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来源:欧得旅游网
---------------------------------------------------------------最新资料推荐------------------------------------------------------

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 这种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最初, 孩子是一张白纸, 孩子会按照家长或成人的要求去吃、 睡、 玩, 去处理、 安排自己的学习、 游戏及其它活动, 久而久之, 这种安排发展成一些较少变化的行为方式, 这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习惯。

习惯是逐渐养成的, 但它一经形成, 改变起来就非常困难。

幼儿期儿童可塑性大, 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 这一时期培养好习惯比较容易, 即使有了不良习惯, 纠正也比较容易。

因此, 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使他们有好的生活节奏, 这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用。

一、 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内容: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指幼儿在科学引导的基础上, 经过多次练习所形成的、 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的良好的生活常规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良好的生活习惯, 包括良好的卫生习惯、 饮食习惯、 睡眠起居习惯、 与个人生活有关的行为习惯等。

1 / 9

改善自己的对孩子生活习惯培养中的教养方式, 让孩子从小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进餐:

良好的进餐习惯包括:

(1) 正确地使用餐具 , 独立进餐。

(2) 进餐时不大声讲话, 不东张西望, 专心进餐。

(3) 养成不挑食、 不偏食、 不剩饭的好习惯。

幼儿园里经常有家长向老师诉苦 我的孩子在家吃饭要喂; 我的孩子在家从不吃青菜 ; 我的孩子在家吃一顿饭要一个多小时 总之, 提起孩子在家的吃饭问题, 多数家长百般无奈、 倍感头痛。

可是, 令家长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 孩子在幼儿园吃饭却很少有问题。

上学期我发到群里的图片, 包括每周晒的小老虎照片, 同样是吃饭, 为什么孩子在家和在园的表现会有天壤之别? 原因1 :

饭菜不一样 幼儿园的饭菜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制作, 注重形象的外观和漂亮的颜色, 激发孩子们的食欲; 饭菜制作中多以小、 碎、 烂为主, 因为幼儿园的孩子大多喜欢小巧的食品, 特别是小一点的孩子, 他们畏惧大块的食品, 因为怕吃不完。

而家里的饭菜通常没有把小孩的因素考虑进去, 孩子和大人吃一样的饭菜, 大人们

---------------------------------------------------------------最新资料推荐------------------------------------------------------

或许还不知道:

这样的饭菜对小孩子来说, 干饭太干了, 青菜太长了, 肉太硬了。

因此他们吃几口就不想吃了。

建议:

家长不妨看一些儿童食谱书, 为孩子准备适合的饭菜, 相信孩子一定会吃得喷喷香。

食物中不要加入太多刺激性的调味品, 如葱、 姜、 蒜、 辣椒等; 食物不要切得太大块, 以免孩子一看到就有吃不下的感觉; 食物的分量不要太多, 而且要在孩子真正饿的时候再给他吃; 原因2 :

要求不一样 幼儿园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进餐的时候, 孩子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专心吃, 不允许离开座位、 东张西望、 和同伴交谈, 更不存在边吃边玩、 边看电视的现象, 因为专心,所以能品尝出饭菜的美味, 吃得快。

建议:

孩子到三岁左右, 家长就该引导他乖乖地坐着吃饭, 不可边吃边玩。

在吃饭前, 应将孩子的玩具全部收起来, 进餐时尽可能排除引发孩子玩的因素。

3 / 9

并尽可能将看电视与吃饭的时间错开, 这也需要父母能以身作则。

孩子吃饭的地方应该相对固定。

营造愉快的有利于孩子专心进餐的氛围。

吃饭时不准做其他事情, 即使到了他最喜欢的卡通片时间, 宁可让他看完再吃饭, 也不要边吃边看, 影响食欲。

不要讨论孩子的饭量, 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论什么好吃, 什么不好吃。

原因3 :

在幼儿园不吃零食 在幼儿园, 孩子偶尔一餐吃得少, 老师也不会在中途给孩子添加食物。

在两餐之间, 老师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尤其是户外体育运动, 孩子有了足够的运动量, 就有饥饿感, 下次进餐时一定会吃得很香。

建议:

要限制幼儿吃饭的时间, 告诉他们吃饭时间一结束, 就把饭菜撤走, 坚持让孩子知道:

这顿饭不好好吃, 要等到下一顿才能吃。

---------------------------------------------------------------最新资料推荐------------------------------------------------------

限制零食。

进餐前一小时不吃零食, 即使一块饼干也不能吃, 以免抑制正餐食欲。

每天必须给孩子一定的运动量, 促进血液循环, 有助于消化。

采取少盛再添的方法。

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不要借助冷饮、 巧克力、 可乐来引诱孩子吃饭, 这样只会使情况更糟糕。

家长备忘录:

以故事或其他小朋友为模仿的对象, 激励孩子好好吃饭, 长得健康聪明。

以渐进的方式鼓励孩子:

先给孩子少许的饭菜, 只要一吃完, 即给予鼓励。

让孩子参与布置吃饭的环境。

例如摆碗筷、 凳子等, 也能使孩子建立对食物的兴趣 穿衣服:

给孩子适当穿衣原是很普通很简单的事情, 但由于过分紧张使很多家长乱了方

5 / 9

寸, 尤其在患病发热时总要给孩子穿上厚厚的衣服, 往往是很暖和的天气, 却穿很多, 寒冷天气就穿更 多。

这本凝聚长辈爱心的一件件衣服不但没起到意料中的作用, 反而会加重病情, 另发热的患儿不能好好散热, 体温更高。

多衣多病, 这是儿科医生随意所说一句话, 却是临床工作中的总结。

给孩子穿太多衣服, 一动就满身大汗, 这样更容易感冒。

到底穿多少衣服合适呢? 其实小朋友新陈代谢快, 产热多, 应该比我们穿得少, 只要小孩手脚暖和就可以了, 要是你实在不放心, 可以比大人多穿一件就足够了。

在日常生活中, 本着大人放手, 孩子动手 的原则, 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因为您的配合, 我们班大部分孩子都能自己穿脱衣裤、 鞋子。

本学期孩子们将有一次小班年级组的自理能力穿衣服 比赛, 每班将选出若干名幼儿参加, 要求穿衣服、 裤子、 鞋子, 并自己拉好拉链(扣子) 。

家长们可以现在就在家里让孩子多加练习, 争取机会参与比赛。

午睡习惯: 睡眠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环节。

从医学保健角度分析:

幼儿睡眠时, 身体各部位和脑及神经系统都在进行调节, 氧和能量的消耗最少, 利

---------------------------------------------------------------最新资料推荐------------------------------------------------------

于恢复疲劳, 内分泌系统释放的生长激素比平时增加 3 倍。

所以, 睡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生长发育、 身体健康、 学习状况。

然而, 我们在幼儿园却经常看到这样的一些现象:

个别小朋友在床上象热锅上的蚂蚁, 翻来覆去, 可又不得不躺在床上, 从而产生焦虑等不良的情绪; 有的抬头东张西望、 自言自语,自说自话唱歌哼歌, 并不停的做一些不良的小动作, 像咬被角、 挖耳鼻、 玩小物件, 吸吮手指、 打口水仗, 有蒙着头睡觉等, 还偶有的发生梦惊大叫, 到了起床时间醒不来, 起不了床,午睡成了孩子们的负担。

因此, 消除幼儿午睡中存在的不良现象, 提高幼儿睡眠的质量就成为了极其重要的问题。

分析幼儿午睡问题的原因, 从家庭中看:

部分幼儿由爷爷奶奶带的, 过分的宠爱, 在睡眠时间上由着孩子的性子, 高兴什么时候睡就什么时候睡, 早上懒得起来, 来园时间不仅晚,影响学习, 还影响了午睡质量。

也有的是因为照顾孩子时对正确的睡眠姿势认识不够, 忽视其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 平时目视无睹, 久而久之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

不同的孩子由于年龄、 生活环境、 先天素质、 健康等原因, 都有其不同的生活

7 / 9

方式、 学习方式、 行为方式、 在发展过程中显示出鲜明的个性和其独特的发展过程, 并由此带来每个孩子不同的个体需要。

午睡时发现, 有的早睡晚醒、 一觉睡足的, 像徐寅文、 葛卓宇、 李想、王硕、 何奇能很快入睡, 到起床时还是睡得较香, 老师会先请醒了的小朋友起床, 后叫他们。

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的养成, 不是在一个小时或几天之内养成, 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 光靠幼儿园是不够的, 还需要家庭的配合。

我们一起提高认识, 改变教养态度, 从而使家园步调一致, 互相配合, 共同培养。

在培养孩子正确睡眠姿势的问题上, 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人的睡眠目的就是为了使身心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 获得充分的休息, 而培养孩子有一个正确的睡眠姿势, 就是为了让孩子全身肌肉得到放松, 呼吸和血液循环得到畅通。

我们可以通过个别交谈等方式了解幼儿在家睡眠状况, 对晚睡晚起的幼儿, 希望家长的配合, 督促幼儿按时睡眠、 起床、 来园、 使幼儿的午睡时间与晚间的睡眠得以协调。

在克服幼儿不良行为方面, 我们希望家长培养孩子独睡的习惯, 对不肯独睡的幼儿, 分析其原因, 通过故事让孩子意识到自己长大了, 然后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帮助幼儿过渡到一个人独睡, 对其间还发生的不良行为如抠鼻子, 做到及时发现、 及时阻止、 及时纠正。

并要求孩子在幼儿园也如此, 在家里也要坚持。

---------------------------------------------------------------最新资料推荐------------------------------------------------------

另外, 要求父母对孩子的吃、 睡、 拉等进行妥善安排, 带孩子出去拜访亲朋好友时, 逗留的时间不应错过孩子的睡眠时间, 节假日玩耍, 不要玩得筋疲力尽, 总之, 要为孩子建立起合理的生活节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使幼儿自己知道该上床了, 就能很快入睡, 达到玩得高兴, 睡得踏实,学得有劲的目的。

习惯养成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强制阶段, 一再督促才能做做。

第二阶段:

认可阶段, 认识到这是正确的。

第三阶段:

自觉阶段, 养成习惯了。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