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O X U E Y l X H 望柬备 马话支教学 曲蓿机融合 口杨红娟 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讲过: “音乐的魔力, 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觉的事有所感觉,对理解不 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事一变而为可能。” 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复杂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审美情 趣。由于音乐长于表达感情,也最容易触发听者的 情感。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将音乐 引入语文教学,用学生对音乐的感悟来理解作品的 内涵,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1、巧用音乐,营造导入氛围 巧用音乐,营造导入氛围,能充分激起学生的 求知欲,让学生带着对音乐的感悟,进入对课文的 阅读理解,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而进行情感审 美的交流。例:教学《我为少男少女歌唱》一文 时,可选用《毕业歌》来渲染悲壮豪放的气氛;学 习《长江之歌》一文时,通过播放一曲《长江之 歌》,营造一种如泣如诉的流畅气氛;学习《鲁提 辖拳打镇关西》时,可播放歌曲《好汉歌》导入, 以此让学生精神振作,意气奋发;教学余光中的 《乡愁》时,可配上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离家的 孩子》导入,来渲染深沉悲伤的基调;教学《醉翁 亭记》时,可选用一段古典名曲《月儿高》进行导 入,以此渲染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氛围;教学说明文 《苏州园林》一文导入时,可播放民族乐曲《姑苏 行》,悠扬、圆润的笛声能迅速平静学生的心灵; 学习《美丽的西双版纳》、一文,最合适不过的是在 导入前给学生来一曲葫芦丝《月光下的风尾竹》和 《婚誓》等等。教学实践表明,如此巧用音乐进行 导入,戏剧般地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短时之 内将整个语文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2、巧用音乐,有情朗读表达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配合一些与课文情境 相扣的背景音乐,让师生进行课文朗读,有利于 更加充分有效地表达朗读情感。例:教学散文 《世间最美的坟墓》时,教者在补充大量图片资 料,解答学生所提问题的基础上,可选用著名的 圣诞音乐《万福玛利亚》,指导学生进行配乐朗 读。在帕瓦罗帝深沉的歌声中,同学们进行声情 并茂地朗诵,充分展现了伟人那朴实无华的人格 力量。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仿佛感受到茨威格那 轻声的倾诉和祝愿,既虔诚又惟恐惊扰了伟人的 安睡,整首歌所表现出来的圣洁、宁静的意境就 如同是伟人毕生追求的理想境界。再如,读《巨 人和孩子》可选取活泼而充满希望的《春天在哪 里》,与文中的“寒冬”形成对比;读《地毯下 的尘土》时配上欢快的《歌声与微笑》,让学生 从灵魂上来一此洗礼,认识诚实无价。 3、巧用音乐,加深内容理解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引用音 乐,能够起到促进词句和整篇文章内容的理 解。例1:教学散文《长江三峡》时,可从作者 的“这几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 飞翔”这一句切入,引入贝多芬的《第八交响 乐》进行教学。伴随音乐节奏的高低起伏,或舒 缓,或轻快,或高亢,或低沉,学生们闭眼遐 思,充分感受到:瞿塘峡一会儿声势浩大、万水 奔腾的雄伟,一会儿色彩绚烂、云遮雾隐的奇 特;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走 弯,右一转,每一曲,每一折,都向你展开一 幅绝妙的风景画”的秀美:西陵峡“处处是急 流,处处是险滩”的险恶。例2:教学《安塞腰 鼓》一文时,在歌曲《锦绣中华》声中,教者进 行启发讲解,以此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 解:“本文具有独特的音乐之美,刚才我们也以 音乐的力量体现了文章排山倒海的气势,宏伟壮 阔的场面,快速跃动的节奏,黄土高原上的主人 也正是用这种震天动地的鼓点展示了自己伟大的 力量,渲泄了长期闭塞的郁闷和痛苦。他们向人 们庄严宣告:那隆隆的鼓声就是进军的号令,他 们要向建设现代化新中国的目标出发了。” 4、巧用音乐,想象体验情感 音乐是情感的形象外现,文章讲究的是“披 文以入情”。一位音乐家曾说过:“音乐是不需 要中介的语言,它往往通过直感式的体验,让听 者从音响感知中产生内心的情感体验的类似联 想。”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可针对文本 中的一些动情点,选用适合的音乐进行播放,以 此激发学生想象体验情感,产生心灵的情感共 鸣。例:教《荷塘月色》时,在优美的小提琴 《梦幻曲》声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 自己就是朱自清,跨越时空界限,来到1927年的 清华园。此时,再配以老师抑扬顿挫的朗读,在 诗意的氛围之中,激起了情感的共鸣,从而自然 地达到“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地,感受到作 者在荷塘边,月光下独处的淡淡喜悦又夹杂着淡 淡哀愁之情。再如,教学《愚公移山》这一课, 为了让学生感受愚公坚定不移的意志,贵在坚持 的精神,可放一曲江涛演唱的同名歌曲《愚公移 山》,在铿锵的音乐中,学生们体会到了有志者 事竟成的豪情壮志;教学《长江三峡》一课,当 讲到长江三峡的“险峻”“雄奇”“瑰丽”时, 可放一曲激昂雄壮的《长江之歌》,以此燃起了 学生对母亲河一长江的热爱之情。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引入音乐这股清泉 活水,不仅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促进对文本 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让学生得到情感的共鸣, 受到美的熏陶。追求音乐与语文教学的有机融 合,应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市实验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