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欧得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还幼儿绘画的本来面目

还幼儿绘画的本来面目

来源:欧得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还幼儿绘画的本来面目

作者:刘彦改

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65期

【摘要】幼儿绘画活动要满足幼儿的需要,顺应幼儿的天性。绘画对幼儿而言是一种按照自己的个性,表现自我,主张自我的手段,因此只要是属于幼儿自己的感受,对幼儿本身来说,都是有意义的,值得重视的。 【关键词】满足需要自然表达重视过程

看了一些幼儿园的画展,有一种说不出的痛。乍看,每一幅画都干净整齐,色彩鲜艳夺人眼目,再一看,会发现每一幅画都有着相同的地方,如规格相近的小房子顶上都有着小烟囱,每幅画的花草树木也如出一辙。在老师精心装裱的,挂在展示窗里的幼儿绘画作品是幼儿发自内心真实的表达吗?如果只是为了取悦成人和显示自己的技能技巧的成果,那么,这可不是我们实施幼儿绘画教育的真正目的。

我们知道儿童从2岁左右起,便好奇地开始在纸上或沙土上画涂鸦线了,并乐此不疲,陶醉其中,幼儿天生爱好绘画,对于绘画有着一种本能的欲望,在绘画过程中他们会感到愉悦和满足,绘画是幼儿的语言,绘画能满足幼儿在语言上表达不出来的意思,能满足自身的需要。这种自由创造活动没有社会功利目的和社会使用价值,重活动的过程而不重活动的结果的。幼儿视绘画为好玩的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反复尝试与体验,使难以理解和适应的周围世界变得可以被理解和适应了,从而达到了情感上的满足和认知上的平衡。

最初幼儿画好一幅画并不急于让成人看的,他不在乎结果的,反而是成人过多的赞许和不恰当的干预使幼儿注意了成果,并无形中减弱了过程中内在的体现,丧失了自我。这个现象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尤为明显,如果真正理解幼儿绘画的特点和幼儿绘画教育的目的,老师是要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艺术领域中指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这也就是说幼儿绘画活动要满足幼儿的需要,顺应幼儿的天性。在此基础上才能试着对幼儿认知、审美、创造力得以培养和提升。

首先,把满足幼儿的绘画需要作为幼儿绘画活动的首要任务。

我们常常对幼儿不经教育就开始画画这样的现象感到惊讶,幼儿的小拳头能握住一支笔时便能利用它,各种痕迹就会跃然纸上,而且这种过程一再重复,幼儿依然兴奋不已,这时我们不禁疑惑起来,会产生许多不解\"为什么这样的乱涂乱画会使他们这么高兴?这些图案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只用一种颜色的笔画来画去?为什么使劲涂成黑疙瘩?……\"这些成人看来\"无意义\"其实正是儿童的需要。在儿童发展和成长的过程中,绘画是比语言文字更早被儿童用来表述思想、宣泄情绪和想象和创造自己的世界的一种途径。随年龄的增长,儿童会越来越多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与人交流,利用语言和文字表现自我,而越来越少地运用绘画这样一种符号系统。幼儿期是绘画的最初期,这期间承载的不仅是绘画本身而是多方面的意义。

为满足幼儿有绘画的需要的特点,幼儿园老师要为其创造有利条件。幼儿喜欢画画,而绘画的灵感来源于幼儿生活的周围环境,首先为幼儿安排一个丰富的生活环境,利用这些材料去发展幼儿的潜在的能力。除各种笔和纸张材料外,许多看来无用,实际有用的\"废物\"和天然材料,如小石头、小绳子、棉花、树叶、花草、泥沙等都是幼儿进行观察和想象的不可缺少的材料。优美的和谐的气氛环境,有利于幼儿的心境和对美的感受,如名画欣赏、可操作的手工艺品、故事、儿歌、动画,还有自然环境如天气、树木、大地,这些都能满足幼儿绘画的需求,满足了需要同时也学会了发现探索美的事物。满足幼儿的绘画的需要,其实就一定程度地满足幼儿审美、认知、道德各方面的需要,促进了幼儿的发展,使绘画活动体现多元价值。 其次,选择能促进幼儿自然表达的绘画活动。

幼儿绘画教育要顺应幼儿本性的需要,爱护幼儿自然的流露,老师在实施幼儿绘画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幼儿的本能与兴趣,满足幼儿精神的需要。选择有趣味的绘画活动,符合幼儿审美特点、认知方式、思维方式等。老师要放开手脚,利用孩子可贵和独特的视角,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包括看、触、摸、嗅等各种感觉通道的协同活动来感知和感受,画苹果要把苹果给孩子,让他们摸一摸、闻一闻,把咬一口后的苹果画下来,把吃得只剩苹果的核画下来,幼儿在\"有意思\"的氛围中尝试了、观察了。教幼儿画人的各种不同的面部表情,常用的方法是活动开始出示\"脸谱图\",如果直接告诉幼儿每种脸谱是表明什么表情,然后让幼儿按照示范图去勾画脸谱,这样幼儿会失去动态观察的绝妙机会。可先让每两个幼儿组成一组,要他们按照老师说的表情去行动。并提醒大家观察对方的某种表情的特点,要幼儿加以口头描述。有的幼儿说:\"他笑的时候嘴巴向两边拉开的,眼睛变小了。\"这时出示脸谱图让幼儿自己议论,哪一种是\"哭\",哪一种是\"笑\",最后,老师加以概括行动总结,帮助幼儿观察不同面部表情的要领。这样,不仅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还使幼儿增加了兴趣,也提高了教学效率。画\"气球\"时,老师手里拿着一只瘪的气球,要幼儿看清这时的气球的颜色和形状,然后往气球里吹一口气,让幼儿观察这时的气球的颜色和形状与原来有什么不同,然后将气球再吹大一些,让幼儿再次比较它的颜色和形状。就这样,幼儿发现气球的大小、颜色的深浅和形状的长圆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些又都与球内的气体有关。认识由于自己的观察得以提高,因此这种认识是印象深刻的,难以忘怀的。于是,在完成画气球的活动要求时,幼儿就会用笔、用颜色去表达内心的感知,是作品自然而然地符合客观情况的要求,而不是模仿成人的示范。而由此表现出来的作品也是丰富多彩的,各不相同的。 再次,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绘画活动。

在绘画活动中,老师要用心去观察幼儿绘画的过程,无论结果怎样。重视过程中的幼儿是否心情愉悦,积极踊跃,是否能充分表现自我,让幼儿充分享受创作过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