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欧得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北京市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北京市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来源:欧得旅游网


北京市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 ....1.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括许多科技知识。下列古语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A 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成丹砂 D 熬胆矾(CuSO4·5H2O)凡石灰(CaCO3),经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B 火焚炼为用 C 2. 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还原性的是

A. 用葡萄糖制镜或保温瓶胆 B. 用Na2S除去废水中的Hg C. 用NaHCO3治疗胃酸过多 D. 用TiCl4制备纳米TiO2·xH2O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淀粉、纤维素及其水解产物都属于糖类 B. 制作集成电路板的酚醛树脂属于合成高分子 C. 甘油和氨基酸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D. 蛋白质溶液中加醋酸铅溶液产生的沉淀能重新溶于水 4. 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7.8gNa2O2中阴离子数为0.1NA B. 1mol甲基含有的电子数为7NA

- 1 -

2+

C. 常温常压下,2.24 L乙烯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0.4NA D. 0.1L 0.5mol·LCH3COOH溶液中含有的氢离子数为0.05NA

5. 辣椒素是影响辣椒辣味的活性成分的统称,其中一种分子的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1

A. 分子式为C18H27NO3

B. 含有氧原子的官能团有3种 C. 能发生加聚反应、水解反应 D. 该分子不存在顺反异构

6. 有机物AB2、AB4、AB8均可形成枝状高分子ABm。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B2分子中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B. AB4既能与强酸反应也能与强碱反应 C. AB2生成ABm是缩聚反应

D. ABm的结构简式是

7. 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 2 -

A. 用铝冶炼铁:2Al+Fe2O3高温2Fe+Al2O3 B. 常温时,0.1mol·L氨水的pH=11.1:NH3·H2O C. “NO2球”浸泡在热水中,颜色变深:2NO2(g)

(红棕色)

-1

NH4+OH N2O4(g) H0 (无色)

-

-

D. 用酸化的H2O2溶液从灰化的海带中提碘:H2O2+2H+2I=I2+2H2O

8. 某科研团队研制出“TM—LiH(TM表示过渡金属)”双催化剂体系,显著提高了在温和条件下氮气和氢气合成NH3的效率,原理示意如下: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状态I,吸收能量并有NN键发生断裂 B. 合成NH3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是100% C. 生成NH3:2LiNH+3H2=2LiH+2NH3 D. “TM—LiH”能降低合成氨反应的H

9. 为监测空气中汞蒸气是否超标,通过悬挂涂有CuI(白色)的滤纸,根据滤纸是否变色(亮黄色至暗红色)及变色所需时间来判断空气中的汞含量。发生的化学反应为:4CuI+Hg=Cu2HgI4+2Cu。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上述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Cu2HgI4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 该反应中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 当有1mol CuI参与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

10. 向AgCl浊液中滴加氨水后可得到澄清溶液,继续滴加浓硝酸后又有沉淀生成。经查资料得知:Ag+2NH3·H2O

Ag(NH3)2+2H2O。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g(aq)+Cl(aq)

A. 浊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B. 实验可以证明NH3结合Ag能力比Cl强

- 3 -

C. 实验表明实验室可用氨水洗涤银镜反应后的试管 D. 由资料信息可推知:加浓硝酸后生成的沉淀为AgCl

11. 向碳酸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测得碳酸中含碳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人体血液的pH=7.35~7.45,其中含碳微粒以HCO3、H2CO3为主 B. 除去NaCl溶液中Na2CO3的方法是向其中加入盐酸至pH=7

C. pH=10的溶液中c(H)+c(Na)=c(HCO3)+2c(CO3)+c(OH) D. 将CO2通入NaOH溶液制取Na2CO3,应大约控制pH>12.5

12. 丁烯(C4H8)是制备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原料之一,可由丁烷(C4H10)催化脱氢制备,C4H10(g)

C4H8(g)+H2(g) H=+123kJ·mol。该工艺过程中生成的副

-1

2-

产物有炭(C)、C2H6、C2H4、C4H6等。进料比[

n(氢气)]和温度对丁烯产率的影响如图1、图

n(丁烷)2所示。已知原料气中氢气的作用是活化固体催化剂。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4 -

A. 随温度升高丁烯裂解生成的副产物增多,会影响丁烯的产率 B. 丁烷催化脱氢是吸热反应,丁烯的产率随温度升高而不断增大 C. 氢气的作用是活化固体催化剂,改变氢气量不会影响丁烯的产率 D. 一定温度下,控制进料比[

n(氢气)]越小,越有利于提高丁烯的产率

n(丁烷)13. 温度为T1时,将气体X和气体Y各1.6mol充入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

t/min 2Z(g),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

2 1.2 4 1.1 7 1.0 9 1.0 n(Y)/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0~4min的平均速率v(Z)=0.25mol·(L·min) B. T1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1=1.2

C. 其他条件不变,9min后,向容器中再充入1.6mol X,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再次达到平衡时X的浓度减小,Y的转化率增大

D. 其他条件不变,降温到T2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K2=4,则此反应的H<0 14. 下列实验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1

充分振荡试管,下层溶液红色褪去 充分振荡右侧小试管, 溶液变红 溶液变红 下层溶液红色褪去 A. ①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CH3COOC2H5+NaOH=CH3COONa+C2H5OH B. ②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CH3COO+H2O

CH3COOH+H

C. 由实验①、②、③推测,①中红色褪去的原因是乙酸乙酯萃取了酚酞 D. ④中红色褪去证明右侧小试管中收集到的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

- 5 -

Ⅱ卷 填空题

二、填空题(5道大题,共58分)

15. (14分)萜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昆虫及微生物体内,是多种香料和药物的主要成分。Ⅰ是一种萜类化合物,它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R、R、R为烃基

回答下列问题:

(1)按官能团分类,A的类别是______________。 (2)A→C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

(3)C→D、E→F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B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_。 (5)F→G的反应中,乙酸酐的作用______________。

(6)十九世纪末O.Wallach发现并提出了“异戊二烯法则”,即自然界中存在的萜类化合物均可以看作是异戊二烯的聚合体或衍生物,为表彰他对萜类化合物的开创性研究,1910年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请以CH3CH2OH、CH3MgI为有机原料,结合题目所给信息,选用必要的

- 6 -

无机试剂,补全异戊二烯()的合成路线。

16. (10分)市售食盐常有无碘盐和加碘盐(含KIO3和少量的KI)。 Ⅰ. 某同学设计检验食盐是否为加碘盐的定性实验方法:

①取待检食盐溶于水,加入稀硫酸酸化,再加入过量的KI溶液,振荡。 ②为验证①中有I2生成,向上述混合液中加入少量CCl4充分振荡后,静置。 (1)若为加碘盐,则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②中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能证明食盐含KIO3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Ⅱ. 碘摄入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增加患甲状腺疾病的风险。目前国家标准(GB/T13025.7)所用的食盐中碘含量测定方法:

①用饱和溴水将碘盐中少量的I氧化成IO3。 ②再加入甲酸发生反应:Br2+HCOOH=CO2↑+2HBr。 ③在酸性条件下,加入过量KI,使之与IO3完全反应。

④以淀粉作指示剂,用Na2S2O3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测定碘元素的含量。 I2+2Na2S2O3=2NaI+Na2S4O6

(1)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测定食盐碘含量的过程中,Na2S2O3与I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 (3)有人提出为简化操作将①、②省略,但这样会造成测定结果偏低。请分析偏低的原因:______________。

17. (10分)NH3可用于生产硝酸和尿素。 (1)生产硝酸:

①NH3催化氧化是工业制硝酸的第一步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②除此之外,相同条件下还可能发生以下副反应: 4NH3(g)+4O2(g)=2N2O(g)+6H2O(g)

--

H1105kJ/mol

- 7 -

4NH3(g)+3O2(g)=2N2O(g)+6H2O(g)

H1269kJ/mol

两个副反应在理论上趋势均很大,但实际生产中影响并不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生产尿素:

①尿素的合成分两步进行; a. 2NH3(g)+CO2(g)b. NH2COONH4(l)

NH2COONH4(l)

H117kJ/mol

CO(NH2)2(l)+H2O(l) H15kJ/mol

CO(NH2)2(l)+H2O(l)的H=_____________。

则总反应2NH3(g)+CO2(g)

②下图为n(NH3):n(CO2)=4:1时,温度对CO2的转化率的影响。解释温度升高CO2

的平衡转化率增大的原因:______________。

③测定尿素样品含氮量的方法如下:取a g尿素样品,将所含氮完全转化为NH3,所得NH3

用过量的v1 mL c1 mol·L

-1

H2SO4溶液吸收完全,剩余H2SO4用v2 mL c2 mol·L NaOH溶液恰

-1

好中和,则尿素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

18. (12分)直接排放含SO2的烟气会危害环境。利用工业废碱渣(主要成分Na2CO3)可吸收烟气中的SO2并制备无水Na2SO3,其流程如图1。

已知:H2SO3、HSO3、SO3在水溶液中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的分布如图2, Na2SO3·7H2O和Na2S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

- 8 -

2-

(1)Na2CO3溶液显碱性,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 (2)吸收烟气

①为提高NaHSO3的产率,应控制吸收塔中的pH为______________。

②NaHSO3溶液中c(SO3)>c(H2SO3),结合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 ③已知下列反应:

SO2(g)+2OH(aq)=SO3(aq)+H2O(l) H1164.3kJmol

2-

2-

11CO2(g)+2OH(aq)=CO3(aq)+H2O(l) H2109.4kJmol

2-

12HSO3(aq)=SO3(aq)+SO2(g)+H2O(l) H334.0kJmol

2-

吸收塔中Na2CO3溶液吸收SO2生成HSO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④吸收塔中的温度不宣过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写出1种即可)。 (3)制备无水Na2SO3

将中和塔中得到的Na2SO3溶液______________(填操作),过滤出的固体用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得无水Na2SO3固体。

19. (12分)某小组以4H+4I+O2=2I2+2H2O为研究对象,探究影响氧化还原反应因素。

实验 气体a HCl SO2 CO2 空气 编号及现象 Ⅰ. 溶液迅速呈黄色 Ⅱ. 溶液较快呈亮黄色 Ⅲ. 长时间后,溶液呈很浅的黄色 Ⅳ. 长时间后,溶液无明显变化 +

(1)实验Ⅳ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用CCl4萃取Ⅰ、Ⅱ、Ⅲ、Ⅳ的溶液,萃取后下层CCl4的颜色均无明显变化。

- 9 -

(2)取萃取后上层溶液,用淀粉检验:Ⅰ、Ⅲ的溶液变蓝;Ⅱ、Ⅳ的溶液未变蓝。溶液变蓝说明Ⅰ、Ⅲ中生成了______________。

(3)查阅资料:I2易溶于KI溶液。下列实验证实了该结论并解释Ⅰ、Ⅲ的萃取现象。

现象x是______________。

(4)针对Ⅱ中溶液未检出I2的原因,提出三种假设:

假设1:溶液中c(H)较小。小组同学认为此假设不成立,依据是______________。 假设2:O2只氧化了SO2,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假设3:I2不能在此溶液中存在。

(5)设计下列实验,验证了假设3,并继续探究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因素。 i. 取Ⅱ中亮黄色溶液,滴入品红,红色褪去。

ii. 取Ⅱ中亮黄色溶液,加热,黄色褪去,经品红检验无SO2。加入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大量AgI沉淀,长时间静置,沉淀无明显变化。

iii. 取Ⅱ中亮黄色溶液,控制一定电压和时间进行电解,结果如下。 电解时间/min t1 溶液 2-+

阳极 阴极 H2 H2 黄色变浅、有少量SO4 检出I2,振荡后消失 溶液无色、有大量SO4 检出I2,振荡后消失 2-t2(t2t1) 结合化学反应,解释上表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

(6)综合实验证据说明影响I被氧化的因素及对应关系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42分)

1. A 2. A 3. D 4. A 5. D 6. D 7. C 8. D 9. B 10. C 11. B 12. A 13. D 14. C

- 10 -

二、填空题(共5道大题,58分) 15. (14分) (1)酚(1分) (2)取代反应(1分)

(5)保护酚羟基不被氧化(1分) (6)(3分)

16. (10分)

I.(1)IO3+5I+6H=3I2+3H2O (2分)

(2)萃取 (1分,见“萃取”给分,多答其他不扣分)

(3)②中溶液分为上下两层,上层颜色变浅,下层变为紫红色 (1分) Ⅱ. (1)I+3Br2+3H2O=IO3+6Br+6H (2分) (2)6:1 (2分)

(3)碘盐中还有的少量I未被氧化成IO3,造成食盐中部分碘元素未计入测定,(前边两个横线,答出一点即得1分),在③中生成的I2就会减少,④中消耗的Na2S2O3标准溶液的体积会减少,(1分)使测得的IO3的量会减少,所以食盐中碘含量也会减少(共2分)

- 11 -

--

17. (每空2分,共10分) (1)①4NH3+5O2催化剂4NO+6H2O

②使用催化剂提高氨的催化反应的选择性 (其他答案合理给分) (2)①H102kJ/mol ②升高温度,反应b正向移动 ③14(2c1v1c2v2)×103/a 18. (每空2分,共12分) (1)CO3+H2O(2)①4~5

②溶液中,HSO3存在:HSO3

程度强于水解程度

③2SO2(g)+CO3(aq)+H2O(1)=2HSO3(aq)+CO2(g) H88.9kJmol1

2-

2-

OH+HCO3

--

H+SO3和HSO3+H2C

+2--

H2SO3+OH,HSO3的电离

--

④防止SO2的溶解度下降;防止HSO3受热分解;防止HSO3的氧化速率加快等 (3)隔绝空气,加热浓缩至有大量固体析出,高于34℃过滤 19. (12分)

(1)对照组,证明只有O2时很难氧化I (1分) (2)I2(1分)

(3)上层黄色,下层无色 (1分)

(4)假设1:SO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CO2大,且H2SO3的酸性强于H2CO3,因此溶液酸性更强 假设2:2SO2+O2+2H2O=2H2SO4

(5)阳极发生2I-2e=I2,生成的I2与溶液中的SO2发生反应:SO2+I2+2H2O=H2SO4

+2HI,以上过程循环进行,SO2减少,SO4增多。

(6)(3分)通过Ⅰ、Ⅲ、Ⅳ,说明c(H)越大,I越易被氧化;在酸性条件下,KI比Agl易氧化,说明c(I)越大(或指出与碘离子的存在形式有关亦可),越易被氧化;与反应条件有关,相同条件下,电解时检出I2,未电解时未检出I2。(其他分析合理给分)

--

2 - 1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