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必修一月考

来源:欧得旅游网
福建省枫亭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必修一模块考试高一语文试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班级 座号 姓名 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1-7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濒(bīn)临 粗犷(guǎng) 相形见绌(chù) 咎(jiù)由自取 B.掣(zhì)肘 酵(xiào)母 博闻强识(zhì) 屏息以待(bǐng) C.惩(chéng)罚 档(dǎng)案 短小精悍(gàn) 长歌当哭(dàng) D.炽(chì)热 绯闻(fěi) 殒身不恤(xuè) 风姿绰约(chuò)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三奇堂养生茶具有健肝降血脂的保健功能,对化学性肝损伤有一定的辅助保护作用,长期饮用可以预防不得脂肪肝。

B.记者在此次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了解到,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中国西部的基础设施、民生、生态都有了明显改善。

C.对科学问题上的是非之心之争,不应采取压服的方式,尤其不能搞文字狱一类的东西。历史上凡是这样做了的,没有一次有好结果。

D.近来,一条题为《西安一所小学给差生佩戴“绿领巾”》的新闻,经诸多媒体报导后,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3.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厌之有 厌:满足 B.愿足下更虑之 更:更加 C.素善留侯张良 善:交好 D.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赠送 4.下列语句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B.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不如因善遇之

C.臣之壮也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失其所与,不知 吾令人望其气 5.下列语句中,划线词活用类型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C.道芷阳间行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6.下列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 A.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吾属今为之虏矣

7.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B.约为婚姻

C.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二、比较阅读( 8-11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一)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二)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矣。”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选自《左传·秦晋崤之战》)

(三)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选自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8.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穆公访诸蹇叔 访:咨询,征求意见 B.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悖:错误 C.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 中:符合 D.讵能若是乎 讵:岂,难道 9.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秦伯说,与郑人盟 烛之武出说秦穆公

B.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道芷阳间行 C.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 D.失其所与,不知 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 10.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斯人,吾谁与归 B.杞子自郑使告于秦 燕王拜送于庭

C.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D.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1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杞子作为秦国驻防在郑国的将领,拿到了郑国都城北门的钥匙之后,建议穆公里应外合消灭郑国,得到了穆公的支持,由此可以看出秦穆公急于扩张的野心。

B.蹇叔认为,千里奔袭,容易泄漏消息,疲惫之师也难以取胜,指出师出必败,并预测出

遭晋军伏击战败的地点,然而秦穆公利令智昏,坚持进军郑国。

C.吕祖谦认为,当年秦穆公为了与郑国结盟甚至不惜和晋国把关系闹僵,而现在又对郑国发动战争,看似前后矛盾,实则本质相同,那就是出于对秦国利益的考虑。

D.吕祖谦指出,秦穆公是个利欲熏心的政治野心家,一旦有人开出比烛之武更诱人的条件,他就会立刻和烛之武翻脸断交,全然不顾两人多年的交情。

三、文学名著与文化经典阅读(12-17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1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25分) 12.填空题(5分,每格1分)

(1)马腾被杀之后,马超在西凉太守 (人名)的帮助下兴兵报仇,大败曹军。曹操被马超击败,逃跑中听见有人叫:“穿红袍的是曹操!”便脱下红袍。又听西凉军大叫:“长胡子的是曹操!”便惊慌地割了胡子。马超令人高喊:“短胡子的是曹操!”曹操立即 ,包颈而逃。马超追上,曹操绕树而走,马超一枪扎在树上,曹操乘机逃走。马超继续追赶,被曹洪拦住。曹操这才逃脱。

(2)曹操与陈宫逃亡,躲到吕伯奢家,吕家杀猪款待,曹操听见后院的磨刀之声,疑心大起,又听见有人说:绑上再杀。于是,不问青红皂白,连杀吕家八口,最可恨的是,当他发现杀错人之后,并没有放过吕伯奢这一无辜的老人。当陈宫责怪他残忍时,他振振有词地说:“宁教我负天下人, !”

(3)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为刘备礼贤下士之举所感动,遂为刘备分析天下大势,为刘备定下了“ ”的决策。

(4)曹军追来,张飞在长坂坡断后,他巧设疑兵:叫随从在马尾拴树枝,往来奔跑,冲起尘雾,曹军莫知虚实不敢轻进。他一人一马立于桥上曹军不敢向前。他大吼三声吓得夏侯惇肝胆俱裂而亡。曹军仓皇而逃。张飞下令 ,操方知中了疑兵之计。 13.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宝玉将元妃所赐之糖蒸酪留给喜吃此物之袭人。李嬷嬷赌气吃酥酪。袭人推说爱吃栗子,使宝玉把酥酪丢开,宝玉给袭人剥栗子。袭人以回乡下之说试探宝玉,流露出对此“吃穿和主子一样,又不朝打暮骂”的地方的留恋。

B、宝玉被打后,又贾母等人护着,贾政的管束放宽了,宝玉越发得意。宝钗等人有时见机劝导,引起宝玉的反感,他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唯有黛玉不曾劝他立身扬名,所以深敬黛玉。

C、薛宝琴是个非常有才气的姑娘。芦雪庭联句,宝琴与湘云、黛玉争胜,三人联句最多;众人称赏红梅,邢岫烟、李纹及宝琴三人最先成诗,三人中又以宝琴的最好;宝琴作怀古诗十首,咏古迹,怀往事,又暗隐十件俗物,让众人“都称奇道妙”,不过黛玉认为后两首怀古诗史鉴无考,要求另作,宝钗、李纨反对。

D、紫鹃为试宝玉是否真爱黛玉,先对宝玉冷淡,后又借燕窝一事的话头说黛玉明年就要回苏州。宝玉如雷轰顶,回到怡红院后失去了知觉,大家忙叫来紫鹃,宝玉这才哭出声来,抓住紫鹃不放手。紫鹃探得宝玉心意,为黛玉而欣慰。 E、妙玉是《红楼梦》中栊翠庵里的道姑,自称“槛外人”。她“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出身仕宦人家,因病入了空门,但她孤芳自赏,清高洁癖,常常让宝玉引为知己。 14.下列各项中,对《三国演义》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 )( ) A、董卓把持朝政。十八路诸侯兴兵声讨。交战中,先后有四位各诸侯中的悍将被董卓的部将华雄斩杀。此时,关羽自告奋勇,愿与华雄交锋。袁术嫌他地位低微,喝令将其打出。曹操上前阻止,关羽才有了出战的机会。刘备端了杯热酒为关羽壮行,而关羽愿先去斩华雄,回来再喝酒。果然在温酒未凉之际提来了华雄首级,令众诸侯惊讶不已。

B、刘备在荆州受到刘表款待,获许屯兵新野。刘表的后妻蔡夫人始终对刘备心存疑虑,时

时劝刘表要防备。刘表一直非常喜欢前妻的儿子刘琦,可是在家中,后妻蔡氏的权力一直很大,而且蔡家还有一些亲戚在刘表军中担任重要的职务。

C、关羽身在曹营,心怀故主,当他得知刘备的消息后,就决意要离开曹操,曹操设法挽留他,但关羽去意已定,封存汉献帝和曹操所赐的财物,挂官印于府第,不辞而别,这就是封金挂印的故事.

D、孔明随鲁肃来见周瑜,周瑜、孔明心中早有主意,却又装作不知,故意互相激怒对方。鲁肃大惑不解,夹在中间,互相说解。孔明故意念了曹植的《铜雀台赋》,曲解其意,说曹操乃是为了二乔而来,激起周瑜大怒,请求孔明相助,共破曹操。

E、奇人左慈,深谙奇门遁甲之术。曹操见之,左慈怒斥曹操的奸行。曹操大怒,拘禁左慈。左慈使用遁甲之术,戏弄曹操。曹操杀之,虽死又生,演武厅幻化出无数“左慈”,提头来打曹操。曹操惊倒于地,头脑疼痛不已,只好请华佗来医治。

15.下列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

A、宝玉挨打之后,黛玉哭得哽咽难言。宝玉心里记挂,就叫袭人去探望黛玉。袭人要求找个事由,宝玉就拿了两条旧帕叫送去。黛玉见了用过的旧手帕,疑忌之心遂起,神魂驰荡,也不顾嫌疑避讳等事,便研墨蘸笔,在帕上题写了三首诗。(《红楼梦》)

B、秦可卿死后,宁国府大办丧事,由于贾珍之妻尤氏犯病,不能料事,遂请凤姐协理。凤姐凭借敏锐干练,很快看出宁国府的诸种弊端,马上有针对性地一一加以整治,杀伐决断,令行禁止。此后,众人兢兢业业,不敢偷懒。(《红楼梦》)) C、因为贾宝玉家中的姐妹都没有玉,他一向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本为家中姐妹们感到不平,而如今又得知林黛玉也没有玉:他更党唯独自己有玉,有什么意思呢?于是就解下脖子上的玉.狠狠地摔在了地上。(《红楼梦》)

D、袁绍率七十万大军进驻官渡,企图消灭曹操七万军队。谋士许攸遭疑投降曹操,并且提供了许多情报。曹操得知袁绍在乌巢囤积了大量粮草,立即亲率精锐军队连夜奔袭乌巢。袁绍只派少量骑兵救援乌巢,仍然留主力进攻官渡。由于乌巢粮草被烧光,袁军上下恐慌,官渡前线的大将亦投降曹操。(《三国演义》)

E、诸葛亮五出祁山,因刘禅突然让他退兵,故采用添灶减兵之法,每日退军,司马懿害怕孔明其中有诈,不敢追赶,孔明不折一人一兵,胜利退兵回到汉中。(《三国演义》) 16.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红楼梦》中,宝玉第一次细赏宝钗的金锁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又是如何结束的?请简述。 (2)《三国演义》第六十一回“濡须之战”中。曹操曾收到孙权的一封信,信中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书中又写道,“曹操看毕,大笑曰:‘孙仲谋不欺我也’”。 孙权为什么劝曹操“宜速去”?结果如何?请简述这一情节。 选答第( )题 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17.材料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材料二:宰予昼寝。子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⑴材料一中所讲的“自省”,你是如何理解的? (4分)

⑵材料二中所讲的是 和 的关系。孔子从“宰予昼寝”这一事情中,悟出什么道理? (2分)

四、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课内阅读(18-19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8—19题。

①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②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18.文中反复提到“这似人非人的世界”、“这样的世界”,在作者心中,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请续写下面的句子,与所给的句子构成排比句。(4分)

这是一个执政当局屠戮爱国青年的世界, , 。

19.第①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请分条列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二)课外阅读(选考内容,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多答不加分。 选答( )(填上甲或乙)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15分)

清名 梁晓声

(1)如果不是子诚的缘故,我是断不会识得徐阿婆的。

(2)子诚曾经是我学生,他的家,在西南某山区的茶村。今年清明后,他有几天假,约我去他的老家玩。我总听他说那里风光旖旎,经不住动员,成行。

(3)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仑多姿。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 (4)翌日傍晚,我见到了徐阿婆。

(5)那会儿茶农们都背着竹篓或拎着塑料袋子前往茶站交茶。一路皆五六十岁男女,络绎不绝。子诚在小路上与一老妪驻足交谈。我见那老妪,一米七左右的个子,腰板挺直,满头白发,不矜而庄。

(6)老妪离去,我问子诚她的岁数。 (7)“八十三了。” (8)“八十三还采茶?!”

(9)我望着老妪的背影,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10)子诚告诉我——解放前,老人家是出了名的美人儿。及嫁龄,镇上乃至县里的富户争娶,皆拒,嫁给了镇上一名小学教师。当年当地,农村人大抵文盲,连黄历也看不懂的。她丈夫有超强记忆,一部黄历倒背如流,经常穿长衫游走于各村“说春”。“说春”就是按照黄历的记载,预告一些节气与所谓凶吉日的关系而已。她的丈夫嗓子也好,称得上是脱口成秀。“说”得兴浓,别人随意指点什么,竟能马上唱出一套套合辙押韵的掌故来,百难不倒,像是现今的流行歌手。于是,使人们开心之余,自己也获得一碗小米。然而不久农村开展“破除迷信”运动,原本皆大开心之事,遂成罪过。丈夫进了学习班,年轻的徐阿婆一急之下,卖光了家里值钱的东西,买了两袋小米,用竹篓一袋一袋背着,挨家挨户一碗碗地还。乡亲们过意不去,都批评她未免太过认真。她却说:“我丈夫是‘学知人’,我是‘学知人’的妻子。对我们,清名重要。若失清名,家便也没什么要紧了。理解我的,就请将小米收回了吧!” (11)我问:“现在她家状况如何?为什么还让八十三岁的老人家采茶卖茶呢?” (12)子诚说:“阿婆得子晚,六十多岁时,三十几岁的独生儿子病故了。媳妇改嫁,带着孙子远走高飞。从那以后,她一直一个人过活。七八年前,将名下分的一亩多茶地也退给了村里。” (13)“这么大岁数,又是孤独一人,连地都没了,可怎么活呢?” (14)“县里有政策,要求县镇两级领导班子的干部,每人认养一位农村的鳏寡高龄老人,保障老人们的一般生活需求,同时两级政府给予一定补贴。” (15)我不禁感慨:“多好的举措!” (16)“办法是很好,多数干部也算做得比较有责任。但阿婆的命太不好,偏偏承担保障她生活责任的一位副县长,明面是爱民的典范,背地里却贪污受贿,酒色财赌黑,五毒俱全,三年前被判了重刑。” (17)“阿婆知道后,如同自己的名誉也受了玷污似的,一下子病倒了。病好后,开始替茶地多的人家采茶,一天采了多少斤,就按当日茶价五五分成。老人家眼力不济了,手指也没了准头,根本采不了芽茶,只能采大叶茶了,早出晚归,平均下来,一天也就只能挣到五六元钱。她一心想要用自己挣的钱,把那副县长助济她的钱给退还清了。” (18)“啊!”我一时失语。 (19)“今年年初,老人家患了癌症。几乎村里所有人都知道了。她自己也知道了。不过,她装作自己一点儿也不知道的样子,就着自己腌的咸菜,每日喝三四碗糙米粥,仍然早出晚归地采大叶茶。”

(20)听了子诚的诉说,我沉吟良久。那天晚上,我要求子诚转告老人家,有人愿意替她“退还”尚未“还”清的一千二三百元钱。 (22)子诚说:“转告也是白转告!” (23)我恼了,训道:“明天,你必须那么对她说!”

(24)第二天,还是傍晚时,我站在村道旁,望着子诚和老人家说话。才一两分钟后,二人的谈话便结束了。老人背着竹篓,尽量,不,是竭力挺直身板,从我眼前默默走过。 (25)子诚也沮丧地走到了我跟前,嗫嚅道:“我就料到根本没用的嘛。” (26)“我要听的是她的原话!”

(27)“她说,谢了。还说,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

(28)以后几日的傍晚,我一再看见徐阿婆往返于卖茶路上,背着编补过的竹篓,竭力挺直单薄的身板。下雨的傍晚,她戴顶破了边沿的草帽,用塑料布罩住竹篓,却任雨淋湿衣服„„

(29)那曾经的草根族群中的美女,那八十三岁的,身患癌症的,竭力挺直身板的茶村老妪,使我联想到古代赴往生命末端的独行侠。我似乎倾听到了老妪的心声:清名、清名„„反反复复,二字而已。

(31)不久前,子诚打来电话,告诉我徐阿婆死了。 (32)“听家里人说,她死前几天还清了那笔钱„„老人家认真到极点,还央求村支书为她从县里请去了一名公证员„„现在,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 (取材于作者同题文章)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因为学生子诚的原因,我得以到达风光旖旎的西南茶庄,见到了年迈的徐阿婆,听到了有关徐阿婆的一些事情,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

B.故事发生在清明节后一个景色清明的茶村,作者着力塑造了一位追求清名的老人,细致描绘了她清澈如水的心灵。一个“清”字贯穿全篇。

C.丈夫靠“说春”换得小米,却被认定搞迷信活动。本属冤屈之事,但阿婆却坚持变卖家产还米,她用行动为丈夫鸣不平。

D.第(20)段“听了子诚的诉说,我沉吟良久”一句中,子诚“诉说”的是阿婆的坎坷经历,我的“沉吟”中含有对阿婆遭遇发自内心的同情和感伤。

E.结尾段写“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一句蕴含有关方面对认真的徐阿婆的钦佩之情,也暗含作者对社会现状深沉的思考。

21.文章第(3)自然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4分)

22.文中画曲线的“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一句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文本,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或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180字)(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20—22题。(15分)

目击杨利伟飞天归来 孙阳 唐振宇 范炬炜

今天清晨6时23分,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从太空归来,平稳着陆于内蒙古中部草原。 此刻,五星红旗正从北京天安门广场徐徐升起。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杨利伟向在场的人们挥动手臂,轻快地跨出外表被大气层摩擦烧灼成古铜色的返回舱。

记者喊道:“杨利伟,我们接你来啦,对全国人民说几句话吧!” 杨利伟笑了,笑容在朝阳映照下无比灿烂。他说:“飞船运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42年前,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飞船升空,人类第一次亲眼看到地球表面的形态———淡蓝色的晕圈环抱着地球,与黑色的天空交融在一起;今天,第一个中国航天员乘坐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亲眼目睹了地球在星空中的奇观。中国由此成为世界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的国家。

着陆场系统总指挥夏长法是奔向返回舱的第一人。工作人员刚一打开横卧在地的返回舱舱门,他就急切地问:“杨利伟,你怎么样?” 仰坐在座椅上的杨利伟转过头来,平静地回答:“我很好。”

真是天公作美,昨天这里还刮着大风,而今夜却是明月星空,几乎感觉不到风吹,一望无垠的大草原敞开胸怀,与我们一起静静等待着从太空归来的中国首位航天员。 6时左右,有人喊起来:“看,天上有颗星在飞!”

搜救人员纷纷下车,在-4℃的旷野上抬头仰望。只见一颗明亮的“流星”正从月亮边划过。一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与返回舱分离后的轨道舱在运行,减速制动后的返回舱马上就要进入大气层了!”

6时07分,一团火球在西南方的天空向我们飞近,那是进入稠密大气层的返回舱,正在与大气摩擦燃烧中飞来。

6时12分,空中传来“嘭”的一声震响,表明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主降落伞已打开。人们更加急切地向空中眺望。 “来了,来了!在那儿!”6时17分,一个黑点在已泛出曙光的东方天空出现,并且越来越大。

“杨利伟回来啦!”大家旋即跳上车,向返回舱飘落的方向追去。

降落伞悬挂着返回舱,在我们的车头前缓缓飘落。记者抬腕看表,正是6时23分。 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当地牧民称之为“阿木古朗”草原,在蒙古语中是“平安”的意思。这真是个好地方!

8时15分,杨利伟乘坐的直升机从沸腾的内蒙古大草原起飞,向附近的机场飞去。他将在那里换乘专机飞回北京。 内蒙古草原,这片在历史上曾孕育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神奇土地,今天又因天之骄子杨利伟的完美着陆而续写出中华民族新的传奇。 (本报内蒙古中部飞船着陆场10月16日电)

20.下列对通讯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文章开头用一句话简要交待了事件的梗概和结局,然后逐一对事件的背景和细节进行补充交待,这采用“倒金字塔”的手法。

B、通讯的后半部分,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详写当时的场面,它像电影中的慢镜头,将精彩场面的发展节奏放缓,使读者和记者一起分享这瞬间的丰富信息,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 C、文章描写杨利伟打开舱门后的动作和神情以及返回舱外表的情况,作者通过这样的想象和联想,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加了可读性。

D、文章记录了杨利伟的原话,比如“飞行运行正常,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感到骄傲”等等,这种“实况录音”的方式能够增强了通讯的现场感和真实性。 E、“中国由此成为世界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的国家。”这些细节的交待,提升了事件的新闻价值。

21.文中为什么要插入一段关于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的回忆?(4分)

答:

22.作者在客观介绍的同时,运用了恰到好处的联想和抒情,试举例分析。(6分) 答:

五、语言文字运用(23-25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23.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5个字。(4分)

继“嫦娥1号”取得重大突破之后,中国的深空探测迈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被称为“中国空间站”的“天宫一号”将于今年升空。

根据规划,中国将在2011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实际上是空间实验室的实验版,采用两舱构型,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之后,将发射“神舟八号”。“神八”是一艘无人神舟飞船,与“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最终在2020年建成中国自己的空间站--“天宫”。

答:

24.下面两副对联各缺一半,请将备选短语加以整合,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 书画院对联 茶叶店对联 上联 ____________ 上联 幽借山颠云雾质 下联 一笔可画古今情 下联 _____________ 备选短语:

千秋 片纸 九州 松涛梦 荡俗尘 芝兰魂 水甜 幽泉 香凭 崖畔 竹院 赠绿

歌唱 东方红 风云 胸中贮 能缩 天下意 25.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教育部近日指出,包括央视在内的全国多家电视台的台标不合规范,如央视台标CCTV是英文缩写,不符合国家语言文字法规要求,需改为汉字。央视则表示该台标非常珍贵,不能更改。

材料二 面对教育部的批评,央视“不可能轻易更改”的回复,有人认为“太过霸气”,“央视敢于叫板的底气,无非还是来自其特殊的地位”。这部分人力挺教育部,认为教育部是为了传统文化而做努力,应该支持。

⑴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两则材料所说的现象。(3分)

答:

⑵针对以上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7分) 答:

六、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2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6分) (1) ,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最爱湖东行不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5)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6)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七、写作(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生活中充满了矛盾。我们一方面对自己说对人要有爱心,爱人如爱已,一方面在外头又怕跟陌生人说话。我们一边叹息人际关系逐渐冷漠,一边又不愿意伸手去帮助路旁车子抛了锚了人。我们的借口是:怕自己被坏人骗了,怕自己在路边与麻烦事或麻烦人惹上关系。我们的怕,大概已经快要把我们的爱吃掉。

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引发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参考答案

1.A 【B.掣(chè)肘、酵(jiào)母 C.档(dàng)案、短小精悍(hàn) D.绯闻(fēi)、殒身不恤(xù)】 2.D 3.B 4.B 5.C 6.A 7.A 8.B 9.D 10.B 11.D

12.(5分,每格1分)

(1)韩遂、扯起旗角 (2)休教天下人负我 (3)三分天下 (4)拆断桥梁 13.(5分)A、C(A“回乡下之说”应为“赎身之说”;C宝钗跟黛玉一样也认为后两首作得不好)

14.(5分)A、 E( A曹操端了杯热酒为关羽壮行;E①左慈让曹操退出争斗,让刘备称王,不然要取曹操性命。②曹操头脑疼痛不已,请华佗来医治是后来被梨树神所惊。)

15.(5分)A、E(A项:是晴雯,不是袭人;黛玉见了旧帕,察出手帕的深意。E项:四出祁山,减灶增兵法)

16.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红楼梦》中,宝玉第一次细赏宝钗的金锁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又是如何结束的?请简述。

宝钗生病,宝玉前去看望。(1分)宝钗要看宝玉之玉,只见正面写着“通灵宝玉”,下面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反面写着“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1分)莺儿觉得正面八个字与宝钗的像是一对。(1分)宝玉便也要看宝钗的金锁。上面写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1分)莺儿说是癞头和尚送的,必须嵌在金器上。宝钗没等她说完就把她支开了。(1分)

(2)《三国演义》第六十一回“濡须之战”中。曹操曾收到孙权的一封信,信中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书中又写道,“曹操看毕,大笑曰:‘孙仲谋不欺我也’”。孙权为什么劝曹操“宜速去”?结果如何?请简述这一情节。 曹操为报赤壁之辱,举大军攻打东吴(1分)。孙曹双方于长江两岸僵持不下(1分)。时值春水暴涨,曹营大多为泥水所困,士兵苦不堪言(1分),曹操非常忧虑,进退不得(1分)。曹操收信后,便借此作为台阶退兵许昌。(1分) 17.(6分)

⑴答案:本章所讲的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1分),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2分)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1分)

⑵答案:“言”和“行”的关系。孔子从“宰予昼寝”这一事情中,悟出了对人应当“听其言而观其行”的道理。(2分)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译文】 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了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有什么值得责备的?”孔子说:“先前我对人,听了他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人,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我是从宰予的表现改变了先前对人的态度。 18.这是一个执政当局屠戮爱国青年的世界,这是一个流言家(所谓学者文人)造谣中伤(发表阴险的论调)的世界,这是一个庸人苟且偷生的世界。(2分,每句1分) 19.①为爱国青年的死难而哀痛。 ②对执政当局、流言家(反动派)的愤怒。(4分,每点2 分) (甲)(15分) 20.(5分) C E (C项中内容概括有误,“忍辱负重”应该为“看重清名”; E. 语句理解有误,“蕴含有关方面对认真的徐阿婆的钦服之情”没有依据。) 【评分参考】答对一项得2分。答案超过两项本题不得分。 21.(4分)

①清明季节正是采摘春茶的时节,把故事放在这样的时节展开(1分),为下文作者多次见到徐阿婆,了解徐阿婆做好了铺垫(2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1分)。 ②把故事发生地放在一个风光旖旎,景色秀美的茶村(1分),为塑造人物提供一幅清丽的背景(1分),衬托(比喻)文中主人公优秀品质如同茶村一样美丽动人(2分)。 ③把故事发生地放在一个风光旖旎,景色秀美的茶村(1分),为塑造人物提供一幅清丽的背景(1分),为下文写徐阿婆追求一生的清名做铺垫(2分)。

【评分参考】答对其中1个要点,表达清晰,即可得满分。按点给分。意思对即可。

22.(6分)示例:这句话使我想到,不管多么穷困,也要保持高尚的操守。文中的徐阿婆为了还清赃官助济她的钱,忍受病痛和穷困的折磨,早出晚归出外摘茶挣钱,在临死之前终于将钱还清。徐阿婆虽穷但追求清名的节守让人敬佩。生活中有很多同徐阿婆一样虽穷但保持着高尚人格操守的人。伟大的民主战士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领美国政府的救济粮,他的精神让人钦服;四川地震灾区很多人们,面对家破人亡的惨境,没有一味要求政府补贴或做违法犯罪的事情来谋取钱财,而是依靠自身力量,在灾难中奋起,重建家园。 人的一生,可以穷困,但不可因为穷困而丧失做人的基本准则。

其他:穷困是一块试金石;气节比金钱更重要;人穷但要追求清白;人穷更要有骨气等。 【评分参考】

①表明看法,要求观点鲜明(1分)。②结合原文谈理解(1分)。③联系历史史实或社会生

活谈感悟(2分)。言之成理,分析深刻,可得满分。④语言表达(2分)。语言顺畅,表达清晰,即可得满分。⑤字数不足,酌情扣分。 (乙)(15分)

20.(5分)C E(不是“想象和联想”,是真实再现。 不是“细节”是新闻背景介绍。) 21.(4分)作者突破了采访时空的局限,插入一段42年前关于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的回忆,并借此点出:“中国由此成为世界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的国家。”这些背景的穿插,增加事件的历史厚重感,大大丰富了报道的广度和深度,提升了事件的新闻价值。

22.(6分)恰到好处的联想和抒情,增强了通讯的厚重感和绵绵韵味。譬如,当返回舱降落到地面时,很快联想到“此时,五星红旗正从北京天安门广场徐徐升起”;当杨利伟乘坐直升机从内蒙古大草原飞过时,立刻联想到草原的名称“阿木古朗”在蒙语中是“平安”的意思。特别是结尾处,作者集丰富的联想和深沉的抒情为一体,用画龙点睛之笔,凸现了事件的深远意义,也为读者留下了绵绵不绝的思考。 23. (3分)【答案示例】“天宫一号”今年升空 中国空间站2020年建成 (答出“‘天宫一号’今年升空”,得2分;答出“中国空间站2020年建成”,得3分。字数不符合要求,酌情扣分) 24.(3分)书画院对联(上联):片纸能缩天下意 茶叶店对联(下联):香凭崖畔芝兰魂 25.(1)央视台标引起争议(或“央视台标要不要改”)(3分) (2)(7分)示例一 “CCTV”早已深入人心。首先,CCTV多年来作为央视的标识,早已为国人乃至世界所认同,本身就具有非凡的文化意义,其品牌价值对央视、甚至是对国家而言,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其次,央视还肩负着对国外宣传的重任,如果改成中文,肯定会给关心中国的外国朋友造成不便。示例二 “CCTV”没有中国味。(1分)首先,作为汉语载体的方块形的汉字,沿用五千多年,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是最具有中国味的。其次,汉字已经作为一种国家标准,它是国家形象的标志,央视是中国影响最大的媒体,肩负着张扬我们文化自信的社会责任。(3分) 26.(6分)

(1)城阙辅三秦(2)绿杨阴里白沙堤(3)惟吾德馨(4)濯清涟而不妖 (5)忆往昔峥嵘岁月稠(6)复为慷慨羽声 27.作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