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科学探究 四川省渠县第三中学(635200)肖 锋 [摘要]中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学生在探究性 学习过程中,不仅能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还对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方面有较大的帮助。因此,探究性学 习有利于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重大改革。但是在 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科学探究的研究与实践处于初级阶段,有许多关键问题尚待解决。本文通过阐述生活化的科学探究活动、 探讨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剖析科学探究的自主性开放性和多样性,就科学探究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做初略的探析。 [关键词]科学探究 科学方法 自主性 开放性 多样性 1 生活化的科学探究活动 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力、实 1.1 选取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总会和一定的“情景”结合在 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新要求,显现 一起的。而探究性教学首先要为学生创设参与体验知识的情 了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学生通过生物的 景,实现对知识的构建。呼吸作用那节的教学内容理论性强, 学习,获得生物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最常用的一般方法。如观 要将整个过程彻底理解,许多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教学 察实验法、分析概括法、简单推理法、比较综合法等。 中,教师可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例子,让学生思考,通过这些与 2.2穿插生物科学史的内容。许多科学史生动有趣,引人入 生活息息相关的现象引起同学们的思考,激发学生探究呼吸 胜,如果用它们来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是再好不过的。如在学 作用有关知识的内在动力,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对呼 习孟德尔遗传规律前,先介绍当时在学术界流行的关于遗传 吸作用原理、过程、外界因素影响、实际应用等一系列相关知 的概念,即融合遗传理论,认为两种不同的性状在杂交后被融 识的深入探讨。 合到一起,不再分开。这样,生物的性状就不可能有显隐性之 1.2选取学生身边的生物作为探究对象。拓展课程资源,不 分,也不可能有分离现象。但早期的植物杂交实验者已经发现 仅可以转变学生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而且在观念变化的过 植物性状有显隐性和性状分离现象。孟德尔敏锐地发现了原 程中,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提高 有理论与新事实的对立,一开始就提出要解决性状如何传递 在学生生物实验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进行“蚯蚓在什么 的问题。 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探究活动时,教师并没有事先布置学生 3科学探究的自主性、开放性和多样性 准备粗糙的纸和玻璃板,当时主要是从安全角度考虑。学生领 3.1科学探究的自主性。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到蚯蚓后就开始进行观察活动,他们一下子就将教室中、书包 第一章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在这一节里,有一个探究活 里能利用的材料几乎都用上了,令人始料未及,虽然学生选用 动内容即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我把这一节的学习内容事先制 的材料有些对比性不是很理想,有的甚至忽略了对照实验,但 作成网页,上课前,把各种鸟类标本摆放在学习桌上,把与本 我却从学生的行动中敏锐地发觉到:这些学生在缺乏实验材 节课实验有关的仪器用品摆放在学生面前。然后,围绕鸟为什 料的情况下,急中生智,创造性地、灵活地利用了身边丰富多 么会飞这一活动主题,把学习内容分成六个活动课题组,即外 彩的课程资源——包书的塑料封皮、光滑的纸和即时弄皱的 行组、运动组、呼吸组、消化组、排泄组、生殖组。各组学生组成 纸、文具盒等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东西,不属于正规的 是自由组合,学生如果完成本组任务后还可以参加其他组的 实验材料,而成为容易被忽略的资源,但正是这些触手可及的 活动。学生学得不亦乐乎,成功的喜悦浮在脸上。 “亲密”资源,降低了活动的成本和难度,缩短了学生与探究活 3.2科学探究的开放性。新教材中,有些问题不是直接给出 动的距离,让学生感到科学探究并不是深不可测、高不可及 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究;有些问题,并未叙述得面面俱到, 的,增强了对生物实验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再次强调对照实验 而是提出要求,让学生自己搜集信息;探究的课题、材料用具 的重要性,学生们立刻着手进行改进,使学生对这次观察实验 和方法步骤不做过死的规定,由学生自由选择,充分发挥学生 有了层次丰满的体验,并在实验全程的设计和操作中,发展了 的主观能动性;介绍生物科学上目前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或 自己的实验动手能力。 存在的争议,体现科学体系的开放性。 2突出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3科学探究的多样性。初中生物教材包含了大量有关生物 2.1关于科学方法的内容。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说“最有价 多样性的内容,有的比较集中,有的比较分散,有的显现,有的 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许多学者知识渊博,但方法不 隐含。在初中第一册生物学教材开篇中,都会有这样的内容: 当,使许多研究没有形成优秀成果。我国的中学生理论知识可 介绍各种形形色色的生物。当老师在课上引用自然界中各种 以得满分,但实践操作难以评说,最主要的问题是方法欠缺。 珍惜动、植物来解释这一现象时,不妨引申出生物多样性这一 因此,明日将走上社会的中学生,在校期问,掌握生物科学探 概念,使学生对生物多样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以后的进一 究的一般方法比单纯地获取知识更为重要。生物新教学大纲 步讲解埋下伏笔。不同的教师,根据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情, 明确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 其讲解的深度和广度应该会有所差别。 E-M舭…x。H99@ 26.c口M一⑨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