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雷电颂》导学案

来源:欧得旅游网
《雷电颂》导学案

学 校 单 元 备课组 补 充 授课班级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八年级(1、2) 主备人 张湾中心学校 第二单元 年 级 课 时 八年级 二课时 学 科 课 型 语 文 新授课 张爱东 审核人 执教人 张爱东 1.反复诵读,注意语气、语调,在诵读中 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联系背景资料,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 3.学习诗人痛恨黑暗、向往光明、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

4.培养初步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的丰富想象,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培养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学法指导】

朗读、小组交流 【导学流程】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初步体会文章的情感,概括文意。 学习过程:

一、导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这句名言不知激励了多少人对理想信念的追求。相信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同学们会更加理解、敬佩屈原。

二、知识链接

- 1 -

1.(课件展示——了解有关屈原、郭沫若以及戏剧的相关资料) (1)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楚国人。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国。楚国被攻占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2)郭沫若:原名郭开贞,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代表作有历史剧《屈原》。抗战时期,作家们不得不改用隐晦曲折的形式暴露现实的黑暗,抨击反动派的倒行逆施。郭沫若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创作了《雷电颂》。

(3)戏剧知识

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从作品内容的性质上,可分悲剧、喜剧、正剧等; 从故事情节上,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等。 从时代分,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

戏剧的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4)象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体)。象征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2.参考教科书中所附资料,了解《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及大致内容。 二、自主学习: 1.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 》,这是一部 剧。作者 ,原 ,著名的 , 家, 家。

- 2 -

屈原,名 ,字 ,我国第 位伟大的 诗人,战国时期 国人,他用 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伫立( ) 睥睨( ) 咆哮( ) .....波澜( ) 污秽( ) 犀利( ) ...稽首( ) 驰骋( ) 迸射( ) ...雷霆( ) 鞭挞( ) 罪孽( ) ...祈祷( ) 鞺鞺鞳鞳( ) 虐待( )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睥睨: 污秽: 犀利: 播弄: 虐待: 雷霆: 踌躇: 鞭挞: 祈祷: 忏悔: 罪孽: 拖泥带水: 4.带着下面的问题开始反复诵读吧!

(1)给每段标注序号,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将课文划分为两部分,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总结出来吧。

第一部分(从1段— 段): 第二部分(从 段—到文末):

(2)跳读精思:本文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运用批注式阅读法,将你的感受写在书的空白处吧。

(3)通过前边的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 3 -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布置:

感情诵读文章,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感情。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学习过程:

一、检查作业,展示目标: 二、合作探究

1.文章开头的小字可否去掉,为什么?

2.屈原在剧中呼唤雷、电、风、实际是在呼唤什么?

3.文章运用了象征的手法,雷、电、风在文中各象征了什么?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4.文中除了风雷电,还有其他的象征意义吗?如果有,请找出来进行体会(可在文中勾画)。

本文中一些物象的象征义:

a.风雷电: b.洞庭湖、东海、长江:

c.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屈原《涉江》篇云“带长铗之陆离兮”。 有形的长剑,是屈原被囚禁前的佩剑;无形的长剑指

d.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 e.“土偶木梗”的群像:

5.作者为了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除了运用象征的手法外,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找出了并体会)

6.作者通过屈原对雷、电、风的呼唤,表达了自己对什么理想的渴望? 7.语言品味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这几句对风的呼喊,流露了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风即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对风以及后面的雷、电的呼唤实际也就是对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的呼唤。

- 4 -

朗读时应把握急切、渴望之情。

(2)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

(3)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鞺鞺鞳鞳的咆哮,我要飘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

(4)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一连串的反复,一个比一个强烈、一个比一个坚决,我们朗读时语气应不断加快、加重,以表达屈原想要冲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断的决心。

(5)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三、拓展延伸

1.在国家危难之时,《雷电颂》曾激励无数志士奋起救国。你还知道那些脍炙人口的爱国名句?试写出几句吧。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 周恩来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 陈毅 位卑未敢忘忧国。 —— 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陆游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 吉鸿昌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2.在我国历史上,像屈原这样视祖国安危、人民祸福高于自己生命的英雄的感人事迹还有很多,请举出一二例吧!

钢铁战士━━杨靖宇 这是杨靖宇像。 杨靖宇,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原名马尚德,1905年生,河南省确山县人。学生时代积极投身反帝爱国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6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任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秋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 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率部队转战于蒙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他以难以想象的毅力,坚持和敌人进行顽

- 5 -

强斗争,直至弹尽,于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当残忍的日军将其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3.比较阅读:

与以前读过的诗歌《天上的街市》《静夜》相比,本文这种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

四、达标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读音

脚镣( ) 睥睨( ) 咆哮( ) 波澜( ) 鞺鞳( ) 污秽( ) 眩目( ) 稽首( ) 伫立( ) 木梗( ) 驰骋( ) 虐待( ) 雷霆( ) 迸射( ) 徘徊( ) 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 (2)电!你这宇宙最犀利的剑呀!( )

(3)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 )

(4)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 ) 3.下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在哲学上造诣极深,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论文。 ....B.他们疼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喜欢他们,一家三口相濡以沫,美满幸福。 ....C.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使您蓬荜生辉。 ....D.这次考试,班上同学们的成绩参差不齐,差别不大。 ....4.对下列病句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政府不断继续加大财政投入,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修改:删去\"问题\"。

B.通过开展\"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可以使北京的空气更加清新。修改:删去\"通过\"。

- 6 -

C.第4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我国运动员获得了五个项目的比赛。修改:将“获得”改为“包揽”

D.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修改:在\"是\"字后面加上\"能\"。

5.填空。

①《雷电颂》的作者是 ,这是一部 剧,创作于 年。

②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 , , , !

③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 , , ,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 , , 。

6.阅读课文开头至第六段,完成下面的问题。 (1)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2)课文运用了象征手法,请你说说风、雷、电象征什么?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什么?

(3)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4)正文前那一小段文字在剧本中属于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五、课堂小结: 1.什么是象征:

2.读了此文,你的感悟是: 六、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 7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