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桁架〔支撑结构〕和围板
1桁架强度要求:外装饰板上任意点垂直施加250N的力作用在25cm2面积上,外装饰板上不应产生破损或导致缝隙的变形。 2关于通风孔:一根直径为10mm的刚性直杆应不能穿过围板且不能穿过通风孔触及任何运动部件。
3关于倾斜角:自动扶梯的倾斜角α不应大于30°,当提升高度不大于6m且名义速度不大于0.5m/s时,倾斜角α允许增至35°。
4支撑结构设计所依据的载荷:自动扶梯的自重加上5000N/m2的载荷。
5支撑结构最大挠度的要求:根据5000N/m2的载荷计算或实测的最大挠度,不应大于支承距离的1/750.
6公共交通型自动扶梯最大挠度的要求:根据5000N/m2的载荷计算或实测的最大挠度,不应大于支承距离的1/1000.
二,相邻区域 1周边照明:
在地面测出的在梳齿相交线处的光照强度至少为50lx。 2出入口:
〔1〕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出入口畅通区的宽度至少等于扶手带外缘距离加上每边各80mm,该畅通区纵深尺寸从扶手装置端部算起至少为2.5m;如果该区域的宽度不小于扶
1 / 5
手带外缘之间距离的两倍加上每边各80mm,那么其纵深尺寸允许减小至2m;
〔2〕如果人员在出入口可能接触到扶手带的外缘并引起危险,那么应采取措施在此区域内,由建筑结构形成的固定护栏至少增加到高出扶手带100mm,并位于扶手带外缘80mm-120mm之间。
3垂直净高度
自动扶梯的梯级或自动人行道的踏板或胶带上,垂直净高度不应小于2.3m。该净高度应延续到扶手转向端端部。
4防护挡板
楼板交叉处以及各交叉设置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之间,应设置一个高度不应小于0.3m,无锐利边缘的垂直固定封闭防护挡板,位于扶手带上方,且延伸至扶手带外缘下至少25mm(扶手带外缘与任何障碍物之间距离大于等于400mm的除外)。
5扶手带外缘距离
墙壁或其他障碍物与扶手带外缘之间的水平距离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小于80mm〔应保持至自动扶梯梯级上方或自动人行道踏板或胶带上方至少2.1m高度处〕,与扶手带下缘的垂直距离不得小于25mm。
6扶手带距离
相邻平行或交错设置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扶手带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160mm。
2 / 5
三,扶手装置和围裙板 1扶手带
扶手带开口处与导轨或扶手支架之间的距离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允许超过8mm〔b6〕。
2扶手防爬/阻挡/防滑行装置
〔1〕防爬装置位于地平面上方〔1000±50〕mm,下部与外盖板相交,平行于外盖板方向上的延伸长度不应小于1000mm。
〔2〕与墙相邻,且外盖板宽度大于125mm时,在上下端部应安装阻挡装置;当扶梯或人行道相邻布置,且共用外盖板宽度大于125mm时,也安装阻挡装置。该装置应当延伸到高度距离扶手带下缘25mm-150mm;
〔3〕当自动扶梯或者倾斜式自动人行道和相邻的墙之间装有接近扶手带高度的扶手盖板,且建筑物〔墙〕和扶手带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大于300mm时,或者相邻自动扶梯或者倾斜式自动人行道的扶手带中心线之间的而距离大于400mm时,应在扶手盖板上装设防滑行装置,该装置与扶手带的距离不小于100mm,并且防滑行装置之间的间隔不大于1800mm,高度不小于20mm,无锐边锐角。
3扶手装置的要求 朝向梯级、踏板或胶带一侧扶手装置局部应是光滑的。其压条或镶边的装设方向与运行方向不一致时,其突出的高度不应超过3mm,巩固圆角或倒角边缘。 4护壁板之间的间隙不应大于4mm。 5梯级、踏板或胶带与围裙板间隙
梯级、踏板或胶带与围裙板的任何一侧间隙不应大于4mm,且两侧对称位置处的间隙总和不应大于7mm。
3 / 5
假设自动人行道的围裙板设置在踏板或胶带上方时,踏板外表与围裙板下端所测的垂直距离不应超过4mm。
6防夹装置〔对自动扶梯〕
〔1〕刚性与柔性部件总的突出量从围裙板垂直外表起最小为33mm,最大为50mm;
〔2〕在刚性部件突出区域施加900N的力,该力垂直于刚性部件连接线并均匀作用在一块6cm2的矩形面积上,不应产生脱离或永久变形;
〔3〕刚性部件应有18mm到25mm的水平突出,柔性部件为15mm到30mm; 〔4〕在倾斜区段刚性部件最下缘与梯级前缘连线的垂直距离在25mm-30mm;
〔5〕在过渡区和水平段刚性部件最下缘到梯级外表最高位置的距离在25mm-55mm之间; 〔6〕刚性部件下外表水平夹角不小于25°,上外表水平夹角不小于25°;
〔7〕围裙板防夹装置的末端局部应位于梳齿与踏面相交线前〔梯级侧〕50mm-150mm的位置。
7扶手带顶面距梯级前缘的垂直距离h1为0.9m-1.10m。
8扶手装置应能同时承受静态600N的侧向力和730N的垂直力,者两个力均匀分布在扶手带导向系统顶部同一位置1m的长度上。 9护壁板
〔1〕护壁板之间的间隙不应大于4mm,边缘呈倒角状。
4 / 5
〔2〕在护壁板外表任何部位,垂直施加一个500N的力作用在25cm2的面积上,不应出现大于4mm的缝隙和永久变形。
〔3〕如采用玻璃做成护壁板,单层玻璃的厚度不应小于6mm,当采用多层玻璃时,应为夹层钢化玻璃,并且至少有一层的厚度不应小于6mm。
〔4〕内盖板和护壁板与水平面的倾斜角γ均不应小于25°,该要求不适用于直接与护壁板相接的内盖板的水平局部。
〔5〕水平局部b4〔直到护壁板〕应小于30mm;
〔6〕对于与水平面成倾斜角小于45°的每一块内盖板,沿水平方向测得的宽度b3应小于0.12m。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