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欧得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石龙—石桥建设用地地灾评估报告

石龙—石桥建设用地地灾评估报告

来源:欧得旅游网
 xxxx中心城区xx组团—xx组团 规划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资料装袋目录 一、文字 1份 二、附图 1份 顺序号 图号 1 1 规划用地环境地质图 2 2 规划用地地质灾害综合分区图 xxxx中心城区xx组团—xx组团 3 3 规划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 A—A′、B—B′、C—C′、D—D′评估剖面图 xxxx中心城区xx组团—xx组团 4 3 规划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 Ⅰ—Ⅰ′、Ⅱ——Ⅱ′评估剖面图 1:10000 1:5000 xxxx中心城区xx组团—xx组团 1:5000 图 名 xxxx中心城区xx组团—xx组团 1:10000 比例尺

xxxx中心城区xx组团—xx组团

控制性详细规划用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一级评估>

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二 00七年十月

xxxx中心城区xx组团—xx组团

控制性详细规划用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地质灾害评估等级证书:甲级

证书编号:国土资地灾评资字第(2005xxxxxxxx) 评估单位:xxxxxxxxxxxxxxxxxxxxxxx

项目负责: xxxxxxx

拟 编: xxxxxx xxxx xxxxxx 审 核: xxxxx 总工程师: xxxxx 院 长: xxxxx 编制时间:二00七年十月

《xxxx中心城区xx组团—xx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自 评 意 见

受xxxxxxxxxx国土资源局的委托,我院承担了xxxx中心城区xx组团—xx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2004)69号文件精神,我院项目组在充分收集区内已有地质环境资料、水文气象及规划设计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了野外调查工作,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进行了评估,并编制了《xxxx中心城区xx组团—xx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经院组织评审后,提出意见如下:

一、充分收集了调查区的有关地质、规划设计、水文、气象等资料,通过实地调查工作,基本查明了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的分布范围、形成条件、规模,所取得的资料满足评估工作的要求。将评估区范围确定为规划用地范围,评估范围确定切合实际。

二、报告书详细阐述了评估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将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判定为复杂、中等、简单三种类型,其中中等复杂占规划用地的大面积范围,判定合适;结合各地块工程重要性分级,该规划用地属城镇新区建设,属重要建设项目。评估级别定为一级,定级恰当。

三、评估工作目的、任务明确,章节及内容安排合理。图件清晰、美观、规范。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论述清楚;对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依据充分、危险性分级分区恰当,结论正确、建议合理。

四、同意聘请专家将该《评估报告书》提交专家评审。

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二00七年十月三十日

1

目 录

前 言 ......................................................................................................... 1 第一章 评估工作概况 ............................................................................. 3 一、工程和规划概况与规划场地范围 ............................................... 3 二、以往工作程度 ............................................................................. 12 三、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 12 四、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 ............................................................. 13 第二章 地质环境条件 ........................................................................... 14 一、气象、水文 ................................................................................. 14 二、地形地貌 ..................................................................................... 15 三、地层岩性 ..................................................................................... 16 四、岩溶发育特征 ............................................................................. 16 五、地质构造与地震 ......................................................................... 17 六、工程地质条件 ............................................................................. 18 七、水文地质条件 ............................................................................. 19 八、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 20 第三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 22 一、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 22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 25 第四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 26 一、规划用地工程建设引发、加剧及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 27

二、规划用地对已建工程的影响 ..................................................... 30 第五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 ....................... 32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原则与量化指标的确定................. 32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 32 三、规划用地适宜性评估 ................................................................. 34 四、防治措施 ..................................................................................... 35

2

结论与建议 ............................................................................................. 38 一、结论 ............................................................................................. 38 二、建议 ............................................................................................. 40

附图目录

顺序号 图号 1 1 规划用地环境地质图 2 2 规划用地地质灾害综合分区图 xxxx中心城区xx组团—xx组团 3 3 规划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 A—A′、B—B′、C—C′、D—D′评估剖面图 xxxx中心城区xx组团—xx组团 4 3 规划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 Ⅰ—Ⅰ′、Ⅱ——Ⅱ′评估剖面图 1:10000 1:5000 xxxx中心城区xx组团—xx组团 1:5000 图 名 xxxx中心城区xx组团—xx组团 1:10000 比例尺 附 件: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证书(副本复印件)

2、《xxxx中心城区xx组团—xx组团规划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自评意见

3、委托书

3

前 言

1、评估任务由来

xxxx为了迎接新一轮的经济开发,正在大力度进行城市基础建设,为了体现xxxx中心城市在我国西南、华南地区的新型能源、原材料、煤化工基地和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位置,显示xxx西部经济带上的中心优势,为经济建设提供优越的城市硬件设施,根据《xxx省西部经济带“十一五”发展规划》的产业布局要求,产业发展要体现劳动密集型、资源型、技术密集型等特点。从引导和吸引新材料工业、生态型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型、科技型工业的角度出发,xxxxxxxxxx政府编制了《xxxx中心城区xx组团—xx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报告认为xx组团—xx组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它体现在毗邻xxxx铁路南编组站,城市xxx路、二纵线均穿过规划范围,靠近城市外环快速路,同xxx轻工业园区毗邻,新建xxx大道已经通车。通过多方论证,xxxxxxxx组团—xx组团规化为综合布局高新技术产业、研发、轻工业,配套物流、市场、居住等,构成中心城区南部产业集聚区,在此相关工作过程中,根据国土资发(2004)69号文《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及其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的要求,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必须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必须对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该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做出评价,提出具体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特委托我院

(xxxxxxxxxxxxxxxxxxxxxxx)对xxxx中心城区xx组团—xx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用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1

2、评估工作的依据

(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即国务院令第394号。

(2)、国土资发[2004]69号文件及其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的有关规定。

(3)xxxx中心城区xx组团—xx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 (4)xxxxxxxxxx国土资源局委托评估的“委托书”。 3、主要任务和要求

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内容,是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了避免因xxxx中心城区xx组团—xx组团规划区在今后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可能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预防工程建设本身遭受地质灾害危害,保障工程建设能顺利进行及建成后的使用安全,以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开展本次规划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其任务是:

(1)对规划用地周边范围进行地质灾害调查,查明是否对规划用地今后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造成影响。

(2)根据对规划用地周边范围进行地质灾害调查结果,圈定规划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

(3)查明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查清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及分布情况、发育情况、形成机制及危害,对评估区内地质灾害进行现状评估。

(4)对规划建设工程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工程建设中和建成后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以及对已有工程的影响进行预测评估。

(5)在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现状评估及预测评估的基础上,对拟建建设场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并根据场地不同地段地质环境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地质灾

2

害发育情况,评估在自然条件下和在采取工程防治措施的条件下拟建工程场地的适宜性。

(6)根据规划用地的特点,对建设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或建成后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或建议。

(7)根据xx组团—xx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对各规划地块功能用途初步进行了划分,但未进行各地块初步设计,因此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主要为规划用地地块适宜性地质灾害评估。

(8)规划用地对各地块功能用途进行了规划,仅作为工程设计的依据,今后各地块具体工程设计建设时,对本次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处于危险性大——中等的区段,还应按建设工程项目的重要性与工程特点进行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因此本规划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不能代替建设工程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第一章 评估工作概况

一、工程和规划概况与规划场地范围

1. 工程和规划概况

xx组团—xx组团规划区位于xxxx中心城区的南部、xxxx铁路南编组站及xxx大道南侧,是《xxxx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所确定的xx片区及xxxxx片区结合部——西段属xx片区下xx组团、东段属柏杨坡片区xx组团。规划区范围东抵xxx片区,西到顶家岩,北靠南编组站、铁路引入线及xxx大道,南以自然山体为界。地理坐标,东经:xx°xxx′28″—xxx°xx′30″,北纬:xx°xx′15″--xx°xxx′33″。

xx组团—xx组团交通位置图

3

规划片区东西长、南北窄由东往西长约7km,南北宽接近1km,规划范围用地为6.79km2。规划区用地涉及xxxxxx的双龙村、xx村和xxxx县的新河村等行政村的部分范围。

本片区规划人口规模为3万人,约8570户(户均人口为3.5万人)。规划人均用地指标:221.24m2。

根据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规划用地为重要建设项目类型。 (1)、规划区功能结构(详见xxxx中心城区xx组团—xx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功能结构分析图)

在总体规划的框架指导下,规划将片区结构概括为“一轴、三片”。 一轴:是以规划的城市东西向干道——xxx路为轴,组织xx、xx组团的交通景观、功能分区和用地布局。

三片:考虑生产与生活、就业与居住等关系,结合城市各片区之间的联系要求,形成带状组团结构,分为西段、中段和东段。在西段集中布置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配套布置一处物流中心;在中段形成一个综合服务区;在东段靠近xxx轻工业集聚区。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位于片区西段、南编组站南侧。通过建设连通场站通道,提高片区与南编组站的交通联系,强化铁路交通资源利用,形成工业、物流区域。引进产业界定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导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城市产业层次,延长城市产业生命周期。规划用地4.05km2。

综合服务区:位于片区中段、xxx大道南侧。在片区中段,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集发、专业市场、居住、行政办公、会展、文化休闲、公交的综合服务区。规划用地1.66km2。

轻工业集聚区:位于片区东段、xxx大道南侧。以近邻xxxx县xxx片区工业园区的条件,在xx组团东侧发展轻工业,以特色产业为主。规划用

4

地1.08km2。

(2)、土地使用规划(详见xxxx中心城区xx组团—xx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使用规划图)

居住用地:规划居住用地为77.99ha,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1.75%,人均26.00m2。居住用地采取居住区、居住小区、组团三级结构布局,规划形成一个配套人整的居住区和2个居住小区,共由6个居住组团构成,主要为xx、xx工业组团及毗邻的xxx工业组团配套。在居住区内部人流集中区布置小型广场。居住区内部公共服务设施:新建1所36班的中学,新建1所24班小学。保留并改造xx小学达到24班。在居住用地内适当位置配建2所6—9所班托幼。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公共设施用地为62.57ha,占城市建设用地的9.43%,人均20.86m2。公共设施用地采取大集中、小分散方式进行布局,片区中心确定在中段的xx附近(见下表)。

公共设施用地表

名 称 行政办公 商业金融与市场服务 文化娱乐 医疗卫生 教育科研 其它 合 计 用地面积 3.24ha 45.89ha 1.5ha 1.93ha 9.66ha 0.98 62.57 备 注 工业用地:规划工业用地为300.16ha,占城市建设用地的45.22%,人均100.05m2。

5

仓储用地:规划仓储用地为5.88ha,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89%,人均1.96 m2。在片区西段南编组站南侧布置1处集中的仓储用地,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配套物资储设施。

道路广场用地:规划道路广场用地为1.83ha,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6.85%,人均指标为37.28m2。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规划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为19.74ha,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97%,人均指标为6.58m。

绿地:规划城市绿地面积为83.36ha,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2.56%,人均27.79m2。

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非城市建设用地主要是指水域和山头绿地等,用地为15.16ha。

规划用地统计表

序号 1 用地代号 R 用地名称 居住用地 其中 中小学校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行政办公用地 商业金融业用地 文化娱乐用地 体育用地 其 中 医疗卫生用地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文物古迹用地 其他公共设施用地 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绿地 公共绿地 其 中 防护绿地 特殊用地 城市建设用地 面积 2(万m) 77.99 62.57 3.24 45.89 1.50 --- 1.93 9.66 -- -- 300.16 5.88 -- 111.83 19.74 83.36 32.95 45.13 -- 663.72 占城市建设用地(%) 11.75 0.73 9.43 0.49 6.91 0.23 -- 0.29 1.46 -- -- 45.22 0.89 -- 16.85 2.97 12.56 4.96 6.80 -- 100 人均 2(m/人) 26.00 1.62 20.86 1.08 15.30 0.50 -- 0.64 3.22 -- -- 100.05 1.96 -- 37.28 6.58 27.79 10.98 15.04 -- 221.24 2 C 3 4 5 6 7 8 9 合计 M W T S U G D 规划用地汇总表

序号 类别名称 面积(ha) 占规划范围用地比例(%) 6

1 规划范围用地 2 城市建设用地 水域和其他用地 3 其中

水域 山头绿地 678.88 663.72 15.16 8.68 6.48 100.00 97.77 2.23 1.28 0.92 (3)、土地使用分类控制及其细分(详见下表)

地块划分:以天然的边界或城市道路为界限,内部则以用地性质加以区分,按照这一要求,根据开发控控制的需要,结合用地性质、权属、用地界线将片区共划分为8个大区块和若干规划管理单元,共142个地块。

xxxx中心城区xx组团、xx组团地块指标规划表

序 区地块 用地号 块 编号 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01-01 U29 01-02 E4 01-03 M1 01-04 G12 01-05 M1 01-06 M1 第01-07 G12 一01-08 M1 大01-09 G12 区01-10 M1 块 01-11 G12 01-12 M1 01-13 G12 01-14 M1 01-15 G12 01-16 C2 01-17 G22 01-18 G22 02-01 G12 第02-02 M1 二02-03 G12 大02-04 M1 区02-05 G12 块 02-06 M1 02-07 G12 容积建筑密建筑绿地率机动车位建筑面配套备注 2率 度(%) 限高 (%) (个) 积(m) 设施 加油其它交通设施用地 1803.6 0.1 10 10 5 180 公厕 站 林地 64773.6 -- -- -- -- -- -- -- 一类工业用地 22114.2 0.8 45 15 25 18 17691 -- 街头绿地 5725.9 -- -- 5 90 -- -- 一类工业用地 91324.5 1.0 40 20 30 91 91325 一类工业用地 28851.5 0.8 45 15 25 23 23081 街头绿地 17903.0 -- -- 5 90 -- 公厕 一类工业用地 33940.8 1.0 40 15 30 34 33941 街头绿地 5661.6 -- -- 5 90 -- -- 一类工业用地 75666.9 1.0 40 20 30 76 75667 街头绿地 2471.3 -- -- 5 90 -- -- 一类工业用地 61961.8 1.0 40 20 30 62 61962 街头绿地 8130.2 -- -- 5 90 -- -- 一类工业用地 74995.3 1.2 35 24 30 90 89994 街头绿地 4410.5 -- -- 5 90 -- -- 商业金融业用地 45446.5 3.5 25 50 35 795 159063 防护绿地 153854.7 -- -- -- 90 -- -- 防护绿地 48399.1 -- -- -- 90 -- -- 街头绿地 3898.1 -- -- 5 90 -- -- 一类工业用地 60905.1 0.8 45 15 25 49 48724 街头绿地 12254.4 -- -- 5 90 -- -- 一类工业用地 34162.6 0.8 45 15 25 27 27330 街头绿地 5732.0 -- -- 5 90 -- -- 一类工业用地 96654.5 1.0 40 20 30 97 96655 街头绿地 10527.8 -- -- 5 90 -- -- 用地性质 地块 面积 7

序 号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区地块 用地地块 容积建筑密建筑绿地率机动车位建筑面配套用地性质 备注 2块 编号 代码 面积 率 度(%) 限高 (%) (个) 积(m) 设施 02-08 M1 一类工业用地 41900.4 0.8 45 15 25 34 33520 02-09 G12 街头绿地 4354.2 -- -- 5 90 -- -- 02-10 M1 一类工业用地 83557.6 1.0 40 20 30 84 83558 02-11 G12 街头绿地 12457.2 -- -- 5 90 -- -- 02-12 M1 一类工业用地 10897.5 0.8 45 20 25 9 8718 02-13 G12 街头绿地 21494.9 -- -- 5 90 -- -- 02-14 M1 一类工业用地 57199.5 1.0 40 20 30 57 57200 02-15 G12 街头绿地 2474.6 -- -- 5 90 -- -- 02-16 M1 一类工业用地 58252.2 1.0 40 20 30 58 58252 02-17 G12 街头绿地 6152.3 -- -- 5 90 -- -- 02-18 G12 街头绿地 7344.9 -- -- 5 90 -- -- 02-19 M1 一类工业用地 59574.9 1.2 35 24 30 71 71490 02-20 G12 街头绿地 4128.9 -- -- 5 90 -- -- 02-21 C2 商业金融业用地 40484.4 2.0 25 30 30 405 80969 02-22 G22 防护绿地 2440.0 -- -- -- 90 -- -- 02-23 E1 水域 438.0 -- -- -- -- -- -- 02-24 G22 防护绿地 52244.6 -- -- -- 90 -- -- 02-25 M1 一类工业用地 60510.1 0.8 40 20 30 48 48408 02-26 M1 一类工业用地 23901.7 0.8 40 20 30 19 19121 02-27 M1 一类工业用地 100932.4 1.0 40 24 30 101 100932 02-28 G12 街头绿地 12109.7 -- -- 5 90 -- -- 02-29 G12 街头绿地 9374.1 -- -- 5 90 -- -- 02-30 M1 一类工业用地 33568.9 0.8 40 15 30 27 26855 02-31 G22 防护绿地 32396.0 -- -- -- 90 -- -- 03-01 G12 街头绿地 832.4 -- -- 5 90 -- -- 03-02 W 仓储用地 33487.5 0.5 50 15 20 17 16744 03-03 G22 防护绿地 13858.3 -- -- -- 90 -- -- 03-04 W 仓储用地 25344.5 0.8 45 20 20 20 20276 03-05 G22 防护绿地 17532.8 -- -- -- 90 -- -- 03-06 C2 商业金融业用地 61958.2 1.5 35 20 25 465 9xxx7 03-07 G12 街头绿地 4015.6 -- -- 5 90 -- -- 03-08 U1 供应设施用地 22633.1 0.5 40 10 30 -- 11317 03-09 S31 机动车停车场库用地 10574.6 0.1 10 6 5 423 1057 第03-10 M1 一类工业用地 72263.4 1.2 35 24 30 87 86716 三03-11 G12 街头绿地 2823.8 -- -- 5 90 -- -- 大03-12 M1 一类工业用地 95898.7 1.0 40 20 30 96 95899 区03-13 G12 街头绿地 3298.6 -- -- 5 90 -- -- 块 03-14 M1 一类工业用地 86836.2 1.0 40 20 30 87 86836 03-15 G12 街头绿地 3157.3 -- -- 5 90 -- -- 03-16 G22 防护绿地 11406.0 -- -- -- 90 -- -- 03-17 M1 一类工业用地 66806.9 1.2 35 24 30 80 80168 03-18 G12 街头绿地 2850.2 -- -- 5 90 -- -- 03-19 C2 商业金融业用地 145778.0 2.0 35 50 30 1458 291556 03-20 S22 游憩集会广场用地 3244.1 -- -- -- 30 -- -- 其它市政公用设施用03-21 U9 3176.9 1.2 30 20 25 -- -- 地 街头绿地 3928.3 -- -- 5 90 -- -- 04-01 G12 30 30 387 77349 04-02 C2 商业金融业用地 38674.4 2.0 25 街头绿地 8661.1 -- -- 5 90 -- -- 04-03 G12 第04-04 M1 一类工业用地 176632.9 1.2 35 24 30 212 211959 四04-05 G12 街头绿地 3296.1 -- -- 5 90 -- -- 大04-06 M1 一类工业用地 112771.4 1.0 40 20 30 113 112771 区04-07 G12 街头绿地 3064.6 -- -- 5 90 -- -- 8

序 区号 块 78 块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地块 用地地块 容积建筑密建筑绿地率机动车位建筑面配套用地性质 备注 2编号 代码 面积 率 度(%) 限高 (%) (个) 积(m) 设施 04-08 M1 一类工业用地 49206.5 1.0 40 20 30 49 49207 04-09 G12 街头绿地 10875.1 -- -- 5 90 -- -- 04-10 M1 一类工业用地 37642.0 1.0 40 20 30 38 37642 04-11 G12 街头绿地 21893.8 -- -- 5 90 -- -- 04-12 M1 一类工业用地 86314.7 1.0 40 20 30 86 86315 04-13 G12 街头绿地 9706.5 -- -- 5 90 -- -- 04-14 S31 机动车停车场库用地 9275.0 0.1 10 6 5 371 928 其它市政公用设施用04-15 U9 123354.4 0.8 40 20 25 197 98684 地 04-16 S22 游憩集会广场用地 3224.3 -- -- -- 40 -- -- 04-17 G12 街头绿地 43196.7 -- -- 5 90 -- -- 04-18 M1 一类工业用地 94518.9 1.0 40 20 30 95 94519 04-19 G22 防护绿地 53936.7 -- -- -- 90 -- -- 05-01 C2 商业金融业用地 15256.1 2.0 35 24 25 153 30512 05-02 R22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4557.9 0.6 20 12 35 8 8735 05-03 C2 商业金融业用地 33884.6 1.8 35 30 25 305 60992 05-04 U21 公共交通用地 25441.6 0.2 15 9 15 -- 5088 05-05 G11 公园 14342.0 -- -- 9 90 10 -- 图书展览用地 15031.2 1.2 45 24 35 36 18037 第05-06 C34 二类住宅用地 39039.8 1.2 20 21 35 281 46848 五05-07 R21 大05-08 R21 二类住宅用地 38789.9 1.2 20 21 35 279 46548 区05-09 C51 医院用地 19301.3 1.0 30 20 35 135 19301 块 05-10 G11 公园 10209.1 -- -- 9 90 7 -- 05-11 G12 街头绿地 7715.0 -- -- 5 90 -- -- 05-12 S31 机动车停车场库用地 4895.2 0.1 10 6 5 196 490 05-13 C2 商业金融业用地 29196.5 1.5 35 20 25 219 43795 05-14 R21 二类住宅用地 36354.0 1.5 25 21 35 327 54531 05-15 C2 商业金融业用地 34109.2 1.5 25 21 35 307 51164 06-01 G12 街头绿地 5835.6 -- -- 5 90 -- -- 06-02 C1 行政办公用地 32437.2 1.5 35 20 25 243 48656 06-03 G12 街头绿地 4355.0 -- -- 5 90 -- -- 06-04 C65 科研设计用地 28632.9 1.4 25 20 35 200 40086 第06-05 C65 科研设计用地 70083.1 1.4 25 20 35 491 98116 六06-06 G12 街头绿地 4100.6 -- -- 5 90 -- -- 大06-07 R22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23253.1 0.8 25 18 35 17 18602 区06-08 R21 二类住宅用地 81735.8 1.4 20 35 35 687 114430 块 06-09 R21 二类住宅用地 31725.6 1.2 20 21 35 228 38071 06-10 R21 二类住宅用地 33712.8 1.5 20 35 35 303 50569 06-11 R21 二类住宅用地 29244.0 1.5 25 21 35 263 43866 06-12 R21 二类住宅用地 32559.2 1.5 20 35 35 xxx 48839 07-01 G22 防护绿地 15214.2 -- -- -- 90 -- -- 07-02 M1 一类工业用地 158506.4 0.8 45 20 30 127 126805 07-03 G12 街头绿地 9251.8 -- -- 5 90 -- -- 07-04 C2 商业金融业用地 13640.8 1.8 45 20 20 123 24553 街头绿地 6429.9 -- -- 5 90 -- -- 第07-05 G12 6331.6 1.8 45 20 20 57 11397 七07-06 C2 商业金融业用地 大07-07 G22 防护绿地 4827.2 -- -- -- 90 -- -- 区07-08 G12 街头绿地 9686.0 -- -- 5 90 -- -- 块 07-09 M1 一类工业用地 187570.8 0.8 45 20 30 150 150057 07-10 M1 一类工业用地 25493.4 0.8 45 20 30 20 20395 07-11 G12 街头绿地 16668.8 -- -- 5 90 -- -- 07-12 G22 防护绿地 5940.0 -- -- -- 90 -- -- 07-13 G12 街头绿地 6511.7 -- -- 5 90 -- -- 9

序 号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区地块 用地地块 容积建筑密建筑绿地率机动车位建筑面配套用地性质 备注 2块 编号 代码 面积 率 度(%) 限高 (%) (个) 积(m) 设施 07-14 M1 一类工业用地 170506.3 0.8 45 20 30 136 136405 07-15 G12 街头绿地 34074.1 -- -- 5 90 -- -- 07-16 M1 一类工业用地 71716.4 0.8 45 20 30 57 57373 07-17 M1 一类工业用地 63348.4 0.8 45 20 30 51 50679 07-18 U29 其它交通设施用地 12453.9 0.1 10 10 5 -- 1245 07-19 G22 防护绿地 142635.8 -- -- -- 90 -- -- 08-01 C2 商业金融业用地 40079.1 1.8 35 30 25 361 72142 二类住宅用地 218628.8 1.4 20 35 35 1836 306080 第08-02 R21 二类住宅用地 27431.9 1.5 25 21 35 247 41148 八08-03 R21 大08-04 G12 街头绿地 6436.6 -- -- 5 90 -- -- 区08-05 R22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0658.1 0.6 20 12 35 11 6400 块 08-06 R21 二类住宅用地 128112.3 1.4 25 35 35 1076 179357 08-07 G12 街头绿地 18290.4 -- -- 5 90 -- -- 2、规划用地范围

规划用地由以下90个拐点坐标圈定(见下表): 拐点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X坐标 xxx9153.7170 xxx9000.0110 xxx8988.0770 xxx8999.5230 xxx8985.5700 xxx8852.5810 xxx8810.6880 xxx8755.4620 xxx8684.5720 xxx8609.3580 xxx8626.4070 xxx8572.8039 xxx8571.6300 xxx8489.7640 xxx8499.1310 xxx8496.5636 xxx8491.1658 xxx8320.3990 xxx8231.5617 xxx8224.6370 xxx8245.1840 规划红线拐点坐标表 表

Y坐标 拐点 X坐标 Y坐标 xxxx4282.9410 46 xxx7629.7723 xxxx0292.1488 xxxx4766.0260 47 xxx7521.9950 xxxx0292.5510 xxxx4884.6440 48 xxx7426.6790 xxxx0233.6730 xxxx5050.1300 49 xxx7356.7750 xxxx0234.7860 xxxx5152.3390 50 xxx7306.1320 xxxx0282.2810 xxxx5574.1150 51 xxx7292.1290 xxxx0378.1000 xxxx5661.0340 52 xxx7296.1220 xxxx0493.2880 xxxx5707.4050 53 xxx7234.5910 xxxx0649.6500 xxxx5812.3260 54 xxx7157.4810 xxxx0805.0320 xxxx6049.8880 55 xxx7138.4840 xxxx0946.3560 xxxx6165.9530 56 xxx6664.9663 xxxx0935.6100 xxxx6420.2061 57 xxx6440.7330 xxxx0878.5300 xxxx6436.2250 58 xxx6274.1680 xxxx0749.3048 xxxx6899.9110 59 xxx6140.2970 xxxx0598.6140 xxxx6939.2570 60 xxx6067.8850 xxxx0493.5520 xxxx6960.6848 61 xxx6314.6671 xxxx0245.9557 xxxx7003.0282 62 xxx6441.5555 xxxx0078.3088 xxxx7676.9780 63 xxx6517.7926 xxxx9930.8253 xxxx8115.8543 64 xxx6688.8818 xxxx9446.6418 xxxx8454.9000 65 xxx6742.9122 xxxx9318.9127 xxxx8532.7540 66 xxx7169.7568 xxxx8493.6545 10

拐点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X坐标 xxx8283.9570 xxx8321.3550 xxx8445.7670 xxx8448.2800 xxx8579.7250 xxx8200.7020 xxx8122.4040 xxx8060.6520 xxx7942.4990 xxx7902.2890 xxx7879.6890 xxx7947.0870 xxx7939.3120 xxx7927.3260 xxx7835.4400 xxx7722.6140 xxx7646.8500 xxx7646.4260 xxx7626.0000 xxx7642.5760 xxx7661.4620 xxx7624.3980 xxx7638.1520 xxx7674.9920 Y坐标 xxxx8618.6080 xxxx8689.7700 xxxx8842.8040 xxxx8854.1230 xxxx8996.7920 xxxx8998.2160 xxxx8901.1770 xxxx8862.4960 xxxx8902.9420 xxxx8946.1930 xxxx9137.0620 xxxx9316.7850 xxxx9390.4410 xxxx9403.1840 xxxx9373.7570 xxxx9426.2340 xxxx9491.1000 xxxx9527.0360 xxxx9633.6700 xxxx9742.5040 xxxx9778.4520 xxxx9915.6520 xxxx0025.9880 xxxx0257.7710 拐点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X坐标 xxx7186.6954 xxx7296.0682 xxx7385.0777 xxx7473.4057 xxx7551.0720 xxx7895.8500 xxx7910.8590 xxx7974.9290 xxx8000.7670 xxx8128.2560 xxx8183.4487 xxx8249.4760 xxx8311.8760 xxx8288.3788 xxx8266.7050 xxx8170.6220 xxx8132.3280 xxx8208.9100 xxx8507.9090 xxx8549.1030 xxx8577.1110 xxx8850.9620 xxx8970.3090 xxx9125.3235 Y坐标 xxxx8457.3942 xxxx8173.0664 xxxx7720.0589 xxxx6583.6571 xxxx6355.9690 xxxx5669.2700 xxxx5652.2270 xxxx5749.9110 xxxx5765.4490 xxxx5750.6920 xxxx5639.3281 xxxx5534.0260 xxxx5256.7720 xxxx5214.2234 xxxx5203.7493 xxxx5227.1590 xxxx5208.6940 xxxx5038.2510 xxxx4124.2970 xxxx4138.6680 xxxx4150.0350 xxxx4176.8150 xxxx4218.6500 xxxx4272.9883 规划用地地形地貌照片

11

二、以往工作程度

1976年,贵冶地质一队三分队在青山矿点和黄家大山——双龙井矿带开展普查工作,主要工作量有:1:2000地形地质简测图0.84平方公里;1:10000地形地质草测图10平方公里。1976年,贵冶地质四队在青山矿点开展1:5000物探工作和黄家大山----干海子1:10000化探扫面工作。1978-1980年xxxxxxxxxx在xxxx大夹铅锌矿区开展了1:10000地质草测图24平方公里;提交了《xxx省xx特区xxxxx铅锌矿区详细普查地质报告》。90年代,我队编写了《xx省xxxxxx—xx普查地质报告》。1991年到现在,我队和地勘局物化探队沿威水背斜南西翼,从明湖洞至白马洞,长25公里,宽500米,面积12.5 Km2的范围内进行了1/5万的地质填图,1/万化探原生晕扫面和1/5千物探激电中梯扫面等工作。

2002年xxx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编制的《xxxxxxxxxx地质灾害防治规化》,该区为次重点防治区。

2006年xxxx地质勘查局xx队编制了《xxxxxxxxxx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报告》, 该区为次重点防治区。

上述的各单位先后在规划用地及周边开展过地质工作,积累了大量资料,详细划分了区内地层,描述了地质构造和矿产,说明了本区地质灾害防治区类型,为本次地质灾害评估提供了大量较为详细的地质资料。

三、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我院于2007年9月10日派出调查小组共10人到规划场地及周边地段进行调查,采用路线穿越观察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并进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调查,重点调查规划建设场地范围及其与之毗邻的斜坡,对外围地质环境仅作踏勘性了解;系统收集了评估区地质环境资料,并进行

12

地质环境分析。9月20日转入室内综合整理与评估报告书的编制。完成工作量见下表:

实物工作量见下表 表 工作内容 实物工作量 工作内容 实物工作量 野外调查 60个工作日 地层岩性点 22个 评估面积 7.05㎞2 泉水点 10个 调查面积 37.87㎞2 收集资料 20余份 路线长度 125㎞ 断层 2条 岩溶洼地 3个 节理裂隙 5处 滑坡隐患点 无 照相 7张 崩塌灾害点 3个 矢量化成图 3幅 四、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

(一)、评估范围

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和规划用地特征确定评估范围。 考虑到规划用地为重要建设工程,所处位置为山前平缓地带。野外调查宽度以规划红线为中心,向外各扩展约2km左右范围进行调查,调查面积约37.87Km2。

通过调查,规划用地无泥石流地质灾害,其它地质灾害远离规划用地区,对规划用地范围无影响。因此评估范围确定以野外调查结果综合分析、危险性的可能性,评估范围北侧以规划红线外推至铁路,北东侧以规划红线界线外推地表分水岭,南东侧、南西侧、北西侧以规划红线边缘,圈定评估区范围,面积约为7.05Km2。

(二)、评估级别的确定

根据“国土资发[2004]69号”文及其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及资料收集分析认为,评估区环境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简单、中等、复杂均有。参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中的

13

分类标准,xxxx中心城区xx组团—xx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新城镇规划,属重要建设项目,评估等级为一级。

第二章 地质环境条件

一、气象、水文

评估区属北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之分。根据xxxx气象局多年气象资料分析表明,年平均气温12.4℃,最高气温在7~8月约32℃,最低气温在11月~次年2月,约-2℃,月平均最高温度19.9℃,月平均最低温度4.7℃,全年无霜期约240天,年均相对湿度为79%;年平均降水量为1363.39㎜,降水多集中在5月—10月,降水量为1173.77㎜,占全年降水量的86.09%,11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189.62㎜,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3.91%。降水强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夏秋半年(雨季)降水多而集中,降水强度亦大,冬春半年(旱季)降水量少,降水强度亦小。全年主导风向多为ESE向,频率为25%,次主导风向SE向,频率为19%,静风频度为13%,平均风速1.9m/s,最大15.7 m/s;年日照时数1555.6小时,日照率为35%,年均蒸发量为1396㎜;气压约817.9mb。区内还有春旱、冰雹、倒春寒、秋风、霜冻、凝冻等灾害性气候,高原气候特点突出,立体气候特征显著。

14

调查区内主要有一条常流性小河(xx小河),该河流发源于xxxx乡上xx地区灰岩中,流程短,河水曲折整体经规划用地内向南东方向流出评估区,最后汇入响水河,属长江水系乌江上游三岔河支流流域,在规划用地东侧边缘附近观测河水流量为0.20米3/秒—0.06米3/秒。规划用地区内河床海拔在1838.2—1794.6米左右,水流终年不断,河宽1—4米,一般宽2.5米,深0.3米左右,涨水季节出现在每年5—9月,最高洪水水位标高约1798.3~1801.2m,仅淹没溪沟边的第一块农田,常年洪水水位低于沟边堤岸。规划用地区内泉点较多,冲沟较为发育,呈树枝状分布,冲沟坡降为0—8%之间,地表水及地下水补给河流,动态变化大,水量受大气降雨控制,自然排水条件较好,地表水文条件中等。

二、地形地貌

调查区属高原低中山区的碳酸盐岩溶(喀斯特)地貌类型,区内地形切割较大,沟谷较发育,岩溶漏斗、洼地多见,调查区最高点位于规划用地南西面山脊地表水分水岭一带,海拔标高为2231.9m,最低点位于规划用地的东面鱼塘边一带,海拔标高为1791.4米,相对标高为260.5m。评估区位于调查区内xxx大道、南编组站与群山相夹的平缓地段,为一低中山缓坡谷地地形地貌,北部局部起伏较大,规划用地最高点位于西面一独立山顶,海拔标高为1977.8m,最低点位于规划用地南东角,海拔标高为1797.3米左右,总高差180.5米。规划区内在标高在1850m左右占大部分,其山坡与其周边冲沟间的相对高差一般多为10~30米。规划用地区内溪流较为发育,呈树枝状分布,最低侵蚀基准面是评估区外东面的冲沟,其最低侵蚀标高1791.4米

15

三、地层岩性

评估区出露地层有:第四系(Q)、石炭系下统大铺组(C1d)、石炭系下统上司组(C1s)及石炭系下统旧司组(C1j)。其岩性单一,以灰岩、白云岩为主,现由新至老简述如下:

1、第四系(Q):为褐色腐质土、残坡积碎石含土、红褐色粘土,主要分布于地势较低的槽地、溶洼内,均为当地居民的农耕用地,厚约0~8m。

2、石炭系下统大铺组(C1d):主要岩性为浅灰色亮晶-泥晶生物灰岩和浅灰淡红色粗-细晶多孔状白云岩互层。灰岩中含大量腕足类化石,尤以顶部灰岩中贝壳密集。区内厚度不全。

3、石炭系下统上司组(C1s):顶部常见1-3层暗灰色迭层石,核形石灰岩,中下部为深灰色亮晶、泥晶生物灰岩和粉晶细晶白云质灰岩。厚240米左右。

4、石炭系下统旧司组(C1j):上部为灰黑色泥灰岩、炭质页岩;下部为黄绿色页岩、泥灰岩夹石英砂岩。区内厚度出露不全。

四、岩溶发育特征

规划用地的北侧出露石炭系下统大铺组(C1d)、石炭系下统上司组(C1s)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局部见泥灰岩、泥质灰岩,地表多见峰丛(照片1)、岩溶漏斗或落水洞等岩溶地貌;开挖断面可见石笋、石牙及溶隙发育,中间充填风化残坡积物或碳酸盐岩风化残留物,整体来说,规划用地的北侧溶丘岩溶地貌较为典型(照片)。

16

照片.评估区峰丛岩溶地貌

五、地质构造与地震

(一)、地质构造

调查区区域大地构造位置为扬子准地台西南缘之滇东台褶带威宁~xxxx褶断束,位于威水背斜轴部南东端,区域构造有威水背斜、xxxx枢纽断层、上xx枢纽断层等。威水背斜纵向穿过规划用地, 威水背斜轴向呈295°-115°展布,为不对称紧密褶皱,在规划用地以东约8km处的白马硐附近向南东倾没。背斜北东翼地层倾向北东,倾角30°-54°,南西翼地层多向北东倒转,少数正常,即倾向南西,倾角陡峻,一般70°-85°。规划用地内北段及南东段局部断裂构造、节理裂隙相对发育,发育有一条以NW-NE走向的断裂F38和一条近南北走向断层F38—1,F38、F38—1断层均属正断层,F38倾向北东、倾角65-85°,断层在规划红线内北侧斜穿而过,走向延伸约7km,沿断层走向见串珠状岩溶洼地;节理裂隙同样以北西向和近西向为最发育,F38—1走向近南北向,倾向北东、倾角65-85°,切穿评估区内地层。此外,评估区内局部存在小褶曲,(详见xxxx中部区域地质图)。

(二)、地震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颁发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17

(GB18306—2001),评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六、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评估区内岩、土体的物质组成,岩土工程地质特征如下: (一)工程岩组的划分

评估区岩性主要为第四系坡积物、残坡积物、粘土岩、砂岩、灰岩等。按其岩性组合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划分为松散岩类、软质岩类和硬质岩类。

1、松散岩类

本岩类组主要由第四系(Q)残坡积粘土、碎石含土及褐色有机质土,厚0—5米,分布于评估区地势低洼地带,厚薄不均,结构松散,遇水软化,具压缩性、膨胀性和可塑性,主要零星分布在缓坡及低洼处、沟谷边。其岩土工程地质性质差。

2、软质岩类

下石炭系统旧司组(C1j)泥灰岩、砂质页岩、炭质页岩、薄煤层和泥灰岩夹石英砂岩等,广布于规划用地范围内,其岩土工程地质性质较差。

3、硬质岩类

硬质岩组为下石炭统上司组(C1s)厚层~中厚层块状白云岩、灰岩和大铺组(C1d)白云岩、白云质灰岩,除地表局部见强风化外,一般风化程度较低,多为中至微风化。局部见含硅质层或燧石层,抗风化性能较好,岩体力学强度较高。分布于规划用地的南北两侧,其岩土工程地质性质较好。

(二)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评述

根据建设用地区内岩土体的物质组成、岩体结构面特征、结构类型及

18

风化特征,除松散岩组外,余者均由层状、块状结构的硬质及软质岩体组成,优势结构面是原始沉积结构面,局部见节理裂隙面发育,岩体相对完整、稳定。

七、水文地质条件

(一)、地下水类型

根据区内的岩性和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富集及水动力特征,地下水类型为碳酸盐岩类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三大类。其中以基岩裂隙水为主要类型。

1、碳酸盐岩类岩溶水:赋存于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裂隙、溶隙中,其流向顺层或沿节理裂隙或岩溶管道流入低洼处或深部,富水性强。

2、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砂岩、粉砂质泥岩、泥灰岩、泥质灰岩、粘土岩的裂隙中,该岩组含水性弱。

3、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坡积物、残坡积物中的孔隙中,由于规划用地第四系较薄,该岩组含水性弱。

(二)含水岩组

规划用地区主要含水岩组为下石炭统大铺组(C1d)、下石炭统上司组(C1s)、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广布全区,厚度大。含水类型为岩溶裂隙水,因出露地层岩性为可溶岩石,故地表溶隙、岩溶洼地、漏斗、落水洞较发育。评估区内有泉水点出露,流量小于0.05 l/s。评估区见三个岩溶洼地YW1、YW2、YW3(附图1)。

弱含水层是下石炭统旧司组炭质泥岩、泥岩和页岩,具相对隔水作用,在区内大面积出露,与上覆上司组含水层接触带上,出露泉点较多,流量0.01~1.50 l/s,受季节性控制,出露标高1830m~1808m,多为下降泉(附

19

图1)。

(三)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

规划用地区内地下水因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诸多条件的影响,地下水补给范围不大,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补给量受大气降水量控制。

规划用地南东段北东侧含水层出露面积大,地表溶隙、溶蚀洼地、岩溶漏斗、落水洞发育,且区内地形平缓,下游排泄区受页岩地层所阻,地下水排泄高差不大,地下水位埋深浅,地表水与地下水水力联系密切,径流条件较差,其它地段径流条件较好。

规划用地位于南北两山相狭平缓谷地地带,北面外侧为xxxx河与xx小河地表分水岭,南面规划用地外围山脊为三岔河与阿戛通仲河分水岭,规划用地南北两侧边缘沿含、隔水层接触带上有诸多泉水出露,xx小河纵穿规划用地,由北西往南东方向径流,因此,该区地下水的排泄与地表水排泄方向一致,向南东方向排泄。

(四)地下水位埋深及变幅

根据规划用地区内泉水(季节性井泉)出露标高1808.9m,南西侧诸多泉水出露标高1830~1808m,可推断地下水位最大标高可达1830m左右;东面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1801m;综合分析判断,规划用地区斜坡地带,地下水埋深0~30m,随季节和地形坡度有所变化;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3m左右。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

综上所述,规划用地大面积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较差,局部良好。

八、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规划用地区内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主要表现在,规划用地区

20

内局部村寨分布较密,有乡村小学(xx小学)一所,敬老院一所、乡村公路等附属设施,另外有两处采石点,两处土法炼锌废址,两处铅锌选冶冻厂废址,以上建设工程建设规模为小型,建房平场时都进行了一定的开挖边坡、平场填方,较大的建设工程为规划用地东段已基本建成的xxx大道,该建设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伴有较大的爆破采石、切坡填方。以上所有建设工程由于区内地形起伏小,建设过程中大部分形成的基岩边坡高度小于5m,填方边坡高度小于3m,少部分形成的基岩边坡高度为大于5m,填方边坡高度大于3m,较大的一处在规划用地北东侧xxx大道切方边坡,高度为5—18.55m,超过15m高度的部分长约50m。经实地调查,所有人工边坡变形小,稳定性好,以上建设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有地质环境,但占规划用地的面积小,其它大面积范围为居民耕地,部分村寨稀疏分布。故规划用地大部分地带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局部较强烈。

小结:综上所述,规划用地气象、水文等自然地理条件较好,位于相对稳定弱震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地貌大部分平缓,北面局部起伏较大,规划用地的北东面局部岩溶发育、构造较复杂,其它地段岩溶、地质构造不发育;岩性岩相大范围变化较大,局部相对稳定,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在规划用地的南北两侧良好,在中部属软质岩体,其工程地质性质较差,低洼等沟谷边第四系浮土较厚地带,其工程地质性质不良,规划范围内零星分布;规划用地范围内大面积地下水较丰富,地下水位埋藏浅,对今后工程建设和建成后有不利影响,故规划用地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大面积较差,局部良好;规划用地大部分地带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局部较强烈。按照《技术要求》,将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复杂、中等、简单均有。其中,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复杂区位于规划用的南东段北东侧和南东段中部,约占规划用地的20%;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中等区位于规划用地的

21

北西段南西侧和南东端,约占规划用地的70%。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简单区位于规划用地的北侧边角部,约占规划用地的10%。

第三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一、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本规划用地未发现有滑坡、地裂缝、地面沉降、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现有崩塌地质灾害三处,另外在规划用地内北东侧有岩溶洼地三处,岩溶洼地总体沿F38断层分布。

(一)、崩塌危岩体现状及特征

通过调查评估区范围内存在有崩塌三处(即B1、 B2、B3),均为人为采石、修路切方活动形成。现就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的特征、引因分述如下:

1、B1崩塌危岩体:位于规划用地内北侧的规划用地边缘与xxx大道交接处(见附图1)(见照片3),所处山体为缓坡山体,崩塌体面积约20×100m2,高差18.55m(1833.25~1851.80m),坡度40~70°,由于xxx大道开挖切方及采石形成的陡崖坡度大于55°,局部达70°以上,地形陡峭。大规模的采石活动,导致山体稳定性被破坏,形成崩塌危岩体。

该危岩体体积29100m3,地层为下石炭统大铺组,岩性为灰岩及白云岩,达中风~微风化程度,节理裂隙发育1~2组以上,危岩体呈楔形发育,沿裂隙面见泥质物充填,在周边采石及建设开挖的扰动下,可能崩落。

2、B2崩塌危岩体:位于规划用地内的北东侧边缘红线范围内(见附图2)(见照片4),所处山体为独立山体局部,面积20×30m2,高差10.2m(1810.3~1820.10m),坡度35~70°,由于开山采石开挖、切坡,形成一定规模的临空面,导致危岩体稳定性被破坏。

该危岩体体积832m3,地层为下石炭统大铺组,岩性为灰岩及白云岩,

22

达中风~微风化程度,节理裂隙发育一组以上,危岩体呈楔形发育,沿裂隙面见泥质物充填,在雨季暴雨冲刷和周边采石及建设开挖的扰动下,可能崩落。

3、B3崩塌危岩体:位于规划用地内的北东侧边缘红线范围内(见附图1)(见照片5),为一独立山头,面积5600m2,高差26.9m(1809.9~1836.8m),坡度30~50°;现为一采石场,除北东方向无采石活动外,山体四周都在开采,其中南西面的采石活动最为强烈,采石形成的陡崖坡度达70°以上,局部成悬空陡岩,已形成危岩体,在采石扰动下可能崩落。

该危岩体体积94640m3,其地层岩性为下石炭统摆佐组灰岩、白云岩;达微风化~中风化程度,节理裂隙极发育,岩体呈楔形体倾向坡脚,沿裂隙面见泥质物充填,在雨季暴雨冲刷和周边采石及建设开挖的扰动下,存在崩塌、掉块危险。以上各危岩体特征详见下表。

规划用地崩塌特征表

编号 B1 层位岩性 C1d(白云岩、白云质灰岩) C1d(白云岩、白云质灰岩) C1d(白云岩、白云质灰岩) 工程 岩组 硬质 岩组 硬质 岩组 硬质 岩组 节理 裂隙 135∠55 223∠63 150∠36 160∠85 岩(坡)体结构 临空高度(米) 类型 规模 小型 小型 小型 运动机制 块状~碎裂状 5.78~18.55 倾倒式 倾倒、掉落 B2 块状~碎裂状 3.50~10.20 倾倒式 倾倒、掉落 B3 139∠40 块状~碎裂状 6.40~36.90 倾倒式 倾倒、掉落 23

照片3. 规划用地边缘B1崩塌隐患现状

照片4. 规划用地边缘B2崩塌隐患现状 照片5. 规划用地边缘B3崩塌隐患现状

(二)、岩溶洼地现状及特征

规划用地存在具一定规模的岩溶洼地三个,即YW1、YW2、YW3(详见表4)。分布在规划用地北东部的第三区块、第五区块、第七区块一带、呈串珠状展布。岩溶洼地一般长142.1-89.8m,宽110.10-65.00m,垂深2.00-2.50m,大都有落水洞存在(见照片6、7)。

规划用地岩溶洼地情况一览表

编号 YW1 长(m) 89.8 宽(m) 77.9 垂深(m) 2.00 最低标高(m) 1806.10 形状 近园形 备注 内被废选矿碴充填 24

YW2 YW3 145.00 139.1 67.00 107.1 2.20 2.5 1806.10 1806.20 椭园形 椭园形 现开采砂石已掩盖 照片6. 规划用地北侧YW1岩溶塌陷隐患现状

照片7. 规划用地北东侧YW2岩溶塌陷隐患现状 照片7. 规划用地东侧YW3岩溶塌陷隐患现状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1、采石造成崩塌危岩体及滑坡灾害的评估

评估区内对稳定性和危险性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有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

25

两方面,从自然因素而言,造成滑坡、崩塌的因素主要是暴雨、地震,由于 该区为地震弱影响区,排水条件较好。因此,自然因素对现状地质灾害的影响甚微,造成区内地质灾害现状的主导因素是人为的采石活动,由于采石造成山体原有结构的破坏,加上优势结构面的存在,易引发B2、B3危岩体发生崩塌、滑塌及滑坡等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及过往行人构成威胁和危害。

2、xxx大道挖方造成崩塌危岩体灾害的评估

评估区内由于xxx大道开挖,现还未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形成B1崩塌危岩体,由于边坡和优势结构面的存在,当破坏原有岩体结构平衡时易引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对过往车辆和行人构成威胁和危害。

3、岩溶地面塌陷隐患评估

评估区有岩溶洼地三个,岩溶洼地垂深约2.50m—8m,目前发生岩溶塌陷的迹象不明晰,危害程度小。

小结:经过对规划用地现状地质灾害调查,发现有崩塌三处,危及工程建设及行人、车辆的安全;评估区内有三个岩溶洼地,目前,发生岩溶塌陷迹象不明晰。综上所述,规划用地北东侧边缘现状地质灾害较发育,对工程建设和过往行人、车辆有危害,其它地段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

第四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本规划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的基础是依据该规划用地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结合调查区地质灾害类型分布、发育程度、分布范围、现状和变化趋势,以及规划用地地块功能用途,预测规划用地内各地块在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因地质环境因素发生变化而可能出现不稳定状态,评价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通过对调查区地质环境调查,规划用地建设工程可能引发、加剧和遭受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岩溶地面塌陷、滑坡、崩塌

26

和岩土体边坡滑坡、滑塌等。引发、加剧和遭受规划用地内地质灾害可能性亦有差别,为便于表述,按上述地质环境条件、现状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各地块功能用途,将规划用地功能小区块合并后分为十三个区块,按区块对规划用地工程建设引发、加剧及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分别进行叙述(详见示意图)。

一、规划用地工程建设引发、加剧及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一)1区块、2区块、5区块、6区块、10区块

以上区块地形地貌单一,地形起伏大,局部较陡达60°,地质构造不发育;土层厚度0—0.4m,土层厚度薄,基岩为白云岩、灰岩,岩性岩相相对稳定,岩溶不发育,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好,临空面与岩体结构面呈内倾斜交,局部岩体节理裂隙发育,一般结构面与斜(边)坡稳定性的不利因素影响小;水文地质条件为简单,地下水对岩土体的影响程度小;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形成的土质边坡小于1m,岩质边坡2m;现状调查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规划用地类型为绿化用地、一类工业用地和二类住宅用地,建筑为低中层建筑。在今后建设工程过程中和建成后,引发、加剧和建设工程本身遭受岩溶地面塌陷、滑坡的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引发、加剧和建设工程本身遭受崩塌、岩土体边坡滑坡、滑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较大,危害程度小—较大。

(二)3区块

该区块地形地貌单一,地形平缓0°—5°,局部达10°,沟谷纵坡降1—5%,沟河切割深度0.3—3m,地质构造不发育;覆盖土层厚度不均,土层厚度0—3m,基岩为白云岩、灰岩,岩性岩相相对稳定,岩溶不发育,局

27

部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好,沿沟谷边第四系土层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差,一般结构面与斜(边)坡稳定性的不利因素影响小;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地下水对岩土体的影响程度较小;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形成的土质边坡小于1m,岩质边坡2m;现状调查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规划用地类型为绿化用地、一类工业用地和二类住宅用地,建筑为低中层建筑。在今后建设工程过程中和建成后,引发、加剧和建设工程本身遭受山体滑坡、崩塌的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引发、加剧和建设工程本身遭受岩溶地面塌陷、岩土体边坡滑坡、滑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较大,危害程度小——较大。

(三)4区块、7区块、9区块

地形地貌单一,地形平缓0°—5°,局部达15°,沟谷纵坡降0—8%,沟河切割深度0.3—3m,地质构造不发育;覆盖土层厚度不均,土层厚度0—3m,基岩为泥灰岩、页岩,岩性岩相相对稳定,岩溶不发育,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差,沿沟谷边第四系土层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差,一般结构面与斜(边)坡稳定性的不利因素影响小;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地下水对岩土体的影响程度较小;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形成的土质边坡小于1m,岩质边坡2m;现状调查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规划用地类型为绿化用地、一类工业用地和二类住宅用地,建筑为低中层建筑。在今后建设工程过程中和建成后,引发、加剧和建设工程本身遭受山体滑坡、崩塌的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引发、加剧和建设工程本身遭受岩溶地面塌陷、岩土体边坡滑坡、滑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较大,危害程度小—较大。

(五)8区块

该区块地形地貌单一,地形有起伏,大部分地形坡度0°—5°,局部

28

达20°,沟谷纵坡降0—5%,沟河切割深度0.3—4m,有F38-1断层斜穿而过,地质构造较发育;覆盖土层厚度不均,土层厚度0—4m,基岩为泥灰岩、页岩,岩性岩相相对稳定,岩溶不发育,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差,沿沟谷边第四系土层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差,一般结构面与斜(边)坡稳定性的不利因素影响小;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地下水对岩土体的影响程度较小;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形成的土质边坡小于1m,岩质边坡2m;现状调查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规划用地类型为绿化用地、一类工业用地和二类住宅用地,建筑为低中层建筑。在今后建设工程过程中和建成后,引发、加剧和建设工程本身遭受滑坡、崩塌的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引发、加剧和建设工程本身遭受岩溶地面塌陷、岩土体边坡滑坡、滑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大,危害程度小——大。

(六)11区块

该区块地形起伏较大,0°—10°,局部达20°,沟谷纵坡降0—5°,沟河切割深度0.3—4m,地质构造有F38断层斜穿该区块,断层两侧地层倾角变化较大,构造较发育;覆盖土层厚度不均,土层厚度0—4m,基岩为灰岩、白云质灰岩,岩性岩相相对稳定,有岩溶洼地三处(YW1、YW2、YW3),岩溶发育,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良好,沿沟谷边第四系土层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差,一般结构面与斜(边)坡稳定性的不利因素影响小;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地下水对岩土体的影响程度较大;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现状调查有崩塌(B1、B2、B3)现状地质灾害,现状地质灾害较发育;规划用地类型为绿化用地、一类工业用地和二类住宅用地,建筑大部分为低中层建筑,部分属高层建筑。工程建设时,要对岩溶洼地进行填方处理,会改变岩溶洼地的原始状态,岩溶洼地演变为岩溶地面塌陷

29

的可能性大,危害程度大。部分地块规划有高层建筑,高层建筑势必有深基坑基础开挖,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导致基坑周边或边坡失稳,引发基坑周边及边坡滑坡、滑塌的可能性大,危害程度大;另外,局部地势低洼,地下水与地表水及河水之间水力联系密切,地下水位埋藏浅,位于第四纪土层中,断层以北岩溶裂隙及溶洞发育,顶板以上直接由第四纪松散土层所覆盖,深基坑开挖抽排水,导致基坑周边地下水位下降,随着降水漏斗曲线的形成,引发该区周边地表土层下沉、岩溶地面塌陷的可能性大,危害程度大。该范围包括F38断层北侧大部分和南侧部分范围,预测该区建设工程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引发、加剧和遭受岩溶地面塌陷、岩土体边坡滑坡、滑塌、崩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大,危害程度小——大。

(七)12区块、13区块

该区块地形平缓0°—4°,局部达10°,构造不发育;覆盖土层厚度不均,土层厚度0—0.5m,基岩为灰岩、白云质灰岩,岩性岩相相对稳定,岩溶不发育,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良好,一般结构面与斜(边)坡稳定性的不利因素影响小;水文地质条件为简单,地势高,地下水对岩土体的影响程度小;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现状调查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规划用地类型为绿化用地、一类工业用地和二类住宅用地,建筑大部分为低中层建筑,部分属高层建筑。在今后建设工程过程中和建成后,引发、加剧和建设工程本身遭受滑坡、崩塌、岩溶地面塌陷、岩土体边坡滑坡、滑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

二、规划用地对已建工程的影响

规划用地内部分建筑符合规划需保留外,部分建筑需要拆迁,规划用地内在工程建设中和建成后,对规划用地内原已建工程的影响大,中,小均

30

有。

规划用地工程建设对邻近已建工程的影响因地质环境不同,其影响程度亦有差别,对周边的环境造成的危害性和影响大、中、小均有。其中规划用地的南西面、北西面为山岭,地势高而村寨及其它已建工程少,今后建设工程对其造成的危害性和影响小;北面、北东面地势高,北面有铁路南编组站建设工程,北东面建设工程稀少,今后建设工程对场地平场后永久边坡高度高、中、低均有,引发崩塌、边坡滑坡、滑塌的可能性大、中、小均有,今后建设工程对其造成的危害性和影响小—大。规划用地的南东面为沟谷平地,已建工程少,今后建设工程对其造成的危害性和影响小。

小结:综上所述,预测评估认为,规划用地场区规划用地的1区块、2区块、3区块、4区块、5区块、6区块、7区块、9区块、10区块在今后建设工程过程中和建成后,引发、加剧和建设工程本身遭受崩塌、岩溶地面塌陷、岩土体边坡滑坡、滑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较大均有,危害程度小—较大。

8区块、11区块在今后建设工程过程中和建成后,引发、加剧和建设工程本身遭受滑坡、崩塌、岩溶地面塌陷、岩土体边坡滑坡、滑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大,危害程度小—大。

12区块、13区块在今后建设工程过程中和建成后,引发、加剧和建设工程本身遭受滑坡、崩塌、岩溶地面塌陷、岩土体边坡滑坡、滑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

规划用地内部分建筑符合规划需保留外,部分建筑需要拆迁,规划用地内在工程建设中和建成后,对规划用地内原已建工程的影响大,中,小均有。

31

第五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原则与量化指标的确定

坚持以人为本、以工程建设为本、以保护环境为本的原则。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充分考虑规划用地区内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和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及《技术要求》中危险性分级标准,按照“区内相似,区际相异”,地质灾害危险性“从大不从小”的分区原则,对规划用地今后建设工程和建成后可能受影响和危害范围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

危险性分区界线主要考虑以下几点:1、地貌单元界线;2、地层界线;3、构造单元界线;4、地质灾害分布及影响范围;5、规划用地内各地块建筑高度和建筑密度及功能用途。其中地质灾害发育强度包括已发和潜在地质灾害类型、稳定状态及治理难易程度等几个要素,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包括损失程度及社会影响二个要素。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根据上述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原则,结合调查区环境地质条件将规划用地及其可能影响范围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Ⅰ)、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Ⅱ)和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Ⅲ)三个级别。其中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又分为Ⅰ-1、Ⅰ-2两个亚区;地质灾害危险中等区又分为Ⅱ—1、Ⅱ—2、Ⅱ—3三个亚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和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以外的规划地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具体情况见《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说明表》及附图2。

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Ⅰ):规划用地区内今后工程建设引发和遭受岩

32

溶地面塌陷、岩土体边坡滑坡、滑塌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险性大,危害程度大。分布于规划用地的南东段北东侧和南东段中部。

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Ⅱ):规划用地区内今后区内工程建设引发和遭受岩溶地面塌陷、岩土体边坡滑坡、滑塌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较大,危险性较大,危害程度中等。分布于规划用地的北西段南西侧和南东端。

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Ⅲ):规划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为一个区。区内工程建设引发和遭受滑坡、崩塌、滑塌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危害程度小。分布于规划用地的北侧边角部。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说明表

危险性分区 分布 位置 地质环境条件 现状 评估 预测评估 综合评估 规划用地类型为绿化用地、一类工业用地和二类住宅用地,建筑为低中层建筑。在今后建设现状地工程过程中和建成后,质灾害引发、加剧和建设工程不发育 本身遭受岩溶地面塌陷、岩土体边坡滑坡、滑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大,危害程度小—大 规划用地类型为绿化用地、一类工业用地和二类住宅用地,建筑大部分为低中层建筑,部分属高层建筑。工程建设时,引发岩溶地面塌陷的可能性大,危害程度现状调大。部分地块规划有高查有崩层建筑在深基坑开挖过塌(B1、程中,引发基坑周边及B2、B3)边坡滑坡、滑塌、地表现状地土层下沉、岩溶地面塌质灾陷的可能性大,危害程害,现度大。 状地质灾害较 发育 该区块地形地貌单一,地形平缓,地质构造较发育;土层厚度不均为0—4m,基岩为泥灰岩、页岩,岩性岩相相对稳定,岩溶不发育,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差,沿沟谷边第Ⅰ-1 第8区块 四系土层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差;一般结构面与斜(边)坡稳定性的不利因素影响小;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地下水对岩土体的影响程度较小;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地质环境条件为复杂类型。 在今后建设工程过程中和建成后,引发、加剧和建设工程本身遭受岩溶地面塌陷、岩土体边坡滑坡、滑塌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大,危害程度大,综合评估为危险性大区。 危险性大区 该区块地形起伏较大,构造较发育,断层两侧地层倾角变化较大;覆盖土层厚薄不均,基岩为灰岩、白云质灰岩,岩溶发育,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良好,局部岩体节理裂隙发第11区育;沿沟谷边第四系土层岩土体工程地质性Ⅰ-2 块 质差,一般结构面与斜(边)坡稳定性的不利因素影响小;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地下水对岩土体的影响程度较大;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地质环境条件为中等复杂类型。 工程建设时,引发岩溶地面塌陷的危险性大,危害程度大。部分地块高层建筑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引发基坑周边及边坡滑坡、滑塌、地表土层下沉、岩溶地面塌陷的危险性大,危害程度大。综合评估为危险性大区。 33

危险性分区 分布 位置 地质环境条件 现状 评估 预测评估 综合评估 地形地貌单一,地形起伏大,局部较陡达规划用地类型为绿化用60°,地质构造不发育;土层厚度薄,基岩地、一类工业用地和二类在今后建设工程过程为白云岩、灰岩,岩性岩相相对稳定,岩溶住宅用地,建筑为低中层中和建成后,引发、加1区块 不发育,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好,临空面建筑。在今后建设工程过剧和建设工程本身遭2区块 与岩体结构面呈内倾斜交,局部岩体节理裂现状地程中和建成后,引发、加受崩塌、岩土体边坡滑Ⅱ—1 5区块 隙发育,一般结构面与斜(边)坡稳定性的质灾害剧和建设工程本身遭受坡、滑塌地质灾害的危6区块10不利因素影响小;水文地质条件为良好,地不发育 崩塌、岩土体边坡滑坡、险性中等,危害程度较区块 下水对岩土体的影响程度小;破坏地质环境滑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综合评估为危险性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综合地质环境条件为小—较大,危害程度小—中等区。 中等复杂类型。 较大。 规划用地类型为绿化用地形地貌单一,地形平缓,地质构造不发育;地、一类工业用地和二类在今后建设工程过程危覆盖土层厚度不均0—3m,基岩为白云岩、灰住宅用地,建筑为低中层中和建成后,引发、加险岩,岩性岩相相对稳定,岩溶不发育,局部建筑。在今后建设工程过剧和建设工程本身遭性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现状地程中和建成后,引发、加受岩溶地面塌陷、岩土中Ⅱ—2 3区块 好,沿沟谷边第四系土层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灾害剧和建设工程本身遭受体边坡滑坡、滑塌地质等质差,一般结构面与斜(边)坡稳定性的不不发育 岩溶地面塌陷、岩土体边灾害的危险性中等,危区 利因素影响小;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地下坡滑坡、滑塌地质灾害的害程度较大。综合评估水对岩土体的影响程度较小;破坏地质环境可能性小—较大,危害程为危险性中等区。。 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 度小——较大。 地形地貌单一,地形平缓,地质构造不发育;规划用地类型为绿化用覆盖土层厚度不均,土层厚度0—3m,基岩为地、一类工业用地和二类在今后建设工程过程泥灰岩、页岩,岩性岩相相对稳定,岩溶不住宅用地,建筑为低中层中和建成后,引发、加4区块 发育,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差,沿沟谷边建筑。在今后建设工程过剧和建设工程本身遭现状地7区块 第四系土层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差,一般结程中和建成后,引发、加受岩溶地面塌陷、岩土Ⅱ—3 质灾害9区块 构面与斜(边)坡稳定性的不利因素影响小;剧和建设工程本身遭受体边坡滑坡、滑塌地质不发育 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地下水对岩土体的影岩溶地面塌陷、岩土体边灾害的危险性中等,危响程度较小;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坡滑坡、滑塌地质灾害的害程度较大。综合评估一般。综合地质环境条件为中等复杂类型。 可能性小—较大,危害程为危险性中等区。 度小—较大。 规划用地类型为绿化用地、一类工业用地和二类在今后建设工程过程地形地貌平缓单一,构造不发育;覆盖土层住宅用地,建筑大部分为中和建成后,引发、加薄,约0—0.5m,基岩为灰岩、白云质灰岩,危低中层建筑,部分属高层剧和建设工程本身遭岩性岩相相对稳定,岩溶不发育,岩土体工险12区块 现状地建筑。在今后建设工程过受滑坡、崩塌、岩溶地程地质性质良好,一般结构面与斜(边)坡性Ⅲ—3 13区块 质灾害程中和建成后,引发、加面塌陷、岩土体边坡滑稳定性的不利因素影响小;水文地质条件为小 不发育 剧和建设工程本身遭受坡、滑塌等地质灾害的简单,地势高,地下水对岩土体的影响程度区 滑坡、崩塌、岩溶地面塌危险性小,危害程度小;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 陷、岩土体边坡滑坡、滑小。综合评估为危险性 塌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区。 小,危害程度小。 三、规划用地适宜性评估

根据规划用地区内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对规划场地进行建设适宜性评估。

规划用地区内共分为两个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三个危险性中等区、

34

一个危险性小区,根据适宜性原则。规划用地区内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的区域,建设适宜性差,必须采取可靠有效的防治工程措施,清除地质灾害隐患后,场地方适宜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建设适宜性较差,为基本适宜,仍需采取有效的防治工程措施后场地才适宜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适宜建设。

四、防治措施

为了贯彻减灾防灾工作“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减轻灾害对建设工程的危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经济损失。针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往往不是孤立进行,它与人类工程建设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应当把地质灾害防治与工程环境治理结合起来,并且把地质灾害防治纳入工程建设规划。在工程建设的同时进行地质灾害治理,可以取得一举两得的效果。因此规划用地区内地质灾害现状和今后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可能引发、加剧和遭受崩塌、滑坡、滑塌、岩溶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考虑技术合理性与经济可行性,提出以下有关防治措施:

1、作好防治规划,提出地质灾害防治目标、防治对策和措施,采取预防与重点治理并举的方针,从总体上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1)、应明文禁止开采地下水,以防产生地面变形与岩溶地面塌陷塌陷灾害。

(2)、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可能影响场地稳定性范围内进行采矿活动,特别是采石、采土工程活动和其它挖方(切方)活动。

(3)、规划用地内有xx小河曲折整体经规划用地内向南东方向排泄,由于河谷坡降小、河道窄,因此在各地块在工程设计施工前应采取如疏通、

35

疏直河道,修筑防洪堤对xx河道的治理,同时禁止向河道内填弃废物,防止睹塞河道。

(4)、对规划用地区内其它冲沟,由于地形平缓,冲沟内的覆盖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及粉土,应注意合理疏排地表水。

(5)、应加强规划用地绿化建设、水域综合治理建设,杜绝占用绿化用地、规划水域用地作其它建设,以防止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保持合理的生态平衡。

2、针对现状地质灾害和岩溶发育区,应采取如下治理措施。 (1)、崩塌防治措施

现状评估,该区有崩塌危岩体三处,为人为开山采石、xxx大道工程开挖切方活动所致,规模小,致灾大小属小型地质灾害点,可采取放炮清除或卸荷措施,根除病害。

(2)、岩溶洼地防治措施

通过调查,规划用地区内北侧F38断层附近,有三处岩溶洼地,现状评估该三处岩溶洼地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该区工程建设过程中或建成后,引发和遭受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防治措施建议如下。

①、对F38断层附近存在的洼地、落水洞、浅埋型溶洞,调查其补给水的去向,对这些地下水补给点进行封堵、拦截工作。根据地形地貌及其它地质环境特征,建议对洼地采取填实、堵漏、注浆加固等处理措施。

②、应采取如钻探、物探等岩土工程勘察探测工作,确定地下溶洞的具体位置、埋深、尺寸等,作好塌陷预测防治工作,为防治设计提供充足依据。

3、规划用地区内各地块在今后设计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如下治理措施。

36

(1)、切坡挖方区(段)

今后设计施工过程中,对切坡挖方区应从上至下分级分段进行开挖,防止临时边坡产生崩塌、滑坡危害,并对边坡进行及时相应的抗滑支护工程处理,以防基岩滑坡产生;对断层节理裂隙发育地段,尽量不要开挖坡体,形成新的临空面,并采取加固措施;现状地质灾害发育地段,应采取工程处理后方可建设。

(2)、填方区(段)

今后设计施工过程中,,对填方区内存在的表层浮土进行必要的处理,施工中填方要分层填筑,均匀夯实,填料要按一定的物质成份及粒度比例进行配合;场地周围要先开挖拦截水沟,防止地表水向填区渗透,高填方边坡要修建挡土墙或护坡工程,防止填方边坡滑塌、滑坡等危害。

(3)、深基坑开挖

规划场区内部分高层建设有深基坑开挖工程,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首先要对基坑实际开挖的深度、边坡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位、周围环境、设计变形要求以及施工条件等因素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根据岩土工程勘察结果,选择合理的支护形式;对挖出的土方以及大量的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不要堆放在基坑边,防止基坑周围地面严重超载,侧土压力增大,使基坑支护结构变形,导致基坑失稳;对于深基坑深度低于地下水位的深基坑开挖,应在深基坑周围进行帷幕灌浆,防止基坑内大量降水形成降水漏斗而引发岩溶地面塌陷,避免周围建筑物、道路及拟建物遭到破坏;对基坑深度大于10m时,还可考虑采用地下连续墙或SMW工法连续墙,并根据需要设置支撑或锚杆,避免地面塌陷、滑坡、滑塌等地质灾害。

(4)、规划场区内分布有第四系残坡积、冲洪积层,该层物理力学性能极差,在施工中应加重视,并加以治理,防止地面不均匀沉降的发生。

37

(5)、小区边坡崩塌防治,可采用锚喷、浆砌片石或格构等措施护面,在条件许可时,宜尽量采用格构或其它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美化的护面措施。

(6)、在边坡施工期和使用期,应控制不利于边坡稳定的因素产生和发展。不应随意开挖坡脚,防止坡顶超载。应避免地表水及地下水大量渗入坡体,并应对有利于边坡稳定的相关环境进行有效保护。

小结:综上所述,根据规划用地范围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对规划用地范围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共划分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两个,危险性中等区三个、危险性小区一个。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及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建设适宜性差~较差,必须采取合理有效、切实可靠的工程防治措施后,方适宜工程建设,确保工程建设中和建成后的安全。

本报告编写仅供大家讨论,我希望大家抽出宝贵时间提提意见。LPSDZ7069@sina.com

392840944@qq.com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规划用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后,得出以下结论: 1、规划用地气象、水文等自然地理条件较好,位于相对稳定弱震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地貌大部分平缓,北面局部起伏较大,岩溶发育;北东面局部地段地质构造较复杂,其它地段地质构造不发育;岩性岩相大范围变化较大,局部相对稳定;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在规划用地的南北两

38

侧良好,中部较差,零星分布在低洼、沟谷边第四系浮土较厚地段工程地质性质不良;规划用地范围内大面积地下水较丰富,地下水位埋藏浅,对今后工程建设和建成后有不利影响,故规划用地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大面积较差,局部良好;规划用地大部分地带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局部较强烈。按照《技术要求》,将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复杂、中等、简单均有。

2、规划用地按《技术要求》中建设项目类别分类属重要建设项目,结合规划用地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参照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将本次评估工作级别定为一级评估。

3、通过对规划用地现状地质灾害调查,发现有崩塌三处,危及工程建设、过往行人、车辆的安全,评估区北东侧现状地质灾害较发育,其它地段不发育。

4、预测评估认为,规划用地场区规划用地的1区块、2区块、3区块、4区块、5区块、6区块、7区块、9区块、10区块在今后建设工程过程中和建成后,引发、加剧和建设工程本身遭受崩塌、岩溶地面塌陷、岩土体边坡滑坡、滑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较大,危害程度小—较大。

8区块、11区块在今后建设工程过程中和建成后,引发、加剧和建设工程本身遭受滑坡、崩塌、岩溶地面塌陷、岩土体边坡滑坡、滑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大,危害程度小—大。

12区块、13区块在今后建设工程过程中和建成后,引发、加剧和建设工程本身遭受滑坡、崩塌、岩溶地面塌陷、岩土体边坡滑坡、滑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

规划用地内部分建筑符合规划需保留外,部分建筑需要拆迁,规划用地内在工程建设中和建成后,对规划用地内原已建工程的影响大,中,小均

39

有。

6、根据规划用地范围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对规划用地范围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共划分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两个,危险性中等区三个、危险性小区一个。

7、xx组团—xx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用地可作为综合布局高新技术产业、研发、轻工业,配套物流、市场、居住等规划区,但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及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建设适宜性差~较差,必须采取合理有效、切实可靠的工程防治措施后,方适宜工程建设,确保工程建设中和建成后的安全。

二、建议

1、xx组团—xx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应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结合起来,各区块工程建设应与地质灾害防治同步进行。

2、对危险性大区在工程设计施工前应对岩溶发育区进行重点研究或进行专项地质灾害勘察工作。

3、对贯穿全区的xx小河,应专门规划,疏通、疏直河道,修筑防洪堤对xx河道的治理,同时禁止向河道内填弃废物,防止睹塞河道。

4、对岩土工程地质性质较差、不良地段,应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对地基进行设计和处理。

5、本规划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不能代替建设工程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6、规划用地对各地块功能用途进行了规划,仅作为工程设计的依据,今后各地块具体工程设计建设时,对本次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处于危险性大——中等的区段,还应按建设工程项目的重要性与工程特点进行建设工程

40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4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