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强者思维:欲要成事必先练心

来源:欧得旅游网
强者思维:欲要成事必先练心

佛语有云:

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转则烦。

世人心生忧愁,大多为烦事所扰。之所以为烦事所扰,大多因心欲过盛。

心系烦事,则自困于烦事。

真正厉害的人早已练就了每逢大事必有静气。故而一个人欲要成事当需练心。

练心者唯有净,静二字。事未来时当要净,事来之时当要静。做到此二字方可心定。

心定则事随心转,诸事成;不定则心随事乱,乱必败。 01

欲净者,一需:去繁事。二需:断妄念。

去繁事

菜谭根有言:

多心之为祸,少事为多福。

人心要净,首先应当去繁事。不是自己的事不揽;不图老好人的名声;不做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之人。

很多老好人大多是累了自己;闲了旁人;落了是非;增了埋怨。 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小李刚大学毕业便找了一份很不错的工作,但令他苦不堪言的是,平时他的工作就很忙,还常常有同事请他帮忙。

作为新人担心得罪老同事无法立足,于是他来者不拒,哪怕放下自己手头的工作,也要把别人交给他的事情先做好。

久而久之同事交给小李的工作越来越多,看着别人轻松不已,自己则常常加班到凌晨,小李为此感觉极其憋屈。

前几天的一件事更是令他气愤不已,因为自己实在忙不过来,便拒绝了同事小王的要求,没想到非但没能得到理解,还招致了小王的

当众指责。

这让小李极度压抑,整日里都心烦意乱,工作也是频频出错。 小李烦乱的根源来自于揽的太多,管的太宽,还未必能得到应有的效果。

俗话说的好:

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穷。

斗米养恩,升米养仇。凡事当有度,过则必生灾。

想落人好,莫揽闲事。无过便是功,无怨便是德。事揽多了难免要出错。错则易横生事端,徒增烦恼。

三毛曾说:

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如果自己的理由出于正当,当一个人开口提出要求的时候,他的心里根本预备好了两种答案,所以,给他任何一个其中的答案,都是意料中的。

不要忽略人心的贪婪,永远不要靠馈赠去获得朋友。长远来看合理的拒绝一定比无条件接受更容易获得他人的尊重。勉强答应,劳心劳神还未必落好。

诚如一句话所言:“真正厉害的人没有几个是逆来顺受的,但他们却是最受尊重的。”

断妄念

王阳明说得好: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世人多为妄念所扰,背负的东西太多,心烦意乱不得清净。 高考成绩出来了,王强分数很低,看样子要落榜了,想想自己3年苦读,他心烦意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吃不喝。

看到儿子这样,父亲劝慰道:“不要灰心我们可以再复读一年。” 就这样王强开始了复读之路,但开学没几天他就心乱如麻,他回家问父亲:“我是不是差太多了?复习会有用吗?要是明年再考不上

怎么办?要不我干脆辍学去南方打工得了。”

父亲一言未发,领着他去了玉米地里。玉米长势正旺,只是玉米底下全是杂草,草能争地下的养分是玉米的大敌,于是父亲带着王强拔起草来。

傍晚一言未发的父亲问王强:“我们为什么要拔草?” 王强诧异地答道:“当然是为了让玉米长得更好。”

父亲接着说道:“拔去没用的草,庄稼才能长得更好。拔去心里没用的草,人才能长得更好。”

听到这话,王强顿时愣住,父亲的用心良苦让他感动的泪光莹莹。 从此他开始心无旁骛地读书。终于第二年他收到了复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菜谭根有言:

驭横先驭气,降魔先降心。

欲成事者当先压得住自己的心魔。事未来时,不多虑,把心打扫干净,唯有净者而后才能更好的静。

02

控心

人不去揽事,事也不见得不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事来当应而非避。

凡成大事者皆处事不乱,遇事不慌。得益于何,在于他们都懂得控心,早已于大事中练就了静气。

诸葛亮有言:

非宁静无以致远。

静是什么?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讲一个王阳明与弟子的故事

一天一弟子跟王阳明说:师傅我要找个清净的地方去打坐去练心练静气。

王阳明说:“真正的修为是要到事上去修而不是躲在事后边去修。既然要避事那修炼又有什么意义呢?”

到事上去修即当事情来的时候才是真正考验一个人修为的时候,这才是修炼的价值与意义。

生而为人,红尘俗世免不了事事无常,于乱事中控心不乱,方为成事第一要义。

曾国藩在一次战役中丢盔弃甲落荒而逃,后来他历经生死,深刻反思自我,而后练就了每逢大事必有静气。

即使兵临城下,谋士皆逃。曾国藩依然能压住心中的慌乱,镇定自若地下棋。

两军对垒,任何一个念头一个决策如若一旦出错都会导致全军覆没。

浮躁往往不利于处事,因此不要让浮躁影响我们的正常思维。 放开心胸,静下心来,细细琢磨事情的来龙去脉,如此才能将损失降到最小,这便是控心的意义与价值。

虑事

凡人自有烦事,如若事事不虑。小事常常不决,势必终有一天会如蚁穴溃堤酿成大祸。而后难免又反受其事所累。

故真正厉害的人先力求心净,而后力求心静。心静后绝非无所事事,而是全神贯注的虑己事。心静而虑必有所得,如此往复才可持续成事。

电视剧《勇敢的心》中霍啸林在道观只学了一招,大睡四天后,便从一个愣头青变成出手即胜的谋略者。

道观师傅说:“四天的时间我只能教你练心。并说练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练心。”

这里符合曾国藩的每逢大事必有静气,也符合王阳明的于凡事中练定力,定住了方才不会出错。

第四天道观师傅说:“他们都叫我郑大刀,实则我攻敌致胜凭的是这两把小刀,”

师傅要说什么?师傅说的其实是大刀攻表面小刀钻空子。若要成事则需参破敌人的弱点,唯有如此方能出奇制胜。如何参破对方的弱点就要静心而虑。

霍啸林显然从师傅送的小刀在结合前三天的静坐中悟透了这一点。 自此他每逢大事必静坐而虑,每每出手便招招制敌。 《大学》一书中有言: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说的正是静心而虑,摸索事物的规律,而后顺势而为自可成事。 ▽

王阳明有言: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之外。

人生起起落落;浮浮沉沉;有得有失;有馈有赠。

欲要在这般跌宕起伏中保持心静,则需身轻外物,心轻外物,不动念不起意,不左摇右摆。

按心兵不动,如止水从容,是一种境界,亦是一种活法。 我是简简单单陈姑娘,与您共勉。

作者介绍:

94年简简单单陈姑娘【公号同名】。家有两宝,一边工作一边写作;一边学习一边实践。愿望: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行动:努力到无能为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