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言论自由与民主

来源:欧得旅游网
中欧2010级双硕士 莫凤姣 1001301761

言论自由与民主

【摘 要】言论自由与民主促进又相互制约,二者息息相关。一方面言论自由对民主有促进 作用,民主又反过来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另一方面,民主在一定程度上会伤害 到言论自由,反过来泛滥的言论自由也会危害到民主。 【关键词】言论自由;民主;私言论;公共言论

根据密尔的思想,言论自由,或称“表达自由”,意指所见所闻所思以某种方式或形式表现于外的自由。根据我国宪法的定义,言论自由即公民享有宪法赋予的通过口头、书面、著作及电影、戏剧、音乐、广播、电视等手段发表自己意见的自由的权利。由此可见,言论自由简而言之即为:思想自由和表达自由。而思想自由处在意识流里,属于精神层面,是人类内心的活动,是任何人都无法干预、无法左右的领域,因此,人们的言论自由在思想自由层面享有完全的和绝对的自由。此外,由于内心的思想如果不表达出来,就不会为人所知,也不会对他人或社会等产生任何直接的影响,这就使得言论自由在现实中的意义集中在了表达自由层面。而表达的自由又取决于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的自由。

民主,根据一般的理解,即是多数统治,或者统治者的统治必须建立在被治者的同意之上,或者一切公共决定须最终取决于多数公民的同意。民主是对专制而言, 作为一种制度, 其核心一是公民参与, 二是权力的监督。人类在文明进步中经过长期摸索, 建立起一种机制, 保证公民最大限度地参与公共事务, 同时明确各类掌权者的权限, 并受到各方监督, 杜绝某一个人或一小群人有“说了算”的至高无上的权力, 这就是民主制度。

言论自由与民主相互作用,相互关联,二者密不可分。从二者和谐的方面来说,一方面言论自由有助于推进民主的进程,另一方面民主又反过来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从言论自由与民主之间存在矛盾的一方面来说,民主在一定程度上会伤害到言论自由,反过来泛滥的言论自由也会危害到民主。

首先,言论自由有助于推进民主的进程。这一点最开始体现在人类争取民主的民主革命斗争中。中国奴隶制和封建制时期,历代统治者实行愚民政策, 向人民灌输“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的儒家说,无不奉行“ 防民之口, 犹于防洪川” 的统治信条, 残酷镇压“ 思想犯”。二千多年的思想言论禁锢沉淀于中华民族的心理意识之中, 使旧社会的中国人长期为屈从忍让、谨小慎微、息事宁人、苟且图安, 以及对政治畏怯、冷漠和偶象崇拜所束缚。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民主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到了近现代,人们的思想逐步得到解放,先进的自由、民主思想借助言论自由这一有力的武器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并且一步步推动了中国的民主进程。辛亥革命时期的租界, 言论自由的尺度最为宽广, 租界当局虽然不欢迎激进的言论, 却容纳了激进的言论的公开存在, 从而使革命思潮, 能够合法地向纵深的方向进行探索。这对后来革命党人摆脱单纯依靠合法斗争的议会迷倾向, 走上武装革命的道路, 有着重要的作用。西方的民主革命斗争也是从争取言论自由开始的,其最终胜利的取得,也离不开言论自由这一强大武器。在取得民主革命胜利各国先后确立了民主制度后,言论自由对民主的促进作用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以新的方式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1)言论自由是人民表示同意和进行自我统治的必要条件和基本原则,没有言论自由即没有民主;(2)言论自由是制约公共权力和避免民主从多数统治走向多数暴政的重要保障,托马斯• 杰弗逊曾说:言论自由是一种对行政、立法、司法三权起到约束作用的第四权力;( 3)言论自由促进着社会内不同群体之间和政府与公民之间政治上的相互信任关系。

其次,民主对言论自由有着保障作用。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新兴的资产阶级通过言论自由这一强大武器,传播其政治理论,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动员其它受压迫阶级与之并肩战

1

中欧2010级双硕士 莫凤姣 1001301761

斗并最后推翻了封建贵族和宗教的阶级统治,取得了民主革命胜利,建立起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在资产阶级取得民主革命胜利后大多把言论自由作为一项宪法权利加以保障。 1789 年法国著名的《人权宣言》在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律文件的形式宣告:“人们生来并且始终是自由的, 在权利上是平等的。” “ 自由交流思想和意见是最珍贵的人权之一。因此, 所有公民除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对滥用自由负责任外, 都可以自由言论、写作和出版。” 1791年年这段话写入了法国宪法序言, 成为一项重要的宪法原则。同年1 1月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一条也确认了公民的言论自由权。此后随着世界民主运动的发展, 言论自由已成为各国普遍承认的宪法原则。我国宪法也规定了公民的言论自由权。 既然民主对言论自由起到保障作用,民主能保障公民完全的言论自由吗?答案是否定的。20世纪20 年代末、30年代初, 人权论战的主将罗隆基,指出:言论自由不应有度量或多少的限制,但天下也没有绝对的自由, 所谓的绝对自由就成为绝对的没有自由。那么民主能在多大程度上保证公民的言论自由呢?我个人认为是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的,也不可能划出一条明确的界限。但是我们可以有一定的标准。比如说按照言论所产生的影响将其分为私言论和公言论或者政治性的言论。私言论具体包括只涉及言论者本身的言论,和涉及他人利益的言论。公言论包括涉及社会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言论。根据弥尔《论自由》里的思想,公民在只涉及自己的利益时,其享有完全的言论自由,民主应该对此给与充分的保护。对于涉及他人利益的言论在不会损害到他人利益或者虽然会损害但是获得了他人同意的情况下,也是享有充分言论自由的。而对于公权力的言论,其保障的程度却远没有私领域高,相反给予的限制比较多。具体而言也比私言论复杂,大致地可以将其按不同的言论主体和不同的时期分。如国家机关发言人、新闻媒体工作者、地震局和气象局的工作人员与一般人的区别、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区别等。在不同时期人们的言论自由受到的限制不同,如在战时和和平时的不同,特殊时期,如非典时期、日本和辐射言论等。然而根据Meiklejohn在《政治自由》一书中的观点,虽然他也认同言论自由可以分为私言论和公共言论或政治性言论,但是在他看来,个人的私言论自由在经过正当程序时,即使不公正也不必要,仍然可以被合法地剥夺或者限制,但公共性质的言论则是受到绝对的保护的。他还分别用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和第一修正案作了佐证。这一观点,与米尔的思想是截然相反的。由此可见,民主对言论自由的保障作用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只能依据一定的标准来衡量。

再次,从言论自由与民主相互对立的一面来看,在一定程度上,民主伤害了公民的言论自由。密尔认为言论自由是首要的自由,是最广泛的心灵自由,其他一切领域的自由都离不开言论自由。要重视少数人的思想意见,不论少数人所持观点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不能剥夺他们公开主张它们的权利。弥尔顿也主张言论自由不但是多数人的,而且也是少数人的。然而,社会及人类思想的复杂多变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形成一个完全一样的思想。人民也不可能达成一个获得全体人一致同意的决议。这就决定了所谓的民主只能是多数人的统治,民主所代表的往往是多数人的思想、意见。 为了保障民主,即保障少数服从多数,就会使得少数人的思想、言论服从多数人的思想、言论,于是这少数人的言论自由必然地受到损害了。 多数人的民主必然会产生代表多数人思想、意见的法律、制度、政策、机关等。当少数人不赞同这些法律、制度、政策或者机关时,他们反对这些法律、制度和机关的言论必然会受到多数人的惩罚和镇压,这样就导致了少数人的言论自由被剥夺。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民主伤害了公民的言论自由。如我国文化大革命时期,少数人没有发言权,即使他们意识到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也不能发表批评、反对文化大革命的言论。德国纳粹时期也是如此。

最后,泛滥的言论自由也会危害到民主。当一个民主国家的言论自由泛滥到一定程度,人们享有完全的和绝对的言论自由时,必然会危害到这个国家的民主。只是至今为止,还没有发现某个民主国家因为泛滥的言论自由而最终导致了民主的毁灭的。这是与前面提到的民主对公民言论自由的保障程度息息相关的,正是因为民主对言论自由在进行保障的同时,又

2

中欧2010级双硕士 莫凤姣 1001301761

给予合理的限制,也就防止了泛滥的言论自由危害到民主的现象的出现。

总的来说,言论自由与民主之间的矛盾面,使得我们必须尽可能在言论自由和民主之间寻求到一个平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二者之间相和谐那一面的相互促进作用。我们的民主制度才能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公民也能在更广泛范围内享有言论自由,其享有的言论自由也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

3 中欧2010级双硕士 莫凤姣 1001301761

参考文献:

1. 小哈里•卡尔文,美国的言论自由,三联书店,2009年 2. 密尔,论自由, 商务印书馆

3. Alexander Meiklejohn, Political Freedom, Greenwood Press,1979 reprinted 4. 吴瑛,自由主义与民主主义思想的碰撞,四川大学学报,2007年第一期 5. 资中筠,言论自由是民主的必要条件,炎黄春秋,2007 年第9 期

6. 李扬丽,言论自由理念的前世今生,商业经济,2009年第12期

7. 陈洪林,言论自由及其必要限度,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23卷第三期,2002

年7月

8. 易竹贤,言论自由的守护神---胡适,长江学术,2009年4月

9. 路鹏程,晚清言论自由思想的肇始与演变1833-1911,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0. 胡智彬,少数人言论自由的特殊保护,法制与社会,2007年7月 11. 刘亚,浅谈言论自由,大众商务,2010年4月

12. 侯健,马克思恩格斯言论自由观初探,社会科学,2001 年第11 期 13. 赵丹怡,论约翰•密尔的思想与言论自由思想,教育随笔,2010年

14. 顾星星,李俊,论言论自由的由来和发展

15. 陈开泰,苗刚,论言论自由的历史与现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1 期 16. 刘志强,历史与法理视域: 罗隆基思想言论自由解读,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月

17. 吴麟,简论胡适的言论自由思想,今传媒,2010年7月 18. 汪莹,出版自由到政治自由的演进,法制与社会,2007年2月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