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感受第一单元 位置 它们的相对性。 2.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1.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熟练口算; 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正确解答求和、求剩余、求减数问题。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学习。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掌握想加算减的方法。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1.通过操作活动,掌握长方形、正使学生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第三单元 图形的拼组 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方形边的特征,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图形间的互相转换。 1.在动手操作中,突出图形的变换。 2.注意通过多种层次的拼组活动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 教学重点 认识6个位置的基本含义,会描述和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左右的相对性。 如何突破 1.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 ①上下、前后让学生判断。重点是理解位置的相对性。 ②左右要引导学生从以自我为中心过渡到以自然物为标志进行辨别。 2.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正确的答案上面画√。 题型示例 备注 我是小刚 书和铅笔盒在小军的 ( )边,在小刚 的( )边。 我是小军 1、17-9= 7+( )=15 ( )-8=8 2、 我用(左、右)手打电话。 小鸭还要捉几条小鱼? 妈妈,我捉的小鱼,够吗? 还不够,一共要捉15条呢! 以内的退位减法。 2.初步学会用 6个 可以拼成一个( ),最少再拼() 个这样的 ,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1.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1.认识人民币单位,知道元角分之间的换算。 2.认识各种面值第五单元 人民币的认识 人民币,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购物活动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作用,爱护人民币。 1、100以内数的概念: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数位意义、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2、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1.估数的方法 2.用词语比较并描述物体数量的多少 1、运用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感。 2、充分利用练习中的好素材──p36百球图、p37第5题、p42第1题、p43第4题等。 ①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相差( )。 ② 十位 个位 一。 这个数是(),十位是(),表示()个();个位是(),表示()个()。相邻数是() 和()。 ③()个一和()个十是75。100里面有()个十。100里面有()个④67后面连续4个数是( )。 ⑤百位是1,其它数位是0,这个数是( ),它里面有( )个十,这个数是由( )个一组成的,它比最大的两位数多( )。 ⑥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 ),二年级三班有三十七名学生( ),一本故事书有一百页( ),口算题一共有六十八道( )。 ●把这些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 )( ) ●这些数中三位数是( ),它里面有( )个十。 ●这些数中( )比30多一些,( )最接近70。 ⑦猜一猜 右边的筐里大约有多少个苹果? 15个( ) 35个( ) 20个 80个( ) 掌握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和简单的计算。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1.注意通过摆、换等活动认识人民币。 2.把握好教学要求。 1、填空 : 1元=( )分 20角 ○ 1元 30元+8角○38元 5角 + 7角 =( )元( )角 3.14元=()元()角()分 2、解决问题. 9.20元 0.50元 30.00元 9.80元 0.50元 (1)姐姐买一顶帽子,付给售货员10元,应找回()钱。 (2)弟弟有2张1元钱,能买( )个笔记本。 (3)一顶帽子比一个魔方便宜( )钱。 (4)估计一下,买一顶帽子、一个魔方和一只小熊,用50元够吗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2.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1.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 2.正确解答求减数、求被减数、求差、连加和连减的实际问题。 1.在学生多样化的算法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想加算减”的口算方法。 2.增加计算训练的时间,熟练计算技能。 3.创设情境,提出计算问题,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① 被减数 44 76 减数 27 8 差 20 8 整十数的口算。 加数、求两数相②85-7= 20+67= 6+7+50= 96—40—7= ③5+23○73 73○80-3 ④妈妈拿着一张去商店。 ●妈妈先买了一个书包,售货员找了10元,这个书包多少钱? ●妈妈用剩下的钱,又给小明买了一本8元的故事书。妈妈一共花了多少钱? ●这本故事书小明每天看一页,看到40天时,他发现正好看了书的一半,这本故事书共多少页? ⑤ 体育 用品 原有 卖出 还剩 26 8 15 6 18 9 ⑥妈妈买回12个苹果,红红吃了几个,吃完后数了数还剩9个,红红吃了几个苹果? ⑦杨树高17米,柳树高9米,杨树比柳树高多少米?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培养学生珍惜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 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1.认识任意时间。 2.掌握时间单位间的进率,会根据经过时间推算出起止时间。 1.认识任意时间。 1.注意通过直观操作认识2.会根据经过时间推算出起止时间。 几时几分。 2.经常做一些认几时多(差)一些的练习,分清在几时多(或少)时,时针的位置。 3.结合生活实际来认识。 : 时 分 在表盘上画出你中午吃饭的时间。再过5分钟是()时()分。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第八单元 找规律 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第九单元 统计 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能够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能够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1.结合具体事例说明“规律”的含义。 2.根据儿童的特点,采取多种活动方式去发现、表示规律。 3.注意采取先思考、探索,再小组交流的学习方式。 1、画一画、写一写 32、28、24、20、( )、( ) 2、涂出有规律的颜色 1.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1.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和练习。 一年级一班学生喜欢的课程: 科目 数学 语文 人数 10人 6人 涂一涂: 音乐 11人 体育 18人 (1)喜欢上( )课的人最多,喜欢上( )课的人最少。 (2)喜欢体育课的比数学课的多几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