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落实 实效课堂 助推您的教学,让课堂出彩!)
活动1 知识准备
1.在三角形ABC中,当面积S一定时,底边BC的长度a与底边BC上的高h之间的关系式为__a=2S__. h2.已知关系式y=kx+2,且自变量x=-3时,因变量y=0,则当自变量x=9时,因变量y的值是__8__.
活动2 教材导学 从图象获取信息
图3-3-5是某市某一天内的气温变化图.
图3-3-5
请根据曲线图回答:
(1)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__24_℃__;
(2)这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为__16_℃__;
(3)这一天中2时至14时之间的气温在逐渐__升高__(填“升高”或“降低”); (4)这一天中气温逐渐降低的时段是__0时至2时和14时至24时__. ◆ 知识链接——知识点一
► 知识点一 用图象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
图象是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又一重要方式,其特点是非常直观.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称为横轴)上的点表示__自变__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称为纵轴)上的点表示__因变__
量.
(1)利用图象法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好的直观性,因而人们常用它来反映两个变量的关系,并用它来指导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2)由图象的概念可知,在利用图象解决问题时,分清水平方向的数轴和竖直方向的数轴各表示的是什么量尤为重要,所以在做题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 知识点二 变量之间关系的表达方式与特点
表达方式 表格 关系式 图象 特点 多个变量可以同时出现在一张表格中 准确地反映了因变量与自变量的数值关系 形象地给出了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趋势 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三种方法,各有各的优与劣,列表直观又明了,但不是很全面;关系式简洁又明了,反映了两个变量间的内在联系,但是分析时常需要计算;图象也很直观,但是取值多近似.其中关系式是基础,表格是画图象的关键.各种方法都要掌握,做到有备无患.
探究问题一 利用图象表示变量间的关系
例1 如图3-3-6所示的图象记录了某地区1月份某天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请你仔细观察图象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图3-3-6
(1)20时的温度是多少?
(2)温度是0 ℃的时刻是什么时刻?最暖和的时刻是什么时刻? (3)温度在-3 ℃以下的持续时间为多少? 解: (1)20时的温度是-1 ℃.
(2)温度是0 ℃的时刻是12时和18时;最暖和的时刻是14时. (3)温度在-3 ℃以下的持续时间为8个小时.
(1)借助图象可以知道自变量取某个值时,因变量取什么值. (2)利用图象判断因变量的变化趋势.
(3)利用图象上一系列的点所表示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值,可以得到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探究问题二 通过图象获得与分析信息
例2 某港受潮汐的影响,近日每天24时港内的水深变化大体如图3-3-7所示.一艘货轮于上午7时在该港口码头开始卸货,计划当天卸完后离港.已知这艘货轮卸完货后吃水深度为2.5 m(吃水深度即船底离开水面的距离).该港口规定:为保证航行安全,只有当船底与港内水底间的距离不少于3.5 m时,才能进出该港.
图3-3-7
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1)要使该船能在当天卸完货,并安全出港,则出港时水深不能少于________ m; (2)卸货时间最多只能用________ h. (1)6 (2)8
吃水深度为2.5 m,并且只有当船底与港内水底间的距离不少于3.5 m时,才能进出该港,所以出港时水深不能少于2.5+3.5=6(m).从图象上看,水深不低于6 m的时间为6至15时,共9小时.从上午7时开始卸货,故最多只能用8小时.
要从图象中获取信息,我们必须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图象上的点所表示的意义.理解图象上某一个点的意义,一要看横轴、纵轴分别表示哪个变量;二要看该点所在的水平方向、竖直方向的位置,这样才能得到该点的正确意义.
一、选择题
1. 如图3-3-81是一台自动测温仪记录的图象,它反映了我市冬季某天气温T随着时间t变化而变
化的关系,观察图象得到下列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
图3-3-8
A.凌晨4时气温最低,为-3 ℃ B.14时气温最高,为8 ℃
C.从0时至14时,气温随时间增长而上升 D.从14时至24时,气温随时间增长而下降 C 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温度. A.凌晨4时气温最低,为-3 ℃,正确; B.14时气温最高,为8 ℃,正确;
C.从0时至14时,气温随时间增长而上升,错误; D.从14时至24时,气温随时间增长而下降,正确.故选C. 二、填空题
2.海水受日月的引力而产生潮汐现象.早晨海水上涨叫潮,黄昏海水上涨叫汐,合称潮汐.如图3-3-9是某港口从0时到10时的水深情况.根据图象回答:
图3-3-9
(1)在________时,港口的水深在增加;
(2)大约在________时,该港口的水深最高,大约为________ m. (1)0~3和9~10 (2)3 6
水深最低、最高反映在图象上就是找最低点和最高点,水深的增加反映在图象上是上坡(从左到右),水深的减少反映在图象上是下坡(从左到右).
三、解答题
3.摩天轮上一点的高度h(米)与旋转时间t(分)的关系图象如图3-3-10所示,看图回答: (1)在几分时摩天轮上这一点第一次到达最高点? (2)在几分时摩天轮上这一点第一次到达最低点?
图3-3-10
从图象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变化,摩天轮上一点的高度也相应地变化.在3分和6分分别第一次到达最高点和最低点.
解:(1)3分 (2)6分
4.植物呼吸作用受温度影响很大,观察图3-3-11,回答问题: (1)此图反映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2)温度在什么范围内时豌豆苗的呼吸强度逐渐变强?在什么范围内逐渐减弱? (3)要使豌豆呼吸作用最强,应控制在什么温度左右?
图3-3-11
从图象上可以看出豌豆苗呼吸作用强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35 ℃前呼吸强度逐渐变强,之后变弱.
解:(1)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豌豆苗呼吸作用强度.
(2)温度在0~35 ℃时豌豆苗的呼吸作用强度逐渐变强,在35~50 ℃时逐渐减弱. (3)35 ℃左右.
一年中,每天日照(从日出到日落)的时间是不同的,如图3-3-12表示了某地区从2015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26日的日照时间.
(1)图中描述的是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 (2)哪天的日照时间最短?这一天的日照时间约是多少? (3)哪天的日照时间最长?这一天的日照时间约是多少?
(4)大约在什么时间段内,日照时间在增加?在什么时间段内,日照时间在减少?
图3-3-12
解:(1)图中描述的是一年中的第几天和日照时间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自变量是一年中的第几天,因变量是日照时间.
(2)第360天的日照时间最短,约为9小时. (3)第160天的日照时间最长,约为15.7小时.
(4)从第1天到第160天,日照时间在增加;从第160天到第360天,日照时间在减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