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欧得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教案

来源:欧得旅游网
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议论文。\"纪念\"是为了\"学习\",因此\"学习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全文的一条主线。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品味本文平方根概括而有力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学习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学习本文运用事实论据进行论证的方法,体会正反对比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 【教学方法】

采用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点拨的点评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人有很多种,或伟大,或高尚,或富甲一方,或地位显赫……有一种人,他没有出众的长相,工作也很平凡,但其人格却释放出耀眼的光辉,直射你灵魂的最深处,令人仰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的一个人——诺尔曼·白求恩。(投影显示相关图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 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 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

理 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 书 法家。  写作背景:

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1月间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幸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发生转移性脓疡.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他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

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一、议论文的文体知识 论点:概念及提出的方式 论据:事实论据、理论论据

论证及论证的方法、论证的结构 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

二、检测字词

1、朗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1)正音正字:

派遣(qian) 以身殉(xun)职 狭隘(ai) 热忱(chen)

拈(nian)轻怕重 纯粹(cui) 鄙(bi)薄 晋察冀(ji)

(2)积累并解释词语: 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狭隘: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 极端:极其,特别。

热忱热情。忱,情意

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拈,抓、捏。 麻木不仁:本义是指肢体麻木,没有感觉。这里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一班:一些,一群。

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这里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迁,改变。

鄙薄:轻视。 不足道:

不值得一提。

2、议论文的文体知识

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 论据的分类: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 论证方式: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 论证方法:常见的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 议论文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它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横式”。以“横式”结构为主的有1、“总论——分论——总论”。2、“总论——分论”。3、“分论——总论”三种。以“纵式”结构为主的主要是层层深入式。

 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精当、概括、逻辑性强。

3、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归纳各段要点(师生交流评点结果)。 (1)明确各段中心句:

第一段:\"一个外国人……这是共产主义精神,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我们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

第二段:\"白求恩同志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学习他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2)归纳各段要点如下(每一段即为一部分) 重点句: 第一自然段:“一个外国人,毫不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 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 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自然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 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 第三自然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自然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要点: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

4、分析文章的第一部分,教师可设计以下练习:

(1)这段文字分几层写的?各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三层 第一层(从开头至不幸以身殉职)高度概括白求恩同志的主要事迹。第二层(从一个外国人至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高度概括白求恩的思想和行动,点明本文的中心论点。第三层(从列宁主义认为至结束):引用马列主义观点论述白求恩同志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2)这一段中先叙事,后发议论,把记叙与议论的分界处标出(画两道竖线)。然后细读议论的内容,想想记叙的事跟议论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一个外国人……这段记叙是为后面的议论服务的,记叙简明扼要,却突出其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

(3)文章开头对白求恩同志的介绍包含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先概括白求恩同志的简历,是对逝世者深怀敬意的追忆。扣住国际主义的原则作简述,是论述白求恩具有伟大国际主义精神的事实依据,成为全文论述的基础。从阅读角度说,让读者先产生\"情\",再认识\"理\",情和理结合了,议论的逻辑说服力就会大大增强了。

(4)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身上最本的东西是什么?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5)引用“列宁主义认为”一段话有什么作用?

议论文中引用名人名言属于道理论证,也叫“引证法”。作用是有力的证明论点,增强论证的权威性,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以上任务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点拨, 五、随堂检测 六、小结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理清全文写作思路;了解白求恩同志共产主义精神的表现之一是国际主义精神;理清局部思路(第一部分的思路,某些句子的思路);初步理解议论文中叙述的作用。

七、作业

1、读课文,找出文中的对比;

2、读课文,找出文中的叙述和议论的句子,体会二者

之间的关系。

板 书

1、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2、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3、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4、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共产主义精神

八、教学反思

教学时,要精心设计文本的切入角度。只有找准了文章的关键点,才能提纲挈领,纲举目张,达牵一发而动全文之功效。如何把握切入的角度及找准关键点呢?教师尽可能引导学生搜集文本的时代背景,对象(人物)背景,写作背景。这是解读文本的重要途径,是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切入口。

作为读者,我们所阅读文章,也仅此是作者情感表现、人生阅历冰山之一角,只有充分把握文章的“三个背景”,才能更好的透过字里行间,进而抓住文章的灵魂——其精妙之处也就在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