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咱们”是包括式,一定包括听话人在内,在说话时用来称对方,含有缩短双方距离的意思。
“我们”是排除式,一般不包括听话人在内,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
2.“咱们” 一般用在关系非常亲密的人之间,可拉近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距离感,使双方感觉很亲切。 “我们”则用于普通人的谈话中。 二、区分 “帮助” 和 “帮忙”
1.“帮忙”是离合词,后边不能跟宾语。 “帮助”后边可以跟宾语。
2.“帮忙”只用于别人有困难时具体地帮助做事。
“帮助”可用于物质上、精神上的具体地帮助做事。“帮助”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
——他现在遇到困难,我们应该帮助他渡过难关。 ——他不仅在精神上帮助了我,还在物质上帮助了我。 ——听过他今天要搬家,你要去帮忙吗? 3.“帮忙”是离合词,中间可以加入别的成分。 ——你给我帮个忙吧。
“忙”有时也可以放在“帮”的前边。 ——这个忙你一定得帮,就靠你了。
4.“帮忙”重叠使用时为AAB式,即“帮帮忙”。 “帮助”中间不能加入其他成分,重叠使用时为ABAB式,即“帮助帮助”。 三、语法“是……的”
1.“是……的”强调某一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目的、条件或动作者等。
——她是什么时候去的?(时间) 她是上周六去的。 ——她是怎么去的?(方式) 她是坐汽车去的。 2.“是……的”表示一种判断、估计、结论或推理,用来鼓励、安慰、表明态度或阐明道理。 ——你的病是会好的,不要悲伤。
——只要你认真,其实你是可以做好的。 ——你不应闯红灯,是会罚款的。
3.否定形式:“不是……的”或者“是不……的” ——我不是来玩的,我是来帮你的。 ——你的病是不会好的。 ——这个规定是很不合理的。 四、可能补语
1. 动词+得(不)+结果补语(趋向补语)
表示动作的结果或趋向是否可能实现,可能加“得”,不可能加“不”。
——箱子很轻,搬得动。
——这本书太难了,我看不懂。
2. “了”做可能补语: 动词+得(不)+了 表示是否可能实现某种动作或变化。 ——两个人吃不了这么多菜。 ——别担心,那孩子丢不了。
3.“得”做可能补语: 动词(形容词)+得(不得) 表示能做或不能做。肯定形式表示“能够”、“可以”,否定形式表示“不能够”、“不可以”。
——没洗干净的水果吃不得。 ——这可是件大事啊,大意不得! 五、复合趋向补语 1.简单趋向补语
——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起来 2.动词+简单趋向补语
——动起来、站起来、坐下去
3.如果宾语是“处所”,一定要放在“来/去”之前。 ——我要回美国去了。(正确)
4.如果宾语是“物”或“人”,“来/去”前后均可。 ——妈妈买回来一条鱼。/妈妈买回一条鱼来。 六、区分“二”和“两”
1. 一般量词前。只用“两”,不用“二”。(除了表人的量词“位”前“二位”和“两位”通用外) 两本书、两朵花、两位、二位
2.表达“双方”之意时。只用“两”不用“二”。 两厢情愿、两全其美 3.表示不定的数目,相当于几,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只用“两”不用“二”。 过两天再说
4.表示数目字、小数、分数和序数时。只能用“二”。 5.计量单位“两”前只用“二”。 二两油、二两酒
七、“之后”与“以后”
1.一般情况下,两者都可以互换,相当于after。
2.一般情况下,都可以用在表示过去或者将来的时间点之后。
3.之后:侧重于过去,可以表示空间方位。 ——他三年前来过这,之后就再也没来过了。 ——这栋楼之后是个小花园。
4.以后:侧重于表示将来,可单独用在句首。
固定搭配:“等以后”——口语化;“从此以后”——书面语。
——以后你可要认真点。 ——以后再说这件事吧。 八、区分“总是”和“老是”
1.“总是”、“老是”都有“很、相当”的意思,表示情况或动作的反复、经常、持续。
2.“总是”偏书面语,“老是”偏口语化。 3.“总是”和“老是”可以相互替换:
“总是”修饰动词时,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在一段时间内一直持续或不断重复,跟“老是”意思接近。
“总是”做副词,用在形容词前,也表示持续不断,总是+那么+慈祥。“总是”和“可是”可相互替换。 九、区分“漂亮”和“美丽”
1.美丽:可形容女子的容貌,或是形容“姿态、风光、景色、诗文、理想、心灵、青春”等等,具体事物、抽象事件都适用。“美丽”的使用范围较广。
——周末你可以去郊游,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她有一颗美丽的心灵。
2.漂亮:着重指外表好看。常形容人,或者服饰、姿态、房
舍、用具之类具体的东西。可引申为“出色、超出一般”。使用范围较小。
——你长得真漂亮。
——这件事儿你干得真漂亮。
3.“漂亮”往往是看得见的、外在的、短暂的;
“美丽”则包括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内外兼有的、永恒的。
4.“漂亮”偏向于口语化,“美丽”偏向于书面语。
5.“漂亮”往往用在小范围的、人为的景观。 美丽(美)往往用在比较大气、雄伟的风景上。 ——海边的风景真美啊。 ——这栋建筑真漂亮。
6.“漂亮”可以重叠成AABB式——漂漂亮亮。“美丽”不可以。
7.在形容青少年的容貌姿态时,男女都可以说“漂亮”,但“美丽”习惯上只用于女性。 ——这小孩儿长得真漂亮。 十、语法“连……都”
1.基本结构:“连……也(都)+(不/没)+V”。表示强调,有“甚至”的意思。
(1)强调的成分要放在“连”和“也(都)”中间。 (2)既可以强调主语、宾语,也可以强调谓语动词。 ——连小强都不同意他父亲的意见。(强调主语) ——他上课连书都忘了带。(强调宾语)
(3)否定词“不(没)”要放在“也(都)”之后,动词之前。
——没去过洛阳。→ 连洛阳都/也没去过。
2.一些结合得比较紧密的动宾短语(包括离合词),如“洗脸”、“吃饭”、“睡觉”、“洗澡”等,用“连”字句时应将动宾分开,将宾语提前放在“连”的后面。 ——连脸都不洗,就出门了。 3.“连……都”语法意义
(1)表示隐含比较。这些隐含意义在话语形式上并没有表现出来。
——连小孩都会写。 (隐含的比较是“大人”,连小孩都会写,大人肯定会。)
(2)引出极端情况。“连”后边引出的事物或行为,往往是反常的、出人意料的,在说话人看来一般是没有想到的,或按常识情理不该如此。从而起到强调、夸张的作用。 ——这个女孩连蛇都不怕。 (反常的、令人意外的) 4介词“连”可以省略,副词“也/都”不能省略。 —— 她连话都没说就走了。 / 她话都没说就走了。 5.基本结构:
(1)表示一种强调。 (他来上课,连书都忘了带) (2)有一种暗含的比较。 (他太懒了,连父母都不喜欢他) (3)强调反常的、出人意料的行为或事情。(那个女孩连蛇都不怕)
(4)“连”有时可以省略,“也/都”不能省略。(他想都没想就辞职了)
十一、区分“V+V”和“V+一下”
1.“V+V”的意义:动词的重叠表示事件持续一段时间后主
动让它结束
“V+一下”的意义:“V一下”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比较短。“V一下”可以表达一种轻松,随便的语气(此时多数句子也可以用“VV”式)
2.“V+V”和“V+一下”可以相互替换。
(1)在表示尝试类的动词中; 这件衣服不错,你试试。 (2)在“把”字句中; 你把这件事调查一下。 (3)在一般疑问句中; 尝尝吗?挺好吃的。 3.差异:
(1)“VV”式可以表示动作的反复出现,而“V一下”则不具有此项意义。
(2)表示非多次重复的少量意义时用“V一下”式,这时如果用“VV”式则表示可能多次重复的动作。
(3)“VV”式可以表示时间的延伸,范围的扩大。“V一下”没有这一意义。
(4)从与其他成分搭配上看,副词“多,反复,好好,彻底,经常”等多和“VV”式连用,不和“V一下”连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