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欧得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0《岳阳楼记》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0《岳阳楼记》导学案

来源:欧得旅游网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部编版

课时计划: 第 课时(总第 课时, 年 月 日)

27.《岳阳楼记》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文体知识,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3、针对本文,强化内容理解,并培养学习文言文能力。

学习重点:

1、掌握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自主学习

一、朗读课文(能熟练朗诵,试背)

二、文学常识

《岳阳楼记》选自《唐宋文举要》,作者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宋朝(朝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 ,著有《范文正公集》。

1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部编版

三、解释词语: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降职,远调 .

2、增其旧制 增:扩展 制:规模 ..

3、前人之述备矣 备:完全 详尽 .

4、然则北通巫峡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

5、连月不开 开:放晴 .

6、则有去国怀乡 去:离开 国:国都 京城 ..

7、沙鸥翔集 集:群鸟停息在树上 .

8、而或长烟一空 一:全 .

9、把酒临风 把:持,执 临:迎着,对着 ..

10、不以己悲 以:因为 .

11、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如果没有 归:归依 ..

2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部编版

12、是进亦忧,退亦忧 是:这样 .

四、通假字

1、百废具兴 具同“俱”

2、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嘱”

五、一词多义

1、夫 予观夫巴陵胜状 那

夫环而攻之 语气词

2、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 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景象

3、极 南极潇湘 直到

感极而悲者矣 极点

4、或 而或长烟一空 有时

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

3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部编版

六、翻译句子

1、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事业都兴办了起来了。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地月影像沉下的玉璧。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5、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六、课堂检测

阅读课文第3、4、5段,完成下列各题。

4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部编版

1.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8分)

A.樯倾楫摧 倾家荡产 B.忧谗畏讥 乐以忘忧 ....

C.去国怀乡 触目伤怀 D.或异二者之为 神情异常 ....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8分)

(1)山岳潜形 潜:—— (2)薄暮冥冥 薄:—— ..

(3)把酒临风 把:——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8分)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地月影像沉下的玉璧。

(2)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课时计划: 第 课时(总第 课时, 年 月 日)

27.《岳阳楼记》

5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部编版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文体知识,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3、针对本文,强化内容理解,并培养学习文言文能力。

学习重点:

1、掌握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一、合作探究: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1) 请简要概括第一段所写的内容,然后指出哪些内容写出了滕子京的政绩?

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2)在第二段中用横线画出描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并分析作者从哪些方面展开对景物的描写?

(3)第二段中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6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部编版

自然引出下文写景物之异和感受之异,为结尾的议论安下了根

(4)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背景是什么?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5)文中总写洞庭湖景观的句子是:

衔远山……气象万千

(6)从文中看,“前人之述”指的是:

唐贤今人诗赋

(7)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文中所描写的洞庭湖的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雄伟壮观的特点。

(8)在第四段中找出与第三段中的“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形成鲜明对照的句子,并分析形成这两种心情的原因是什么?

“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矣。”原因是以个人荣辱为转移的悲喜观。

(9)文中与“以物喜” “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矣。”“去国还乡……感极而悲者矣”

7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部编版

(10)点明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中的“二者之为”具体指的是什么?

以上两种以物喜以己悲的心情

(12)“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退”分别指的是什么?“进”在朝廷做官,“退”处在僻远的江湖间

(13)“古仁人”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骚人”指:诗人 ,它出自战国时期 屈原写的《离骚》。

(14) 怎样理解文中“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又含蓄的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及对朋友 的期望之情。

(15) 作者认为,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A.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社会安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真是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8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部编版

B.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该拥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

C.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

二、课堂检测

一、阅读课文第3、4、5段,完成下列各题。

1.用原文语句填空。(8分)

选文第③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居庙堂之高,“退”指的是处江湖之远;“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8分).

物,一暗一明,情,一悲一喜,形成鲜明对照。其实,悲喜表现虽异,但本质相同,都是作者所反对的以个人荣辱为转移的悲喜观。这样,就自然过渡到下文论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崇高思想境界上来。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2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在 ) .

9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部编版

(2)是进亦忧,退亦忧( 在朝廷做官 ) .

(3)微斯人,吾谁与归( 归依 ) .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6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______________形成了对比。(8分)

6.“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2分)

二、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12分)

10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必背内容

1、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我爱这土地(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11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12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4、岳阳楼记(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shāng)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13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5、醉翁亭记(欧阳修)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míng),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yǔ lǚ)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yì)者胜,觥(gōng)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4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6、湖心亭看雪(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余拏(ná)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è),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7、诗词三首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15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

16

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课外古诗词诵读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shù)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17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商山早行

温庭筠(yún)

晨起动征铎(duó),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hú)叶落山路,枳(zhǐ)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fú)雁满回塘。

18

9、三顾茅庐(罗贯中)

自董卓造逆以来,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能克绍,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miǎn),利尽南海,东连吴会(kuài),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而其主不能守;是殆(dài)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zhāng)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xù),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zhòu),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dān)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次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

10、课外古诗词诵读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9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行香子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bēi)塘。倚东风、豪兴徜徉(cháng yáng)。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yáng)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20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qiǎng)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