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分数: 20 分)
1 . 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 ( 1 )分
1. 甲类1种、乙类23种、丙类11种 2. 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3. 甲类3种、乙类28种、丙类9种 4. 甲类3种、乙类24种、丙类9种 5. 甲类3种、乙类30种、丙类10种
2 . 在感染过程的5种不同表现中,最常见的是 ( 1 )分
1. 病原体被清除 2. 隐性感染 3. 显性感染 4. 病原携带状态 5. 潜伏性感染
3 . 传染病的临床病程发生、发展规律是 ( 1 )分
1.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2. 发热、皮疹、毒血症、败血症
3.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后遗症期 4. 病原体入侵、生长、繁殖、排出、消灭 5. 有病原体并能产生感染后免疫
4 . 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的时期,称为 ( 1 )分
1. 前驱期 2. 潜伏期 3. 症状明显期 4. 恢复期 5. 复发期
5 . 确定一种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 ( 1 )分
1. 最短潜伏期 2. 平均潜伏期 3. 最长潜伏期 4. 传染期 5. 前驱期
6 .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最主要的环节是 ( 1 )分
1. 隔离治疗病人 2. 隔离治疗带菌者
3. 切断传播途径 4. 疫苗预防接种 5. 接触者预防服药
7 . 关于传染病的区域划分错误的是 ( 1 )分
1. 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2. 病室、厕所、浴室是污染区 3. 医护办公室是半污染区 4. 更衣室是清洁区 5. 医护值班室为污染区
8 . 疾病已进入恢复期,初发病的症状再度出现,称 ( 1 )分
1. 再感染 2. 重复感染 3. 复发 4. 再燃 5. 重叠感染
9 . 关于消化道隔离,错误的描述是 ( 1 )分
1. 最好同一病种病人收住同一病室
2. 接触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戴帽子及口罩,穿隔离鞋 3. 病室应有防蝇、灭蝇设施 4. 病人出院后不必进行终末消毒 5. 病人的用品、食具、便器等应专用
10 . 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为 ( 1 )分
1. 输血传播 2. 唾液传播 3. 母婴传播 4. 粪-口传播 5. 飞沫传播
11 . 乙肝病人血清中检出抗-HBs,说明 ( 1 )分
1. 免疫耐受,病情迁延不愈 2. 获得免疫,疾病已治愈 3. 仍有传染性,需继续隔离 4. 病毒在体内复制
5. 血清中可同时检出HBsAg
12 . 下列血清学检查结果提示乙型肝炎有较大的传染性的是 ( 1 )分
1. 抗-HBc(+)
2. HBsAg(+), HBeAg(-),抗-HBc(+) 3. HBsAg(+), 抗HBe(-) 4. HBsAg(+), HBeAg(+) 5. 抗-HBs(+)
13 . 男,25岁,1周来食欲不振。查:血ALT130U,血清总胆红素30μmol/L(1.76mg/dl),抗-HAVIgG(+)、HBsAg(+)、HBeAg(+)、抗-HBcIgM(+),应诊断为 ( 1 )分
1. 急性甲型肝炎
2. 急性无黄疸型乙型肝炎 3. 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 4.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5. 急性甲型肝炎合并黄疸型乙型肝炎
14 . 被乙型肝炎病人血液污染的针头刺破皮肤后,主要宜采取 ( 1 )分
1. 应用干扰素 2. 立即注射乙肝疫苗 3. 注射丙种球蛋白
4. 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5. 碘酒消毒
15 . 急性病毒性肝炎早期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是 ( 1 )分
1. 卧床休息 2. 保肝药物 3. 免疫制剂 4. 抗病毒药物 5. 维生素类药物
16 . 应用于乙型病毒性肝炎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品是 ( 1 )分
1. 乙肝疫苗
2. 髙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3. 丙种球蛋白 4. 胎盘球蛋白 5. 抗毒素
17 .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染源是 ( 1 )分
1. 病人 2. 蚊虫 3. 猪 4. 鸟
5. 鸡
18 . 流行性乙型脑炎最主要的3种凶险症状是 ( 1 )分
1. 高热、惊厥、循环衰竭 2. 高热、惊厥、呼吸衰竭 3. 高热、昏迷、惊厥 4. 昏迷、惊厥、呼吸衰竭 5. 昏迷、呼吸衰竭、高热
19 . 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综合措施是 ( 1 )分
1. 管理好动物传染源及治疗病人 2. 抓好防蚊、灭蚊工作
3. 管理好动物传染源及预防接种 4. 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5. 灭蚊与疫苗接种
20 . 18岁,男性,乏力、纳差、黄疸进行性加重10天,尿少2天,神志不清1天。身体评估:嗜睡、烦躁不安、明显黄疸、皮肤淤斑,肝未触及、肝浊音界缩小,扑翼样震颤阳性。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1.2×109/L,中性粒细胞0.82,血清总胆红素255μmol/L(15mg/dl),ALT 200U/L,凝血酶原时间40秒(对照15秒),诊断应考虑 ( 1 )分
1. 急性黄疸型肝炎 2. 急性重型肝炎 3. 亚急性重型肝炎 4. 慢性重型肝炎 5. 淤胆型肝炎
单选题(分数: 15 分)
1 . 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 ( 1 )分
1. 病人 2. 病犬 3. 狐狸 4. 食血蝙蝠 5. 病毒携带者
2 . 狂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1 )分
1. 空气飞沫传播 2. 粪-口传播 3. 直接接触传播
4. 昆虫传播 5. 消化道传播
3 . 关于狂犬病咬伤后的处理,错误的是 ( 1 )分
1. 注射狂犬疫苗
2. 冲洗后用75%酒精涂擦 3. 用0.1%新洁尔灭彻底冲洗 4. 冲洗后缝合、包扎 5. 注射狂犬病免疫血清
4 . 与狂犬病毒有强大的亲合力的组织是 ( 1 )分
1. 神经组织 2. 结缔组织 3. 皮肤、粘膜 4. 骨骼肌 5. 心肌
5 .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 1 )分
1. 呼吸道传播 2. 消化道传播 3. 体液传播 4. 接触传播 5. 虫媒传播
6 . 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各期的发展过程正确的是 ( 1 )分
1. 发热期、少尿期、低血压休克期、多尿期、恢复期 2. 发热期、少尿期、多尿期、低血压休克期、恢复期 3. 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4. 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多尿期、少尿期、恢复期 5. 发热期、多尿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恢复期
7 .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血象中比较有特征性的表现是 ( 1 )分
1. 淋巴细胞降低 2. 中性粒细胞降低 3. 出现异型淋巴细胞 4. 少尿期红细胞数升高 5. 白细胞降低
8 . 诊断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在病程第6天,尿量80ml/24h,血压186/118mmHg,面部浮肿,两肺底有散在湿罗音,应采取的治疗原则是 ( 1 )分
1. 降压、促进利尿、导泻
2. 采用利尿合剂、扩血管药、抗病毒药物 3. 采用高渗葡萄糖液、降压、利尿
4. 严格控制输液量、应用高效利尿剂、导泻 5. 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9 . 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最关键的措施是 ( 1 )分
1. 防鼠、灭鼠 2. 防螨、灭螨 3. 加强个人防护 4. 疫苗接种 5. 加强食品卫生
10 . 艾滋病病人肺部感染最多见的病原体是 ( 1 )分
1. 结核菌 2. 白色念珠菌 3. 新型隐球菌 4. 肺孢子菌 5. 巨细胞病毒
11 . 艾滋病应采取的隔离措施是 ( 1 )分
1. 消化道隔离 2. 严密隔离 3. 接触隔离 4. 血液、体液隔离 5. 呼吸道隔离
12 .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 ( 1 )分
1. 病人 2. 病毒携带者
3. 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禽类 4. 隐性感染者 5. 接触者
13 . 具有确诊禽流感意义的检查是 ( 1 )分
1. 血象显示白细胞总数不升高
2. 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特定病毒 3. 胸部X线检查显示单侧或双侧肺炎 4. H亚型单克隆抗原检测阳性 5. 抗体滴度检查升高4倍以上
14 . 对禽流感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药物是 ( 1 )分
1. 病毒唑 2. 金刚烷胺 3. 感冒冲剂 4. 维生素C 5. 阿司匹林
15 . 艾滋病病毒主要侵犯何种免疫细胞从而引起免疫功能缺陷 ( 1 )分
1. 单核细胞 2. CD8+T淋巴细胞 3. CD4+T淋巴细胞 4. 中性粒细胞 5. 巨噬细胞
多选题(分数: 10 分)
1 . 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的临床表现有 ( 2 )分
1. 发热
2. 头痛、腰痛、眼眶痛 3. 面部、颈部、胸部皮肤潮红 4. 皮肤、粘膜出血表现 5. 肾脏损害表现
2 .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的饮食原则正确的是 ( 2 )分
1. 清淡、易消化饮食
2. 发热期应注意适当补充液体
3. 少尿期应限制液体、钠盐、蛋白质的摄入 4. 多尿期应注意液体及钾盐等的补充 5. 消化道出血病人应予禁食
3 .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正确的是 ( 2 )分
1. 昆虫叮咬传播 2. 性接触传播 3. 母婴传播
4. 血液、血制品传播 5. 消化道传播
4 . 狂犬病病人兴奋期的临床表现正确的是 ( 2 )分
1. 极度恐怖、恐水、怕风 2. 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
3. 大汗、流涎、心率增快、血压升高 4. 全身肌肉强直性抽搐,重者呈角弓反张 5. 病人神志清晰
5 .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传播途径正确的是 ( 2 )分
1. 经呼吸道传播
2. 密切接触感染家禽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和水 3. 直接接触病毒毒株 4. 虫媒传播 5. 血液、体液传播
单选题(分数: 16 分)
1 . 伤寒最显著的病理改变部位是 ( 1 )分
1. 肠系膜淋巴结 2. 脾脏 3. 乙状结肠 4. 肝脏
5. 回肠末端的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滤泡
2 . 一伤寒病人突发右下腹剧痛。查体:腹部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明显,应考虑最大可能是发生了 ( 1 )分
1. 肠出血 2. 肠穿孔 3. 便秘 4. 肠炎 5. 阑尾炎
3 . 对伤寒腹胀病人的护理,错误的是 ( 1 )分
1. 给予进食糖类饮食 2. 注意补充钾盐 3. 肛管排气 4. 禁用新斯的明 5. 用松节油热敷腹部
4 . 胃肠型食物中毒的最主要治疗措施是 ( 1 )分
1. 洗胃 2. 抗生素治疗
3. 对症治疗 4. 抗毒素治疗
5. 导泻
5 . 引起神经型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是 ( 1 )分 1. 沙门氏菌 2. 大肠杆菌 3. 肉毒杆菌 4. 蜡样芽孢杆菌
5. 副溶血性弧菌
6 . 细菌性痢疾出现里急后重说明病变在 ( 1 )分 1. 乙状结肠 2. 直肠 3. 升结肠 4. 降结肠
5. 回肠
7 . 预防细菌性痢疾的综合措施中应以下列哪项为重点? ( 1 )分 1. 服用疫苗 2. 及时发现带菌者 3. 切断传播途径 4. 流行季节预防性服药
5. 隔离及治疗病人
8 . 男性,3岁,高热3h,反复抽搐,意识不清,于7月20日来院就诊。为确诊应首先作以下哪项检查?分 1. 血白细胞分类 2. 脑电图检查 3. 血涂片找疟原虫
4. 灌肠或肛门拭子检查粪便常规
5. 脑脊液检查
9 . 疑似霍乱的病人入院,护士首先应作的是 ( 1 )分 1. 测血压 2. 通知医生 3. 记录24h出入量 4. 分室隔离病人
5. 留取标本
( 1 )
10 . 对霍乱病人护理的重点是 ( 1 )分
1. 口腔护理 2. 保持床单位平整 3. 注意保暖 4. 定期洗澡
5. 作好肛周皮肤护理
11 . 霍乱病人反应期时发热是由于 ( 1 )分
1. 继发感染 2. 肠毒素吸收 3. 体温调节中枢障碍 4. 血液浓缩致散热障碍 5. 弧菌侵入血循环
12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最常见的皮疹是 ( 1 )分
1. 玫瑰疹 2. 瘀点和瘀斑 3. 单纯疱疹 4. 鸡皮疹 5. 脓疱疹
13 . 普通型流脑的临床特点是 ( 1 )分
1. 发热、全身疼痛、乏力、咽部充血、淋巴结肿大 2. 突发高热、精神萎靡、大块瘀斑、休克 3. 明显上呼吸道症状、头痛、呕吐、颈强直 4. 发热、头痛、呕吐、嗜睡、抽搐
5. 高热、头痛、呕吐、皮肤出血点、脑膜刺激征
14 . 下列哪项不是流脑病人常见的护理诊断? ( 1 )分
1. 体温过高 2. 焦虑
3. 皮肤完整性受损 4. 疼痛:头痛 5. 腹泻
15 . 流脑确诊的依据是 ( 1 )分
1. 高热、头痛、呕吐 2. 脑膜刺激征(+) 3. 血白细胞升高
4. 血和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 5. 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16 . 抢救霍乱病人最关键的措施是 ( 1 )分
1. 立即使用抗生素 2. 立即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3. 卧床休息
4. 立即用升压药纠正休克 5. 立即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多选题(分数: 14 分)
1 . 对伤寒高热病人护理,正确的是 ( 2 )分
1.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2. 作好皮肤、口腔护理 3. 用大剂量退热剂降温 4. 补充足够营养及水分 5. 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 .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包括 ( 2 )分
1. 高热 2. 惊厥 3. 呼吸衰竭 4. 循环衰竭 5. 意识障碍
3 .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特征是 ( 2 )分
1. 夏、秋季多见 2. 可散发或可集中发病 3. 有共同进食的可疑食物 4. 病情轻重与进食量无关
5. 停止进食被污染的食物后疫情便可控制
4 . 下列对霍乱病人大便性状描述正确的是 ( 2 )分
1. 脓血便 2. 水样便 3. 米泔水样便 4. 洗肉水样便 5. 果酱样大便
5 . 暴发型流脑(休克型)的主要临床表现,下列正确的是 ( 2 )分
1. 高热、中毒症状严重 2. 全身皮肤广泛瘀点、瘀斑 3. 周围微循环衰竭、休克
4. 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5. 血培养阳性
6 . 下列属于脑膜炎球菌特征的是 ( 2 )分
1. 属于奈瑟菌属
2. 革兰染色阴性,卵圆形,多成对排列 3. 产生毒力较强的内毒素
4. 可从病人鼻咽部、血、脑脊液、皮肤淤斑中检出 5. 涂片中细菌多见于中性粒细胞内
7 . 胃肠型食物中毒的临床特点是 ( 2 )分
1. 夏、秋季多见 2. 潜伏期长 3. 起病急
4. 临床以急性胃肠炎为主要表现 5. 吐泻严重者可出现脱水表现
单选题(分数: 15 分)
1 . 钩体病早期的“三体征”是指 ( 1 )分
1. 头痛、腰痛、眼眶痛
2. 高热、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 3. 咽部充血、结膜充血、肝脾肿大
4. 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浅表淋巴结肿痛 5. 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肝脾肿大
2 . 治疗钩体病的首选药物是 ( 1 )分
1. 青霉素 2. 红霉素 3. 氯霉素 4. 链霉素 5. 庆大霉素
3 . 钩体病病人发生赫氏反应时首先应给予的措施是 ( 1 )分
1. 物理降温
2. 给强心药 3. 给升压药 4. 静脉补液 5. 氢化可的松静注
4 . 典型肠阿米巴病的粪便是 ( 1 )分
1. 粘液便 2. 脓血便 3. 血水样便 4. 果酱样便 5. 黄水样便
5 . 肠阿米巴的最常见并发症是 ( 1 )分
1. 阑尾炎 2. 结肠肉芽肿 3. 阿米巴肺脓肿 4. 阿米巴肝脓肿 5. 阿米巴脑脓肿
6 . 确断肠阿米巴病有价值的实验室检查项目是 ( 1 )分
1. 白细胞总数轻度增高
2. 脓血便,粪便中有红、白细胞及夏-雷结晶 3. 粪便检查找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 4. 检测阿米巴抗体 5. 作粪便培养
7 . 阿米巴肝脓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 1 )分
1. 发热、肝肿大、肝区疼痛 2. 贫血、黄疸、肝肿大 3. 发热、黄疸、肝肿大 4. 发热、贫血、肝肿大 5. 发热、咳嗽、肝肿大
8 . 对诊断阿米巴肝脓肿有重要价值的检查项目是 ( 1 )分
1. 血象 2. 粪便检查 3. 放射影像学检查 4. B型超声波检查 5. 血清学检查
9 . 对阿米巴肝脓肿的病原治疗首选 ( 1 )分
1. 甲苯咪唑 2. 甲硝唑 3. 吡喹酮 4. 青霉素 5. 氯喹
10 . 临床上用于确诊疟疾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是 ( 1 )分
1. 血或骨髓涂片检查疟原虫 2. 间接荧光抗体法检测抗体 3. 检查血常规
4.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体 5. 检查免疫细胞
11 . 控制疟疾发作的首选药物是 ( 1 )分
1. 氯喹 2. 奎宁 3. 青蒿素 4. 乙胺嘧啶 5. 伯氨喹啉
12 . 为提高疟原虫检出率,护士通知检验人员采血的时间应是 ( 1 )分
1. 高热期 2. 大汗期 3. 间歇期 4. 昏迷期 5. 寒战、发热时
13 . 急性血吸虫病的临床特征为 ( 1 )分
1. 发热、过敏反应、消化道症状及肝脾肿大 2. 脾大伴脾功能亢进 3. 极度消瘦 4. 腹水、全身水肿
5. 身材矮小、第二性征缺乏
14 . 在长江流域地区,血吸虫病的主要预防措施是 ( 1 )分
1. 粪便无害化处理 2. 避免接触役水 3. 保护水源
4. 灭螺 5. 根治病人
15 . 钩虫成虫引起的主要症状是 ( 1 )分
1. 皮疹
2. 神经系统症状 3. 消化系统症状 4. 贫血症状 5. 呼吸系统症状
多选题(分数: 10 分)
1 . 关于阿米巴原虫的大滋养体,下列正确的是 ( 2 )分
1. 大滋养体具有致病力
2. 常存在于病人的粪便和病灶中 3. 有伪足,能运动 4. 不能吞噬红细胞
5. 对外界抵抗力弱,遇寒冷后会丧失活动力而死亡
2 . 关于普通型肠阿米巴病的临床表现,下列正确的是 ( 2 )分
1. 发病缓慢
2. 有腹痛、腹泻,每日大便10次左右 3. 典型粪便为果酱样,内含大量阿米巴滋养体 4. 可有里急后重 5. 全身症状轻
3 . 单纯阿米巴肝脓肿的治疗原则正确的是 ( 2 )分
1. 应用抗阿米巴原虫药物 2. 必须采用抗生素治疗 3. 肝穿刺抽脓 4. 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5.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4 . 间日疟的临床表现特点正确的是 ( 2 )分
1. 间日发作寒战、高热、大汗 2. 缓解间歇期一般无明显症状 3. 肝脾肿大 4. 可有贫血
5. 初发时发热可不规则
5 . 晚期血吸虫病可表现为 ( 2 )分
1. 发热、过敏、腹痛、腹泻、肝肿大 2. 发热、球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 3. 脾巨大 4. 腹水 5. 侏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