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流动性过剩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效用的实证研究

来源:欧得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羹 ■ 羹 流动性过剩背景下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效用的实证研究 谭速。张有 330013) (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江西南昌摘 要:本文利用中国1998年到2007年相关经济变量的季度数据,对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效用大 小和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调控三种货币政策工具在传 导机制和作用效果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其组合在发挥货币政策内部传导作用上是中长期有效的。在当前流动性过 剩的背景下,中央银行有必要继续完善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导、存款准备金率调控和利率调控相配合的“三位一 体”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模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相关制度建设,并配套实施其他宏观经济政策。 关键词:流动性过剩;货币政策工具;效用;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函数 中图分类号:F8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972 f2008)04—0028—04 一、引言 (2007)认为中国货币政策_丁具的有效运用是一项系 统工程,需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及利率结构的完 2003年以来,由于流动性过剩问题逐渐凸显,央 51 行主要使用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等一般性政策 善、公开市场业务等市场基础的培养。[本文拟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单位 工具对货币供应量和银行信贷进行管理,并辅以利率 杠杆影响资金面供求关系。特别是当前流动性过剩背 根检验、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函数等现代计量经济学 景下,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工具选取和操作手段上面 临一定的压力。那么,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组合调控 长期而言是否有效?在短期中,如何利用不同货币政 策工具的特性相机应对随机冲击带来的宏观经济扰 动?在内外部经济失衡背景下,如何完善货币政策工 具效用发挥的政策环境和制度基础?对这些问题的研 方法,深入挖掘各个变量的统计性质和数量关系,揭 示货币政策工具与目标之间的长期稳定状态和短期冲 击效应,实证检验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特点和实 际效用。 二、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说明 究,既有利于深化人们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认识, 也可以为央行货币政策调控提供有价值的操作思路。 胡乃武、刘睿(2006)建立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 观经济模型(COMM模型),得出在不扩大汇率波动 本文选取存款准备金率、短期利率和公开市场业 务数据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变量,选取广义货币供应量 M2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变量。样本观测点上,我 们采用从1998年一季度到2007年三季度的宏观经济 时间序列。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人民银行于1998年 信贷规模从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操作模式的转变;同 时,我国中央银行1998年进入国债市场正式进行回 购业务(即真正意义上的公开市场业务)。 区间的条件下,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政策工具存在 型及基于VAR模型的货币政策冲击理论,从实证角 很大局限性;【I1陈飞、赵昕东等(2002)利用VAR模 取消信贷规模限制,标志着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和 度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变量对我国宏观经济具有 明显效果;弼李南成(2005)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 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了货 有三点需要说明:第一,在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实 币政策工具在金融体系内部传导的数量效果;[31吴晓灵 施效果做实证分析时,本文并没有引入产出缺口、价 (2007)认为中央银行在被动投放基础货币的情况下, 格水平等最终目标变量,仅研究货币政策内部传导过 利率工具并不能发挥吸收流动性的作用;[41卢庆杰 收稿日期:2008—03—25 程中各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第二,当前我国各层次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6YJ107) 作者简介:谭速,江西财经大学研究生,主要从事货币理论与政策-Olg;张有,江西财经大学研究生,主要从事金融风险控制研究。 0 l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流动性过剩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效用的实证研究 利率还未完全实现市场化,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贷款 利率还受到中央银行的直接管制,利率可以成为中央 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常规工具,我们采用银行间7日 同业拆借利率代表的短期利率衡量货币政策利率工具 并根据极大似然比检验确定滞后期数为1期,不包括 外生变量。 协整关系检验结果表明(见表2),无论足根据最 大特征根检验还是迹检验,在5%的显著度水平上, 的效果;第三,本文使用基础货币作为中央银行公开 市场业务的代表变量,其依据是: (1)中央银行可 以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来实现基础货币的数量目 四个变量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 表2货币供应量、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 短期利率的协整关系检验 原假设 迹统计 迹统计临界值 最大特征值统计 最大特征值统计临界值 标; (2)1998年至今,外汇占款取代再贷款成为中 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而公开市场操作在对 冲外汇占款方面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广义货币供应量M2、银行间7日同业拆借利率 和存款准备金数据均来源于wind数据库;基础货币数 据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和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搜集 整理得到。在获取这些变量的时间序列之后,首先运 用移动平均方法对广义货币供应量数据和基础货币数 据序列进行季节性调整,消除可能的季节性波动所带 来的影响。然后再对所有变量作对数变换,这有利于 下一步的弹性分析,同时误差项由绝对误差变为相对 误差,减少了误差值。处理后的货币供应量、公开市 场业务量、存款准备金率和短期利率分别用LM2、 LGK、LCK、LR表示。数据分析软件为Eviews4.1。 (二)实证分析及经验结论 1.变量平稳性检验 本文中我们采用ADF来检验各个变量的平稳性, 结果表明(见表1),lm2、lgk、lck和lr原序列都是 非平稳的,对各变量取一阶差分序列,lm2、lgk和lr 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lck在5%的显著度水平下拒 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因此,所有变量都是一阶单 整过程。 表1对变量单位根的ADF检验结果 水平检验结果 一阶差分检验结果 变量 检验形式 检验形式 ADF一£值 (CAIC ADF-t值 ,T.L) (C,T.L) AIC lm2 -2.02 (C,T,2) 一7 ll 一4.49* (C,0.0) -7.05 lgk 一0.3I (C.T.0) 一4 37 -6.5I (C,T,0) -44I lck I I5 (C.0.I) -3 09 —3.84*’ (C.T,I) 一3 36 lr 一2.I9 (C.0.3) 一1.44 —5.I9 (C.T,0) 一I 52 注: 1.检验形式中C、T、L分别表示模型中的常数项、时 间趋势和滞后阶数。2. 表示在l%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 即在相应的显著性水平下认为变量是稳定的。 2.Johanson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有多种方法,本文中我们采用Johanson 完全信息最大似然估计法。模型形式采取“序列含有 线性趋势,而协整方程带截距项不含趋势”的形式, 协整方程数目 (Trace Stalistie) 5% I% (Max-Eigen) 5% I% 没有 54.62 47.2I 54.46 33.90 27-07 32.24 至多1个 20.72 29.68 35.65 I2.53 20.97 25.52 至多2个 8l9 I5.4l 20.04 7 87 I4.07 l8.63 至多3个 03I 3 76 665 03I 3.76 6.65 长期协整方程的形式如下: LM2=3.26 G 一2.36 CK+1.49LR (0_32) (0.47) (0.25) (10.19) (一5.02) (5.96) 根据上面的协整方程,我们首先可以得出货币供 应量和三种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率、短期利率 和公开市场业务)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的结论,即 货币政策从操作工具到中介目标的内部传导过程长期 来看是有效的;其次,我们可以比较判断不同货币政 策工具的效力大小和方向。由协整方程估计得到的自 变量系数值,大致可以认为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供应 量的绝对影响最大,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的影响次 之,货币供应量对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率和利 率的弹性系数依次为3.26、2.36和1.49。从变量系数 符号上看,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供应量的作用方向为 正,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方向为负,都符合经济理 论。但是,正的利率变量系数却违背了经典货币供需 理论,其原因可能在于: (1)长期以来实体经济各 部门对利率变动敏感度很低,利率并不是影响货币需 求的最重要变量; (2)如果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因 素,我国实际利率长期以来是偏低的,甚至是负的利 率,这导致名义利率和货币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不十分 准确。 3.Granger因果检验 协整检验告诉我们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 关系,但是,这种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要进一 步验证。这就需要在协整基础上,利用因果分析继续 进行研究。Granger(1988)指出:如果变量之间是协 整的,那么至少存在一个方向上的Grnager原因;在 非协整情况下,任何原因的推断将是无效的。格兰杰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l④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总第58期 因果关系检验的基本原理是:在做Y对其他变量(包 分别给广义货币供应量一个正的单位大小的冲击,得  括自身的过去值)的回归时,如果把x的滞后值包括 到以下各变量关于M2的脉冲响应函数图。进来能显著地改进对Y的预测,我们就说X是Y的 (格兰杰)原因;类似地定义Y是x的(格兰杰)原 LM2关于M 的脉冲响应LGK关于M 的脉冲响应 一一一一一。一‘ 因。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如表3所示(滞后期 选择2) 表3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原假设:H0 F一统计值 显著性水平 LCK 是LM2的格兰杰原【蝠 3 9296l 002978 I,M2小是I CK的格兰杰原因 O04726 0 95390 LGK不是LM2的格兰杰原 4 99606 0.OI200 I,M2不是LGK的格兰杰原因 048550 O 61985 LR不是LM2的格兰杰原冈 0.38995 0 68026 LM2斥:是LR的格兰杰原闲 077528 046903 LGK不是LCK的格兰杰原陶 4.∞722 00l744 LCK不是I,GK的格兰杰原因 O 3l408 0 73268 I,R小是LCK是格兰杰原困 Ol9900 0 82042 I,CK不是I,R的格兰点原因 l 3853l O.26292 I.R斥=是LGK的格兰杰原因 044943 0.64196 LGK不是LR的格兰杰原因 1 48778 0 24l08 根据F统计值和显著性水平指标,我们可以得 出:在所有四个变量中,存款准备金率(LCK)和公 开市场业务(LGK)拒绝了原假设H0,即检验结果表 明存款准备金率(LCK)和公开市场业务(I,GK)是 广义货币供应量(LM2)显著意义上的格兰杰原因。 这说明,在样本观测期内,货币供应量和存款准备金 率以及公开市场业务之间不仅存在长期稳定的相关关 系,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业务还是货币供应量变 动的政策原因。从利率(LR)和货币供应量(LM2) 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看,我们无法得到双 方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结论。另外,从表3中还看 到,广义货币供应量(LM2)不能格兰杰引起存款准 备金率(LCK)和公开市场业务(LGK)的变化,这 也是符合理论逻辑的。 4.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是基于数据的统计性质 建立模型,常用于预测相互联系的时间序列系统及分 析随机扰动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冲击。在实际应用中, 由于VAR模型是一种非理论性的模型,没有对相关 变量作任何先验性约束,对VAR单个参数估计值的 解释是很困难的。因此,在分析VAR模型时,往往 不分析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如何,而 是分析当一个误差项发生变化,或者说模型受到某种 冲击时对系统的动态影响,这种方法称为脉冲响应函 数分析法。本文通过建立四变量的VAR(2)模型, 0{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一 。。‘。_、_ _I__I_'’、  。。、、__ -_ LCK关于M 的脉冲响应 LR关于M:的脉冲响应 / . ,・一一…一一一 ~ -、_-___。。。。。。 。。。。。。。。、‘-~~ _I ~、 图1 各变量关于M2的脉冲响应函数图 不难发现,对于其源于自身的一个单位信息冲 击,广义货币供应量在经过一个时期的正向反应之 后,将持续稳定在0.07附近的变动水平上;公开市场 业务即期一个正的单位大小的冲击,在滞后一个时期 后引起货币量M2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最后收敛到 零均值附近,其峰值出现在第四期和第五期,达到 O.02;货币供应量M2针对存款准备金率一个单位大 小的正向冲击,在即期作出向下调整的反应,而且这 种调整表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关于货币供应量M2 对利率的脉冲响应效果,通过图示可以看出,货币量 M2虽然在即期作出了反应,但力度是比较轻微的, 而且在反应方向上是正负交替的,这进一步印证了利 率和货币供应量在数量关系上的不确定性。 5.经验结论 通过以上实证研究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从协整方程可以看出,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 操作和利率调控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在发挥货币政策内 部传导作用上是中长期有效的;第二,从对货币政策 中介目标影响的绝对程度看,短期中存款准备金率调 控效果最为明显,从而是引起货币供应量波动的主要 政策原因;第三,公开市场操作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中长期,因此可以成为中央银行中 长期稳定各层次货币量的有效工具;第四,由于货币 市场利率形成机制尚不健全,国内市场实际利率长期 偏低,加上微观市场主体对利率变量的弱敏感性,当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流动性过剩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效用的实证研究 前我国各层次利率之间缺乏联动性甚至存在相当的背 一,不断加强货币政策透明度建设,以此提高货币政 离,综合导致利率调控手段在影响货币需求上效果不 够显著;第五,从短期内各货币政策丁具对货币量冲 击力度的时间分布上看,存款准备金工具表现为从弱 到强、持续扩大的趋势;公开市场操作冲击效果先升 后降,最后衰减至零附近;利率工具的一次冲击导致 货币量始终围绕零均值上下微幅波动,存在较大的不 策的可信度、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第二,建立 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货币政策框架体系,在完 善总量调节的基础上,不断探索货币政策结构调节的 手段、规模和节奏;第l一,进一步完善我国货币政策 委员会制度,不断健全我国货币政策委员会决策体 系,增强货币政策制定的专业性、科学性和权威性。 确定性。 三、政策建议 基于货币政策工具的差异化和短期化特征,为提 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破解中央银行流动性过剩背景下 的货币政策操作困境,必须尽快改革货币政策工具操 作环境和制度基础,完善当前“三位一体”的货币政 策 具组合模式。特别是要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提 高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和效果。在此基础上,还应 主动完善货币政策相关制度建设,并配合实施其他宏 观经济政策等。 (一)继续完善“三位一体”货币政策工具组合 模式 公开市场业务方面,在大力发展国债市场、扩大 市场参与主体的基础上,应寻求配套型操作工具如特 别国债、外汇掉期等;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而言,应该 逐步降低直至取消对存款准备金付息,减轻中央银行 利息负担。同时,根据存款种类、存款金额、银行规 模等因素,创造出有利于货币金融稳定的有特色的差 别存款准备金制度;完善利率调控手段要求积极推进 利率市场化改革,改善利率结构,发挥利率杠杆作 用。当前流动性过剩条件下,应该坚持公开市场操作 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导职能,将法定准备金政策作为 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短期工具和金融监管手段,同时积 极发挥利率政策引导市场预期、调节资产价格的基础 性作用。在工具的期限搭配上,还要充分考虑不同货 币政策工具对金融机构流动性期限结构的影响。 (二)完善货币政策相关制度建设,提高货币有 效性 在长期中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和稳 健性,需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各层面的制度建设:第 (三)配套实施其他宏观经济政策.建立长效合 作机制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和金融创新的蓬 勃发展,有必要寻求货币政策与财税政策、贸易政策 和产业政策等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和配合。财税 政策方面,在出口退税、加工贸易、出口关税等方面 采取措施抑制出口,在进口关税和财政补贴方面出台 政策鼓励进口;贸易政策方面,要积极扭转当前国际 收支顺差规模过大的局面,使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由过 去的投资、出口主导,转变为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力 并重;产业政策作为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当前应与信贷政策加强协调配合,停止对产业政策明 确淘汰产品的信贷支持,进一步完善经济结构调整,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当 然,从经济长远发展角度,加强各政策部门间沟通和 联系,建立完善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长效 合作机制是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胡乃武,刘睿.开放经济下的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分析【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4):83—88. [2]陈飞,赵昕东,高铁梅.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变量效应的实 证分析 金融研究,2002,(10):25—30. 【3]李南成.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数量研究【M].成都:西南财 经大学出版社,2005. 【4】吴晓灵.国际收支双顺差下的中国货币政策 中国金融, 2007,(1):12—13. 【5】卢庆杰.中国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07,(1):47—56. 责任编校:王展祥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