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探讨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与英语教学探析 文/梁玉 桑洪艳 摘 要:言语行为理论由奥斯汀提出,其弟子塞尔将此理论进行了发展与完善,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本文对塞尔的这一当今国内外最前沿的语言学理论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间接言语行为在英 语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塞尔;同接言语行为;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00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oo2o(c)一0266—02 一、前言 上述这些句子在实际交际中常常被用来表达“请 求”在日常语言交际中用疑问或陈述句表达“请 蕴涵的。如:当说Can you pass me the salt?这 求”这一用意是约定俗成的。人们一听这样的话就 266工会博览・2011.7中旬刊 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在日常交际中人 们使用的语言往往是间接的。也就是说,人们出于 礼貌或避免尴尬常常拐弯抹角地向对方表达自己的 想法和意图,这种语言使用的间接现象就是语言学 家们经过综合的论述所命名的间接言语行为。对于 学习英语的人来说,如果对英语间接言语行为的特 点不了解,在英语交际过程中就会常常出现一些语 言的错误或语用失误,造成交际的失败。可见,英 语间接言语行为给人们的英语学习和交际带来很大 的障碍。 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普遍采用英语交际教学法, 这种交际教学法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语言来学习交 际,获取交际能力,换言之,交际能力的培养已成 为当代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的核心就是要教会学生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对 象能正确、得体地使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在日 常交际中,虽然间接言语行为给语言交际带来很大 的麻烦,但人们在交际中仍大量使用间接的语言来 表达自己的意图。为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从而 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语言,笔者认为有必要在英语教 学过程中教会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和交际的策略。 二、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及其特点 言语行为理论源于英国哲学家奥斯汀 (J.L.Austin)。奥斯汀认为,在说话的时候,说 话人可能在同时施行着三种言语行为,即言内行为 (1ocutionary act)、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和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 act)。在这三 种言语行为中,语用研究最感兴趣的是言外行为, 因为它同说话人的意图一致,美国哲学家、语言 学家塞尔(J.R.Sea rle)1969年在他的 言语行 为 (Speech Acts)一书中从根本上修订了奥斯 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他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的概念 并用其发展的言语行为理论对间接言语行为作了深 刻的论述。间接言语行为的提出是对传统言语行为 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发展。根据塞尔的定义,间接言 语行为就是“通过实施另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地实 施某一种言语行为”,即一句话里可以有两种言外 行为,一种是能从字面上就精确表达了说话人的意 图,另一种是除了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外,还隐含着 另一层意思,也就是说,一种是表面的,另一种是 句话时,说话人表面上在实施“询问”听话人(给 他)递盐的能力这个言外行为,但其话语真正的施 为用意(il1ocutionary force)是在“请求”听话 人(给他)把盐递过来,这个“请求”是通过“询 问”的方式而提出的。正如塞尔所说的那样,说话 人是通过实施“询问”这一言外行为来间接地实施 另一言外行为“请求”。间接言语行为存在的问题 是:说话人在说出的一句话里表示了一层意思的同 时怎么会又表示另外的意思?听话人在听到话语之 后又是如何理解到说话人要表达的另外那层意思 的?从说话人的角度,这是一个如何产生这类语句 的问题;而从听话人的角度,这是一个如何理解这 类语句的问题。对于如何判断一句话的间接言外行 为,何兆熊指出,言语行为理论家有两种不同的看 法,一种是习语论(idiom theory),另一种是推 理论(inference Theory)。Searle是个推理派, 他认为, “在实施间接言语行为时,说话人依赖交 际双方所共有的包括语言和非语言的背景知识, 以及听话人的逻辑推理能力向听话人传达言外之 意”,也就是说,Seale的解决办法是:在间接言 语行为中,说话人和听话人沟通,能让听话人明白 话语中字面意思之外的用意,他所依靠的是他同听 话人共知的背景信息。这种背景信息包括语言的和 非语言的,还有听话人所具有的一般的分析推理能 力。 三、间接言语行为的分类 根据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间接言语行为习 惯上被分为两大类,即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和非规 约性间接言语行为。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是已被约 定俗成地表达了的间接言语行为。也就是说规约性 间接言语行为中话语的字面意义与说话人的真正意 图基本一致,听话人只须作一般性推导便可确定说 话者的用意了。如: (A) Could you be a little quieter? (B)I’d rather you didn’t do it again. (C) Would you mind opening the window? (D) 1 would appreciate if you could turn off the tight. (E) Can you pass me the dictionary? 教育探讨 知道是“请求”自己做某事,并能轻而易举地理解 使他们能灵活地运用英语在交际中间接地表达自己 话语间接表达的意义,而很少造成交际失误。规约 的意图和理解别人间接表达的意画。 性间接言语行为的用法是比较固定的,人们因此也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潜移默化地教学生 容易理解和掌握。与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相比较, 些有关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知识,让他们了解间 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要复杂得多,这是因为在非 接言语行为的特点及其分类,使学生增加对英语言 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中,人们不是常常使用间接言 语行为的间接性这一语言现象的感性认识,并引导 语行为的比较固定的表达法来表达自己的意图,致 学生使用不同语句间接表达自己的意图和理解别人 使语句字面上的意义与说话者的实际用意相差甚 间接表达的意图。另外,英语中有大量的已被习惯 远,要依靠语境和说话双方的共知语言信息来推 地用以表达间接言语行为的句子,即规约性间接言 导,才能明白说话人话语的真正意图。如: (The 语行为句。它们已成为某些间接言语行为的习惯表 bell is ringing.Students in class A are 达句,语句的字面意思与说话人的真实意图之间的 talking when the teacher comes in.) 脱节程度较小,且它们的用法和意义较为固定。因 Teacher:There is much noise here. 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并熟记英语中不同类型的 Students:Yes,there is,sir.(still talking) 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句,同时指导学生反复操练这 Teacher:Would you be a little quieter? 些句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实际交际中运用自 Students:All right,sir.(stop talking) 如。 在上例中,老师实际要学生静下来,他用一个陈 学生在间接交际中不能正确理解英语间接言语行 述句来间接表达“请求”,而学生并没有领会老师 为常常导致交际失败,究其原因就是由于学生不了 的意图,所以老师只能再用一个规约性间接言语行 解中西方两种文化的差异。中国学生在进行英语交 为句来使学生理解他的话。可见,非规约性间接言 际时往往受汉语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如: 语行为比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的间接性程度要大。 位外国人到中国朋友家里作客,看到客厅摆放的 听话人必须作出正确推理才能理解说话人的意图。 花瓶很精致,他说:“it’S a beautiful vase.” 四.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中国朋友说: “Oh, if you like it, you can 间接言语行为是个错综复杂的语言现象,它给 take it.”其实那位外国人真正的意图并不是想要 人们的日常交际带来了许多麻烦。同样地,英语中 那个花瓶,只是有礼貌地赞美话而已。由于不理解 的间接言语行为给英语教学带来了许多困难。在英 外国人的意图,主人作出的回答使他感到很尴尬, 语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失误主 正确的回答可以是“Thank YOU”,因此,在英 要不是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或者 语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言知识外,还要 说,主要不是因为他们听不懂或看不懂英文语句的 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 意思,不是因为他们说不出或写不出合乎英文文法 惯、生活方式等,并进行中外文化差异的对比,学 的句子,而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运用英语中的不 生才能真正了解这些差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正 同句式进行有效的、得体的交际。 确使用英语。 为了能使英语学生在英语的间接交际中减少交际 结束语:虽然间接言语行为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 失误,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必须首先利用各种途径让 象,但是它在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们只要 学生了解英语间接言语行为的特点。要告诉他们, 了解和掌握它的特点,在交际中就会运用自如。因 间接言语行为中语句的形式与功能、表层结构与深 此,在英语教学中,多教学生有关间接言语行为的 层结构、语句的字面意义与说话人的用意之间存在 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这也给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 着不一致和不对应的现象,从而增加他们对间接言 要求。 语行为的感性认识。在这一点上,我们首先要做到 作者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的是,在教学生使用英语语句实施各种言语行为和 作者简介:梁玉(1974.03一),哈尔滨理工 语言功能时,要引导他们千万不能将语句的四大类 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 型与相应的言语行为和语言功能之间的联系绝对 际、应用语言学;桑洪艳(1 9 8 5.08一)黑龙江 化。诚然,英语中不同类型的语句与不同的言语行 省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研究方向:应用语言 为和语言功能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这在前文中已 学。 提到)。而英语的初学者往往将这种联系绝对化, 参考文献: 一一致使他们错误地认为: “断言”或“陈述”只能用 陈述句,陈述句只能表达“陈述”或“断言”; “请求”或“命令”只能用祈使句,祈使句只表示 “请求”或“命令”等。因而在英语交际中,他们 往往不善于灵活使用不同语句表达其间接言语行 为。例如,他们仍不习惯于使用陈述句式或疑问句 式表达“请求”。在理解如此表达的间接言语行为 时往往出现差错。如此看来,在英语教学中,我们 要向学生强调同一个言语行为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 表达,同一语句又可以表达不同的言语行为,以便 [1】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 社。1997. [2】何兆熊.英语语言的间接性[J】.外国语,l984(3). 【3]洪岗.英语语用能力调查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教 学与研究,1991,(4). 【4】李作南.语境在交际中的作用【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社 版),1990. 【5]梁玉.网络文化批判意识的建构与大学英语教学[J】.现代远 距离教育,2oo9(5):68-70. 【6】戚雨村.语用学说略[Z】.外国语,1988,(4). 【7】王传经.间接言语行为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教 学,1993. [8】周桂芝.间接言语行为及其意义[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 版),1997,(5). 工会博览・2011・7中旬刊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