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四新”教育理念的认识
三班 惠安中学 郭 娜
高效课堂是基于传统教育各个环节的彻底革新,从以“新教师”、“新学生”、“新学校”、 “新课堂”为核心的“四新”教育理念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对传统教育的绝望中,一代课改人对传统教育弃绝的勇气,以及对符合教育规律适合人的发展的教育的勇敢探索与建构。
一、新教师——走下神坛
传统教育之下,教师一直以高高在上的尊者出现,“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责任和使命,甚至一时间“蜡烛”“园丁”这些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形象成为教师的隐喻。然而,在这样的单向权力关系之中,不仅我们的教育只能培养出缺乏自我、缺少个性、没有生命活力、奴性十足的制造分数的工匠,而这样的“人才”不仅很难在纷繁多变的社会上立足,而且更谈不上做一个有幸福感的人了,而且,缺乏自我追求的老师也会面临生命的枯竭和职业的倦怠。
要“治病救人”改革我们的教育,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是,我们到底在做什么样的事情?我们的教育到底在为谁服务?我们在教育关系中处于什么样的角色?我们是在为受教育者服务;我们应该做的是为受教育者提符合他们成长与发展的课堂。而“新教师”显然不能再做知识的“二传手”不是课堂里的警察、法官,学生也不是小偷和犯案者,甚至教师都不是设计师,学生也不是搬砖的建筑工。教师必须先解放学生,同时也是解放自己。要做“新教师”,传统教师必须做如下转变:
1、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教师必须清楚,教学不是灌输和表演,从“教中心”
到“学中心”不仅考验教师的教学勇气,而且体现的是教师的教育教学境界、高度。
2、由尊者向良师益友的转变。教师应在人格上与学生平等,尊重、理解和宽容学生,为学生的生活和成长营造一个温暖、自然、信任的场所。
3、由解惑者向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学习过程的策划者转变。教师必须在课堂上捍卫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充分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新教师在教育关系中应该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一、熟悉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二、能够建构良好的学习生态环境;三、有自己的健康崇高的人生信念,并传播之。四、终身学习,不断探索,发展自己。
只有教师转变自己的角色,才能改变课堂,改变学校,从而改变学校。
二、新课堂——活泼、民主、自由
在“四新”教育体系中,新课堂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其核心模式是——五步三查模式。
五步三查学习模式以一种程式化的要求来保证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激励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然而,任何手段都是为目的服务的。不可否认,五步三查模式在由传统教学模式向高效课堂的转变过程中必然会起着积极的极富成效的作用,然而我们在操作的过程中不可被其中程式化、功利化的因素所制约,而忘记了我们课改的初衷,否则,就会把我们的孩子从一个油锅里捞出来又扔进了另一个油锅里。
在新课堂上,无论任何学习形式和策略,教师们都不该忘记,我们为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交流、分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生命的平等、自由、存在感、价值感。
三、新学校——育人环境生态化
学校本应是安静学习的场所,纯净的育人园地。但是,随着市场竞争机制的大规模渗透,学校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追逐分数的魔鬼训练场。这里高楼林立,绿草如茵,这里名师辈出,学生升学率名列前茅,可是这里的老师目光呆滞、面无笑容,学生机械麻木,形色匆匆。
如果说,学习也是生活的一部分的话,学生和老师的生活不应该是这样的!我们的学校也不应该是这样的!
新学校应该是尊重生命的,是富有人性的,以人为本的。
新学校应该是学生成长的乐园,有宽敞明亮的学习环境,有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新学校应该是师生们快乐生活的家园。
四、新学生——认识自己,成为自己
有人说,小孩子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他就会有什么。然而,小孩子成长与发展却不应该是大人们随心所欲地塑造的。学生在教育关系中从一开始就是弱者,
只有学校、教师、课堂给与学生充分的发展自由,学生自然会成长为新学生。他会身心健康,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他会善于学习,积极向上;他会有理想,有抱负,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会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团结协作……成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