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4年国审棉花品种(表二)

来源:欧得旅游网
籼础垃地 4发生规律 2015.3粮食作物 和利用抗性品种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重要措施 而 小麦赤霉病菌腐生能力强,麦收后可继续在麦 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或不同年份发病程度也有很大 秸、玉米秆、豆秸、稻桩、稗草等植物残体上存活.并 差异。抽穗迅速、开花整齐、花期短、颖壳张开角度 以子囊壳、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各种寄主植物的残 小、花丝较短、小穗着生稀疏的品种发病较轻,即使 体上越冬。土壤和带病种子也是重要的越冬场所,病 染病也仅局限于受感染小穗及其附近小穗;而颖壳 残体上的子囊壳和分生孢子以及带病种子是下一个 较厚、开花时间长的品种发病往往较重,在本市宜种  生长季节的主要初侵染源。种子带菌是造成苗枯的 植“临麦系列”品种。2清除病残体 主要原因,土壤中如有较多的病菌有利于产生茎基 5。腐症状。小麦抽穗后至扬花末期最易受病菌侵染(此 时正遇病残体上子囊孢子产生的高峰期).乳熟期以 一清除前茬作物秸秆,特别是小麦一玉米轮作田. 定要及早翻耕灭茬,将作物秸秆尽量埋入地下.这  后,除非遇上特别适宜的阴雨天气,一般很少侵染。 样可大大减少病菌的初侵染菌源。3加强预测预报 子囊孢子借气流和风雨传播,孢子落在麦穗上萌发 5.加大田间小麦苗情、生育进程与病虫情的监测 产生菌丝,先在颖壳外侧蔓延,后经颖片缝隙进人小 穗内并侵入花药。侵入小穗内的菌丝往往以花药残 调查工作,加强与气象部门联系,准确掌握小麦生育  骸或花粉粒为营养不断生长繁殖,进而侵害颖片两 状况及天气情况。4药剂防治 侧薄壁细胞以至胚和胚乳,引起小穗凋萎。小穗被侵 5.要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的防治策略.把握 染后.条件适宜.3 5 d即可表现症状。而后菌丝逐渐 向水平方向的相邻小穗扩展,也向垂直方向穿透小 小麦抽穗扬花期这一防治适期,实施“扬花一块,防 穗轴进而侵害穗轴输导组织,导致侵染点以上的病 治一块,全面用药防治”。当抽穗期高温天晴,边抽穗 穗出现枯萎。潮湿条件下病部可产生分生孢子,借气 边扬花,如天气预报有连续阴雨,应抓住齐穗阶段用 流和雨水传播,进行再侵染。小麦赤霉病虽然是一种 药;如抽穗期低温日照少,小麦先抽穗后开花,则在 多循环病害.但因病菌侵染寄主的方式和侵染时期 始花期(5%~10%植株开花)用药。用药后如遇连阴雨 比较严格,穗期靠产生分生孢子再侵染次数有限,作 天气,要隔5~7 d再用第二次药,提高防治效果。可使 用也不大。穗枯的发生程度主要取决于花期的初侵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 g/亩加20%三唑酮乳 /亩进行防治 染量和子囊孢子的连续侵染。对于成熟参差不齐的 油3O~50 ml麦区,早熟品种的病穗有可能为中晚熟品种和迟播 参考文献 小麦的花期侵染提供一定数量的菌源。迟熟、颖壳较 厚、不耐肥品种发病较重;田间病残体菌量大发病 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黏重土壤、偏施氮肥、密度 大、田问郁闭发病重。 【1】陈香华.徐淮地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现 代农业科技,2010(21). 【2]罗巧燕.小麦赤霉病菌固体培养基产毒条件研究[J】.河南农 业科学,2009(5). 5防治策略及方法 5.1选用抗病品种 [3】杨源.,J、麦赤霉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种业导刊,2o12(5). [4]刘万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J】.天津农村科技,2009 (2). 南于小麦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显著。在本市选育 2014年国审棉花品种(表二) 一23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