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第17卷第10期工作探讨乳酸菌的应用与发展前景刘萍1,宋霞2(1.辽宁省丹东市药品检验所,辽宁丹东118000;2.山东省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山东威海264210)【摘要】通过对乳酸菌的研究,了解到只有经过特殊T艺处理的乳酸菌才能到达肠道。进入肠内的乳酸菌,必须具备数量多、活力强的特性,才能发挥其生物功效。如何研制出高浓度且活力强的乳酸菌。是当今微生物学家追求的方向。【关键词J乳酸茵;乳酸茵制品;应用发展【中图分类号】R151.4+1【文献标识码】B目前.乳酸菌及乳酸菌饮料在中国市场可谓家喻户晓,它正以每年25%的速度在增长,据有关报道,中国的乳酸菌奶饮品的年总产量已经突破50万吨,年产值也超过25亿元人民币。在国外益生菌产品的发展也普遍受到重视,像日本市场上各种品牌的益生菌产品满目皆是.非常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1乳酸菌分类乳酸菌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源乳酸菌.一类是植物源乳酸菌。因为动物源取自动物.因此菌种常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其生物功效也较不稳定.且在大量食用时,很容易导致人体动物蛋白过敏,即排斥反应。而植物源乳酸菌,因为取自植物易被人体认町。不论摄取多大量,都不会产生蛋白排斥反应.且植物源乳酸菌比动物源性更具有活力。能比动物源性蛋白以多8倍的数量到达人体小肠内定植.从而发挥其强大而稳定的生物功效[”。2乳酸菌的治疗和保健乳酸菌对人和动物都有保健和治疗功效.国内、外均有大量动物和临床试验证明.乳酸菌能维持微生态平衡和肠管机能,改善肝功能.防治乳糖不耐症(喝鲜奶时出现的腹胀、腹泻等症状),还有防癌、抗癌和抗衰老作用。3乳酸菌的历史及现状20世纪,俄国的生物学家梅契尼柯夫(Mechnikoff,1845—1916)。在他的“长寿学说”里明确指出.保加利亚的巴尔十岛地区居民。日常生活中经常饮用的酸奶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这些乳酸菌能够定植在人体内,有效地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减少由于肠道内有害菌产生的毒素对整个机体的毒害。这是保加利亚地区居民长寿的重要原因。这个“长寿学说”具有划时代意义。今天,乳酸菌及其饮品已在许多国家相当普及囟。早在5000年前人类就已经在使用乳酸菌。人们在认识乳酸菌之前就已利用它们来加T和保存食品,帮助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排出毒素,促进营养有效吸收。乳酸菌不仅可以提高食品保藏性和附加值,而且有其特定生理活性和保健功能。务工作者应掌握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Ij缶床特点,进行针对性地预防。【参考文献】【l】李梅花.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0):928-929.【2】丁进亚,李曙平.蔡克银,等.老年患者呼吸道真菌感染相关因素分析Ul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4,18(6):24.【3】陈正勤.廖湘鲁,刘利胜.老年肺痛患者呼吸道深部真菌感染因素分析毋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7,14(16):1238-1240.【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4(a)-133-024乳酸菌的发展前景有专家报道人体肠道内乳酸菌拥有的数量.随着人的年龄增长会逐渐减少.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摄入低纤维的食物、每天的压力都会对肠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通过乳酸菌清除肠道垃圾能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健康。当前,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使人体肠道内以乳酸菌为主的正常菌群已遭到严重的破坏.人的抵抗力越来越低.人类的健康正面临严重的危胁。人们正在不断寻求新的更加有效的抗菌产品,世界上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并开始了以使用乳酸菌为代表的免疫疗法革命。其实普通的乳酸菌,活力极弱,它们只能在相对受限制的环境中存活,一旦脱离开这些环境,其自身也会遭到灭亡。只有经过特殊1二艺处理的乳酸菌才能到达肠道。进入肠道内的乳酸菌,必须具备数量多、活力强的特性,才能发挥其生物功效131。如何研制出高浓度且活力强的乳酸菌.成为了当今微生物学家们追求的梦想。据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数据统计显示.20世纪初乳酸菌奶饮料行业在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市场份额不足0.1%,到2005年就超过了3.0%。然而一些发达国家的乳酸荫奶类产品.已占到乳品市场的80.0%.世界乳酸菌奶饮品平均市场占有率已达30.0%。以乳酸菌饮料为代表的乳酸菌应用产业开始走红,已成为业内外的投资热点。要有高质量的产品,必须健全产品的质量。便于生产,也便于管理。医药保健品质最标准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标准不健全很难与国际接轨。要使乳酸菌及其产业在中国稳健地发展,并给消费者带来真正的健康。就要有规范的东西。那就是标准。老百姓知道如何消费,企业知道如何生产,也便于政府管理。这样,乳酸菌制品及乳酸菌的产业在中国将越走越远.发展会越来越健康。『参考文献1【1】黄君红,彭丽珍,手爱兰.酸奶中乳酸菌含量的检测IJL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1,13(6):18—19.12】徐筠.话说酸奶【J】.健康.2005.(4):34.【3】霍贵成.乳酸菌的研究与应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163.(收稿日期:2010-03-02)【4】朱宁.老年人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册坤华老年医学杂志,2006,2502):20.【5】王琳,崔恩凤,郑伟,等.老年糖尿病尿路感染76例临床分析田.中华医院感染学,2004,14(9):991—992.【61李贤卓,阳丽华,蒋海波,等.老年住院患者5865例院内感染调查分析们.中国现代医学,2004,14(22):1ll一113.【7】尚磊,江逊,李沪建.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及影响因素分析忉.中国公共卫生,2007,23(7):805—806.(收稿日期:2010-_03—11)万方数据CHINAMODERNMEDIClNE中国当代医药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