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完美版】

来源:欧得旅游网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完美版】

(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书包带做的较宽 C.大型平板车装有很多车轮

B.图钉帽做得面积较大 D.石磨的磨盘做得很重

2、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首次实现月球背面着陆.当嫦娥四号从空中下降时,说嫦娥四号是运动的,所选参照物是( ) A.嫦娥四号

C.嫦娥四号上的照相机

B.月球表面

D.嫦娥四号上的计算机

3、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 )

A.8:1 B.4:3 C.4:1 D.2:1

4、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A.在学校周围植树 C.教室安装隔音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D.在靠近学校的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5、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春天,柳絮飞扬 C.秋天,黄沙扑面

B.夏天,槐花飘香 D.冬天,雪花飘飘

6、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60℃的水一定比30℃的水含有的热量多 C.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1 / 9

D.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7、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甲物质的熔点为210℃

C.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 8、对下列四幅图阐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B.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C.丙图: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9、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来定位 B.防噪耳塞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用“B超”检查身体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D.声纹锁依据音调来辨别主人的声音

10、雨后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 B.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 C.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都是水 D.迎着月光或背着月光走,地上的暗处都是水

11、材料相同的甲、乙两个物体分别挂在杠杆A、B两端,O为支点(OA<OB),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将甲、乙物体(不溶于水)浸没于水中,杠杆将会

2 / 9

A.A 端下沉 B.B 端下沉 C.仍保持平衡 D.无法确定

12、以下描述中与光的折射现象有关的是( ) A.形影相随,亲密无间 C.镜中生花,脱离实际

B.海市蜃楼,虚无缥缈 D.水中捞月,一无所得

13、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来观察邮票细节,放大镜与邮票的距离应( )

A.大于20cm B.等于10cm C.小于10cm D.在10cm与20cm之间 14、如图所示,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装有高度、质量均相同的不同液体,则它们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p甲>p乙 C.p甲=p乙

B.p甲<p乙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5、如图所示,吊在天花板下面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吊线突然断开的同时,所受外力全部消失,则电灯将( )

A.竖直向下匀速运动 C.保持原来静止状态

B.竖直向下加速运动 D.竖直向上匀速运动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小李同学在百米赛跑时,在前8 s内加速跑完了36 m,接着保持8 m/s的速度跑完全程,则他百米赛跑的成绩是________s,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

2、如图所示,跳伞运动员在从飞机上跳下、降落伞没有打开之前,下落会越来越快,此时运动员受到的阻力________重力;当降落伞打开后,运动员匀速下落时,受到的阻力________重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 / 9

3、质量相同的0℃的冰比0℃的水冷却效果好,这是因为冰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时吸收热量,此过程中冰的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4、探究“光的反射现象”,减小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则反射角将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小敏和小华通过同一平面镜彼此看到了对方的眼睛,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的.

5、超市里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块________时(填物态变化名称),要________(选填“放”或“吸”)热,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三、作图题(每题5分,共10分)

1、请在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的透镜或面镜.

2、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反射光线OB画出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

四、实验探究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小红想测出一个实心小木球的密度.但是发现小木球放在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无法测出它的体积.小红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4 / 9

a.把适量的水倒进量筒中如图甲所示,记录此时水的体积为V1;

b.用细线在小木球下吊一个小铁块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乙所示,记录此时量筒的示数为V2;

c.把小铁块单独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丙所示,记录此时量筒的示数为V3; d.从水中取出小木球,用天平测量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丁所示,记录小木球质量为m;

e.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结果.

(1)实验中使用天平测出木球的质量m=_______.g,木球的体积V=_______cm3,计算出小木球的密度ρ木=_______g/cm3.此值比木球密度的真实值要_______(偏大/偏小).

(2)实验后,她总结经验发现使用天平测量小木球质量误差较大,如不用天平,只在a、b、c三个步骤中增加一个步骤也可以测出小木球的密度,请你写出这个步骤______________.根据你补充的步骤,写出计算小木球密度的表达式ρ木=_______,(用字母表示,水的密度为ρ水)

2、如图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______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

5 / 9

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3)实验时,小芳同学应在 ______ (填“M”或“N”)侧观察蜡烛M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4)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______ .

(5)若实验时不慎将玻璃向N方向倾斜,则出现的问题是: ______ (6)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乙.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 ; ______ .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如图所示,斜面长s=1.5m,高h=0.3m.建筑工人将重G=500N的货物箱,用绳子从地面匀速拉到顶端时,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150N,忽略绳子重力。求:

(1)该过程拉力F做的功; (2)该装置的机械效率;

(3)货物箱在斜面上受的摩擦力大小。

2、边长为0.1m的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甲所示.将木块从水中取出,放入另一种液体中,并在木块表面上放一重2N的石块.静止时,木块上表面恰好与液面相平,如图乙所示.取g=10N/kg,已知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 .求:

6 / 9

(1)图甲中木块受的浮力大小; (2)图乙中液体的密度;

(3)图乙中木块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

7 / 9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D 2、B 3、A 4、B 5、B 6、C 7、C 8、B 9、A 10、A 11、C 12、B 13、C 14、B 15、C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16 6.25 2、小于 等于

3、熔化 保持不变 4、增大 可逆 5、熔化 吸

三、作图题(每题5分,共10分)

1、

8 / 9

2、

四、实验探究题(每题15分,共30分)

1、11.2 20 0.56 偏大 剪断细线让小木球在水中处于漂浮状态

V4V3水VV(或静止后),静止时记录此时量筒中水面的示数为V4 23

2、确定像的位置 像与物等大 M 玻璃太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成了

像 无论怎么移动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 连接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 测量各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1)225J (2)66.7% (3)50N 2、(1)6N,(2)0.8×103kg/m3 (3)800Pa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