的议论文,题目表明观点,且在文末再次强调了观点。
师:论点出现在文章题目、开头、结尾的这种情况非常多,而且考查的时候也常以此类型出现在我们的试题上,例如请大家看手中的材料,浏览一下,迅速找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点,看看有何特点? (学生活动) 师:大家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
师:很好,那请你回答吧。
生:材料一的论点是:总的来看,还是做老实人不吃亏;材料二的论点是:勤出智慧。一个在开头,一个在结尾。
师:好,这两则材料很容易找出论点,其实再难的议论文基本上也要遵守 “引论——本论——结论”的基本结构,方法也一样。 (生点头)
师:论点在文章中间的这种情况,在考查中较少,但也有,同学们要灵活提炼。 师:还有一种情况叫归纳型,也就是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比如:《大小猫洞》的论点 “故事里面有道理”就需要我们自己概括。
师:总的来说,大家学知识要学活,灵活运用。现在我们来了解论据的考试题型,论据考查主要有两种情况。 (展示课件) 师:请大家看
(展示课件)
师:要完成这个题我们首先得知道《鱼我所欲也》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生:舍生取义。
师:很好,那请想想可以用哪些论据来证明 “舍生取义”这一论点呢? 生: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生:文天祥视死如归
生:邱少云宁愿火烧也不愿暴露目标 生:朱自清宁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
师:太棒了,同学们的知识面很广,类似的还有如:屈原不愿同流合污自投汩罗河;项羽有愧于江东父老自刎乌江,宁站着死也不肯跪着死,这样的例子自古有之。 师:那请大家再补写一个道理论据,最好是诗句或名言。 师:好,有请。
生:李清照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豪情
生:文天祥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语 生:司马迁有“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名言 师:知识就在于积累,很好,还有吗? (学生表现有难度)
师:还有比如说:陈毅的“舍生取义成仁事,人间遍种自由花”;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请白在人间”;孟子也有“富贵不能淫,贫戝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们无不展现了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慨。
师:历史遗留下来的才是精华,同学们生活中还要努力积累。
师:我们已经训练了补充论据的题型,接下来我们利用材料二进行论据概括的训练。论据概括方法为“谁干什么或谁怎么样”,最好用一句话简洁地陈述。 (学生活动)
师:完成了吗?(生点头)好,那我请一位同学起来概括。(生一语言繁琐)注意简洁,一句话。
生:德摩斯梯尼克服口吃弱点终成演说家;陈正之克服反应迟的弱点终成博士。 师:好,我们概括论据时,就要象这位同学一样抓关键。 师:现在我们继续看看论证方法的常见题型。 (展示课件)
师:请大家一起来回顾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哪些?
生: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师:好,那这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区别呢? 生:举例论证一般是以举事实为主 生:道理论证一般是引用名人名言
生:正反对比论证一般是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 生:比喻论证一般是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师:对,那这些论证方法在论证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回答不够明确)
师:要知道,议论文就是要以理服人,运用这些论证方法都是为了增强文章说服力,落实到具体的论证方法就请看 (展示课件)
师:好,就请同学们以填空的方式分析材料一中的论证方法的作用。 (学生逐一解决,完成效果很好)
师:不错,以后我们就以这种方式去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那又如何去完成论证过程的题目呢?我们的方法为“首先——然后——最后”。例如我概括材料一的论证过程为“首先提出了一个‘老实人是不是总要吃亏’的问题,然后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并摆事实讲道理,最后用‘总的来看,还是做老实人不吃亏’作结,有力证明论点‘老实人不吃亏’”
师:现在就有请各位以这种方式来完成材料二的论证过程的分析。 (学生活动)
师:刚才在同学们做题时我看了一下,大家都能很好完成,现在我请一位同学说说他的答题内容。
生:材料二首先摆出“勤出智慧”的观点,然后例举了德摩斯梯尼和陈正之的例子证明,最后总结说“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
师:好,现在我们来训练最后一种题型,那就是开放性的题型,这种题型需要我们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写出自我感受和对生活的认识。 师:请大家看材料三,找出作者的观点及文章的中心。 (学生活动)
师:这篇文章的观点是什么?
生:只有对人类作出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敬。 师:那文章揭示了什么主题,在哪里能看出来?
生:在文章末尾处的“‘心底无私天地宽’,砸碎了狭窄的‘自我’桎梏的人,才
能获得真正的自由,真正的幸福——因为那开阔的胸襟,那崇高的理想已经使你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高尚的人。”
师:大家很聪明,不错的,那你是如何理解“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幸福”的,说说你真实的感受。五分钟时间抒写一下。 (学生活动) 生:(略) 生:(略) (一生鼓掌)
师:好有请这位鼓掌的同学 (有为难状态,只是笑)
师:我相信这位同学的幸福观就是为他人鼓掌。 (学生鼓掌)
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自由幸福观,我们要善于观察,养成思考的习惯,做一个有思想,有独立人格的真正的自由幸福者。
师:本堂课我们着重训练了议论文的答题技巧,相信同学们能以你们敏锐的思维能力做出完美的答卷,老师预祝大家中考成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