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面分析世界经济形势,准确把握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
美国经济呈“锯齿”型波动。美国可能成为主要大国中唯一增速超过2011年的国家,但尚未找到拉动经济持久增长的新动力,实体经济仍未走出低谷,“财政悬崖”问题对美国经济和政治均造成负面冲击。欧债危机继续深化蔓延。希腊经济连续5年衰退,退出欧元区的可能性难以排除。欧盟峰会出台一系列应对危机举措,但短期内难以扭转欧债危机局面。日本经济困难重重,接连下调经济增长预期。受外部需求疲软、内部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明显下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12、2013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3.3%和3.6%。形势表明,国际金融危机已由“急症”转为“顽症”,演变成为二战后最为严重、漫长的经济危机。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经贸竞争摩擦加剧,一些国家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更加突出。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不容乐观。
1.2013年1月美国参议院在最终期限过后两小时,以对8票超高票通过了旨在避免财政悬崖的议案。方案将对年收入超过45万美元的富人加税,而各部门削减1090亿美元预算则会延期两个月。
2.由于美国国会民主、共和两党始终无法达成妥协,美国总统奥巴马3月1日签署命令,正式启动大幅削减开支的自动减赤机制。而2013财年的开支削减额度将高达850亿美元,根据两党共识,其中一半会砍在国防开支上,另一半则砍在包括医疗、教育在内的国内项目上。
3.欧元集团容克12月3日晚间在布鲁塞尔说,欧洲稳定机制理事会已经批准向西班牙发放最高可达395亿欧元的银行业救助贷款。
4.为期两天的欧盟峰会于12月14日在布鲁塞尔总部落下帷幕。27国领导人就构建真正经济与货币联盟的“路线图”达成政治共识,并签署了成员国财长此前通过的银行业监管协议,为最终实现银行业联盟迈出了重要一步。达成该协议的确为欧盟最终建立银行业联盟迈出了第一步。其现实意义在于它为动用欧洲稳定机制(ESM)的救助资金向受困银行直接注资铺平了道路。
5.欧盟各国领导人2月8日在布鲁塞尔就2014年至2020年中期预算达成一致,预算总额约为9600亿欧元,比去年11月份欧盟峰会上提出的方案减少120亿欧元。欧盟领导人决定,欧盟未来七年的预算将在2007年至2013年预算的基础上削减340亿欧元。
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月16日宣布,在完成针对希腊的经济评估后,该组织批准向希腊发放约43亿美元的救助贷款。这笔款项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盟等国际救援方
去年达成的总额1300亿欧元希腊救助计划的一部分。
7.希腊财政部2月4日说,希腊2012年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降低到了6.6%,完成了原定目标。财政部在一份声明中说,该国2012年的财政赤字从2011年的197亿欧元减少到了129亿欧元,降幅达34.6%。2011年,财政赤字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9.4%。 8.3月15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记者会上正式宣布日本将加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简称TPP)相关谈判。他表示日本将以日美同盟为主轴,在制定亚太地区经贸规则中发挥主导作用。
9.3月28日中国、日本和韩国结束了第一轮自由贸易协定谈判(FTA),为三国建立自贸区打下初步基础。作为亚洲地区的经济大国,中日韩三国若能成功建立自贸区,将不仅为亚洲地区的经济繁荣做出重大贡献,也会为全球经济复苏创造有利条件。
10.为缓解危机,美日都在开足马力大印钞票。美联储在2012年12月推出新一轮债券购买计划以刺激经济,预计2013年将购买1.02万亿美元长期债券。日本方面,日本央行已经在安倍晋三的压力下再次实施了货币宽松,宣布扩大资产购买规模10万亿日元。
11.第二十一届东盟峰会2012年11月18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开幕。东盟轮值国柬埔寨首相洪森宣布本届峰会开幕,并在会上致辞。他表示到2015年实现东盟共同体应始终是东盟的首要任务。此次峰会的主题是“东盟:一个共同体,共同的命运”。
12.为期两天的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2月16日在莫斯科闭幕。会议主要讨论了全球经济形势、G20“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框架”、长期投资融资、国际金融架构改革以及金融部门改革等议题。会议认为,为应对当前挑战,发达国家应首先制定出可信的中期财政整顿战略,货币应以国内价格稳定和经济复苏为目标,并尽量减小对其他国家的负面溢出效应。
13.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4月6日在海南博鳌举行。来自中国、美国、墨西哥等国家的能源巨头们围绕页岩气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其中美国页岩气勘探和研发的成功经验引发各国关注,《中国产业升级报告》在博鳌发布。
二、准确看待大国关系深刻调整,全面把握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俄、法、美、日等国先后经历大选,纷纷开启重要的政治变革时期,均着眼未来加紧谋篇布局,深入调整内外,牵动大国关系调整演变。普京第三次入主克里姆林宫,推进大国复兴战略。奥朗德当选法国总统,再次开启左翼执政时代,对法国内政外交以及欧洲政治风向产生重要影响。奥巴马成功连任美国总统,总体延续既有内外路线。自民党在日本重新执政,安倍晋三再任首相,日本对外的保守和强硬倾向上升。
俄美关系保持总体稳定,但在政治安全方面矛盾上升。俄对美煽动内反对派示威予以强硬回应。俄欧关系因欧方干预俄大选一度受损。普京复任总统后即访问德、法,向欧方传达发展关系的积极信号,得到欧方一定积极回应。欧美关系面临深刻调整。欧方对美国在欧债危机中袖手旁观、美媒体和信用评级机构火上浇油心存不满。不过,欧美关系基础依然深厚,双方在中东、亚太等地区问题上相互呼应,加强配合。
新兴国家合作稳步推进。金砖国家领导人将于2013年3月在南非举行第五次会晤,金砖国家务实合作进一步加强。沙特、土耳其、印尼、墨西哥、阿根廷等新兴国家在全球性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上的作用上升。
我国同其他主要大国的关系总体稳定。中俄关系处于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已进入互为重要发展机遇、互为主要优先合作伙伴的新阶段。中美领导人就共同探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达成重要共识,双方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密切沟通。我国积极支持欧洲应对主权债务危机的努力,中欧务实合作进一步深化。中日关系因日本非法“购买”陷入低谷。需要注意的是,美、日等国对我国快速发展的焦虑感显著上升,在继续同我国合作的同时,明显加大对我国的防范和牵制力度,企图抹黑中国形象,渲染所谓中国威胁。我们要对其损害我国利益的行为进行坚决斗争,同时尽可能保持同美、日关系总体稳定,为我国发展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1.在2012年11月6日举行的美国大选中,现任总统、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赢得连任。11月17日奥巴马开始访问缅甸、柬埔寨和泰国。
2.11月16日,日本众议院当天下午召开全体会议,议长横路孝弘宣读了解散诏书,众议院就此宣告解散。
3.俄罗斯总统普京2月27日与到访的法国总统奥朗德举行了会晤,两国元首就双边合作、国际热点问题交换了意见。法国去年9月确立了经济外交战略,意在通过外交加强法国企业的出口与海外投资,推动法国经济和就业市场的复苏。
4.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2月8日访问俄罗斯,与俄总统普京在莫斯科举行了会谈。两国元首讨论了近期双边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就推进地区一体化等问题达成共识。
5.英国首相卡梅伦2月18日率领“史上最大代表团”访问印度,并乐观预测印度在2030年前将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之外,卡梅伦还表示希望与印度建立特殊的伙伴关系。这是卡梅伦任内第二次访问印度。
6.11月29日,第67届联合国大会以138票赞成、9票反对、41票弃权通过决议,决定在联合国给予巴勒斯坦观察员国地位。以色列内阁12月2日宣布,内阁会议决定正式拒绝
接受联合国大会给予巴勒斯坦联合国观察员国地位的决议,并决定暂停每月向巴方移交约1.16亿美元的代收税款。
7.2013年3月26日-27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在南非德班举行。这是南非自2010年加入金砖国家以来首次主办金砖国家峰会。金砖国家是指当今世界5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和南非。目前这5个国家的总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约40%,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球总量的20%,贸易额约占全球贸易额的15%,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0%左右。
三、准确把握地区热点,深刻认识地区形势演变的复杂性
一是准确把握西亚北非局势的发展走向。西亚北非地区新老热点问题联动升温,各种力量加大投入,地区格局加速演变。叙利亚形势持续胶着,发生突变的可能性上升。伊朗核问题总体保持对话势头,但美国和以色列多次声称不排除对伊动武。巴以冲突再次升温,增加了地区局势的复杂因素。埃及总统穆尔西推行新政,巩固权力,埃国内政治矛盾突出。突尼斯局势总体稳定,但执政联盟与反对党围绕国体政体、宗教地位等问题分歧较大。利比亚新成立后,大力开展经济重建,但安全形势严峻,实现民族和解任重道远。地区动荡后国家转型将是一个长期、曲折过程。
二是全面了解并正确认识我国周边环境。目前,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亚洲地区形势发展的主流。同时,亚洲地区国家间矛盾有所上升,地区热点问题特别是领土海洋权益争端有所升温。各主要力量纷纷加大对亚太地区关注和投入。美国深入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巩固同日本、韩国等盟友关系,强化亚太军事部署。积极加强同缅甸、柬埔寨等地区国家关系。大力推进“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谈判。欧洲明显加大参与亚太事务的力度。欧盟和德、法、英等领导人纷纷访问亚太国家。欧盟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俄罗斯首次在外交优先排序中将亚太置于欧美之前。普京等俄领导人密集访问亚太国家,与新西兰、越南商签自贸协定,积极参与东亚峰会等区域合作。东盟国家大力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中日韩签署投资协定,启动自贸区谈判。我国周边环境也日趋复杂化。
1.为期两天的印度-东盟纪念峰会12月20日在新德里举行,印度辛格与东盟十国领导人及东盟秘书长共同出席了当天的全会。峰会于当天下午集体通过了《东盟与印度纪念峰会展望声明》,明确提出将印度与东盟的对话伙伴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并致力于推动东盟与印度在政治、安全、经济、社会文化等全方位的合作。
2.第二十一届东盟峰会11月18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开幕。东盟轮值国柬埔寨首相洪森宣布本届峰会开幕,并在会上致辞。他表示到2015年实现东盟共同体应始终是东盟的
首要任务。此次峰会的主题是“东盟:一个共同体,共同的命运”。
3.美国参议院全体会议当地时间11月29日决定,在2013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中增加一附加条款,明确规定美国对日防卫义务的《日美安保条约》的第五条适用于。美国民主党议员詹姆斯•韦伯在参议院通过决定后发表声明称,这一附加条款强调了美日同盟的重要性,将是美国“支持亚太地区重要盟国的强有力的表态”。
4.美国总统奥巴马1月3日签署了总额高达6330亿美元的《2013财年国防授权法》。其中含有要求美国总统售台F—16C/D战斗机和《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问题等涉华内容。根据这一新的法案,美国将加大对伊朗能源、船运及广电机构的制裁力度,严禁外界向伊朗提供贵金属。
5.1月4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阿巴斯签署“总统令”,正式将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改名为“巴勒斯坦国”,从此,所有巴勒斯坦官方印章、签名和公文抬头都将使用“巴勒斯坦国”的新称谓。
6.11月11日,美国正式宣布支持叙利亚反对派。美国发言人马克•唐纳在一份声明中说,美国方面期待支持“叙利亚全国委员会”“推翻阿萨德统治”,“开创和平、公正、民主、叙利亚全体人民所应得的未来”。
7.1月26日,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为期3天的拉美加勒比共同体—欧盟首脑会议开幕。这是在拉美、加勒比地区和欧洲地区之间首次举行的峰会,拉共体将第一次用“一个声音、一个名字”与欧盟国家的领导人直接对话。本次峰会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同盟:推动社会投资,提高环境质量”
9.当地时间1月30日16时(北京时间15时),韩国首枚运载火箭“罗老”号在位于全罗南道的罗老宇航中心发射升空,韩国成为世界上第11个成功发射运载火箭的国家。韩国总统李明博随后致电表示祝贺,并称“罗老”号发射成功标志着韩国正式迎来了宇宙科学时代。
10.俄罗斯多个城市2月2日举行活动,纪念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70周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转折点之一, 战役从1942年7月开始,至1943年2月结束,历时6个半月。
11.代号为“金色眼镜蛇-2013”的多国联合军事演习2月21日在泰国落下帷幕。“金色眼镜蛇”系列军演是由美国和泰国主导的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联合军演,自1982年在泰国举办以来,至今已经是第32次,旨在通过多国演习以推进地区安全以及构建东南亚地区安全体系。
12.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总干事天野之弥3月4日要求伊朗尽快向机构开放该国帕尔
钦军事基地,允许人员对基地进行核查。在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最近几次对话中,核查“结构性方案”都是双方讨论的主题。
13.第19届东盟经济非正式会议3月8日在越南首都河内召开。来自东盟10个成员国的经济和东盟秘书长黎良明以及各成员的企业家代表参加了会议。加强经贸合作、推动东盟一体化进程是本届会议的焦点。
14.据朝鲜通讯社3月27日报道,北南将领级军事会谈北方团长受权,当天向南方当局发出电话通知,即刻切断北南军事通讯,同时停止西海地区北南管理区军事通讯联络处朝方成员的活动。韩美联合司令部称,美国空军于3月28日首次在朝鲜半岛进行可携带核武器的B-2轰炸机射击演习。B-2轰炸机的演习训练将是对朝鲜的强力警告。 15.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4月11日发表政令,决定在内阁新设原子能工业省(相当于部)。报道说,成立原子能工业省的目的在于实现国家原子能工业的现代化、科学化,朝鲜原子能总局发言人表示,朝鲜将重新启动宁边5兆瓦石墨减速反应堆。
16.经过数月艰苦谈判,苏丹与达尔富尔地区一个主要武装组织“公正与平等运动”4月6日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签署了和平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停止相互攻击、实现和平,“公正与平等运动”加入并在立法机构中有自己的代表,收编“公正与平等运动”武装等内容。
17.作为美国重点转向亚洲战略的一部分,美国海军“自由号”濒海战斗舰4月18日抵达新加坡。“自由”号濒海战斗舰是美军新式战舰,于2008年服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