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卷第1期 2014年2月 doi:10.3969/j.issn.1671-3168.2014.02.028 林业调查规划 VOI.39 NO.1 Feb.2014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红河州柚木引种栽培及发展前景 张荣贵 (红河州林业科学研究所,云南蒙自661199) 摘要:红河州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柚木生长。适宜柚木发展的土地面积约4万hm ,目前仅种植 4 200 hm ,发展潜力巨大。文中介绍国内外柚木引种情况以及红河州柚木引种栽培及相关研究概 况,从生长水平、形态变异等方面评价红河州柚木引种栽培效果。进一步分析柚木原产地条件,依 据柚木的生态特性及红河州的自然特点,将柚木引种栽培区划分为柚木最适引种区以及由抗旱、耐 酸和抗寒3个育种栽培区组成的引种试验区。对红河州柚木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提出有针对性地 引进、选择、改良适合红河州生长的柚木优良种源,以推动柚木的科学和规模化发展。 关键词:柚木;引种栽培;栽培效果;引种区划;红河州 中图分类号:¥792;¥722.7;F31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168(2014)02—0l18—05 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of Tectona grandis and Its Development Prospects in Honghe Prefecture ZHANG Rong—gui (Honghe Prefecture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Mengzi,Yunnan 661 199,China) Abstract:Favorable natural conditions of Honghe Prefecture are conducive to the growth of Tectona gran— dis.There are 40,000 hm suitable lands for planting Tectona grandis,but currently only 4 200 hm land are planted,which showed great development potentia1.The 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of Tectona grandis at home and abroad as well as in the Honghe Prefecture are summarized and the effect of the in— 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of Tectona grandis are also evaluated in Honghe Prefecture from aspects of the growth levels and morphological variation.According to the further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Tectona grandis and natural features of Honghe,the introduction zone is distributed into optimal area and test area of drought—resistant,acid and cold resisting cultivation area.Prospects of Tectona grandis development in Honghe Prefecture have been forecast.Suggestions to select improved variety of superior provenances which suitable for Tropical and South sub・tropical land for promoting scientific and scale development of Tectona grandis have also been put forward. Key words:Tectona grandis;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cultivation effect;planting division;Honghe Prefectulre 柚木(Tectona grandis L.£)属马鞭草科柚木属 高大乔木,别名:胭脂树、紫柚木(云南)、麻栗(台 湾)、石盐(海南)、埋尚(德宏傣语)、埋赏(西双版 纳傣语)。柚木是热带树种,原产于缅甸、泰国、老 收稿日期:2013-08—26. 作者简介:张荣贵(1964一),男,云南泸西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珍贵林木引种栽培及林木良种选育工作。 第1期 张荣贵:红河州柚木引种栽培及发展前景 ・1 l9・ 挝、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是东南亚的主要造林树 其中印度尼西亚108万hm 。 种。初期生长快,干形好,径级大,经济价值高;木材 极耐腐,抗虫,结构致密,花纹美观,用途甚广,为世 界上名贵的用材树种之一。柚木生长迅速、材质优 良,为世界著名商品材,国际木材市场价格甚高。木 材纹理通直,硬度适中,不受湿度变化影响,耐腐、不 蛀、不翘不裂、抗弯曲力强,经久耐用,条纹美丽的柚 木木材为高级家具、建筑内部装饰、工艺美术珍贵用 材。湿材重750~850 kg/m ,含水率12%时的容重 为0.55~0.80。柚木原为东南亚国家重要出口商 品之一,20世纪70年代开始,泰国已无原木可供出 口,缅甸的产量也急剧锐减。为此,热带地区各国均 积极引种和大力发展柚木人工林。我国是一个木材 缺乏的国家,每年均需耗费大量外汇从国外进口柚 木及柚木板材,而所生产的柚木家具及工艺品在国 际市场上十分畅销,并能赚回大量外汇。因此,有计 划地、科学地引种和发展这一珍贵速生树种,对国家 经济建设和推动热带林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 1柚木引种栽培情况 1.1国外柚木天然分布及引种情况 柚木天然分布于3个互不连续的地理大区,即: 印度次大陆区;缅甸、泰国、老挝区;印度尼西亚区。 前两者位于东经73。~103。,北纬9。~25。36 。印度 尼西亚的柚木林位于东经106。~123。,南纬接近 7。,天然林来源于7世纪印度移民早期的引种,迄今 尚无明确的定论。柚木所分属的森林类型面广而复 杂,从干旱的稀树草原到潮湿的热带雨林均有分布, 其年降水量的变幅为500~5 000 mm。在垂直分布 带上,从海平面到海拔1 300m,各分布区又包括山 地、高原、丘陵、河谷、盆地、平原等。原产区水平与 垂直方向多维的复杂气候、丰富多彩的土被类型,形 成了柚木资源生态、生物型多样性与遗传结构的复 杂性,印度次大陆被称为“多变异的中心”。全世界 柚木天然林总面积约2 793万hm ,其中缅甸有 1 652万hm ,(Ko Ko Gyi 1995),约占全世界天然 林的59%。人工林引种范围目前已遍及亚洲、非 洲、美洲、大洋洲的50多个国家(T.Hedegart, 1974)。在地理位置上已越出南北回归线的泛热带 范围,北纬扩展到32。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和巴基斯 坦的拉合尔,南界越过赤道至南纬30。左右的阿根 廷北部。全世界柚木人工林总面积约160万hm , 1.2国内柚木引种概况 我国早期的引种可追溯到19世纪初期,主要是 四旁栽植,多在寺庙、庭园等地。云南省引种柚木为 国内最早,1967年在勐腊县就发现尚存有直径为 120 cm的柚木大树(陈庆章,1976),有文献记载的 还有台湾省高雄(1911年)、福建厦门(1925年)、海 南琼中县松涛镇(1930年)。目前我国柚木引种已 遍及热带、南亚热带48万km 的7省(区)60多个 县(市)。其北界已到福州、英德、梧州、保山、盈江 一线,最北到北纬26。10 。种植规模较大的是海南、 云南、广西、台湾。柚木属有3个种,己查明引进我 国的只此一种,其种子来源于12个国家102个种源 点。另外2个种为柚木属中的汉弥屯柚木(Tectona hamiltoniana,),生于缅甸中部的干旱地带,其木材 比柚木还硬重(Troup,1921),菲律宾柚木(Tectona philippinensis),分布于菲律宾的巴丹加斯与民都洛 (伊令岛),见于干旱裸露的山脊(T.Hedegart, 1976),是柚木抗旱耐粘土和土壤瘠薄的重要基因 资源。这些柚木资源其分布从南到北包括多个气候 带,由于地形复杂,栽培呈现出大小斑块状的问断性 分布。因此,柚木资源内普遍存在生态隔离与生殖 隔离,主要性状在群体与个体间差异明显。目前我 国柚木人工林面积约3万hm 。 1.3红河州柚木引种栽培及相关研究概况 红河州1961年开始引种柚木,种植于河口县沙 坝,保存2株。1963年屏边县引种柚木22株,种植 于该县白河桥乡,保存6株。1978年河口县从德宏 州畹町采种50kg进行育苗,在该县南溪镇红沙沟造 林1.3 hm 。目前红河州柚木栽培面积约4 200 hm ,其中河口县为4 000 hm 。1984年红河州林科 所在河口县南溪镇安家河办事处建立柚木试验示范 基地100 hm ,1985年和1992年先后参加了由中国 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主持的国家科技重点攻关项 目“柚木种源选择研究”、林业部“柚木遗传改良研 究”重点课题,1997年主持开展了国家林业重点推 广项目“柚木良种及育苗技术示范推广”。针对红 河州以及云南省柚木的发展,重点开展了柚木基因 资源的清查、收集保存、种源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 良种选择、丰产栽培技术措施、栽培区规划等一系列 研究工作。通过对国内外柚木引种区点的调查和采 种,基本查清了引入云南的柚木种源的来源、生长及 生态背景,通过多种渠道从天然分布区的缅甸、泰 国、老挝、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以及国内早期引 ・120・ 林业调查规划 第39卷 种点的云南、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共收集引 进了126个柚木基因资源(表1),营建了5.1 hm 的 试验林,并为每一个基因资源登记造册、建立档案。 这些被选择保存方式集中保存具有重要价值的种 源、种源家系,其来源的多样性与复杂的生态背景使 6 8 模发展柚木人工林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栽植材料。多 年来,红河州柚木引种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先 后主持取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红河州科 技进步一等奖2项,柚木培育技术及8507、8602、 8603、6615、8411、8404等6个速生优良抗性强种源 0 之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与宽广的遗传基础,为今后进 一被国家林业局列为100项林业重点科技成果面向全 国进行推广应用。 步的改良利用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并为大规 2 5 5 O ¨ 表1红河州引进收集的柚木种源家系及其在各国的分布情况 缅甸 1986年引进的种源 泰国 越南 5 印尼 0 O 4 印度 0 老挝 新加坡 中国 合计 1986年引进的家系 1987年引进的种源 1987年收集的种源 1988年引进的种源 合计 2柚木引种栽培效果 2.1生长水平 加 表2红河州柚木人工林与世界主要国家柚木林生长比较 Tab.2 Growth comparison of Tectona grandis plantations in Honghe Prefecture and the other major countries 如 他 % 从设置在河口、屏边、金平、绿春等县的柚木引 种试验观察点情况看,除个别点因土壤贫瘠、粘实, 地点 龄 平 高 /a /FI1 笨 耄 /cm /m /em 班 生长较差外,大多数引种点的柚木生长良好,能正常 开花结实,收到较好的引种效果(表2,表3)。10~ 0 20 a生的柚木,年均高生长量1.20~1.50 m,胸径 1.30~2.20 cm。与原产地缅甸以及引种最成功的 缅甸 ¨ 弛 泰国 帅 :2 盯 盯 虬 老挝 国家如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斯里兰卡等相比较,接近 拍 或超过这些国家的生长水平。 2.2形态变异 印度 拍 印度尼西亚 他 如 越南 斯里兰书 特立尼达 和多巴哥 尼日利亚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柚木变种、小种、分布地理 区间、种源、家系等分类层次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著 名的“泰利小种(Teli race)”、“金柚木(Teli race)” 以及“钙质(djati kapur)”、“蜡质(djati malam)”、 “波纹(djati werut)”、“棕纹(djati doreng)”、“多节 云南河口 云南金平 云南屏边 (knobbel djati)”等柚木类型(Esser,Coster等)是遗 传变异中的一些突出例子。红河州引入的126个柚 木种源家系从形态上可分为3个类型:大叶型,叶长 约50~60 cm,宽40 cm,多来自缅甸;小叶型,叶长 约30~35 em,宽20 cm,多来自印度;中叶型,叶子 介于大叶型与小叶型之间,多来自老挝。若从叶面 乳状突起可分为3种类型:粗砂型,叶面乳状突起明 显、粗糙,叶背被星状锈毛;细砂型,叶面乳状突起较 小,手模感粗糙,叶背密被星状锈毛;光滑型叶面乳 状突起平滑,深绿色,叶背银白色,叶面乳状突起平 滑,深绿色,叶背银白色。在云南省德宏州,当地群 众对引种栽培的缅甸种源中叶片大而圆、表面粗糙 的称之为“泡柚木”;对叶片细而长而表面光滑者称 第1期 张荣贵:红河州柚木引种栽培及发展前景 ・121・ 表3红河州柚木人工林与国内主要引种地柚木林生长比较 加 加 加 加 Tab.3 Growth comparison of Tectona grandis plantations in Honghe Prefecture and the other domestic introduction areas 料,极端最低温一7.3℃(1955年)霜日5~13 d,≥ 加 加 加 加 加 10qC的年积温5 725~6 550%。该种源由一华侨从 加 " H ¨ 新加坡带回苗木定植,经初步分析,其过氧化物酶同 ¨ 如 如 ∞ ∞ ∞ ∞ 如 加 ∞ ∞ ∞ ∞ 加 如 ∞ 鲫 工酶谱带以及一些形态特征与印度尼西亚的种源相 龄平 高平 胸径笨 皇 似。该种源在此条件下仍能生长正常(苗期有寒 /m /c 加 M 勰 云南景洪 ∞ 加 如 ∞ 云南畹町 云南陇川I n L L 卯 ∞ 盯 ∞ 云南怒江 海南尖峰 L L L 海南崖县 ” ∞ 广东广卅I 广东梅县 广西夏石 广西大青山 福建漳州 福建同安 云南河口 云南金平 云南屏边 为“细柚木”。经32株样木测定,“狭叶型”的心边 材导管直径较小,数量也少,“圆叶型”则导管较大, 数量较多,中间有过渡型,呈连续变异。1977年在 畹町林场选出了“常绿型”单株,与周围植株有明显 的差别,其生态背景与经济意义尚未做深入研究。 这些种源类型红河州于1987年引种,种源编号分别 为77101/86、77102/86和77103/86。1976年在西 双版纳还发现“黑纹柚木”,该林分的种子是1965 年从泰国引进,1981年在海南尖峰又见到这种变 异,种源编号8014,经调查了138株10 a生伐倒木, “黑纹”的发生率为22.5%,“黑纹”从树干基部一 直延伸到侧枝均明晰可见,这一类的木材纹理美丽, 可为高档装饰用材。该种源红河州分别于1986年 和1988年引进了l7个型号。红河州南部水热资源 丰沛,雨热同季,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柚木的生长, 从分期分批引进的来自8个国家及国内计126个柚 木基因资源表现看,多数生长较好,在试验选择出的 12个优良种源中,尤以缅甸中北部种源生长表现最 优。值得注意的是1987年引种的印尼/梅县(8507/ 86)种源,在河口县8 a生时其树高、胸径、材积年均 生长量为1.56 m、1.91 cm、19.435 5 m /hm ,与原 产地比较生长水平大大提高。据梅县地区气象资 ∞ 害),这对进一步筛选抗寒、速生良种,以期在类似 如 ∞ ∞ ∞ % 地区发展柚木人工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L 3柚木引种区划和发展前景 % 眇 " 3.1原产地条件分析 L L L 柚木为热带树种,在温暖和湿润的热带气候条 ∞ 如 件下,可达到其最大径级生长量,但在极潮湿的热带 生境下,常为常绿雨林所代替。在天然分布区,要求 有长年无霜气候,并有一个3~5个月的旱季和静风 区。适宜年降雨量为1 270~3 800 film的地区,雨 量极限为500~5 000 ITlm。天然分布范围的年均温 为20~27℃,≥10℃积温为8 000~9 000℃,最低与 最高温为2℃和47.8℃,最适于年均温为23.5~ 27,0℃,相对湿度60%~80%,长日照对生长发育 有一定效果。旬平均2~3 m/S的风速抑制抽木生 长;>3 m/S则停止生长,造成此风速的主因是台 风。柚木适生于多种土壤。最适宜生长于火山岩发 育而成的深厚、肥沃疏松的土壤上;沙石地、重粘土 和排水不良的地方生长不良。此外土壤有机质含 量、透气性和排水性能,也是影响抽木生长的因素。 印度柚木林最适宜生长于pH值6.5~7.5的土壤 上,低于6.0则生长不良。泰国的柚木天然林最适 宜生长于pH值6.2~7.0的土壤上。土壤有机质 和氮外,钙、磷、钾、镁等矿物元素对柚木生长发育有 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柚木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钙。 3.2柚木引种区划 国内外学者在论述柚木在热带地区的引种时, 很强调立地条件,并认为Ⅲ类立地绝大部分不能发 展柚木,热带地区柚木人工林的发展也需要具备3 个基本的自然条件:良好的土壤是柚木生长的先决 条件;有3~5个月的旱季;年降雨量超过1 000 mm。实践证明,柚木引种栽培区的范围很大,北纬 23。30 以南热带的气候区都具有巨大的生产潜力, 关键在于良好的土壤。但目前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 结构未能使柚木得到很好地发展,红河州在以发展 橡胶、热带作物为主的情况下,柚木的土地资源受到 一定限制。根据柚木的生态特性及红河州的自然特 点,将其规划为2个大区。 ・l22・ 林业调查规划 第39卷 3.2.1最适引种区 材及其制品需求日渐高涨。柚木木材珍贵,价格高 昂,近5年缅甸市场价格每年以10%~15%的速度 递增。红河州自然条件优越,区域内水热资源充沛、 热雨同步,有利于柚木生长,是国内柚木生长最好、 最适宜发展的区域之一,在集约栽培下的柚木生长 较快,占具商品林生产的有利条件。在当前建设 “森林红河”,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大好时 属这一区域的有河口、屏边、金平、绿春等县,年 均温>19qC,≥10℃积温>6 500℃,1月均温> 12℃,极端最低温>2℃,年降雨量>1 200 1Tim,相对 湿度>60%,雨旱两季分明的地区,河口、屏边选择 海拔800 rn以下,金平、绿春选择海拔1 000m以下。 本区是柚木人工林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已筛选出 12个优良种源和20个优良家系以及“棕色纹理柚 木”与“金柚木”供其发展。 3.2.2引种试验区 1)抗旱育种栽培区。包括红河河谷、南溪河、 藤条江、李仙江等半干旱地带,本区又是柚木锈病的 重发病区。因此本区以抗旱和抗病育种为主要任 务。已经在种源试验中选出的4个兼具抗旱、抗锈 病和速生的优良种源,适合于在本区推广种植,同时 还应从天然分布的柚木落叶干旱混交林与稀树草原 林等生态型中继续引进更为抗旱的育种资源。 2)耐酸育种栽培区。处于南亚热带赤红壤带 内,水热资源均能满足柚木生长,但土壤中pH值、 盐基饱和度过低导致钙、镁、磷等元素严重缺乏,限 制了柚木生长。选育耐酸种源、家系是本区育种的 主要任务,已选出的耐酸种源、家系可在本区作中 试,然而在种植前必需对土壤作分析诊断,只有土壤 中钙、镁、磷的含量能基本满足该种源、家系的生长 需求时方可种植,同时还应作补充钙、镁、磷肥料或 适当土壤改良措施。 3)抗寒育种栽培区。主要处于南亚热带北部 亚地带,受寒潮影响极端低温<一2.0 ̄C的地带。区 内任务为抗寒性育种,但并非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小片林分与四旁栽植仍有很高的生长量。可区划为 四旁栽植的分区,在此分区内只要选择避寒害期的 地形,加些防寒措施(成年柚木可耐一3~4℃的极 端低温),发展四旁种植是可行的。但在没有选育 出抗寒与耐酸的种源、家系或品系之前,不可贸然进 行成片种植。 3.3发展前景 柚木原为东南亚国家重要出口商品之一,20世 纪7O年代开始,泰国已无原木可供出口,缅甸的产 量也急剧锐减,为了保护资源,传统的柚木出口国逐 渐减少或停止了柚木原木交易,仅缅甸和印度尼西 亚还有少量出口(缅甸5.6万m ,印度尼西亚3.5 万m ),国际市场上柚木原木与锯材日渐短缺。我 国每年均需耗费大量外汇从国外进口柚木及柚木板 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对高档的柚木等用 期,柚木的发展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4结论及建议 1)红河州自然条件优越,区域内水热资源充 沛、热雨同步,有利于柚木生长,10~20 a生的柚木, 年均高生长量为1.20~1.50 m,年均胸径生长1.30 ~2.20 C1TI。与原产地缅甸、引种最成功的国家如特 立尼达和多巴哥、斯里兰卡等相比较,接近或超过这 些国家的生长水平。全州适宜柚木发展的土地面积 有4万hm。,目前仅种植4 200 hm ,发展潜力巨大, 前景广阔。 2)大量的资料证明,非适地、适树、适种源等粗 放经营方式,局部性的冻害、旱害、风害和土壤退化 与酸化等是阻碍柚木人工林发展的主要因素。当 前,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引进、选择、改良适合红河 州热带南亚热带多种宜林地的优良种源,以推动柚 木的科学和规模在发展。 3)红河州热区优势要得到充分发挥,林业建设 应立足于发展热带珍贵林特别是柚木的优势。当前 在以发展橡胶、热带作物为主的情况下,柚木未能得 到很好地发展。若能协调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处理好开发和保护的关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 律,因地制宜,搞好土地的综合利用规划,实现多种 经营,就能各得其所。 参考文献: [1]丘宝剑,卢其尧.中国热带一南亚热带的农业气候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 [2]邝炳朝,郑淑珍,罗明雄,等.柚木种源主要性状聚合遗 传值的评价[J].林业科学研究,1996(1):7一l4. [3]杨民权.我国柚木引种及其发展前景[J].热带林业科 技,1986(4):15—21. [4]沈熙环.林木育种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社,1990. [5]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外引树种一柚木[J].热 带林业科技,1973(1):2O一22. (下转第133页) 第1期 李璐,李莉萍:基于网络城市形式建构城市绿地功能网络研究 。133・ 力的边界,提高了该地区的可达性和活动多样性。 供了一种连续的、高可达性的公园体验。细分的绿 地网络同时与商业设施、居住等其他用地结合在一 绿地网络线性空间渗透到城市各个角落,连接了尺 度不同的城市公园,同时也联系着相邻的功能,将人 流与公共空间相联系,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的创造性 和活力。 一起,形成丰富边界和多样的交汇点,提高了地区的可 达性和鼓励步行等活动的产生,从而创造出了有层 次的城市生活的产生。 个具有活力的城市需要一个相当大的绿色空 间,以及一些中等尺度和大量小尺度的绿色空间,所 以城市应当有公共绿色空间的分布层级,并要细化 参考文献: [1]刘滨谊,吴敏.“网络效能”与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空间格 到住宅附近可供儿童玩耍的小型邻里公园这个层级 局形态的关联分析[J].中国园林,2012(10):66—70. [2]马仁锋,王玺,尧厅.昆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演变特征 研究[J].襄樊学院学报,2O10(2):50—53. 水平上 。有别于传统用地中的网格化做法,城市 绿地网络可根据城市实际用地情况以及功能需要而 进行灵活安排。每一个单独功能块的长宽是不同 的,而且同一条功能带的形状也可以在延伸的过程 中产生变化。通过绿地网络连接所有的城市公园, 并且减少穿越绿地网络的道路数量,就可以增加市 民到达公园的可达性及安全性。充满活力的(浅 色)与宁静的(深色)绿地空问交织在城市之中,提 [3]陈波,包志毅.土地利用的优化格局——Forman教授 的景观规划思想[J].规划师,2004(7):66—67. [4]詹姆斯・布莱利(澳),方群.网络城市[M].北京: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9—13. [5]尼科斯・塞灵格勒斯(美),刘洋.连接分形的城市 [J].国际城市规划,2008(6):81—92. (上接第125页) 的影响,如果削面太长,会影响形成层的良好接触, 反而致使成活率降低,所以有关思茅松最佳的削面 长度有待更进一步地研究。月份试验中,5月份和 术[J].林业实用技术,2010(4):27—281. [2]付玉嫔,刘云彩,蒋云东,等.思茅松良种无性繁殖苗规 模化培育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11(11):23—241. [3]彭方仁.无性繁殖的进展及其在无性系林业中的应用 前景[J].世界林业研究,1990(3)4:74—81. 10月份是思茅松嫁接成活率最高的2个月份,分别 达93%和92%;思茅松每年抽梢2次,分别在2~3 月,8~9月;4月、l0月嫩枝开始木质化,所以最佳 的嫁接时间应该是每年的5~6月、10~1 1月,本次 试验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4]赵文书,唐社云,李莲芳,等.普文试验林场思茅松无性 系种子园营建技术[J].云南林业科技,1998,27(1):1—10. [5]张文勇,刘永刚.思茅松人工林遗传改良研究现状与展 望[J].广西林业科学,2010,39(2):93—95. [6]李思广,付玉嫔,张快富,等.思茅松高产脂优良无性系 参考文献: [1]孟梦,刘云彩,姜远标,等.思茅松采穗圃营建与管理技 选育研究[J].林业科技,2008,33(3):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