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古代文学作品选

来源:欧得旅游网
《诗经》 是中国最早编成的诗歌总集。共305篇。所收作品最迟在春秋中期,较早的还有西周初期的

作品。以四字一句为主,,其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桃夭》:“宜”是诗的主题。本诗运用了比兴手法。“夭夭”是少壮,年轻之貌。

《汉广》:这是一首求偶未能如愿的诗。写作特点是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明暗色彩变化,还运用了比

兴和反复(加强效果,突出形象)。

首句视为起兴。。“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是体现诗旨的中心诗句。

从结构形式看,首章似独立于二、三两章;而从情感表现看,前后部分紧密相联,重章叠唱,

细腻地传达了抒情主人公由希望到失望、由幻想到幻灭,这一曲折复杂的情感历程。

《伯兮》:是表现女子在外思念丈夫的诗。。本诗抒情强烈,感情真挚,人物形象鲜明,兼有赋比兴手法。 《黍离》:这是一首凭吊故国的诗。名句是:“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表现历史沧

桑,亡国之痛,故国之诗。本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叹,有回环往复之妙,使强烈的悲愤之情倾吐。。

《左传》:编年体。本名《左氏春秋》。春秋末年左丘明著。所涉及历史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

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

《召陵之盟》:四个外交辞令是:1.“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

也,何故?” (表现一种风趣幽默的讽刺奚落)

2.“昭王之不复,君其问渚水滨!”(表现含蓄深沉的排斥。是最隐晦

美妙的外交辞。)

3.“君惠邀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正话反说,

委婉迂回)

4.“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直露激烈的

风格,观点鲜明。)

《凿破浑沌》:体现的思想是一种社会历史观,宣扬原始自然状态,反对进化,甚至反对人类文明。 《山鬼》:本篇写山中女神等待爱人而未能如愿之事。

描写手法:1.肖像描写:“既含悌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烘托内心的高兴。

2.心理描写:“君思我兮然疑作”

3.环境描写:“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又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 4景物描写:“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

灵雨。“——白昼黑暗的对比

写作特点:1.声形色的描写

2.用色彩明暗来烘托出主人翁的心情。

《战国策》:国别体,主要记载策士们的言论,计谋,外交活动等。共

33篇,上接《春秋》,下至六

国灭亡。行文夸张铺写以及寓言取譬对后世影响较大。

铺写特点:夸张,运用排句,堆砌辞藻。

《归田赋》:选自胡刻本《文选》。它开创了一种新型赋体。变铺陈的大赋为抒情的小赋。此后,小赋

成为作品的主流。本诗表现诗人远离尘世,隐居山林之意。其中“河清“比喻社会的清明。

文句平淡清丽、结构短小灵活。《归田赋》还用了一些叠韵、重复、双关等修辞方法。文

中多用典故是此赋的一大特色,如“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分别引用《淮南子·说林训》和《左传·襄公八年》的典故。

所以这篇小赋以其雅致精炼、平易清新的语句,包容了内涵丰富的史实,并赋之以新意。

《上邪》:题目的意思就是“天哪

《古诗十九首‘其一》:《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萧统的《文选》,卷二十九。表现得感悟是:人生

短暂,即使行乐,消极颓废人生观。表现了一种“游子他乡思妇,死生新故之感。

《七发》:枚乘。问答体。吴客以七事启发太子,故名《七发》。《七发》开辟了汉大赋的道路,成为大

赋的标志性作品。

骈文:不押韵。主句是偶句。赋文体:部分押韵,铺写(句式排句,四字句),华美繁复,文

采,典故。

“建安七子”:孔融,徐干,陈琳,刘桢,王粲,阮瑀,应玚。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刘伶,向秀,山涛,王戎,阮咸。 “诗史”: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牛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七哀诗‘其一》:王粲。本诗 主题 是:1.表现了诗人的不舍。2

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苦难,社会

动乱的不安。3表达了作者渴望太平,政治上忧国忧民

艺术特点:1.选材上选择了千万个家庭中的一个来写选材典型,以小见大,以点

带面。

2.抒情强烈,在叙述中夹杂这抒情,表达极度痛苦的情感。 3.层次谨然 4.详略得当

5.这是一首直露与含蓄相结合的诗。

《登楼赋》:魏晋首赋。

《咏史八首‘其一》:左思。字太冲,左思出身寒微,不善交游,其诗作有厚实的内容,雄浑的风

格,突破了当时的形式主义诗风网罗,被誉为“左思风力”。

《咏史》共八首,主题皆为借历史比喻现实,批判当时社会,书法愤激之情。

《其一》写自己的才能抱负(一二句)。

《咏史八首‘其二》:本诗借古讽今寓意:1.揭露与批判晋代的门阀制度。2,对古代社会压制人

才的不公。3,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感。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运用对偶的手法。“金张”与“冯唐“对比,以「澗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前四句, 以比兴手法表現了當時人間的不平。

先是自然现象的对比,是比喻;再是社会现象的对比,是现实;最后是历史人物的对比,借以影射现实。第一层与第二层的关系是喻体与本体的关系,第三层与第二层的关系是历史(影射)与现实(被影射)的关系,第二层是全诗的主旨所在。

在艺术手法上,全诗皆以上下、大小、高低、贵贱、贤愚等正反两个方面的对比。全诗一二句起兴。

陶渊明:字元亮,名陶潜。他开创了清新淡雅的美学新风格。他诗的题材分为田园诗和咏史诗。

体裁分为诗(四言诗和五言诗)和文(散文——《桃花源记》和韵文)。

《世说新语》:笔记式的小说集。

《石崇宴客》,分析人物形象和文化背景。

石崇(奢侈,毫无人道)王敦(冷血,残忍,麻木,视生命如草芥)王导(对人尚有怜悯同情)

其中,“使黄门交斩美人。”表现贵族的冷漠残酷。而“自杀伊家人,何预卿事”更是冷血之至的表现。

文化内涵:1.当时环境里妇女社会地位的低下。2.贵族生活的骄奢淫逸。3.贵族的无人道,视生命如草芥。

《与陈伯之书》:“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用典

“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散文

本篇文章骈散兼用。

骈体文特点:1,句式两句相对相偶,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可以称四六文。 2,讲究用典。3,辞藻华美。4,声律协调。 南北朝全方位比较:1,体裁内容:南朝(爱情)

北朝(除爱情外,还写游牧,骑射阳刚善舞,·打仗)

2,语言风格:南(婉媚柔美) 北(阳刚壮美) 3,语言方式:南(无言四言诗为多) 北(杂言为多)

4,修辞方式:南(普遍使用双关的修辞) 北(一个双关也没有)

汉赋经历的阶段:汉赋的演变与发展经历了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这三个时期。

骚体赋形成于西汉初期,代表作家、作品有贾谊的《吊屈原赋》、重在抒发凄恻哀怨的情感,因而汉初的赋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对屈原骚体的继承。

汉大赋兴盛于西汉中期并成为汉赋的主体形态。枚乘的《七发》是汉大赋的奠基之作,最为重要的代表作家、作品是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汉大赋用反复问答的问答体形式,以铺叙渲染帝王、贵族生活为手段,以微刺帝王、贵族淫奢为旨归,内容上改变了骚体那种哀怨愤激感情的抒发,形式上改变了楚辞多用语气词的特点,成为首尾用散,篇中入韵、句式以四言为主、专事铺陈描写的散文。

抒情小赋产生于东汉后期。东汉后期的赋,重在抒情述怀,篇制短小,故称之为抒情小赋。代表作家、作品为张衡的《归田赋》。

宋朝主要的文赋是“赤壁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