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论视窗 师道一一。二:年第二期 教师当心怀悲悯 ●刘成伦 学校突然停电了,教室顿时暗 声音小了些,任课老师马上质问他 道歉是不是真诚。学生一再道歉, 却难过关…… 一成.根本就不配当选…… 黑一片,遗憾的是全校35个班, 仅有两个班级把学生带向操场以天 地为课堂.其它的班则循规蹈矩地 类似事例在学校中可谓司空见 惯举不胜举.这一切其实都源于教 师悲悯之心的遗失与缺席。 堂班会课上,班主任正饱含 把学生压制在黑漆漆的课堂继续按 部就班的教学…… 一深情地朗诵颁奖词隆重颁发班级十大 感动人物.没有想到的是当一位学生 堂思想品德课上,两位学生 从班主任手中兴奋异常地接过奖状, 在教室后面清查作业的数学老师突然 泼过来一盆冷水。声色俱厉地数落刚 才这个孩子连数学作业都还没有完 从教2O年的我获得了众多荣 誉称号,然而,扪心自问,在名与 利之间,我真的把持住自己了吗? 因小事发生冲突,任课老师怒发冲 冠厉声训斥,并责令他们上台当众 道歉,一学生道了歉,因眼中无泪 面对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真的 当然,也有不少老师和家长十 师松了一口气,但他随即又有了新 改观之时,不断“真空”的刺激仍 显得十分必要 分支持孩子参加科学营,其中。希 望孩子通过比赛获得“镀金”经历 的担忧:如果大环境仍无法改变, 这种刚刚燃起的科学兴趣之火可能 会很快熄灭。 没有科学技术,我们只能永远 生活在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时代: 没有科学技术.一切的商业、金 融、财会都会成为失血的行业。怎 么才能让短视的学子目光放远?怎 么才能让科学技术重新散发出夺目 的人也占一定的比例。 不过。持有这种想法的老师和 家长恐怕是要落空了。这些孩子面 对的是近乎“真空”的一周——没 说到底,诸如唯分数至上的功 利化、娱乐化的社会环境仍让追求 科学家梦想、培养科学态度的现实 显得太过“骨感”。中国科协2010 年青少年创造性想象力水平课题组 在报告中提到。当下学生最喜欢阅 有分数,没有考试.没有硬性作 业,更没有一张证明参加过这次活 的光彩?我们固然需要前途理想教 育、需要人生观择业观教育,我们 更需要调整分配机制,以经济杠杆 来拨正人们的职业观。“中国制 造”只能让我们成为发达国家的加 工基地,我们需要的是更高层次的 “中国创造”!而这又如何离得开创 动的“证书”。他们面对的是完全 不一样的“考核标准”:每天傍晚 的一次小组讨论,没有既定题目, 而是根据一天的观察提出一个问 题,如果提不出,没有惩罚,只是 “脸上挂不住”。 读的课外图书是20世纪80年代出 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反映了几 十年来新颖科普读物的缺乏;而学 生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是《快乐大 本营》,一档综艺娱乐节目受到学 在最后一天的小组例会上.令 阮清玲自己都感到意外的是,自己 的总结陈词居然是做科学实验轻松 有趣。尽管现在她还无法确定以后 生的热捧。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科 教电视栏目对学生没有太大的吸引 力,难以寓教于乐。 在采访最后,严纯华呼吁,孩 子就是一张白纸,他们的科学素 养,是大人世界的环境所赋予的, 新精神和科学研究?年轻一代离科 学越来越远应当引起我们每位对祖 国未来充满期待的国民的警觉和忧 思。无论如何.一个在科学上失血 的国家是注定难以走向富强的.这 绝非危言耸听。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市景山中学) 责任编辑萧田 到底要不要走科研这条路,但这位 即将成为毕业班一员的学生告诉记 者,在剩下不到半个月的暑假里, 她已经决定先买本《时间简史》看看。 看到学生的变化,一位带队老 为此,大人们务必以身作则,给孩 子们营造宽松、健康的成长环境。 他同时也表示,在大环境难有 ■ 新论视窗 时时心怀悲悯.将一路探寻的“快 夜难眠中决定义无反顾地“逃离”。 欢乐与浪漫,而不要成为“应试教 育”助纣为虐的帮凶?当教育充满 虚伪和虚假的时候.我们如何给学 生一双清澈而睿智的眼睛和一颗纯 真而坚韧的童心?“梦想与现实” 进退两难,我深受煎熬,不知在梦 想的道路上形单影只的还能走多 长.坚持多久?…… 当人们的生活被顶礼膜拜的物 乐高于一切”“让学生幸福地走过 每一天”“让班级生活充满成长的 然而,在强大的现实面前.我又只 能在尴尬而困窘中选择疼痛的退缩 与妥协,遭遇这样的困境我又如何 能把微笑写在脸上? 气息”的教育理想浸润进每个孩子 的心田了吗?……若是如此,为什 么我平时总是不苟言笑、板起一块 冷脸?为什么近年来我这个受人爱 戴的优秀班主任很少探望生病的学 生,很少家访?为什么一到考试的 季节。我甘愿沦为话语霸权炮制题 教师作为普通“人”的存在, 必须直面“宁肯在宝马奔驰车里 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物 欲横流、急功近利、人心浮躁、声 色泛滥的现实生活.必须应对千百 年来早已根深蒂固的人们对实用功 海之战,叫嚣着“竞争不同情弱 者” “竞争不相信眼泪” “吃的苦 中苦.方为人上人”“狭路相逢勇 者胜”等教化之词.带着一群天真 欲时尚渗透,被光怪陆离的声色包 裹.我们的教师是不是该轻易地放 弃师道尊严随波逐流?答案自然是 否定的,毕竟“求真、向善、唯 美”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价值追求, 诚挚、欣喜、宁静地歌颂大地。体 利主义教育的热切追捧.然而。教 育以它“追求无限广阔的精神生 活,追求人类永恒的终极价值:智 无邪的孩子成天同疲倦、紧张、压 抑、困顿、惶恐相伴.为分数而搏? 为什么眼见越来越高的择校费,压 得普通百姓举步维艰,我从不曾发 出正义的声音,更多的是沉默、抱 怨、麻木、屈从和妥协?……为此。 我不禁要问.身为人师的我那颗悲 悯之心究竟遗失在哪里? 早年贫寒的家境让我饱尝了尘 慧、真、美、公正、自由、希望与 爱”应有之义赋予教师“圣人”一 般的使命,难怪被广大教师奉为基 验阳光、纯净、温馨、柔情、思念 和怀想是我们始终追求和向往的生 命要义,立志乐道、身体力行、穷 础教育界的精神领袖的吴非和李镇 西也不由发出这般悲叹: 且益坚、乐忧天下永远是社会倡导 , 、 年轻时我们总以为教育是诗。 教师的一生该为教育写诗.然而现 实的逆流与险滩却让我们在很多时 候不得不选择背离教育真义的“臣 服”与“屈从”.甚至有时候总以为 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了良知.没有了 -弘扬的精神主题.否则海子的那首 y.静而素朴,传达着像天空一般广 阔无垠的爱与幸福的.用自己的心-一灵去包裹苦难,在包裹和消化苦难 世间的艰辛与疾苦.历尽了人生路 上的屈辱与沧桑。即使后来,读书 改变了我的命运。幸运地分配到城 中体验做人的尊严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就不会深入人心: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一 年 期 希望,到处是德性的沦丧精神的堕 落;总以为中国的教育已经走进了 死胡同走进了瓶颈走进了深渊走进 里最好的学校任教.还是无法真正 改变物质匮乏的惨淡人生。背负都 市边缘人的“红字”.每每带着学 生上街,我无法挥去内心深处的自 卑。毕竟在城市这个社会层次泾渭 分明的俗世空间.“孩子王”根本 无什么地位可言。于是我索性蜷缩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了黑暗,因为社会中的一切势利恶 俗庸碌功利人心不古已经渗透到学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 暖花开 校这块所谓的净土……为师的内在 尊严也就在心灵的灰暗中烟消云散。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素质教育是不是可望不可及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在学校,也无力拒绝各种压力的侵 袭,比如仅仅因为我的头发立起来 一点儿就有家长向校方投诉。仅仅 空中楼阁?如何真正将陶行知教育 思想变成今天的教育行为?当我们 个人纯真遭遇社会污浊的时候,我 们该怎么办?面对权势,我们如何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 暖的名字 因为与老教师顶撞一句就被校长训 斥,仅仅因为发了一句牢骚就不得 不接受领导的数次问话,最让我羞 惭的是为了父亲在学校谋个勤杂工 的职位还得三番五次地去恳求,更 别说我在都市遭遇的一次又一次黑 色幽默式的恋爱……毫不夸张地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保持教育的气节?面对弱者.我们 如果表达教育关怀?如何让教育过 程充满本来就应该有的温馨的人情 味?当我们个人无法改变体制的时 候,我们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让 孩子少受一些伤害。多一些童年的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而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毋庸置疑,教育应是一首能给 予人温暖、光明和希望的诗,当我 说,有十年的时间.内忧外困将我 磨折得遍体鳞伤。有好多次我在彻 ■ 新论视窗 们面朝生命怀着深深的谦虚和忍 耐,以一颗充满柔情的爱心,满怀 信心和期待地迎接那些稚嫩之音. 以感激与鼓励给他们以欣慰。以关 然内在的、炽热而神圣的生命之 师道谜。这一切的一切,我全包括在自 己温暖的内心,看到自己像变成了 一一。二:年第二期 丰富而正直,纯洁而高雅,清醒地 意识到自己的使命与立场。继而能 够在仇怨中寻找到爱心,在苦难中 寻找到尊严,在黑暗中寻找到光 神似的充实,辽阔无边的世界种种 切与温情给他们以感化,满心的阳 光流泻给他们.那么我们的生命就 会自觉驱除人性的幽暗,不会被利 美资也活跃在我的心灵之中,赋予 一明,在绝望中寻找到希望。在炼狱 中寻找到天堂.坚定“吴非”式的 教育信念: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 切以生机……”。 当我们的教师心怀悲悯,就会 心系苍生、关心他人、懂得付出、 知道感恩,让知觉充满了灵性.让 语言充满了色彩,让想象力犹如翱 翔在蓝天下的小鸟般自由驰骋。继 而营造出生活的价值与意义,以或 深邃或宏达,或微妙或辽阔,或阴 己主义、机械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冰 水淹没,继而带着腹中一千道光 芒.对人类精神内部的黑暗投之以 的人,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 教育的词典里才配有‘铸造’这样 的词条……和很多同行一样,我相 广博的悲悯,施之以温暖的抚慰。 当我们的教师心怀悲悯,就会 唤起精神的、坚强的、热情的、细 腻的、优雅的人文元素取代琐碎 的、伪劣的、懦弱的、冷漠的、轻 浮的、浅薄的俗世病菌,以阔大的 信心中的信念不会消逝。”如此这 般,我们的教师才会真正拥有博大 高远的生命和丰富高贵的灵魂。我 郁或明亮的情感关照所处的现实和 内心,生成出轻盈纯净的“李镇 们的生活才会在教育着、痛苦着、 欢欣着、享受着中真心地生成出教 育之爱,我们的教育才会以更多的 接纳与包容、信任与支持、理解与 爱意消解进攻与反击、怀疑与猜忌、 愤怒与怨恨,从恐惧、暴躁、匆忙 仓促走向勇敢、宁静和从容镇定 继而让我们的教师都能那么自豪地 喊出“苏霍姆林斯基”武的美丽之 音: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作者单位:重庆市北碚区朝阳小 学) 西”式的教育理想: “我当然知 道,我的理想(梦想)也许只能有 百分之一成为现实.即使如此.我 也愿意倾尽全力付出百分之百的努 尊严、从容的气度、庄严的举止唱 响“阿赫玛托娃”式的歌谣: “带 着一点怜悯之心走着/犹如体内带 着一片阳光/这就是为何周围闪着 霞光/这就是为何我每走一步/都创 造一个奇迹。” 力!我力图通过我的探索,给人们 一个真实的展示:一个真诚的教育 理想主义者,在现行教育体制下, 究竟能够走多远?……” 当我们的教师心怀悲悯,我们 的教育情怀便会不知不觉地生长出 活力、弹性和韵律,使我们的精神 当我们的教师心怀悲悯,带着 一份平静朴素、淡定慈爱、怜惜抚 慰仰望星空.体悟到“歌德”式的 心灵成长: “它们向我揭示了大自 责任编辑萧田 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