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欧得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研究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研究

来源:欧得旅游网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研究

内容摘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向全党提出的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新形势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增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科学发展能力的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要求,是解决党内存在的与科学发展要求不符合不适应问题、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以贯之的自我追求。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加强和改进新形势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重要举措,将党的建设提升到规律的高度来研究和把握,更加自觉地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不断取得扎实成效。 关键词:重天命题 重大任务 科学发展观 方法论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深刻分析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真总结我们党执政60年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的基础上,首次向全党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深入理解和正确把握这一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对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高党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充分认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新形势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指导方针。坚持把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同步推进,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重要宝贵经验之一。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世情、国情、党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党所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科学发展的同时,党的建设本身也要科学发展,做到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科学发展与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科学发展紧密结合、相互促进。通过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提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科学发展能力,要求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党中央审时度势,科学判断,快速决策,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统筹两个大局和妥善处理重大国际事务,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基本扭转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经济增长

明显下滑趋势,经济形势总体呈现企稳向好势头。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我国经济发展仍处在保增长的关键阶段。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要求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不断提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能力。当前,国际经济和政治环境正在出现明显变化,对我国发展和党的执政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发达国家居民储蓄率上升和调整透支消费模式所导致的国际市场收缩,将对我国高度外向的经济增长格局造成较大压力;以绿色复苏和发展低碳经济为特点的国际产业发展方向变化,将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产生重大影响;我们面临的国际关系更加复杂,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也将更加明显,外部发展环境存在较多不确定性,等等。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及其特点,深刻认识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内政和外交的紧密联系,以辩证的战略思维审视机遇和挑战、分析和处理问题,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内外兼顾、趋利避害,保证中央大政方针和工作部署得到贯彻落实。为此,必须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使党的建设更加符合世界发展趋势,更加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更加符合科学发展的新要求。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要求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目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由过度依赖国际市场转向内需外需协调拉动型经济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稳步提高城市人口比重和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面临很多体制机制性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也有很大难度。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呈现出境外国外因素与境内国内因素相互交织、社会矛盾与党内矛盾相互交织、网上互动与网下互动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在我们这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所罕见。党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新任务,应对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应对所罕见的困难和风险,紧紧抓住并用好我国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解决党内存在的与科学发展要求不符合不适应问题,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要求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的同时,党的自身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也要看到,党内还存在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不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一些党组织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有的对中央决策部署执行不认真,有的对党员民主权利保障落实不到位,一些党员干部法治意识、纪律观念淡薄;一些领导班子整体作用发挥不够,一些地方和部门选人用人公信度不高,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屡禁不止;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部分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有

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发生的腐败案件影响恶劣,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使党面临着多方面的重大考验。这些问题虽然不是党的队伍的主流,但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我们党是一个拥有370多万个基层组织、75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如果自身存在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难以顺利实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就难以保持发展和巩固。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从根本上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着重把握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

党的建设科学化,是以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为实质内容和关键环节的。

社会实践科学化的本质要求是自觉遵循和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科学化”,就是使事物的发展愈加趋近于反映科学本质、符合科学规律的过程和结果。因此,科学化的核心和本质,就是符合客观规律。只有认识规律、掌握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规律作为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不是一眼就能认出来的,而是隐藏在纷繁复杂的现象背后的;规律不是孤立存在并发挥作用的,此规律与彼规律之间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遵循和运用此规律往往必须与遵循和运用彼规律统筹起来;规律不是静止不变的,社会实践总是展现其丰富多样性,对规律的探索永无止境。这就使得社会实践科学化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系统运筹的复杂过程,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无论环境、任务如何发展变化,党的历届领导人都坚持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党建原理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探索和把握党的建设的客观规律,不懈探索科学管党、科学治党之路。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形成了毛泽东建党思想,并以此为指导,把党建设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毛泽东建党思想提出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揭示了在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度中建设工人阶级先进政党的规律;提出了党的建设必须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进行,揭示了党的建设必须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的规律;创造出以“支部建在连上”构建党的组织体系、以整风形式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以批评自我批评的方式推进党内生活政治化科学化、以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等一系列科学方法;全面开展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

设,使党始终保持了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关键是要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程度,决定着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高度。我们党作为一个有着7500多万党员、领导13亿人民、执政60年的大党,面对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形势,面对社会转型期、风险高发期、矛盾凸显期涌现出的大量新问题,面对长期、复杂和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就必须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正确把握和运用了这一规律,就能使党的建设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有条不紊地展开和运行,就能对数量众多、成分多样的党员实施科学管理,就能保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经受得住各种严峻考验。历史反复证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关键是要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使我国相继实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自觉遵循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不断提升自身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以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的增强正确引领伟大的历史性变革。

三、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做出战略部署,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加强和改进新形势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重要举措,将党的建设提升到规律的高度来研究和把握,更加自觉地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不断取得扎实成效。

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上取得扎实成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关键。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我们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从当前的实际状况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是要着力破解党的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推进党建理论创新,努力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客观规律,深刻认识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巩固政权、执掌政权的客观规律,深入研究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认真总结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党建理论。要认真总结和运用党的历史经验,把《决定》概括的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作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指导原则。要努力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全党的

理论学习,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风,加强党建工作调查研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不断提高学习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坚定性。

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把握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规律和特点,探索运用新的方法,不断增强党建工作方法的科学性。一是应积极借鉴企业管理中行之有效的办法,把目标决策、组织落实、协调控制、监督评价与纠错等过程凝为一体,进一步增强党建工作的实效性。二是应积极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正确认识创新党建工作方法面临新挑战的同时抓住难得的机遇。当前,世界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如何运用信息开展党建工作,已成为互联网条件下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注重分析网络舆情,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来开展党建工作,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和覆盖面,将网络与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党建的各个方面,不仅是方法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开拓了全方位的党建工作领域,为提高党员思想政治水平、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密切联系群众、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搭建了新平台、提供了新手段、开辟了新空间。三是应研究世界各主要执政党的建设规律,总结其执政的经验教训,借鉴其科学的党建方法,运用到我们党的建设当中。四是应认真总结各地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党建工作中加以推广。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出实招、破难题、求实效,努力使各项工作把握规律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增强预见性,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光明日报,2009-09-28.

[2]毛泽东选集:第一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l:92.

[3]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3-lO-15.

[4]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9;6.

[5]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4.

[6]徐峰.社会和谐、社会政策与科学执政[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3).

[7]胡锦涛:7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3—07一02.

[8]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9]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l:54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