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数学课堂
作者:赵沛全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2年第10期
一、活化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材料,受篇幅的限制,它一般来说,语言简练,看起来十分“抽象、枯燥”,但也潜藏着许多新奇有趣的现象,关键在于教师要千方百计使“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活泼,要善于发掘并引导学生去探索,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如我在教学0~9的认识时,引导学生观察、联想:字形像生活中的什么?从而编出顺口溜:“0”像鸭蛋,“1”像小棒,“2”像小鸭,“3”像耳朵,“4”像小旗,“5”像秤钩,“6”像哨子,“7”像镰刀,“8”像葫芦,“9”像倒“6”。一年级小学生边唱边写,兴趣高,记得牢。 二、动化课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拘一法,贵在得法。”各种教法各有利弊,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法上的编排、设计和加工,博采众长,根据每节课的知识特点、目的要求、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发展水平等,将常见的几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加以运用。教师还应根据自身情况,扬长避短,从过程、方法、内容到语言、表情、手势、时机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以新颖的构思,吸引学生去听、去看、去想、去说、去做。教师要克服教学组织形式的模式化,当好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三、优化练习
练习是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必由之途,但机械、呆板的大量做题,与效果往往不成正比例,甚至会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此,设计练习时,除了内容的目的性、针对性外,我特别注意练习题的层次性。练习题一般有三个层次组成: 1.基本训练
基本训练的题目难度不宜过大,应是和例题、习题相仿的题目。练习的时间要相对长一些,题目要多一些,要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在内都能掌握。 2.综合练习
综合练习要新旧知识混合出现,既要瞻前,又要顾后,寓新于旧,难度要加大一些。通过综合练习,教师可掌握第二次反馈信息,及时地进行调整,防止知识负迁移的干扰,强化新知,提高技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要突出一个“活”字,既要有一定的高度,又要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既要与所授知识紧密联系,又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创造性。这些具有一定弹性的题目的练习,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灵活性。
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教师根据教材,把握教学内容,悉心地进行创新,我们的数学课就会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学生就会喜爱数学,敬佩数学老师,变苦学为乐学。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厚余小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