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欧得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雅与俗

雅与俗

来源:欧得旅游网
雅与俗

不管是“江南翠竹动成林,谁折寒枝赏音”的赵孟頫的《梅竹》;还是郑思肖《画菊》一画中的“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都以其共有的阳春白雪般高雅的格调在中国画坛中各领风骚,而《灶王图》等一大批中国画的通俗画,虽然在人们的审美和生活功用中扮有重要角色,却以“干枯的枝丫”缺少内涵而难逃下里巴人一称的噩运。

雅有风情满天,黄金有价艺无价。一个高雅的作品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其价值的,其内涵的高深其品位的独特,是其他任何物品都不可替代的,这也是通俗画永远无可抵及的境界。一幅《潇湘图》浑然天成,以舒展自如的线条勾勒出汀渚以淡点代染营造出单薄的烟云,明朗和谐的江南气候便油然而生,跃然于画帛之上,片片密林,点点农舍,皆以生机盎然的独特的艺术魅力,使观者得心旷神怡的豁达之感,江南气候的初印象也随即印入观者脑中,故有“阅卷行千里”之说。而通俗的绘画作品相较之下则黯然失色,诸如我国的传统年画,岁线条流畅,色彩艳丽浓郁,却缺乏内涵,就观者而言,年画只是一幅画,这也是通俗画持有的共同秉性。这与“一画一世界,一笔一心结”的高雅画作相较。恐怕只能用大相径庭来形容了。

齐白石说“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无独有偶,李可染先生“可贵者胆,索要者魂”,二者皆强调作画要有“魂”,所谓的“魂”就是区别于俗的本质力量,中国画不单以丹青勾勒的本身闻名世界,更是以画中所表现的画者人物气节而声名卓著,郑板桥的墨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识画则识其人,画中透着画者高雅气质与高尚情操的作品已不胜枚举,例如:原济的《兰石图》,王冕的《墨梅图》。以作者的气节为画注入了新的灵魂,使画作本身得到质的飞跃,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那么,假若作品失去了齐白石先生口中所讲的“魂”,而是一幅单纯的山水画,又或者是一幅工匠画,独如褪去皮肉的骷髅,失去了内涵,画作所表达的意象不明确,又或是没有意象,这般便自然过于俗气,难等大雅之堂,纵然它的气彩光艳照人,富丽堂皇。

雅与俗的蜕变,仿若春风后的丝茧,幻化成蝶。保持斑斓的色彩,而又被注入新的生命和力量,尽管“曲高和寡”,却依然有人独解其中味,犹如品一壶陈酿,清醇而甘甜,又犹如成熟散发着清香的秋果,是青涩的“俗”永远也无法相比及的,固古人雅而达天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