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人曾说:“要想揭别人的短,先看看自己身上有没有窟窿眼。”这句话是不错的。一旦遇到问题,莫要先抱怨别人,先想想自己,从自身找问题,或许会有许多别样的体会。
你看,老太太不知道自己的窗户脏了,就一直抱怨别人是个连衣服都洗不干净的懒惰女人。直到朋友替她试去窗户上的灰尘,才让老太太发觉是自家的玻璃脏了,而不是人家洗不干净衣服。所以遇到问题,别先忙着抱怨;先从自身找问题,或许会让你看到不一样的自己。
也有人像是老太太一样不明白所以。有个年长的学生回去反问爱因斯坦,“逻辑学存有什么用?”爱因斯坦没轻易提问,只反问了一句,“你真的两个人同时从烟囱爬出,一个干干净净,另一个浑身就是灰,哪个必须回去泡澡呢?”学生心想,这个小学生都会,于是就毫不犹豫地提问:“当然就是浑身就是灰的那个呀!”爱因斯坦无奈地说道:“如果他俩同时出,浑身就是灰的那个人看到对方干干净净,可以误以为自己也一样,那么他哪里还可以回去泡澡呢?”学生恍然大悟,连忙道谢返回。爱因斯坦用这个故事说了学逻辑学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不也正使我们明白了“凡事先从自身打听问题”这个道理吗? 但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仿佛所有人都给自己的眼睛蒙上了一层灰尘,只看得见别人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不曾想过自己早已被世俗蒙蔽了双眼。
假如你不愿同世俗同流合污,只想沦为周敦颐笔下的那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白莲,那么就恳请紧抓自己那双被世俗所迷惑的双眼,再次检视自己,将每个缺点仔细观察珍藏,使它沦为你这朵“白莲”的养料。
我们一定还对那个钉钉子的那个小男孩记忆犹新吧!他认为所有人都有问题,所以他选择了像那个老太太一样蒙蔽自己的双眼。然而,父亲并没有严厉地批评他,只是给了他一盒钉子,把他带到一个栏杆前,告诉他,当他发怒时,就给栏杆上钉一颗钉子。果然,随着时间的增加,他钉在栏杆上的钉子在不断增加,但后来他逐渐减少了发怒的次数,于是父亲又告诉他,让他每次减少一次发怒就拔掉一颗钉子,不久小男孩开心地告诉父亲,他已经完全不发脾气了,钉子被拔光了。这时父亲告诉他,你看着被钉子砸下的一个个小小的黑洞,就是你被怒火蒙蔽时给他人留下的伤害,或许,你随后道歉你们又讲和了,可这些伤痕该如何修复呢?所以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才真正明白了凡事先从自身找问题的这个道理。
所以,假如你存有被世俗迷惑了双眼的那一天,看不到自己只看不见他人的缺点时,恳请别惧怕,坚强取下世俗的眼罩,再认真检视自己,把自己的所有缺点都当做稀有。 凡事先从自身找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