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术 理论前沿 2015年1月・283・ 输油、气管道安全距离浅析 王中利 (大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辽宁大连【摘要】在整理国内外石油行业及其它行业法规、条例、 规范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输油气管线与建(构)筑物、电 116012) 时都是考虑施工、检修的需要及阴极保护相互干扰的影响,国 内主要遵守《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控制工程设计规范》有关规 力线、铁路、公路等安全影响,提出规划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输油;气管道;安全距离;规划措施 随着城市的建设,城市与输油气管道交叉建设是城市空间 拓展的必然交集,梳理城市输油、气管线是当前城市建设最紧 迫的任务之一,尤其是近期输油、气管道接连出现重大安全事 故,输油、气管线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城市建设者、居民以 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合理的规划、建设输油、气管线对城市空 间拓展有重要意义 1、国内外输油输气管线相关规范 1 1国外标准现状简介 前苏联《干线管道设计规范》按照管道等级(按地形、工 作条件、管道结构和管道安全输送的要求,将管道分为4级) 在干线输道线路上设置保护区。《干线输道的运营技 术规程》规定应采取必要措施使输道中心线距居民点、工 农业企业和建筑物的最低距离保持在10.3000m范围内(取决 于输道的直径)以及输油站距相关设施的最低距离保持在 20.200m范围内(取决输油站的等级)的要求。 美国《液态烃和其它液体管线输送系统》和加拿大《油气 管道系统》都没有对管道同建(构)筑物间的距离做出规定。 美国《输气和配气管道系统》将天然气、凝析油、液化石油气 管道的沿线地区按其特点进行分类,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设计 系数,提高管道的设计强度,用控制管道的强度来确保管线系 统的安全,从而对周围建(构)筑物提供安全保证。按不同的 居民(建筑物)密度指数将输气管道沿线划分为4个地区等级, 以管道中心线两侧各200米范围内任意划分长度为1.6km的若 干管段,在划定的管段区域内计算供人居住建筑物(户) 数目,定为该区域的居民(建筑物)的密度指数,并以此确 定地区等级。美国在《液体管道联邦最低安全标准》第195部 分210条中规定,管道和住宅、工业建筑公共场所的最小间距 15.24m。加拿大《油气管道系统》中对输送高蒸汽压油品的管 道按地区等级不同采用不同的设计参数和增加管道埋深。 1,2国内标准现状 国内的《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和《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也按不同的居民(建筑物)密度指数将输气管道沿线划分为4 个地区等级。也是以管道中心线两侧各200米范围内任意划分 长度为1.6km的若干管段,在划定的管段区域内计算居住的独 立建筑物(户)数目,定为该区域的居民(建筑物)的密度指 数,并以此确定地区等级,规定管线的强度设计系数、相应的 安全距离及保护措施。 2、国内外标准差异及结论 2.1输油、气管线与建筑物 针对埋地输油、气管线与地面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在满足 管线强度前提下国内《输道工程设计规范》规定与美国法 规的规定都是15米。同时《输道工程设计规范》还规定 了原油、C5及C5以上成品道与飞机厂、海(河)港码头、 大中型水库和水工建(构)筑物、工厂的距离不宜小于20米。 2.2输油气管线与铁路、公路、城市道路 管道与铁路之间的最小距离,国外ISO 13623规定为 5m,规定在路权边界以外。AS4799规定的距离为3m。国内 的《输道工程设计规范》规定原油等与一、二级公路的用 地边界不小于10m,三级公路及以下不小于5m,与铁路的距离 为3m以外, 《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规定输油气管线与条 路平行敷设距离不宜小于50m,距铁路界限3m,电气化铁路与 管道平行敷设的距离不宜小于200m。 2.3输油气管线与地下构筑物 根据国内外规范标准,输油、气管线同其他管道平行敷设 定。管道与电缆平行敷设是不宜小于10米,交叉时相互垂直 净距不小于O.5m.同时中石油颁布的油气储运项目设计标准油 气管道并行敷设设计规定相邻管道间距在50m以内的陆上油 气输送管道并行间距的确定应考虑输送介质的特征、压力、管 径、土壤性质等参数,同时满足施工和运行的要求,不受 地段的并行间距一般不应小于10m;不同期建设的石方地段, 并行间距不宜小于20m。 3、规划策略 对输油、气管线的规划措施分为对新建的输油、气管线和 现状输、油气管线两部分考虑 3.1能源项目、设施非城市化 (1)城市对大型石化项目进行非城市化规划和布局,使 危险的用油、气的石化项目远离城市中心,对石化项目应规划 特定的区域,避免石化项目输油、气管专用线进入城区,做到 石化项目规划避让城市建设。 (2)城市必需的能源设施,应遵循城市总体规划,在考 虑远景的城市规模后、合理规划布局能源系统,如热电厂、区 域供热锅炉房、燃气储存设施等应尽量远离城市中心,减少输 油、气管线穿越城市。 3.2廊道控制面化与行为控制线化 (1)管线设计严格化 城市如必须进入输油及高压输气管线,应严格遵守国家相 关法规、规范等。进入城市燃气管线的压力应控制在4.0Mva 以下,管线的设计强度系数应取到0.30,管道的壁厚应大于 1i.9毫米,保证与建筑外墙的距离不小15米,采用埋地方式 敷设,与其它设施保证安全距离,如与铁路保持5O米的防火 距离等,强制是安全的保证。 (2)禁建面化控制 结合现状输油、气管线和必须进入城市的输油、气管线和 其它市政管线统一考虑进行廊道控制,廊道内禁止开发建设, 作为城市绿廊控制。建议廊带控制宽度采用400米,这样既保 护了输油、气管线,安排其它市政管线,也保证了城市的“生 命线”的供应安全性。 (3)行为线化控制 对输油、气管线两侧1000米内进行行为控制,如对采石、 采矿、爆破等行为尽量禁止,若确实需要应向相关部门进行申 请 待批准后方可建设。在城市规划中将输油、气管线两侧 1000米进行虚线控制,范围内尽量减少城市开发建设,控制 土地使用性质、容积率等,在路网竖向设计时避免大填大挖等 可能对输油气管线的破坏行为。 4、结论 国内技术规范关于管道安全的规定,借鉴了国外标准,设 计过程以保护管线为主,因管线所处的地质情况不同,管线周 围地上地下建筑(构)的性质不同,安全距离不可能一刀切, 也不能给一个安全距离值,建议国家相关部门或者地方根 据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并考虑现状、新建输油、气管线与所 处地段的不同情况整理出一个合理的、适度的、不同的管线设 计强度、保护距离、管理措施等规定,为城市建设提供依据。 在城市规划中只有强制与弹性,控制与管理相结合,才能保证 城市建设与输油、气管线建设同时进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3-10 [2]GB 50028-200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53-59 『31CAB 50251-2003《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12-18 『41GB 50253-2003《输道工程设计规范》,9-11 『51《公路安全保护条例》,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