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成长
—— 班家访案例
一、家访目的:
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模式,挖掘学生的优点,激
发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二、家访对象: 家访教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习比较认真,课堂常规较好。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不稳定,忽好忽坏,对学习没有积极性。自制力差,上课小动作非常多,平时不敢表现自己,没有自信。 四、家访内容和过程:
他家离学校并不远,在附近小区,我们步行十分钟后到孩子
家里。家里干净整洁,接待我们的是孩子的妈妈。先了解其家庭教育情况,平日就是孩子妈妈一个人负责孩子的生活及学习。语数英科目跨度较大,细节较多,因为没有教育方法,所以显得有点手足无措。不能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没有有效的奖励措施。所以导致孩子写作业比较拖延,没有积极性。我们与家长针对孩子目前存在问题,进行沟通,探讨教育方法。
五、解决问题的方法:
1、我首先和他的妈妈进行了沟通交流。对家长的心情表示理解,同时指出必须根据孩子的问题,采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其次多给孩子
温暖与鼓励,多与孩子沟通,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感情。知道他心里想什么,他喜欢什么?他上学的乐趣是什么?他喜欢什么老师等等。从他喜欢的话题入手,打开他的心扉。
2、春风化雨,坚持疏导教育:作为教师避免直接批评,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当他犯错误时,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 作为家长,应以鼓励为主,从细节处入手,比如说字的书写、写字速度方面、朗读方面等等。抓住优点,一点带面。
3、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给他展示的机会,让他在活动中取得成功,发现自己的长处,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与喜悦,增强自信。然后从其他方面延伸到学习方面等,促进孩子的发展。
六、家访的收获与思考
1、 作为教师,我们要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留心观察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特点。只要充分了解学生,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其次与家长做好与家长交流情况,统一认识,既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又帮助家长改进家庭教育,从而能形成教育合力。
2、谈话开始阶段,先表扬该生在校表现的闪光点,在充分表扬的基础上再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教育建议,希望获得家长的配合,这样才达到家访目的和效果。
3、这不仅指在家访过程当中要察颜观色,注意家长和学生的反应,斟酌谈话内容和措辞。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在家访后更要留心
观察学生变化,检验家访的效果。
总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一定要有一颗爱生如子之心,用真诚的爱去感化学生。与家长携起手来,筑起家校共育的桥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