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0卷第4期 重 庆 工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oo6年4月 ADr.2oo6 Vol_2O No.4 【政治哲学】 未成年人极端行为原因及矫治对策 李晓红,赵爱国 (华东交通大学,南昌330013)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竞争程度的日益加剧,未成年人来自学习、经济条件、人际关系和家庭状 况的压力加大,未成年人行为极端化倾向日益明显。未成年人极端行为有厌恶学习型、逃避生活 型、道德失范型、违法犯罪型和漠视生命型等。产生极端行为的原因有自身的原因和外在的原因。 对未成年人极端行为的矫治必须从社会体制、教育制度、个人思想和心理等方面采取系统措施。 关键词:未成年人;极端行为;原因;对策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一o924(20ID6)o4一OO26—05 中图分类号:I)64 Causes for Minors’Extreme Behaviors and Rectifying Countermeasures LI Xiao—hong,ZHAO Ai-guo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mity,Nanchang 330013,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increasing fierceness of competition,pres— SUitS of minors from study。economic condition,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families become greater nd agreater,and the extremalization tendency of minors becomes more and more obvious.The extreme behav— iors of minors include learnig nhostiliy。evaditg lnife,lsiog mornaliy,brteakig lnaw and disregarding life, ete.The extreme behaviors are caused by such intemal factors a8 minors themselves,and such extemal factors as families。schools and society.Systematic measures must be taken to rectify minors extreme be— haviors from social system,educational system,individual thoughts and psychology. Key words:minor;extreme behavior;cause;countermeasure 目前,中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超过3.67 亿,①数量居世界首位。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竞争 为相比虽然说是少数,但是,未成年人极端行为轻 则伤人害己,重则人己毁灭。这种极端行为给未 成年人自我的身心、家庭的和睦、学校的发展和社 会的稳定造成巨大负面影响。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 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程度的日益加剧,未成年人来自学习考试、人际关 系和家庭状况的压力加大,未成年人行为极端化 倾向日益明显。未成年人中的极端行为与正常行 ・收稿日期:2006—01—22;修回日期:20ID6一o3—14 基金项目:江西省2OO4年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成果(05jy36)。 作者简介:李晓红(1965一),男,江西南昌人,法学硕士,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李晓红,等:未成年人极端行为原因及矫治对策 27 1 未成年人极端行为的类型 未成年人极端行为是未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 表现出的与正常人社会一般水平不相符的异常行 为。未成年人极端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类型: 1.1 厌恶学习型。学习成了未成年人的最大障 碍,课堂、书本、老师成了未成年人十分厌恶的对 象。有些未成年人或不愿参加考试,或考试成绩 不理想,往往逃学、旷课,这些人成了学校的“问题 孩子”,是学校和老师关注的重点对象。 1.2逃避生活型。有些未成年人由于学习成绩 不理想,所以有破罐破摔的想法。这些未成年人 大多自尊心还极强,不愿与人交往,自负与自卑交 织,不由自主地希望借助游戏、网络来躲避学习中 的烦恼;有些未成年人往往采取逃学的方式离家 出走,去游荡外面精彩的世界;有些未成年人消极 颓废,甚至感觉到生活没有意义。 1.3 道德失范型。未成年人不讲公德、缺乏诚 信、不讲礼貌、不遵守公共秩序的现象时有发生; 乱涂乱画、损坏公物、攀枝摘花现象司空见惯;和 同学及周围人关系紧张,甚至相互谩骂、打架斗殴 现象并不少见。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效 果也并不理想。 1.4违法犯罪型。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依然 突出,并呈上升趋势。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有以下 几个值得关注的状况:涉财型犯罪比例大。据统 计,抢劫罪、盗窃罪两项超过70%¨ ;团伙犯罪突 出,一些犯罪团伙三五结帮,连续作案,集盗窃、抢 夺、抢劫为一体。危害严重;低龄化趋势明显,闲散 未成年人犯罪严重。据一些省、市高级法院统计, 近几年审判的未成年犯中,失学、辍学又未就业的 占60%以上【1 ;作案手段成人化、智能化;部分未 成年人作案手段隐蔽,有意破坏现场,具有明显的 反侦查意识。 1.5漠视生命型。这种类型表现为2种情况,自 杀和杀人。“生命诚可贵”本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 道理。但是,近几年来,频频地爆出未成年人杀人 的事件。北京“蓝极速”网吧那场大火,24条年轻 的生命被熊熊火焰吞噬。作案者竟然是2个年龄 分别为l3岁和l4岁的少年。 生活中遭受到挫折,学习中遇到老师的批评, 就觉得“活着没有意义”、“生活实在太无聊”,有这 些想法的未成年人并不少见。据调查,有8.74% 的学生感到生存没有价值,人生很痛苦,同时也有 22.05%的学生偶尔有过这样的想法[ 。当生命 于他们失去意义时,他们选择离开的方式自然会 有多种:跳楼、服毒、割腕等。 2未成年人极端行为的原因 未成年人极端行为的产生有其自身的内在原 因,同时也有外在的原因。任何事物的外因都必 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而,未成年人极端行为产 生的自身原因中,同时也能反映出未成年人极端 行为产生的外因。 2.1 自身原因中思想根源在于未成年人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偏位。未成年人世界观、人生 观和价值观教育在学校不能说不重视,但对于未 成年人来说,“三观”教育意义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不像其他实用型课程立竿见影,短期内就可以见 效。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培育人 的任务之艰巨。如今未成年人对辩证唯物主义世 界观不感兴趣了,对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淡漠了, 热衷于多元化的价值观。由于思想的偏位。未成 年人在行为上往往采取逃避现实的方式,做出有 害于自己、他人和社会的极端行为。 目前。学校“三观”教育缺乏针对性的现象比 较明显。未成年人接受“三观”信息时并不只关注 其内在的思想性、价值性、高尚性。更关注其在践 行中对自己具有的实实在在的效用。如果未成年 人在现实环境中得到的与主导性“三观”信息相近 的体验。那么,主导性“三观”就会在他们心中得到 肯定性评价。会逐渐内化为他们内在的信念。反 之。主导性的“三观”信息就会受到怀疑和否定,而 消极的、灰色的、低俗的“三观”就容易产生影响。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有的未成年人热衷悲 观厌世的人生观。悲观厌世的人生观认为:人的 欲望是无法满足的。人生却总要追求这无法满足 的欲望。因此,人生的本质即是痛苦。所以,悲观 厌世的人主张人应当认清人的内在矛盾及其本质 上的虚无性。自觉地否定生命。进入人生的解脱境 界。 在功利欲强烈的社会中,有的未成年人思想 上具有明显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 义色彩。未成年人在实现人生追求中,有的缺乏 远大的理想,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金钱实惠 轻理想追求,重等价交换而不愿付出爱心。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8 重庆工学院学报 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在部分未成年人中也颇 有市场,由于个人主义、利已主义的膨胀,从而导 致了集体主义观念的淡化。有些未成年人认为人 的本质是自私的,他们选择个人主义作为自己立 身行事的准则。有些人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 为等价交换关系,时时从“利己”出发,对同学漠不 关心,对集体活动毫不热情,不关心国家大事,缺 乏社会责任感。 有的未成年人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决定 于个人的学识、才能、机遇和人际关系,而与个人 品德无直接关系,故出现了“重才轻德”的倾向。 有些人把精力放在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方 面,而放松在个人道德上的修养。少数学生不讲 精神文明,不讲社会公德,行为粗野,谈吐庸俗,甚 至打架、斗殴、偷窃、赌博,个别人还走上抢劫杀人 等犯罪的道路。 少数未成年人不考虑自身家庭的经济承受能 力。而追求超前消费。在有些未成年人中,讲虚 荣、摆阔气、穿名牌、互相攀比、追求高档消费成 风,他们把高消费看作是派头、是个人价值的体 现。少数同学追求高消费必然影响到其他同学的 消费心理,这都直接导致了未成年人中享乐主义、 拜金主义的蔓延。 2.2 自身原因中心理根源在于未成年人学习、生 活和交往中的各种心理压力。压力是一种主观的 感受,一般认为,压力是个体对具有威胁性的刺激 情境而一时又无法摆脱时的被压迫的感受。心理 压力人人都有,然而,每个人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 各不相同。为了舒缓这种心理压力达到心理平 衡,我们就必须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减压,有的 未成年人就采取极端行为的方式来达到减压的目 的。 2.2.1 学习考试升学带来的压力。我国的教育 制度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应试教育。学生学习最 大的压力就是考试,“中考”和“高考”让未成年人 喘不过气来。近年来作业负担给学生带来的压力 已经减少,但是,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安排给孩子 的作业却多了。社会上有各种名目繁多的考试, 再加上练琴、画画、书法、舞蹈等“素质教育”内容, 学生的压力事实上没有减少。这些压力很容易成 为过激行为的导火索,也最容易被学校和家长忽 视。如果把书包太重、作业太多等一些能够明显 衡量学生学习压力的称为“显性压力”,那么,在 “显性压力”相对减轻的背景下,“隐性压力”就一 下予凸现出来。现在的孩子,尽管牛活、学习环境 远远好于他们的父辈,但总是有一种看不见、摸不 着的“隐性压力”在蔓延滋长,让孩子们根本快乐 不起来。一些家长往往把自己对社会压力的理解 和感受,不自觉地贯彻到对孩子的教育中,而孩子 们之间也会交流这些由社会各方面传递来的压 力,久而久之,以至于超过了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 力。 2.2.2 交往、人际关系、爱带来的压力。人总是 生活在社会之中,总有交往的需求。然而。由于未 成年人自我:营识较强,在人交往中表现出自私、任 性、嫉妒、自卑、感情易冲动等不良特征。在日常 生活中常为一些“鸡毛蒜皮”小事而相互对立。甚 至大打出手。别人看似漫不经, 的一句话,就会 在一些学生心中埋下仇恨的种子,令人难以置信 地形成紧张的人际关系。他们习惯于接受别人的 关怀和忍让,很少体谅别人的心态和行为习惯,过 多关注自己的需要,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一旦+ 交往受挫,即当自己的言行不被别人接纳、希望得 到别人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觉得与人交 往没有乐趣,进而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天地 里,苦闷、忧伤,成为“孤家寡人”。或者一旦交往 受挫,容易产生孤独感、空虚感、不安全感,容易产 生对人、对社会的冷漠、不满、怨恨,甚至有攻击、 反抗等行为。 未成年人由于心理的不成熟性,在与异性的 相互交往中产生了好感时,容易把交往的友情当 成是爱情,对异性产生朦胧的爱意,直至暗恋对 方。暗恋对未成年人的折磨是痛苦的。在处理这 类问题时,由于未成年人没有这方面的技巧,因 而,缓解这种痛苦时很容易走极端,往往具有极强 的攻击性或自戕性。 2.3 外在原因是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因素总和。 未成年人产生极端行为的外在原因,是社会、学校 和家庭等因素的综合,它们共同影响和作用于未 成年人个体。 2.3.1 社会问题和不良的文化环境是未成年人 产生极端行为的社会原因。人是社会的人,人总 是生活在某种社会文化环境中,受社会文化环境 的影响和约束,未成年人也不例外。在影响未成 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主要原因中。末成年人 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和“不良文化产品的影 响”的比例分别达到86%和48,1%I3 J。 首先。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影响最大的就是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李晓红,等:未成年人极端行为原因及矫治对策 29 不良现象等社会问题。我们这个社会存在着城乡 二元结构、贫富悬殊、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制度不 健全、腐败现象等各种社会问题。未成年人正处 于感情丰富、爱憎分明的年龄,由于这些社会问题 的存在,造成未成年人心理不平衡而采取极端行 为的情况并不少见。 其次,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影响较大的就是 网络文化。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 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与此同时, 腐朽落后的文化和有害的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 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根据调查发现,未成年人 上网玩游戏的占39%,聊天的占30%,上色情网站 的占6.5%,而真正上网学习的只占4.4%【引。因 此互联网提供给未成年人的不仅是鲜花,更有毒 草。 2.3.2应试教育是未成年人产生极端行为的学 校原因。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地方,但是我们 国家基础教育基本上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有许 许多多的弊端是人人皆知的,其中一个重要弊端 就是学生把考试看着是人生成功与否的标志。因 此,有些学生把学习看着是光宗耀祖、改变地位、 获取金钱的工具。而不是以人的素质提高、人的 全面发展为目的来学习。因此,教育从“应试教 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学习从“工具学习”转变为 “目的学习”,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迫切需要解决 的问题。 2.3.3特殊状况的家庭教育方式是未成年人产 生极端行为的家庭原因。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 校,对未成年人影响最为直接的就是家庭。家庭 教育方式的不同决定着未成年人以后的人生行 为。特殊状况的家庭与一般家庭存在不同的教育 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容易使孩子产生偏激的性格 和扭曲的人格,长期不加注意听任其自由发展,未 成年人就会产生极端行为。 特殊状况的家庭,首先是独生子女家庭,其次 是单亲家庭,再次是贫困家庭,最后是父母进城务 工家庭,在其教育方式上存在较大的问题。独生 子女家庭的孩子由于家长的宠爱,他们对待挫折 的忍受能力差;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缺乏关爱,性 格上较为孤僻、内向;贫困家庭的孩子有强烈的自 卑心理;父母进城务工家庭是“放羊教育”,任由孩 子的性情去自由发展。这些家庭的教育方式或多 或少存在简单粗暴,疏于沟通的问题,孩子的自尊 心易受到伤害。 特殊状况家庭的孩子因家庭教育方式的问题 会在幼小心灵蒙上阴影,若阴影长期积淀,不能通 过某种通道进行疏导,就会寻找时机爆发,在行为 上走极端。 3未成年人极端行为的矫治对策 当今时代未成年人极端行为容易产生,但是, 未成年人极端行为却不能根治,只能说可以通过 社会问题的解决、教育制度的完善、思想观念的转 变和心理咨询治疗来进行有效地矫治。 3.1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矫治未成 年人极端行为的主渠道。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 树立未成年人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 渠道,也是矫治未成年人极端行为的主渠道。思 想政治教育是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 观念对人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 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道德品质、思想品 质和政治品质。 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求未成年人学会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学会用辩证法看待人 生中的问题,正确对待顺境与逆境,对待生活中的 挫折,提高未成年人对挫折的忍受力,学会把压力 转化为动力;要求未成年人在多元的价值观中,学 会甄别和选择,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要求未成年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树立 起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 目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 理论和实际相脱节,是知和行相背离。要改变这 种状况就必须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 实效性。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 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就是要 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中的针对性和 有效性问题。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 仅仅是学校思想政治教师的事情,而且是一个全 社会的系统工程,只有各方面努力才能解决“5+2 =O”l55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问题。J 3.2改进和完善学校心理咨询和治疗技术是矫 治未成年人极端行为的辅渠道。未成年人中的有 些问题并不一定是思想问题,对于有些未成年人 中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自信心建立、情感 与学习、学习与社会工作等,就不能用思想政治工 作的方法来解决,而应该用心理咨询的方法解决。 心理咨询主要是培养人健康的心理素质,形成良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0 重庆工学院学报 好的个性,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保持心理健康, 减少和预防心理疾病。 高分学生,面向升学有望的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 学生和差生。而这些大多数学生和差生又是最易 有的学生的问题是由于个人情绪上的缺陷、 人格上的障碍,往往没有自制力。他们平时不会 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而遇事就会迁怒于别人,归咎 出现极端行为的学生。 3.4.2教学内容的片面性。怎么考就怎么教,怎 么教就怎么学。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德育、体育、 于社会,产生一种反社会性的人格,颇具攻击性。 他们一旦受到外界的刺激,便会爆发出来,做出正 常人认为不可理喻的事情。这些问题主要是个人 障碍性心理问题,不是仅靠施以心理咨询就能解 决的,还必须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方法。 所以,在对学生施以思想教育的同时,还必须 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然而。我们学 校对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技术还不完善, 心理咨询和治疗还基本上停留在思想政治工作的 层面。因此。改进和完善学校心理咨询和治疗技 术是矫治未成年人极端行为的辅渠道。 3.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矫治未成年人极 端行为的根本保障。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 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诚 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 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 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 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 切实维护和实现。说到底,和谐社会就是要解决 人与自身的矛盾、人与人的矛盾和人与自然的矛 盾。 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和人与人的矛盾,最终 还是为了解决人与自身的矛盾,都是为了人的内 心的平衡、和谐。只有人的内心达到一种平衡与 和谐,我们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才会是更加 趋于正常的行为;如果人的内心失去了这种平衡, 我们的行为就会出现极端化倾向。 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和谐,是人与 人的关系的和谐,更是人的内心的和谐。人的全 面发展和人的内心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追 求的目标。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矫治 未成年人极端行为的根本制度保障。 3.4根治基础教育中应试教育弊端是矫治未成 年人极端行为的有效措施。我国基础教育基本上 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客观上存在以下弊端: 3.4.1教学对象上的局限性。面向少数学生,忽 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按分数给学生分等,重视 美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忽视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 养。应试教学只知功利,没有灵魂,培养的学生高 分低能,素质低下。 3.4.3教学过程的表面性。以死记硬背和机械 重复训练为方法,妨碍学生活泼、主动地学习,使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压力过大。应试教学把学生 的价值局限于知识量、记忆力和应试技巧上,导致 学生机械地片面地学习,扼杀了学生的认识兴趣 和创造力,忽视了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 养。 3.4.4教学效果的虚假性。为了应付考试,用教 师的能力代替学生的能力,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 学生的主要标准甚至作为惟一标准,挫伤了学生 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他们全面 素质的提高。 因此,矫治未成年人极端行为的有效措施就 是根治基础教育中应试教育的弊端,让未成年人 在德、智、体等多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在掌握知 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未成年人健全的人格,善待 自己、善待他人,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意义的 人。 参考文献: [1] 南方网.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五大特点值得关注 [EB/OL].http://,,q ̄.sou山cn.com/law/fzzt/wcnr/wc. him.2o03—09—22 [2] 卓小琳.8.74%的学生感到生存没有价值[N].金陵 晚报.2o05一O1—27. [3] 李松涛.片面追求升学率严重影响未成年人道德素 质【EB/OL J.http://www.daode.youth.cn/guandian/ t20050324-l8257.him.2o05一Ol一14. [4]董智永.未成年犯罪主要诱因之四:网吧扭曲赤子心 【EB/OLJ.http://www.he.xinhuanet.corn/test一20O4—05/ 25/content一2188278.htm,20O4—05—27. [5]方敏.家长不能把弦子教 ̄,[EB/OL].http://www.xin— huanet.c ̄t/newsccnter/P.L}04—05 content.1489039. htm.20Q5一Ol一 0. (责任编辑张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