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1000-8462(2010)08-1389-06
基于环境教育功能的生态旅游区
环境解说系统构建研究
2
张建萍1,,吴亚东1,于玲玲1
(1.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北京100044;2.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中国北京100088)
摘要:环境解说与教育是生态旅游区别于传统大众旅游的本质特点之一,是生态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对生态旅游区环境解说教育缺失现象的表现及原因的剖析,构建了基于环境教育功能的十大解说教育功
能系统和基于目标管理的浅层、中层和深层三大教育目标系统的设计框架,并对各个子系统进行了初步的规划设计,最后对系统的运行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关键词:生态旅游区;环境解说系统;环境教育功能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当前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模式,而有效的生态旅游区环境解说系统是生态旅游区发挥自然保护和环境教育两个核心功能的关键,对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当前生态旅游景区的解说系统仍停留在传统观光旅游层次上,缺乏环境解说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无法有效发挥科普宣传、环保教育的功能,不能充分体现生态旅游的本质要求与特点,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态旅游区的景观破坏和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1]。本文在对生态旅游区环境教育缺失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发展环境教育功能的角度,在生态旅游理论和原则的指导下,对生态旅游区的环境解说教育系统进行功能规划与设计,旨在构建一套针对生态旅游区、重在发挥环境教育、环境保护功能的环境解说教育系统。
的准则和行为,导致生态旅游区建设的基本方向发生偏离。
1.1.2教育内容的缺失。生态旅游区通过各种解说媒介和解说形式,向游客提供必要的解说服务,使其对旅游区的资源和价值及其和人类的密切关系,生态旅游及其人地关系的内涵,生态系统及生态平衡的理论、环境解说和环境教育的关系、旅游区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等有深刻的理解,进而增强其情感体验,提升其认识水平[2]。但目前,我国生态旅游区的解说系统绝大部分教育内容构成不完整,甚至部分景区根本没有环境教育的内容[3]。本人曾对北京周边几个国家级重点生态旅游景区,如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松山自然保护区等进行了环境解说与环境教育方面的考察和调研,结果发现环境解说和教育的内容几乎就局限于“森林防火”、“爱护环境”等几句简单的口号与几块破旧简陋的解说牌,其他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1.1.3教育方式的缺失。恰当的沟通媒介是解说教育实施的关键[4]。不同的沟通媒介特点各不相同,在不同的情境下解说效果也不同,媒介灵活科学的设置才能满足游客各自的需要,提升解说教育效果。但国内生态旅游区解说媒介较为单一,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解说设施粗糙、游客可携带的信息资料品种单一,尤其缺乏一支具有较高环境教育知识和环境意识的高素质的环境解说员队伍[5]。1.1.4教育需求的缺失。拉阿曼(Laarman)和德斯特
1生态旅游区环境教育缺失现象剖析
1.1环境解说系统教育缺失的表现
1.1.1教育目标的缺失。环境教育是生态旅游区别于传统大众旅游的本质特点之一。但是,我国生态旅游区的形成以及生态旅游的发展,无论从生态旅游参与者,还是从经营管理者以及当地社区居民的角度来看,都不是建立在自然保护意识、环境伦理、生态审美的基础之上,而是基本上仍然按照传统的自然山水与文化观光的模式来运作的,并没有树立环境教育的目标,更没有围绕此目标制定环境教育
国家旅游局2009年规划项目(编号:09TACG028)资助。
收稿时间:2010-05-09;修回时间:2010-07-15
1390经济地理第30卷
(Durst)将生态旅游者分为严格的生态旅游者和一般的生态旅游者,这一概念在生态旅游学术界得到了广泛的支持[6]。在国内对景区解说系统受众的有关研究显示,目前,我国生态旅游区的游客少部分可算得上是一般的生态旅游者,大部分只是属于停留在观光旅游层次上的自然观光客,他们对景观形成机理、动植物生态知识等知识方面的兴趣不大,去生态旅游区主要是为了休闲放松、登山健行和欣赏自然,对解说教育的需求不高。游客对单纯休闲放松的追逐造成景区环境解说教育需求的缺失,一定程度上也使景区失去了构建完善的环境解说教育系统的外在动力。1.1.5教育功能的缺失。由于教育目标的偏离,教育供给及需求的缺失,从而直接导致了生态旅游区环境解说教育系统功能得不到正常发挥[7],致使我国生态旅游市场繁荣发展,但背后却出现诸多问题,诸如过度开发、缺乏科学规划,以至于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等频频发生。
1.2环境解说系统教育缺失现象的成因分析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笔者认为,引起国内生态旅游区环境解说教育缺失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发展伊始,理论研究不足。环境解说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解说理念、解说方式等各方面的研究都比较肤浅,基本都是对国外经验的探索和借鉴,并未形成针对我国实际情况的理论体系,无法对实践中的开发活动发挥指导作用,也就无法建立起基于环境教育功能的完善的环境解说系统,只有少数景区在进行环境教育的初步探索。1.2.2意识缺乏,重视程度不够。意识缺乏、重视程度不够是我国生态旅游区普遍存在环境解说教育缺失现象的根本内在原因。景区经营管理者重视的是景区的宣传推广工作,拉动旅游提高经济效益在先,保护环境、提高生态效益在后,致使景区缺乏建设高水平环境解说系统的内在动力。相关管理部门也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相关标准或体系完整的指导意见对各生态旅游区的解说系统提供规范化管理和支持。
1.2.3市场混乱,生态旅游者匮乏。生态旅游者一般应该是受过良好教育、有较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对大自然有自己独特兴趣的旅游者[8]。这样的游客不是天生的,需要引导、培养、教育,更需要环境和氛围的感染。国外特别是西方一大批成熟的生态旅游者都是1970年代以来生态意识传播和环境教育开
展的自然结果。国内的生态旅游市场还停留在大众旅游层次,大部分游客仍然把生态旅游理解为一种休闲享乐的方式,不习惯于接受教育,对知识含量太高的旅游活动不少游客会产生反感情绪,甚至拒绝接受。
1.2.4利益驱动,弃生态旅游之实。中国的生态旅游兴起与国外相比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它不是建立在对本地旅游业损害深刻反省的基础上,而是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拉动内需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旅游模式[9],其基本倾向是带来较多的经济利益而非环境保护。很多地方的生态旅游,实际是挂生态旅游之名行大众旅游之实,只看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而不可能重视环境解说教育系统的建设。
1.2.5个性模糊,规划和设计不科学。生态旅游是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新型旅游方式。目前,国内生态旅游解说系统是新鲜事物,人们缺乏对其体系的全面认识与理解,忽略了其特殊性,将一般景区的解说系统规划的模式和方法直接套用于生态旅游区,缺少科学的规划和设计。
2生态旅游区环境解说系统构建
2.1系统概念界定
生态旅游区环境解说教育系统是指在现有旅游解说系统的基础上,以环境教育为核心,以人与环境关系为主线,采用多个子系统相互配合的方式,应用生态的方法和技术将生态旅游及环境教育的功能传播并使其到达旅游者,为旅游者提供环境解释、自然保护和教育机会的解说教育系统[10]。2.2系统功能分析
生态旅游区环境解说系统最核心的功能就是环境教育[11]。教育的外延十分广泛,包括提高游客的审美水平;引导游客接受景区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生态知识;在解说系统自身生态设计和环保提示功能的影响下,使游客潜移默化地受到生态文明的熏陶,从而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等[12]。2.3系统功能规划与设计
凡系统都具有功能,而系统功能的实现是靠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与相互配合,从而使游客获得高质量的整体体验。以环境教育三大目标为基点,生态旅游区环境解说教育系统教育功能可通过目标系统和功能系统两大系统及它们各自所包含的子系统的优化配置与合理运
第8期张建萍,吴亚东,于玲玲:基于环境教育功能的生态旅游区环境解说系统构建研究1391
行来实现。
2.3.1环境解说教育十大功能子系统的规划设计2.3.1.1环境解说员活化解说系统。环境解说员活化解说系统主要由专业环境解说员担任。生态旅游区的环境解说人员需要对生态环境比较熟悉和了解,具备相应的解说技能,能够指导游客合理的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并给予环境方面的指导和教育,包括引领民众观察自然和参与体验的能力、将历史带入实际生活的能力、将解说与民众的经验相结合的能力、将片段咨询组和成解说内容的能力、视对象不同改变解说方法的能力等。
2.3.1.2标示牌结构性解说系统。标示牌结构性解说系统主要由表示景区总体结构、道路、景点、服务设施等分布情况的示意图和指路牌组成,主要对景区进行结构上的解说,目的是使游客对景区的整体布局、结构设施、游径分布等情况有个直观的了解和认识,并帮助游客在景区内进行游览和观光。2.3.1.3解说牌科学性解说系统。解说牌是解说系统中最常使用的一种解说方式,景区通过解说牌为游客解说景区景点的自然、历史、文化和游憩资源,增加游客兴趣的同时传播环境教育理念。解说牌一般设在景点入口处、游客中心内的展示厅、游客便于停留的地方,如观景台、观景点等处。解说牌内容的组织和设计要特别注意科普性和教育性,以体现生态旅游的本质要求。
2.3.1.4游客中心概况性解说系统。游客中心概况性解说系统是指景区通过游客中心向游客全局性地、概括性地提供景区的基本信息以及相关的旅游咨询和服务。一般来讲,游客中心主要为游客提供住宿、餐饮、导游、娱乐等综合性服务,它是景区对外管理和形象展示的主窗口。
2.3.1.5印刷物图文性解说系统。印刷物解说系统主要包括旅游地图、旅游指南、旅游风光宣传册、纪念明信片、书籍等。印刷物携带方便,信息量大,能够随时为游客的游览活动提供解说服务,而且可以做到图文并茂,不仅是一种导览工具,还是很好的收藏品,因此在设计上既要强调其便捷性、教育性,又要突出美观性、独特性以及材料选择的环保性。2.3.1.6景区网络展示性解说系统。景区网站是集音、像、图、文多功能于一体的展示方式,不仅信息量大,而且是一个优良的信息交流平台,使旅游者与景区管理部门产生信息互动,管理部门能够更好的了解景区环境教育达到的实际效果。
2.3.1.7音效背景气氛营造解说系统。音效背景气
氛营造解说系统主要是利用声景对生态旅游区的环境氛围进行烘托和营造,其基本方式是通过在主要的地段安装隐秘的音效设备,播放配合此景区的经典乐曲、声音、歌曲,达到对现场环境立体化烘托的作用,还能引导游客关注相关保护区内的主题性景观,并促进保护区的自然保护。
2.3.1.8生态体验情景模拟解说系统。生态体验情景模拟解说系统是指生态旅游区内可以通过开发各种生态体验项目,使游客直接从视觉、触觉、味觉、情感等多方面品位景区特色,身临其境地与大自然进行近距离或者模拟性的接触,从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生态环境教育。如走进生态模拟的人造鸟笼里,游客就能亲身感受到鸟被困禁时的感觉,感受到鸟对自由的渴望和向往。
2.3.1.9生态景观小品警示性解说系统。生态景观小品警示性解说系统是指生态旅游区内可以通过设计和陈列具有生态环境教育意义的景观小品,在视觉和心灵上对游客产生触动,使他们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危害性和严重性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激发他们的生态环保意识。例如,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内有一处景点叫“世界灭绝动物墓地”。每一块倒下的方石碑代表了一种已经灭绝了的动物,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长串方石碑,它们似乎在警示人类要提放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发生,一长串方石碑的最前端矗立着一支醒目的人的大手,它启示人们该是人类制止灾难继续发生的时候了,否则最后一块倒下的石碑将是人类自己,让人震惊,也发人深省。2.3.1.10环保服务设施提示性解说系统。环保服务设施解说系统主要是指景区内的服务标牌、环保和垃圾回收设施等能对游客起到服务和环保提示作用的解说系统。一些设计新颖、具有地方特色、与景区自然和文化景观相和谐的垃圾分类回收设施,如黄山风景区的花岗石垃圾池、西递古民居的木质垃圾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树桩形垃圾桶等,除了可作为景观小品引起游客的注意外,也可作为环境教育的载体,提示游客随时养成分类投放垃圾的好习惯,从而起到环境教育的作用。
2.3.2环境解说教育三大目标子系统的规划设计对应于环境教育的目标,环境教育的内容应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环境知识的教育,这是比较浅层、基础的,其次是环境技能与方法,最后是生态理念和价值观[13]。这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育层次,因此在构建环境解说教育系统时也应遵循这三个层次,只有旅游者了解了环境知识,学会了
1392经济地理第30卷
环境技能,才能真正提高对环境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道德观,从而才能形成良好的环境行为。
2.3.2.1浅层目标系统———知识传播型环境解说教育系统。环境解说首先要从自然知识开始,这是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的基础内容。
①资源概况解说教育系统。环境解说首先是对生态资源的解说,比如资源种类、特点、生长环境、用途等,让旅游者更好的了解资源,增强生态知识,尤其对儿童来说,更应该从基础知识开始。
②科普知识解说教育系统。生态旅游区的科普知识包括不同种类资源的差异、稀缺性、生物多样性、生态稳定性与完整性以及生态学和环境科学所涉及到的较为深入的知识,它是资源概况型解说系统的延伸,通过环境解说,让旅游者了解更多的植物学、动物学、自然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不但能使他们更深入、全面的了解生态旅游区,而且能够帮助提高旅游者的文化素质。
科普知识解说教育系统可以采用多媒体视听设备等解说媒介,靠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来增强旅游者对科普知识的理解,以便达到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增强环境教育的效果。另外,还可以采取让旅游者进行自然观察,发挥旅游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旅游者进行自然观察和探索。例如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让小学生自己观察鸟类、昆虫的活动。这种方式便于使旅游者自觉自愿的接受自然知识。除此以外,开展知识讲座、知识竞赛也是不错的解说方式。
2.3.2.2中间层目标系统———技能传授型环境解说教育系统
①环保技能解说教育系统。环保技能型解说教育是指通过环境解说使旅游者掌握一些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技术,当他们在自然环境中发生不恰当行为时可以及时制止,也具备选择正确行为的能力。生态旅游区环保技能主要包括对旅游地环境问题的认识能力,参与旅游地环境问题调查的能力,运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感受和思维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审美技能解说教育系统。生态旅游区的美是一种自然的美,自然生态系统是旅游者的主要审美对象,通过环境解说教育系统,培养和提高旅游者的生态审美能力,强化旅游者的生态审美意识。
环境解说员是传授审美技能最好的解说方式,通过解说员的讲解,让旅游者懂得什么是生态美、
如何欣赏生态美、自然生态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等。另外也可以将破坏后的环境进行场景展示,让旅游者在对比中增强对生态美的认识和渴望。2.3.2.3深层目标系统———环境意识培养型环境解说教育系统。环境意识是指对环境价值的认识意识、环境道德伦理意识和环境法律意识、以及环境的参与意识等。生态旅游区环境解说教育应该侧重于环境价值观、环境伦理观、行为规范及环境法制四个层次。
①环境价值观解说教育系统。环境价值观是人们对环境的态度。生态旅游区环境解说应该对旅游者的环境价值观进行教育,帮助旅游者认识环境,规范旅游者的行为,让旅游者知道在生态旅游区内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认识自然环境的价值,转变他们观念中不利于环境发展的价值观,树立新的环境价值观念。
环境价值观解说教育系统最佳的解说方式就是情境体验式解说。比如以一些环境问题为主题,设计一些让游客参与的游戏,游戏过程中引起游客对环境问题的思考。例如设计“绿色迷宫”,在不通的绿色道路尽头列出一些人们不利于环境的行为,如“热衷于食用野生动物,导致生态失调———此路不通”等[14],以此引发旅游者的思考。另外在生态旅游区解说服务设施,如标牌、导游图、解译携带物等,它们的建筑风格、材料选取也要体现绿色、环保的观念,让游客在接触这些设施时也能感受到环境保护的思想。
②环境伦理观解说教育系统。环境伦理教育解决的是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问题,人类要肩负起保护自然环境的义务。环境伦理观解说教育系统就是要让旅游者认识到应该善待环境,任何破坏环境、物种、生态系统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③行为规范解说教育系统。旅游行为是旅游者环境价值观念、环境伦理道德观念等在旅游实践中的外在表现。行为规范解说教育就是对旅游者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培养旅游者负责任的旅游行为。
行为规范解说教育可以采用牌示系统,比如在景区门口树立“游客须知”、“公园管理办法”等牌示。解说员的行为也是对旅游者行为教育的一种有效解说方式。由于整个旅游过程中解说员一直伴随在旅游者的左右,对旅游者的行为起到直接的示范作用。另外,当地社区居民的行为示范也是另外一种有效地环境解说教育方式。
④环境法制解说教育系统。环境法制解说教育
第8期张建萍,吴亚东,于玲玲:基于环境教育功能的生态旅游区环境解说系统构建研究1393
是指在旅游活动中通过环境解说让旅游者更好的
理解各项环境法规、政策,增强旅游者的法制意识,在了解和掌握各项法制内容的同时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15]。
环境解说员可以在解说词中加入某项环境法规的具体内容,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告诉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这些法规。
同时配套有效的反馈、评价、调控系统,及时了解现
有环境解说教育系统的运行状况和教育效果,并根据解说目标、解说效果等实施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更新。
4结语
环境教育是生态旅游区环境解说系统的灵魂和目标,是景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生态
科和谐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合理的生态旅游区环境解说教育系统,对于保护
生态旅游区的环境状况、发掘景区的生态文化内涵、提高景区的建设管理水平、塑造景区的整体形象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对于传播环境理念,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旅游者正确处理人与环境关系的能力,促进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参考文献:
[1]徐聪荣,张朝枝.庐山世界文化景观的原真性探讨[J].经济地
2008,28(6):1045-1048.理,
[2]熊建新.滨湖地区城市生态网络构建的完整性与优化对策———以西洞庭湖区常德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8,28(5):752-755.[3]张贵,肖化顺.广州市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规划研究[J].河南
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2003,23(4):49-65.
王力军.遗产规划:以实现真实性与完整性为先决条件[4]陈同滨,
[J].中国文化遗产,2004(2):49-51.
[5]鲁小波,李悦铮.从内部矛盾的角度探讨生态旅游的定义、条件
和发展阶段[J].经济地理,2008,28(3):512515.
[6]梁慧.国外生态旅游实践对发展我国生态旅游的启示[J].北京
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1):76-77.
[7]付蓉,王曼娜,杨鹛,等.洞庭湖观鸟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J].经
济地理,2008,28(3):523-526.
[8]赵煌庚.试论东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J].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2,9(5):45-46.
—以北京市[9]李燕琴.生态旅游者与一般游客行为特征的比较——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7,27(4):665-671.[10]刘勇,赵艺学,孔富安,等.Logistic模型在旅游业持续发展中
的应用———以山西省绵山风景区为案例[J].经济地理,2007,27(4):686-689.
[11]谢莉.“泛珠三角”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J].经济地理,
2007,27(4):694-696.
[12]刘沛林.“景观信息链”理论及其在文化旅游地规划中的运用
[D].经济地理,2008,28(6):1035-1039.
[13]陈静.基于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研究———以北京
松山自然保护区为例[D].北京林业大学,2008.
[14]梁莹莹.生态旅游区环境解说系统规划与设计研究———以妙
峰山风景名胜区为例[D].北京交通大学,2008.
[15]严国泰.历史城镇旅游规划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旅游出
版社,2005:15-16.
3环境解说系统运行保障体系建设
3.1理论研究保障体系
完善的理论体系是生态旅游区环境解说教育系统有效运行的保障,加强理论研究一方面要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的理论,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另一方面,学术界要和生态旅游区的管理者、经营者以及当地社区的居民互相沟通与协作,探索
另外还需要与其他学科通力符合实际的解说理论。
合作,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基础和体系,探索适合
我国生态旅游区发展的环境解说教育理论。3.2社区福利保障体系
社区是生态旅游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居民是环境解说教育系统的重要一环。建立社区福利保障体系,保障和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状况,让他们更好的投入到生态旅游区环境解说教育的工作当中,这样才能保障解说教育系统的有效运行。
3.3解说培训保障体系
建设高品位、高质量的环境解说系统,关键是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解说人才队伍。环境解说员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环境解说教育的成败。要真正做到关心、爱护、理解、信赖解说人才,形成良好的人才机制;要对现有解说人员继续教育,设置科学合理的培训课程,提高解说人员的整体素质。要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管理、监督、协调工作,实现环境解说设计的专业化和标准化。3.4财力物力保障体系
加大环境解说教育系统的经费投入,建设高品位的环境解说系统,积极引进先进的解说技术和高科技产品,综合运用各种技术给旅游者提供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感官的解说服务。3.5检测评估保障体系
生态旅游区环境解说教育系统建立以后,需要
1394经济地理第30卷
ASTUDYONTHECONSTRUCTIONOFTHEENVIRONMENTALINTERPRETATIONANDEDUCATIONSYSTEMFORECOTOURISMAREABASEDONTHEFUNCTIONOFENVIRONMENTALEDUCATION
ZHANGJian-ping1,2,WUYa-dong2,YULing-ling2
(1.SchoolofGeography,Beijing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088;
2.DepartmentofTourismManagement,BeijingJiaotongUniversity,Beijing100044,China)
Abstract:Environmentalinterpretationandeducationareoneofthecharacteristicsinecotourismareas,andiskeyto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ecotourismareas.Onthebasesofanalyzingphenomenonandcauseswhyenvironmentaleducationismissingintheecotourismareas,thisarticletriestoputforwardthreeeducationtargetsubsystemfromshallowtodepth,andteneducationfunctionsubsystem.Intheend,thisarticlegivessomesuggestionsaboutsupportingsystem.
Keywords:functionofenvironmentaleducation;ecotourismarea;environmentalinterpretationandeducationsystem
作者简介:张建萍(1964—),女,山东烟台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旅游、环境解说与环境教育等。E-mail:zina640305@yahoo.com.cn。
(上接1321页)
THEEVOLUTIONANDINFLUENTIALFACTORSOFTHEINNOVATION
NETWORKSOFLOCALFIRMSINAGLOBALIZINGREGION———ACOMPARATIVESTUDYBETWEENDOLIMGROUPANDELEC-TECHGROUPINTHEPEARLRIVERDELTA,CHINA
LIUWei1,LIUYi2,LIXun1
(1.SchoolofGeographyandPlanning,SUNYAT-SENUniversity,Guangzhou510275,Guangdong,China;
2.DepartmentofGeography,NationalUniversityofSingapore,Singapore119077)
Abstract:Innovationnetworkisoneofthemostpopularissuesinthecontemporarystudiesineconomicgeography.ThispaperinvestigatestheevolutionaryprocessoftheinnovationnetworksofDolimGroupandElec-TechGroup.Wefindthattherearesignificantdifferentbetweenthesetwocompaniesunderthesamespatialcontext,globalizingregionaldevelopment.ThispaperfurtherrevealsfourinfluentialfactorsthatcontributetothedifferentiatedevolutionofinnovationnetworksoflocalfirmsinthePRD:①theglobalandlocalinteractionsbasedontherelationshipof'supplier-customer'intheprocessofglobalization;②firm’sdevelopmentstrategies;③theinterationoffirmsunderthespatialcontextsofthePRDwherethefirmsembeddedin;④regionalinstitutionalarrangementsandenvironment.Wethusarguethatitisthesefourfactorsthatdrivetheevolutionoftheinnovationnetworksintheglobalizingregion,thePRDinChina.
Keywords:localfirms;innovationnetworks;evolution;influentialfactors
作者简介:刘炜(1982—),湖南郴州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与区域创新。E-mail:forest824@163.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