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固定电泳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诊断价值应用
作者:赵义学
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11期
摘要:目的 探讨免疫固定电泳(IFE)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MM)诊断及分型中的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 对2012~2014年来我院的33例患有MM的患者的血清进行相关免疫固定电泳检测及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结果 33例临床确诊的MM患者免疫固定电泳阳性符合率100%,IFE分型结果显示:IgG-κ型7例,占21.2%;IgG-λ型12例,占36.4%;IgA-κ型4例,占12.1%;IgA-λ型2例,占6.1%;IgM-κ型4例,占12.1%;IgD-λ型1例,占3.0%; 游离λ链4例,占12.1%;游离κ链1例,占3.0%,各型M蛋白对应的免疫球蛋白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他正常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受到抑制。结论 应用免疫固定电泳对MM的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判断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免疫固定电泳;免疫球蛋白;多发性骨髓瘤;M蛋白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以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增殖性疾病,骨髓瘤细胞分泌大量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 蛋白),引起高黏滞综合症、肾功能损害、感染等一系列症状。一般除通过骨髓细胞涂片、X线摄片来诊断外, 血清蛋白电泳及免疫学方法已成为确诊MM 的重要手段[1]。以往采用检测免疫球蛋白和血清蛋白定量及血清蛋白电泳等方法对MM的诊断极易造成漏诊或误诊[2],且不同的亚型MM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3]。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也呈现年轻化的趋势[4]。现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经免疫固定电泳检测阳性患者,分析其电泳特征,探讨免疫固定电泳在MM分型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9月经免疫固定电泳检测阳性的患者共33例,年龄在46~82岁,平均69.4岁,其中男15例,年龄47~82岁,平均68.8岁;女18例,年龄46~79岁,平均70.1岁。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5ml并分离出血清(2500 r/min,10 min),置于-20℃冰箱保存,同时留取晨尿放-20℃冰箱保存[5]。统一检测时预先解冻。
1.2仪器与试剂 电泳仪采用法国Sebia Hydrasys2全自动电泳分析仪,试剂为法国Sebia公司生产的抗血清免疫球蛋白抗血清为抗Kappa(κ)、抗 Lambda(λ)的单克隆抗体试剂盒。 1.3方法 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6个不同位置进行点样,由于其所带电荷不同通过醋酸纤维素膜电泳将其分开。电泳毕加抗体:电泳后加入重链(IgG、IgA、IgM)及轻链 κ、λ 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体,平置湿盒中,蛋白质与相应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后被固定在相应位置上。最后干燥后沉积带被氨基黑着色。 2结果
免疫固定电泳后单克隆蛋白条带呈现浓密、 深染和聚集性的特点[6]。多发性骨髓瘤33例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分型后,见表l;各组免疫球蛋白定量见表2。 3讨论
MM是发生在B淋巴细胞的恶性克隆增殖性疾病,又称为恶性浆细胞瘤,它的特征表现为骨髓中有大量的克隆浆细胞的增殖和积聚,并且能够分泌单克隆的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同时伴有广泛的骨质破坏。中国多发性骨髓瘤年发病率约为1/10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在恶性血液系统疾病中占10%左右,而目前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MM的发病率不断增加[7]。研究表明,IFE技术是一种分辨率、灵敏度及准确性都较好的快速分型鉴定M蛋白的直观方法,同时,IFE检测的是血清,标本采集方便,检测速度快,是一项非常适合临床的常规检测方法[8]。本实验中,3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免疫固定电泳中的阳性率为100%,与文献报道相符[9]。
本研究中33例M蛋白鉴定结果显示:IgG型最常见,占57.6%;IgA型,占18.2%,此与缪丽韶[10]报道结果一致。IgA结果却显著高于乔永红报告的结果(9.7%)[11]。本研究中33例Ig的轻链型在血中比例κ占48.4%,λ占56.7%,κ:λ为0.85:1,与报道[10]的结果有所差异,说明MM患者M蛋白类型存在多样性。
对33例患者进行调查,10例就诊于肾内科,15例就诊于血液科,7例就诊于骨科。本组还有1例患者就诊于心胸外科,男性,47岁,发热10多天,病理及CT检查初步诊断\"肺肿瘤\",后在我科做免疫固定电泳,出现单克隆M蛋白,配合骨穿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IgGκ型。所以给临床建议,凡是怀疑MM者建议均进行血清免疫固定电泳检测。MM细胞不仅合成和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且重链与轻链比例失调,常有大量的轻链生成,血清或尿中某种游离轻链含量相对升高。免疫固定电泳能够准确的进行单克隆球蛋白的轻链和重链的型别[12]。本组有2例为IgG入和游离入型并存。轻链型MM患者免疫球蛋白含量低,实验室其它检查易造成漏诊,用IFE检查可以提高轻链型MM的检出率。IgD型MM血清M蛋白水平相对较低,传统凝溶法检测本周氏蛋白干扰因素大,常造成漏诊,因此,IgD型MM的诊断还需依赖免疫固定电泳。
表2示各型M蛋白对应的免疫球蛋白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他正常的免疫球蛋白受到抑制。尤其是轻链型MM患者免疫球蛋白含量很低,临床实验室其它项目检查易造成漏诊,做免疫固定电泳可以提高轻链型MM的诊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免疫固定电泳是MM在实验室诊断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可用作骨髓瘤M蛋白检测的常规手段。免疫固定电泳对MM的明确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判断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 [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32-234. [2]牛颖,翟玉华,宿莉.多发性骨髓瘤(MM)免疫鉴定与讨论[J].现代医学检验杂志,2004.19(5):23-24.
[3]Smith A,Wisloff F,Samson D,et al Guidelines o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multiple myeloma 2005[J]. Br JHaematol,2006,132(4):410-451.
[4]白砚霞,陆敏秋,吴梦青,等.多发性骨髓瘤178例临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7):1284.
[5]刘素兰,唐中,蒋兴亮,等.Sebia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的临床应用评价[J].医学信息,2011,24(1):27-29.
[6]顾炳权,苏海鹏,董柯,等.多发性骨髓瘤常用实验室诊断方法评价[J].现代肿瘤医学,2009,17(11):2217-2219.
[7]田永芳,贾海英,田洪燕.47例多发性骨髓瘤综合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0,23(8):473-478.
[8]崔凡.免疫固定电泳检查在M蛋白分型鉴定中的应用[J].临床和检验医学杂志,2010,9(8):587-588.
[9]颜承靖,李云飞.免疫固定电泳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22):1834-1836.
[10]缪丽韶,喻熊文. 28例多发性骨髓瘤的血清免疫学分析[J].上海检验医学杂志,2001,16(1):8-12.
[11]乔永红,保方,陈莲英,等.免疫固定电泳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31例中的诊断价值[J].交通医学杂志,2011,25(5):477-480.
[12]刘汐盈,孙淑艳,宋嫒媛.血清免疫固定电泳、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及轻链定量对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断价值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5(14):680-68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编辑/申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