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8-09-05T16:10:20.03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 作者: 殷学学[导读] 国内建筑设计由于缺乏丰富的经验,许多设计师在实际方案设计上存在误区。
摘要:随着城市开发容量的扩大,城市建筑规模及建筑数量持续增加,传统地面空间建设已无法满足工程建设需求,大量建筑投资企业将目光投向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及利用,极大的推动了地下室工程建设的步伐。而地下室作为建筑地下工程的基础组成部分,其自身所具备的复杂性、繁琐性特质,决定了其在土建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是影响地下室施工建设质量的主要因素,若施工技术不规范,施工质量不达标,将对整个土建建筑工程,乃至社会生产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破坏。文章从实际出发,全面剖析地下室防水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就其中几点突出性问题进行探讨,并寻找有关解决路径,深化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水平,切实推进高质量建筑工程的发展。
关键词:土建建筑施工;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
1 地下室防水施工存在的问题 1.1 设计不合理
目前,国内建筑设计由于缺乏丰富的经验,许多设计师在实际方案设计上存在误区,如,对建筑本身以及地下室防水重要性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其中,对地下室设计产生直接影响的原因主要是不具备良好的防水设计知识,普遍认为地下室防水设计的优化路径是对混凝土结构厚度的不断提升,对于混凝土抗渗透性能的了解少之甚少,并且固执的认为渗透效果的形成主要依赖于防水结构的设计与应用。影响地下室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因素很多,不仅包括混凝土结构自身的抗渗透能力、强度、硬度以及厚度,同时还涉及混凝土整体施工质量以及结构固话过程中的碳化速度等等,若缺乏对混凝土质量的管理与维护,极有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裂缝质量问题。此外,在对地下室结构进行设计时,由于设计过程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对使得工程建设存在施工困难问题,实际施工流程与方案设计背道而驰,降低了工程整体建设质量。
1.2 材料不合格
对于工程建设而言,施工材料是整个施工的基础环节。而混凝土作为地下室防水施工中的主要材料,应在材料进场前进行严格的筛选,确保材料性能符合土建建筑施工实际需求。但从目前材料应用实际来看,绝大部分土建工程直接省去材料检验这一环节,盲目追求经济利益,选择普通质量混凝土材料,同时,在混凝土拌和过程中,缺乏水水泥灰与水两者之间比例的把控,降低混凝土粘合度,不利于后期固话成型。此外,对现场实际材料使用量缺乏统计与计算,容易产生生产过量或者供给不足等极端现象,破坏了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连续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冷却缝。 1.3 施工方面的原因
在土建建筑施工中,由于施工单位对地下室防水重要性的片面认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总体把握程度不足。施工单位未对地下室防水采取特殊性的处理方法,依然采用常规结构施工标准开展施工活动,无法做到对施工工序中部分关键环节的严格控制,地下室实际防水性能与预期标准相差甚远。第二,在拌制混凝土过程中,相关施工单位并未开展相应的抗渗性能检验工作,使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存在非科学及非合理现象,混凝土抗渗性能被严重削弱。第三,对于混凝土的浇筑过程,施工单位并未计算供料与浇筑两者之间的速度关系,导致浇筑过程因无法及时提供相应物料而阻断整个浇筑过程的连续性,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时间差导致前后混凝土产生严重的裂缝问题,容易产生漏水、渗水的可能。第四,施工单位在实际施工中施工缝预留不合理或者未预留施工缝等现象,使得凹槽位置更加突兀,表面过于毛躁、杂乱,无法彻底请出槽内垃圾,并且在未铺浆的情况下直接进行二次浇注,这种施工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极大的降低了地下室实际抗渗透能力。第五,对于钢筋和预埋件较为密集的施工建设,施工单位若未能对所浇筑混凝土的坍落度进行反复试验,仍然使用和其他地方一样的混凝土进行浇注,就会使其在该地方下料困难,振捣不密实,引起这些部位出现孔洞或者蜂窝,极易导致地下室渗漏。 2 地下室防水施工的技术措施 2.1 针对地下室的防水设计问题
对于地下室防水施工而言,设计是整个施工过程的重要依据,地下室防水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防水设计方案是否规范及合理。目前,我国地下室防水设计始终坚持“预防为主、强调排水”的综合设计理念原则,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土建建筑工程实际施工情况与现场环境条件,开展综合性的设计与治理,值得注意的是,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应将混凝土结构的厚度、防水性能等纳入考虑范围之内,以确保方案设计的有效性。此外,当图纸设计完成后,应制定专业施工人员对图纸的可行性进行会审,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杜绝应付了事的工作心态,组织设计人员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对设计中各项数据的细节问题进行确定,确保设计实现的可行性。 2.2 针对混凝土质量控制问题
通常,判断地下室防水性能的优劣程度主要取决于防水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好坏,因此,将混凝土本身设计要求与实际施工技术要求,充分融入整个设计与施工过程中便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可运用动态管理、主动控制、旁站三者相结合的方法,并在确保计算精度的情况下,对混凝土进行浇筑和振捣,最大限度的降低因冷却缝而形成渗水通道等质量问题的产生几率。简言之,混凝土浇筑质量作为混凝土防水效果的重要保障,需进一步提高其自身密实性,进而从根本上实现混凝土防水渗水的目的。 2.3 针对材料选择的问题
在地下室防水防渗施工过程中,应该选择合适的防水材料,加强和控制防水混凝土和防水卷材的施工,并重点处理特殊部位的防水,使建筑地下室防水功能得到保障,使主体结构的使用寿命得延长。在购买材料的过程中应该严格的按照相关要求选材,根据防水的要求控制材料的质量,切忌为了节约成本而购买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应该严厉的打击那些弄虚作假的商家。 2.4 针对混凝土出现麻面、孔洞及蜂窝渗水问题
在施工中应该严格的根据施工规范浇筑和振捣混凝土,使混凝土的质量得到保证,尽可能避免出现孔洞、蜂窝、麻面等情况,如果出现这些现象,应该根据其渗漏水压找出渗漏的位置,及时采取合理的堵漏和修补措施。可以采用促凝灰浆、集水井等方式堵漏,对于这种
现象不严重的,可以使用水泥砂浆抹平;如果孔洞和麻面较深,可以使用水泥砂浆捻实法处理;如果蜂窝、孔洞的现象比较严重,则应采取水泥压浆、混凝土浇筑等处理方法。 2.5 针对防水混凝土施工缝与裂缝渗漏
首先针对地下室裂缝渗漏的情况,应该使用促凝胶浆或氰凝灌浆实施堵漏处理,对没有渗漏情况的裂缝,采用水泥压浆或灰浆进行合理的防治;另外对于预埋件部位渗漏的情况,针对预埋件部位有渗漏的,应该先把预埋件周围剔为环形裂缝,然后使用促凝胶浆或氰凝灌浆处理;对于该部位渗水情况严重的,需要先拆除预埋件,进行预制块制作,并在其表面涂抹防水层,在安置埋设预制块前应该先在凹槽内放置快凝砂浆,然后再把预制块放入,直到快凝砂浆具有所要求的强度后,周围再用胶浆堵塞,并均匀的分层涂抹防水层;对于防水卷材层的空鼓情况,应该先剪开防水卷材,并分层重新粘贴。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建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根据当前城市发展的形势分析,地下室已成为普遍的建筑结构,由于其位置比较特殊,所以有必要对其做好防水施工。所以应该从地下室的防水设计和施工综合考虑,采取合理的设计方案和规范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工艺,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使地下室工程的质量得到提升,使城市空间真正的实现最大化利用。
参考文献
[1]杨庆恒,蒋美蓉,戴银所,段建立.某综合楼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J].中国建筑防水. 2015,05(08):211-213. [2]马速春.地下室防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研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 2014,11(09):385-387. [3]程加亮,孟美岐.地下室防水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重点分析构建[J].四川水泥. 2016,09(06):179-18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