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学习主题 烛之武退秦师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左传》及有关文学常识。2、烛之武形象分析。3、烛之武如何退秦师。 4、归纳整理文言文常见字词、句式。 过程与方法 1、问题式。以问题层层推进,梳理故事情节。 单元学习目标 2、探究式。烛之武退秦师原因及现实影响力。 3、对比式。烛之武、邹忌、魏征、触龙等说话艺术之对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烛之武临危授命,维护的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烛之武的说话艺术,学会如何与人交流、沟通。 教学目标: 1、了解《左传》及有关文学常识。2、相关故事背景。3、梳理故事情节。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在秦王威风八面的朝堂,蔺相如轻启三寸不烂之舌,挫败秦王夺璧的阴谋,使宝璧平安归赵;在群儒唇舌剑的进攻面前,诸葛亮轻动三寸不烂之舌,折服东吴的饱学之士,使孙刘迅速结盟;在郑国危如累卵之际,老迈的烛之武轻摇三寸不烂之舌,虎狼之师不击自退,铁桶之围不攻自破。 烛之武在剑拔弩张的敌对情势下,是如何说服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护郑国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同走进《烛之武退秦师》。 单元学习活动 二、知识牵引,明确考纲。 展示文言文考点,学习文言文翻译方法。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作者简介与文题解读(见《优化学案》P17) 2、《左传》与编年体 3、知识补充——史书体例——识记(考试填空,不写错) 四、小组讨论,展示交流。 学习要求:通读全文,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词。 1.通读全文,给汉字注音 2.小组或同桌合作归纳字词意义和用法。 A通假字: B词类活用: C古今异义 五、教师点拨,知识精讲。 教师行为:1、针对学生字词归纳不足的地方做补充。 2、讲解第一、二自然段。 (1)烛之武为什么要退秦师?(齐读第一自然段,然后由学生回答。) (2)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出使秦国的? 3、背诵一、二段。 六、布置作业 整理本课文言句式及一词多义。 检验指标 实现程度 目标完全符合课标;切合1.目标是否与课标相符合?是否切合单元学习主题?是否指向每一个学习活动的结果?国家课程标准、学年课程目标、单元学习目标和活动目标是否形成目标结构? 单元学习主题;充分指向每一个学习活动的结果;国家课程标准、学年课程目标、单元学习目标和活动目标能形成目标结构。 标符合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和思维发展阶段;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和问题;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制定。 目标很好反映学科本质;3.目标是否能反映学科本质?是否能反映学科专家在该单元主题时所运用的知识、方法、过程、形式和价值观? 很好反映学科专家在该单元主题时所运用的知识、方法、过程、形式和价值观。 目标很好指向学生思维习惯养成和实际应用能力提升 2.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和思维发展阶单元学习目标 设计检验提示 段?是否能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和问题?是否能适当地让学生参与制定? 4. 目标是否指向学生思维习惯养成和实际应用能力提升? 5. 目标是否能具体清晰说明期望学生实际学到什么及学到何种程度?是否能告知学生? 目标完美地、具体清晰说明期望学生实际学到的知识内容;能告知学生。 实现程度 能将单元学习目标转化成检验指标 1.是否能将单元学习目标转化成问题,形成对学生具有挑战性、趣味性的任务?在教学实施设计中是否把单元目标从陈述句转换成了引导深度学习的疑问句? 问题,形成对学生具有挑战性、趣味性的任务;在教学实施设计中把单元目标从陈述句转换成了引导深度学习的疑问句。 2.学习活动是否直接针对目标中的关键概念和学科本质? 单元学习活动 设计检验提示 学习活动直接针对目标中的关键概念和学科本质。 学习活动设计考虑了学生的多种学习倾向。 学习活动能促进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能在学生进行探究时提供必要的支持。 学习活动的阶段性清晰合理,符合导入、探究、总结、迁移的逻辑。 学习活动能展示出学生对目标的达成状况。 3.学习活动设计是否考虑了学生的多种学习倾向? 4.学习活动是否能促进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是否能在学生进行探究时提供必要的支持? 5.学习活动的阶段性是否清晰合理,符合导入、探究、总结、迁移的逻辑? 6.学习活动是否能展示出学生对目标的达成状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