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管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独立从事企业管理科学研究和一定的实际管理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
学生要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遵纪守法,身心健康;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培养全球思维和开拓创新精神,具有独立地从事管理科学研究的能力;理论结合实际,积极参加学术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沟通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
1、战略管理:研究内容以企业的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执行为主线,系统研究外部环境机会威胁与行业竞争分析、内部企业优劣势和资源能力分析、基本业务层竞争战略的制定,以及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等公司层战略。主要研究视角与方法既包括战略各主要流派的理论研究,如定位学派、资源基础观、核心能力观等,也包括战略的应用性分析,如横向多元化、纵向一体化、并购重组、合作联盟、国际化走出去战略等。
2、国际企业管理:研究内容从国际经营环境分析开始,在基于贸易的跨国经营理论和基于投资的跨国经营理论基础上,系统研究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与组织结构、主要的国际市场进入方式,以及国际市场营销、全球业务活动管理、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等。研究重点是国际化战略与进入模式,主要的研究方法与视角既结合了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相关理论,也涉及到跨国背景下的市场营销、生产运营和人力资源等诸职能管理。
3、创业与创新管理:研究内容以创业机会的识别与开发,新企业的建立与成长管理为逻辑主线展开系统研究,如创业环境、创业机会、创业团队、创业融资、创业模式、成长管理、收获与退出策略等。研究重点是技术创业与商业模式的创新。主要研究视角和方法涉及到管理知识的综合运用或细分研究(如战略、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和跨学科的交叉研究(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创新思维等)。
4、运营管理:研究内容以企业运营设施和业务现场为中心,系统研究企业运营战略、产品/服务设计、工艺流程选择、设施布局与维护、时间与动作研究、产能规划、物料供应、计划调度、质量控制和现场改善等;研究重点是运营模式变革与质量改进方法;主要研究视角为业务流程分析和再造,主要的研究方法是企业现场观察访谈、问卷调查、案例研究、数据模型、模拟仿真等。
5、公司治理: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超产权理论等企业理论基础,研究如何通过公司治理结构及公司治理机制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并维护公司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研究强调公司治理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的创新的同时,强调与公司战略、公司金融、公司财务与会计、公司政治等研究领域及法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三、学习年限
1、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其中课程学习1.5年。 2、优秀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但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2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本专业研究生至少应修满42学分的课程(不含非本专业研究生的补修课),其中,课程学分总数30学分(公共必修课5学分;一级学科共同必修课通开课8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6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学分,其中公共选修课0-2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学位论文10学分。
研究生可以选择本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也可以选修相关专业的通开课和专业课,但选修的本专业专业选修课应在3门课6学分(含)以上。
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取的研究生须补修至少2门本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设置的管理类平台课程。补修课成绩必须及格,不记学分。补修课不及格不能参加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具体课程设置见下附的课程计划表。
五、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学位论文选题应密切结合企业管理学科发展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需要,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与应用价值,并经导师审核同意。
2、开题报告: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在第四学期进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提出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参加论文开题报告的老师应不应少于三名(包括导师)。经指导小组讨论通过后,方可正式进行搜集资料、专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
3、论文撰写: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后,导师应不定期检查论文进展情况;学位论文完成并经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在论文答辩前一个月提交给2位论文评阅人评阅。评阅人须是具备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同行专家。评阅意见在合格以上者,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环节。
4、答辩资格: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完成课程的学习并修满学分。在学习期间应完成实习实践环节并参与至少一项课题研究,要求至少参加10次以上的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参加国内外高层次的学术会议、听学术报告、参加学术研讨会等),并以第一作者身份且署名单位以武汉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至少1篇。申请提前毕业的学术型硕
士研究生应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的考核,成绩优秀,创新能力强,且须在本学科指定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且署名单位以武汉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至少2篇。指定的学术期刊范围为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的期刊(以入校时和发表年份的版本为准)和SSCI、SCI和EI收录的期刊(以入校时和发表年份的版本为准)。提交论文答辩时学术论文以在指定的学术期刊正式发表(已见刊或在期刊网站上online)为准。
5、论文答辩:学位论文全部通过评审和答辩,才能申请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组成。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论文方为通过。
六、其他必修环节
1、实践环节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在导师指导下深入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挂职锻炼、教学实践、社会调查、专业实习等实践活动,总时间不得少于三个月。参加实习实践和学术交流活动的情况需详细填写在《武汉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实习实践考核表》和《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上,并提交实习实践总结报告。经学院审核合格并报研究生院培养处审批备案后方可计2学分,并进入答辩环节。
2、中期考核
为保证培养质量,加强过程管理,本学科将在第三学期对学生的学习科研等情况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实行淘汰制,根据研究生学习及科研情况,结合专业成绩,确认其具体流向,大致包括硕博连读、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以及退学三种情况。
七、培养方式
本专业实行研究生导师负责制,研究生入学后通过学生和导师双向选择确定导师,并建立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
导师(或研究生指导小组)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研究生入学后1个月内制订出合理的个人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应对课程学习、实践活动、学术活动、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工作等做出具体安排。
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导师要着重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科研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每门课程要求学生提交学习报告或其它形式的考试考查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切实执行学校关于学位管理的规定,严格考核,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企业管理专业(120202)攻读硕士学位
研究生课程计划表
类 课程 别 编码 课程名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一外国语 宏微观经济学 管理研究方法 管理理论专题 财务报告分析 战略管理 国际企业管理 创业管理 第二外国语 体育 就业指导 其他 创新与变革管理 运营管理 公司治理理论 STATA等软件在管理研究中的运用 管理经典文献选读 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 统计学 管理学 市场营销 英文课程名称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Marxism and Social Scientific Methodology First Foreign Language Macroeconomics and Microeconomics Methodology for Management The Special Topics of Management Theory Financial Report Analysis Strategic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trepreneurship Management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P.E Instruction of Career Innovation & Change Management Operation Management Corporate Governance Application of Software STATA in Business Research Selected Readings on Management Classics Macroeconomics Microeconomics Econometrics Statistics Management Marketing 学学开课 备注 分 时 学期 2 1 2 2 2 2 2 2 2 2 2 1 1 2 2 2 2 2 36 18 72 54 54 54 54 36 36 1 1 1 1 1 公共必修学 课 位 学 科 通开课 课 研 究方向必修课公共选修课 选修课专业选修课 1 1 2 2 36 2 72 36 36 36 36 36 36 36 1 3 3 3 3 3 任选2门 补修课 财务管理 组织行为学 经济法 Financial Management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Economic Law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