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项目编号
重点建设专业申报表
部 门 纺织学院
专业名称 现代纺织技术(纺织工艺与贸易方向)
负 责 人 王 艳
申报日期 2008年11月4日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
2005年4月
一、重点专业申报简况 专业名称 专业类别 始招生年份 申报专业简况 总数 师资情况 10 近三年招生一志愿率 近三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签约率) 负责人姓名 2006年 2006年 王艳 7 100% 96.77% 性别 女 2 2007年 2007年 出生日期 1 100% 97.56% 1967.04 2 2008年 2008年 职称 1999年 高级 现代纺织技术(纺织工艺与贸易) 1、文 2、经 3、法 4、管理 5、工 6、理 7、艺 在读学生人数 中级 初级 303 博士 硕士210098.2高
简况 职务 专业带头人 从事本专业教学年限 最后学历 本科 研究专长 17 纺织技纺织品营姓名 朱远胜 蔡中庶 林晓云 王成 任亚亮 主 要 完 成 者 简 况 陈运能 主 要 完 完成姓者 名 名次 性别 男 男 女 男 男 男 出生日期 1973.3 1965.03 1973.02 1981.12 1963.11 1963.5 职务 教务处副处长 教师 教师 教师 教师 纺织分院院长 职称 讲师 高讲 讲师 助教 实验师 教授 最高学历 硕士 本科 硕士 硕士 大专 博士 研究专长 纺织技术 纺织技术 纺织品贸易 纺织技术 棉纺工程 纺织工程 签名 近五年本专业主要研究成果名称及排名
成 者 成 果 教研、教改: 院纺纱工艺学院级精品课程建设 排名第二 合作培养纺织工艺与贸易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院评估增刊 独著 科研: 1.课题 现代纺织技术宁波市重点专业建设 纺纱工艺课程建设 宁波地区服装消费行为调查与研究 院级课题 第一 多元中长纺与传统纺纱工艺的比较研究 院级课题 第一 第“十一·五”部委级规划教材《家用纺织品营销》主编 一 “十一·五”部委级规划教材《纺织品营销》参编 (旅游纺织品开发 院级课题 参与 王负汽车内装饰纺织品的开发 院级课题 参与 艳 责2.论文 人原料的选择与涤/麻高支混纺纱开发 科技创新导报 独著 ) 低粘浆料在特细号织物上的使用初探 棉纺织技术 第一 S422型浆纱机退绕张力控制回路的改进 棉纺织技术 第二 多臂织造提花品种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上海纺织科技 第二 医疗卫生用非织造布的亲水整理 产业用纺织品 第二 3.获奖论文 低粘浆料在特细号织物上的使用初探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全国浆料和浆纱技术2008年会”“论第一作者 S422型浆纱机退绕张力控制回路的改进 第二 陕西省纺织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
课题: 项目名称(须注明立项号) 1、浙江省重点建设教材《服装材料应用》 2、《服装专业课程结构体系项目化创新研究》 3、服装专业课程项目化改革与实践 4、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6、浙江省纺粘非织造布发展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论文: 论文题目 土工布充泥袋用材的保砂性 Engineering geotextile tubes to be used in dyke construction 土工管袋及其应用前景 朱第远二 胜 获奖: 纺粘/水刺电子无尘擦拭布的开发 服装材料应用 Geotube Application in Land Reclamation from Sea 防水透气织物的种类及应用 项目来源 浙江省教育厅 浙江省高职教育研究会 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 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 立项年份 本人排名 2006 2007 2006 2008 200612-200812 2/2 1/4 1/5 1/4 1/3 浙江纺织服装学院 刊名 纺织学报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tiy 纺织导报 上海纺织科技 东华大学出版社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tiy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获奖 时间 200708 发表时间 200512 200703 200512 200412 200603 200402 200809 获奖项目 高素质创新型纺织服装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奖项名称和获奖等级 宁波市第三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授予单位 宁波市政府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宁波市教育局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服装材料应用》术学院第二届教学成教材建设 果奖二等奖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纺粘非织造布的术学院科研十佳项目应用和开发 评审 2006年度宁波市教《服装专业课程项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目化改革与实践》 奖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走产学研结200705 200612 200711 第蔡纺纱工艺学院级精品课程建设 主持 三 中 庶 具有抗菌保健功能的牛奶丝纤维 中国纤检 独著 拓展宁波纺织服装出口空间的对策研究院级课题 主持 林外贸单证实务院级精品课程 参与 第晓高性能抗静电洁净服面料的开发研究 院级 第二 四 云 织物组织与分析院重点教材建设 主持
现代纺织技术(纺织工艺与贸易方向)是在原棉纺工程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应浙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的需求在棉纺工程专业的基础上拓展的。专业从1999年开始招生,至今为浙江省输送了约350名毕业生,毕业生大都从事纺织技术与纺织品贸易工作,大部分毕业生成为企业的骨干。纺织工艺与贸易在社会的影响力也越来越高,很多企业有用人需求时会直接与学院联系,采取单独招聘的方式招收毕业生。本专业招生形势好,就业也好。毕业生主要工作岗位有纺纱工艺员、纺纱打样、试验员、跟单员、内外贸业务员、调度、外贸单证等工作。专业一次就业率一直达96%以上。2008年06级纺工贸学生截至9月底,有99%的学生找到了顶岗实习岗位。 学生就业主要地区:宁波、绍兴、柯桥、杭州等,占毕业生总数的70%以上。除上述地区以外的浙江省内地区,如兰溪、金华、义乌等地,虽有单位来招人,但因为学生地区专业服选择的倾向性,很少有学生到上述地区就业。 务面向及在过去,毕业生就业大都以学院组织的招聘会为主,近两年来,以企业单独到分院招社会需求状况 聘和教师向企业推荐为主,用人单位对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有了更多的了解。因此, 近两年就业形势很好。 申请专业重点专业的理由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学院纺织服装特色发展的需要。 学院以纺织服装为特色,作为纺织专业应该在专业建设上得到进一步发展; 第二,是教学改革的需要。 作为以纺纱技术为主,工贸结合的专业,要做出特色,应改革现在的以知识为主的模式,进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改革。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新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培养计划,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对教学内容按照企业岗位要求进行设计,并编写新体系下的专业课教材,进行考试方法的教学改革,对任课教师进行培训等。 第三,是专业教师提高教学、教研、教改、科研水平的需要。 专业老师要提高教学、教研、教改水平需要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下,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专业教师有积极性进行重点专业的建设。 申请重点专业建设主要理由第四,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的需要。 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要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经过重点专业建设,在培养计划改革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的训练与提高,通过完善各种实训效果,开发新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纺纱打样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就业竞争力。 一、专业发展定位 以纺纱技术为基础,“工贸结合”。为浙江省各纺织企业输送从事纺织技术和纺织品贸易的高素质高技能实用型人才。 二、优势 “工贸结合”,所培养的学生既有纺纱技术的知识,又懂市场知识,会贸易相相关岗位的基本操作。经过多年的建设,得到了企业和纺织品贸易公司的认可。 三、特色 (一)专业特色 “工贸结合”,适用地方经济发展对纺织技术人才懂市场,对从事纺织品贸贸易的人才懂纺织技术的要求。 (二)课程特色 重视实验实训课程的开设和开发,开设了模拟工艺设计《纺部工艺设计》、《 《外贸模拟实训》等课程;开发了符合企业运作模式的《纺纱工艺实训》课 专业发程。今后将在此基础上,对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按照企业运作的模式培养人才,在课程改展定位、优势与特革的基础上进行培养模式的全面改革。 色(三)人才培养的特色 校企合作进入较深入的层次,除了向企业调研,邀请企业专家参与专业指 导委员会进行培养计划讨论,开设讲座,讲授专业课,指导实习和设计、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外,和企业长期合作,随时了解企业发展的信息,达成长期合作的关系,目前企业主动与专业联系提出多方面长期合作的愿望。 此外,与宁波市对外经济贸易培训合作进行贸易相关职业资格鉴定的培 训工作。在为学生提供人才需求信息和就业机会的同时,为学生获得职业资格,提高就业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重点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现状分析 (一)专业基本情况 现代纺织技术(纺织工艺与贸易)从1999年招收高职学生以来,已经有七届300名毕业生。毕业生大多从事纺织及纺织品贸易等相关工作。从毕业生调研结果显示,本专业学生具有很好的岗位适应能力。专业培养目标明确,有较成熟的专业培养计划。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从07级起实现从课程整合到模块化的转变。分为纺织模块和贸易模块。从专业的需要出发开设课程。纺织类课程课时占总学时的70%以上。形成了以纺织为主,纺织与贸易相结合,为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鲜明特色。本专业现有正高职高级工程师1名,教授2名,副教授1名,高级实验师1名,高级讲师2名,讲师1名,引进纺织工程硕士1名,实验师1名。 专业师资情况表 序号 1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最高学历 女 1967.4 本科 学位 工学学士 职称 高讲 担任课程 纺织商品学 纺织品营销 纺部工艺设计 纺纱工艺 新型纺织材料 纺部工艺设计 纺织品外贸操作实务 织物组织与分析 产业用纺织品 纺织专业英语 认识实习 纺纱概论 纺纱工艺实训 纺织材料学 纺织品检测实务 纺织专业英语 新型纺织材料 生产管理与成本核算 纺织品检测实务 王艳 2 蔡中庶 林晓云 王成 任亚亮 蒋艳凤 王梅珍 陈运能 李桂华 翁毅 男 1965.3 本科 工学学士 高讲 3 4 5 6 7 8 9 10 女 男 男 女 女 女 女 男 1973.2 1981.12 1963.11 1964.4 1964.7 1963.5 1962.9 1964.11 硕士 硕士 大专 本科 博士 博士 本科 本科 工学硕士 工学硕士 工学学士 工学博士 工学博士 工学学士 讲师 助教 实验师 高级实验师 教授 教授 正高职高工 工学学士 副教授 专业教师参加进修和继续受教育情况: 专业教师重视参加各种专业培训,提高专业实践能力,提高学历层次。 专业教师参加进修和继续教育一览表 姓名 年龄 职称 进入本专业工作时间 原学历/学位 进修或继续 学习情况 武汉棉纺六厂 纺部实习 东华大学进修空气调节 华东工学院进修电子信号 研究生进修班大部分课程 教师岗位培训结业(2002) 纺织考评员培训 哈尔滨工程大学进修经济管理 蔡中庶 41 高讲 1983.8 本科 王艳 39 高讲 1989.8 本科 工程硕士在读 教师岗位培训结业 纺织考评员培训 工商行政MBA学习 李桂华 45 正高职高级工程师 1982.8 本科 浙江理工大学研究生课程班学习 教师岗前培训结业 纺织考评员培训 林晓云 33 讲师 1993.8 硕士 教师岗前培训结业 多媒体课件培训 教师岗前培训结业 蒋艳凤 41 高级实验师 1983.8 本科 浙江省纺织品检测培训 东华大学纺织工程进修班 纺织考评员培训 我院建立纺织实训工场、纺织品检测中心、织物CAD实训室、织物小样室和纺织贸易实训室,为专业建设和发展打下了基础。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专业课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能够满足需要。 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教研教改,发表在各类专业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承担或参与院级、市级科研项目,注重课程建设,进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改革,并在学术交流会上交流、获奖,以此带动教学的进步。 在课程建设上,现有院级精品课程一门—《纺纱工艺》,进行了课程的整合,并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进行课程的开发,具体如下: (1)把纺纱工艺学中棉纺和毛纺两部分合起来成纺纱工艺学,拓宽学生知识面;纺织产品质量控制融入纺纱工艺学、机织工艺学中,实现工艺与质量控制的融合; (2)根据外贸就业岗位的需求开设《纺织外贸跟单》; (3)把《染、针概论》分开成两门课 —— 《染整概论》和《针织概论》; (4)取消《管理基础》,增加实用性强的《生产管理与成本核算》; (5)增加《WTO规则》和《国际贸易法》作为任选课; (6)根据专业招生人数增加的现状,根据学生就业意向,分为纺织模块和贸易模块 校内实训基地基本满足目前教学的需要:具体情况如下: 实验室设实验室名称 主要承担课程 备总值 《纺织材料与实验》 (920/3)纺织品检测中心 《纺织品检测实务》 109.27万元 306.7M 《纺纱工艺实训》 《纺纱工艺学》 设备的结构、传动、原理、操作及工艺纺织实训工场 《机织工艺学》 《纺纱工艺实训》 小样试织室 织物CAD实训《纺织CAD》 室 32.3 80 纺织CAD 《织物试织实训》 34.93 201.6 织物试织、打小样 156.6万元 1125M 调整 22实验室 实训(验)项目 总面积 纺织材料的鉴别、性能测定及分析 纺织品的质量检验、评定、风格分析 检测仪器的结构原理、使用方法 《纺织外贸TMT实纺织贸易实训室 训》 1.3 43.2 熟悉贸易流程 注重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发展,现有校外实训基地有: 杭州中汇纺织有限公司、宁波浙东棉纺厂、宁波中磊毛纺织染整有限公司、宁波维科集团人丰布厂、宁波华丰针织制衣有限公司、宁波山水新元纺织有限公司、宁波朝阳纺织有限公司、宁波百隆有限公司等。向学生提供参观学习、假期实习、顶岗实习和就业的机会,进行多方面的合作。 根据课程要求,专业教师曾多次向图书馆推荐专业参考书和工具书,进行图书更新,满足教学需要。现有纺织类图书40000多册;贸易图书1000多册,专业期刊30多种。 由于人员变动的原因,专业在2007年评估前没有档案,按照评估的要求,专业开始建立教学档案,开始积累各种资料,目前在建设中。教学管理较规范,教师能够按照学院的要求完成本职工作,教学效果良好。学生、教师无重大教学事故发生。 教师注重教材的编写工作,包括专业课教材和实训教材。具体情况如下: 教材名称 家用纺织品营销 生产管理与成本核算 家用纺织品专业英语 纺织染英语 纺织品贸易实务 纺纱工艺与设备 纺织品营销 教 师 王艳 李桂华 王梅珍 林晓云 林晓云 蔡中庶、李桂华 王艳 承担任务 已立项 主编 已立项 主编 已立项 主编 已立项 参编 已立项 参编 已立项 参编 已出版 参编 除正式教材外,专业教师还编写各类实训指导书和自编实训教材,如《单证操作练习册》、《纺织品外贸操作》课外练习册,正在编写首创性讲义《纺纱工艺实训》等。 专业招生和就业情况很好。近三年招生情况如表: 录取情况 计划 年度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100 150 56 102 147 55 102 147 55 102.0% 98.0% 98.2% 录取 报到 计划完成率 按计划数 报到率 102.0% 98.0% 98.2% 本专业就业率连续三年达100%,06届就业签约率达97.5%,07届签约率达 97.6%,08届签约率达98.2%。 (二)国内同类专业发展概况 本专业在1999-2004年间是以“纺织工艺与贸易”来招生的。而目前该专业在我省目前没有作为独立的专业招生,以前的毕业生在企业中已经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以“现代纺织技术”来招生,给企业感觉专业很大,企业反映“现代纺织技术”是和“传统纺织技术”相对应的概念,它的内涵和现在专业设置的内涵不相符。建议改为“纺织工艺与贸易”,用人单位在招聘上也是以“纺织工艺与贸易”来招人的。 作为在棉纺工程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专业,我们仍以纺织为主,目的是让学生打牢纺织技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拓展到相关的贸易技能。实践证明,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 随着高职教学改革的深入,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建设已经满足不了改革的要求,为此,需要一个平台为专业建设和发展创造条件。 二、重点专业建设方案 (一)总体目标 按照高职教学改革的目标,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就业为导向,全面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利用三年的时间建成院级重点专业建设,之后申请市级重点专业。办成在省内有影响力的纺织类专业特色突出的专业。为浙江省培养从事纺织技术及纺织品贸易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建设思路 1.进行培养模式的改革 采取工学结合的方式,以企业的运作的模式培养专业人才。 2.进行课程改革 校企合作,进行专业课程改革,打破原有的以知识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建设以技能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找到“工贸结合”的结合点。在工艺实训效果上有很大的提高,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师资水平进一步提高 进一步提高校内专业教师实践能力,采取参加学术交流、教师下企业锻练的方式,使专业教师获得专业前沿发展的信息,综合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最终使学生受益。 引进高学历、高实践水平的教师一名,使专业建设更上一层楼。 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为教学服务。 4.教材建设 编写新模式下的专业课教材和专业实训等系列教材。编写《纺纱工艺与质量控制》、《纺部工艺设计》及《纺纱工艺实训》等系列教材。 5.进行多方位的教学改革,进行完备的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 积极开展适合专业特点的考核方法、教学方法的改革,建设完整的教学资源库满足教学需要。 6.开发职业鉴定新项目—纺纱打样工 目前,纺织方面职业鉴定项目只有针纺织品检验工,不能满足从事纺织技术岗位的要求,在重点专业建设中,将申请纺纱打样工的培训。 7.完成纺纱实训工场到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的改造 8.在学风和教风建设方面有较大提高 在学风教育常规工作的基础上,注重在教学中提高学生专业兴趣,进行学风教育。 教师在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职业素养,按照学院的要求完成各项工作。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并出一批成果。 9.在专业名称上,2009年进行新专业“纺织工艺与贸易”的申报工作,使专业名称与社会 认知度相吻合。 三、专业优势 纺织类专业是我院的特色专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尤其是近年来,注重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本专业在浙江省内已经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品牌”,用人单位以“纺织工艺与贸易”来招聘学生。很多用人单位主动与专业教师联系探讨学生培养与用人需求的信息和途径。 此外,省内众多的纺织企业成为本专业用人需求的“客户”,目前学生就业集中在宁波地区、杭州地区和绍兴、海宁地区,而象兰溪、义乌、金华地区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很旺盛。有的单位甚至连续几年也没招到一名学生。所以说,招生好、就业好的优势使本专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在学院的领导下,通过教研室全体教师的努力,争取在师资结构、职业素质、科研水平、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教材建设、产学合作、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以及教学管理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并形成现代纺织技术(纺织工艺与贸易)专业很好的社会声誉。 注:由于近年来专业招生变化较大,加上专业名称的变动。招生人数不稳定,上述规划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三、重点专业建设经费计划 申请总经费:3万元(其中分院配套经费0万元) 年度 2008-2009 2009-2010 2010-1011 支出项目 专业调研 教师培训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教学资源建设 专业调研 专业课程群建设 教师培训 教学资源建设 CAI研制 教材建设 教学资源建设 管理费 金额(万元) 0.4 0.4 0.2 0.2 0.2 0.4 0.4 0.2 0.2 0.2 0.14 0.06
合 计 四、审核意见 3 分院推荐意见(包括条件支持意见): 主管领导(签字) 分院盖章 年 月 日 学院教学委员会意见: 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学院审核意见: 主管院长(签字) 学校盖章 年 月 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