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元朝陶瓷文化对中国陶瓷发展的影响 袁芳项丹 江西景德镇333000 【摘要】十三世纪在欧亚大陆崛起的蒙古帝国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突出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元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来阐述 这个时期的陶瓷文化及其对中国陶瓷发展的影响。作为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十分重要时期的元朝陶瓷文化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 f关键词】元朝;时代特征;陶瓷文化 二==朝,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由于这个草原帝国的存在,欧亚大陆的交 /U通在经过几个世纪的沉寂以后又重新活跃起来,出现了汉唐以来空前的中外 文化大传播。由于这个朝代的特殊性,工艺水平的发展,绘画的革命,陶瓷技术的 进步,青花和釉里红的兴起,彩瓷的大量流行,白瓷成为瓷器的主流,影响了明清 两代陶瓷的发展。从元朝时期的历史背景,社会习惯等几方面来论述元朝的陶瓷文 化及其对中国陶瓷文化方面的影响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它揭示了社会历史背景对 陶瓷文化的影响,为我们陶瓷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元朝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在元之前的唐宋,诗词流行,追求 玉质的青瓷成为文人士大夫的喜好之物。入元后,由于城市的发展和审美的留变以 及来自北方草原的蒙古人的审美要求,元杂剧盛行,青花瓷大量生产,这些都是俗 文化的体现。即使到明初,时人还认为“青花俗甚”,但青花瓷器的发展势不可 挡,就因为它迎合了时代由雅而俗的文化趋向。 陶瓷有成就的是青花和釉里红的烧制。青花是用钴的金属氧化物在泥坯上进行着 色,在施以透明釉进行1 300度左右高温烧成的一种瓷器。青花的原料是一种钻盐类 的金属氧化物,呈色性很强,鲜明而稳定。我国自元代以来制成了青白瓷,瓷色白 里泛青,装饰以青色的花纹,显的十分协调,优美。青花虽只用一种色彩,但是由 于调料的浓淡,用色的层次,而能呈现出极其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所谓“同一色 也,见深见浅,一瓶一缸,而分七色九色之多者,娇翠欲滴”。青花既简朴而又华 美,既繁复而又统一,它如同民间蓝印花布一样,具有质朴,淳厚,典雅的艺术特 色,为广大人民所喜爱。青花瓷的真正生产和成熟可以说是从元代的景德镇开始 的,青花瓷在中国的陶瓷历史中占据了一个重要的地位,这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件 大事,是中国陶瓷史上从以素面装饰为主走向以彩绘装饰为主的分水岭。除了青 花,元朝时期还有一个重要的陶瓷品种是“釉里红”,又名“釉下红”,它起源于 宋代均窑的紫红斑釉。它可单独装饰,也可把青、红色料结合使用(此装饰叫青花釉 固 陶瓷史话 Ceramic&History 2O12.05 里红),釉里红呈色稳定敦厚,烧成后的特点是沉着、热 情。在我国传统习惯上,常以这种色彩象征吉祥康乐和繁荣 昌盛,是别有特色的传统艺术。釉里红瓷和青花瓷一样,是 景德镇元代陶工的杰出创造。它俩不但降生的时代相同,而 且在工艺制作、装饰题材与画风等方面都极为相似,可谓一 对惹人喜爱的孪生姐妹。然而,由于釉里红有严格的煅烧条 件,烧成范围狭窄,比起青花来要娇滴的多,所以其品种、 产量及所产生的影响就不如青花瓷了。但它具有青花不具备 的那种红宝石般的富丽感,加上难于烧成而导致的“物以稀 为贵”的原因,历来又显得十分名贵。 还有在胎质上的重大改革,在南宋由于上层瓷石的枯竭导致 景德镇制瓷业一度滑坡。入元后,陶工们又寻找到了一种新 的制瓷原料,那就是后来被称为“高岭土”的优质瓷土,将 高岭土引进瓷胎,由一元瓷石配方发展为瓷石、高岭土的二 元配方。从此,开辟了由低火度的软质瓷向高火度的硬质瓷 过度的新时代。 元代景德镇创烧的另一著名产品为卯白釉器。这种产品亦称 “枢府窑器”,相传是为元朝官府枢密院的定烧器,有些器 物上有“枢府”字样,但烧制这类卯白釉瓷器的窑场还同时 烧造青花瓷和黑釉瓷。卯白釉的特征是釉层较厚,呈失透 状,色泽如鹅蛋白,它的出现为明代永乐甜白釉的发展奠定 了基础。 元代开始出现分室龙窑,这种窑依山而建,倾斜度为12— 22度之间,长度近60m,宽2—3m,分窑室17间,这种分室 龙泉窑为以后的阶梯窑打下了基础。这种窑炉的特征是装窑 容量大,适合于多种坯釉同时烧成,在窑室的前、中、后部 不同的窑温下放置不同的产品;这种窑适合以柴为燃料,升 温快,冷却也快,充分利用窑室内的热量。元未明初,在此 基础上出现了葫芦型窑,之后演变为蛋形窑,这种窑形延续 使用至近代。 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工艺美术,它是我 们的文化宝库,也为世界工艺文化增添了色彩。这是我们一 份极为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我们陶瓷发展的基础与 文化内涵都离不开我们的历史,前人的东西我们要继承,并 不断的结合当今的技术把它发扬光大。元代青花、釉里红的 出现,使我国在瓷器装饰艺术上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 陶瓷装饰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没有哪一种装饰类型能像 青花瓷那样影响巨大而深远。青花瓷是元代时期景德镇瓷工 ■盈 的文化精髓,当时烧制就很成熟。在继承元代青花瓷成就的 基础上,明代的景德镇陶瓷业的生产推向了一个高潮。元代 设立的浮梁瓷局为明代御窑厂的设立奠定了基础。御窑厂在 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定为御瓷,专门为满足宫廷需要。元代 陶瓷装饰方法有:印花、刻花、划花、贴花、捏雕、绘花等 多种。在陶瓷上彩绘,则已成为这时的主流,也是明清陶瓷 以彩绘装饰为主的先声。另外元代工艺美术制作上形成了自 己的粗犷、豪放、刚劲的艺术风格,一改宋朝的典雅、平 易。如陶瓷器皿的厚重、粗大。这些都为明清乃至近现代陶 瓷制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而且宗教在元代盛行一时,这些 宗教的思想都反映在工艺美术的制作上,一些宗教内容的装 饰题材和为宗教所用的陶瓷器皿都常有所见。这些元代所形 成的陶瓷文化对后人影响是深远的。为明清陶瓷的进一步发 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元朝g ̄,Rk开放的经济政策,促进了陶 瓷的大量出口。我国现代经济开放政策,使我国各方面的经 济有了较大的进步。陶瓷业也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更多的 制瓷中心,佛山,潮洲,淄博等。不在是景德镇一支独秀的 局面,其他城市更好的利用了政策,大大的超过了景德镇的 陶瓷出口量,现代的景德镇制瓷业渐渐被其他的城市追上。 现代社会的文化大传播,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更加的紧密。元 朝开始的由雅而俗的文化到现代多元化的文化发展,使陶瓷 业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交流更加的广泛。元朝管理者对陶 瓷工业的管理方法为现代管理提供了借鉴。为我们现代陶瓷 管理奠定了基础。元朝作为一个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它 的陶瓷文化对我国陶瓷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结束语 元朝陶瓷文化的成就对促进中外文化和经济的交流和工艺美 术发展,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明清陶 瓷生产格局和装饰风格,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 陶瓷文化的研究包含历史学、工艺学、美学等诸多相关学科 的知识,是中国文化研究的一部分,也是一项有现实意义的 工作。 【参考文献】 [1]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1985年 [2]洪再新.中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年 [3]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东方出版中心,2003年 [4]方李莉.景德镇民窑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 [5]陈高华元代画家史料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 97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