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分数乘法(一) 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学习目标 2.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3.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会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真确进行计算。 分析和解决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 课件 导学设计 温故互查 : 二人小组相互说一说 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自学感悟: 自学课本第2页 将自己在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记录下来 学展讲练: 导 学 过 程 1 先把自己学会的知识给同伴讲一讲,最好用折纸来讲清自己的思路 2 然后在组内探讨自己存在的问题,相互学一学 3 组长负责把大家存在的共性问题记录下来 4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分数乘整数,请大家讨论一下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二次设计 新授 1 主备 教师 授课 时间 张飞 1
汇报点评: (根据情况适时讲解) 1、3个贴画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2个3/7的和是多少?3个5/16的和是多少? 2、整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导 学 过 程 3、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巩固练习: 课本第3页“试一试” 拓展延伸: 试着计算6×5/9=? 板书设计 分数乘整数 1 1× 3 3 ——× 3= —————= —— 5 5 5 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整数,分子和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导学反思 2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新授 2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分数乘法(一)(二) 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学习目标 2.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3.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进一步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体验可先约分再计算。 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中,会先约分再计算。 课件 导学设计 温故互查: 二人小组相互说一说 1 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2 请你设计一道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算式,考考你的同伴吧! 自学感悟: 1 你会计算6×5/9=?吗? 二次设计 导 学 过 程 2 在组内交流你的计算过程,并与其它同学的计算过程做比较。 3 阅读课本第3页“做一做”,看书上的方法与你的有什么不同? 学展讲练: 1 先把自己学会的知识给同伴讲一讲,然后在组内探讨自己存在的问题,相互学一学 2 组长负责把大家存在的共性问题记录下来 3
汇报点评:(根据情况适时讲解) 1、在班内汇报对6×5/9书上约分方法的理解 2、教师讲解6×5/9约分的格式和方法,并示范。 3、讨论先约分后计算有什么好处?以后在计算分数乘整数时要注意什么? 导 学 过 程 巩固练习: 课本第3页“练一练”第1---4题 拓展延伸: 课本第4页第5题 分数乘整数 5 6×5 2×5 10 6×—— = ——— = ——— = —— 9 9 3 3 分数乘整数,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4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新授 3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分数乘法(二)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 学习目标 2、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 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课件 导学设计 温故互查: 计算下列各题 2/3×4= 3/8×9= 12×3/4= 9×5/6= 完成后二人小组相互说一说 自学感悟: 阅读课本第5页,根据获取的信息 二次设计 导 学 过 程 解决书中的问题,将自己在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记录下来。 学展讲练: 1 先把自己学会的知识给同伴讲一讲,然后在组内探讨自己存在的问题,相互学一学 2 组长负责把大家存在的共性问题记录下来 3 讨论一下什么时候会用分数乘法呢? 5
汇报点评:(根据情况适时讲解) 1、淘气有多少个苹果? 2、笑笑有多少个苹果? 3、你认为什么时候会用分数乘法呢? (结合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a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 b 导 学 过 程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巩固练习: 课本第5页“试一试” 拓展延伸: 课本第6页第4题 分数乘法(二) 求小红(6个苹果)的1/2是多少 6×1/2=3(个) 求小红(6个苹果)的1/3是多少 6×1/3=2(个)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6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新授 4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分数乘法(三)(一) 学习目标 在操作活动中,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在操作活动中,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理解并用语言描述具体的操作活动中隐含的分数乘法。 课件 导学设计 温故互查 : 独立完成后二人小组相互说一说 一件衣服300元,王阿姨持贵宾卡8折优惠,王阿姨多少钱就能买到? 自学感悟: 自学课本第7页中《庄子.天下》中的例子,用自己准备的长方形纸条折一 二次设计 导 学 过 程 折,剪一剪,再拼一拼,看自己能否解答其中的问题。 学展讲练: 先请学会的成员在组内借助长方形纸条讲一讲解决问题的过程,再让其它成员讲一讲。 7
汇报点评:(根据情况适时讲解) 1、在班内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 2、想一想,怎样列式才能表达我们想的过程呢? 3、讲解算式表达的含义:明确每次剩余的都是上次剩余部分的1/2。 导 学 过 程 巩固练习: 用长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 1/3×1/4= 2/5×1/3= 拓展延伸: 观察今天做的算式题,你找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了吗?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三) 1的1/2 1/2的1/2 1×1/2=1/2 1/2×1/2=1/4 导学反思
8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新授 5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分数乘法(三)(二) 学习目标 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计算。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课件 导学设计 温故互查 : 独立完成后二人小组相互说一说 15×3/4= 18×1/6= 自学感悟: 1 找出一个长方形的3/4,并涂成黄色。 2 取黄色部分的1/4,涂上红色。 二次设计 导 学 过 程 3 思考:既涂黄色又涂红色的部分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取黄色部分3/4的1/4,应该怎样列式? 学展讲练: 先在组内讲一讲以上两个问题,然后观察算式,联系自己的涂色过程及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9
汇报点评:(根据情况适时讲解) 1、既涂黄色又涂红色的部分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取黄色部分3/4的1/4,应该怎样列式? 在班内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 2、你发现了什么? 3、引导学生结合图形归纳分数乘分数的导 学 过 程 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明白分子相乘,分母也相乘的缘由。 巩固练习: 依据自己总结的方法计算下列式子的结果 3/8×1/2= 5/6×1/3= 拓展延伸: 课本第8页第2题 分数乘法(三) 3 1 3×1 3 ——×—— = ——— = —— 4 4 4×4 16 分数乘分数,分子相乘,分母也相乘。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10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练习 6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分数乘法(三)(三) 学习目标 能运用分数乘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用分数乘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明白在什么情况下用分数乘法,能找对单位“1”。 课件 导学设计 温故互查: 独立完成后二人小组相互说一说 1/4×2/3= 7/8×5/14= 重点交流计算方法及约分格式。 自学感悟: 1 独立解答课本第8页3,4题。 2思考:这两个题是用什么算式解 二次设计 导 学 过 程 答的?分数乘法的意义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在这两个题中是求谁的几分之几呢? 学展讲练: 1 在组内讲一讲以上两个问题。 2 组长负责把大家存在的共性问题记录下来 11
汇报点评:(根据情况适时讲解) 1、铺草坪的面积占校园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2、两个班分别打扫了操场的几分之几? 汇报时要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找到标准量,明白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导 学 过 程 多少用乘法,此外注意书写格式。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巩固练习: 课本第9页第6、7题。 拓展延伸: 课本第9页第5题。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三) 空地(3/5)的2/5是草坪 3 2 2 草坪: —— × —— = —— 5 3 5 导学反思 12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练习一 1、回顾本单元的主要知识,总结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形学习目标 成知识网络。 2、能熟练计算分数乘法,并能运用相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总结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形成知识网络。 能熟练计算分数乘法,并能运用相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 导学设计 自主尝试: 本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 小组合作整理并记录 合作交流: 教师引导总结归纳: 导 学 过 程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时候用分数乘法,即分数乘法的意义。a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 b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我们还学习了整数乘分数的计算 二次设计 复习 7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13
方法,(整数与分子相乘,分母不变。)和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分子相乘,分母也相乘。)。在计算时可以先约分再相乘,一定要注意约分格式哦! 3在解决分数乘法的应用题时,应注意找对单位“1”。 导 学 过 程 自我检测: 练习一 第1—5题 独立完成后,在组内互讲 巩固练习: 练习一 第6—10题 拓展延伸: 练习一 第11—14题 板书设计 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 分 意义 数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乘 整数乘分数:整数乘分子,分母不变。 法 计算方法 分数乘分数:分子相乘,分母也相乘。 导学反思 14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新授 8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长方体的认识 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学习目标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的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并运用其特点了解一些简单的问题。 学习重点 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学习难点 通过观察发现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学习准备 课件 长方体、正方体框架模型,长方体、正方体模型。 导学设计 温故互查: 二人小组相互说一说 1 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2 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自学感悟: 自学课本第13页,并完成第14页“试导 学 过 程 一试”中的题目,将自己在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记录下来. 学展讲练: 1 在组内交流第13页的内容,说一说什么是正方体和长方体的顶点,棱和面。 2 在组内交流补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二次设计 15
汇报点评:(根据情况适时讲解) 1、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棱和面? 2、长方体有几个顶点,几条棱?几个面?正方体呢? 3、长方体的棱与棱之间有什么关系?面与面之间有什么关系?正方体导 学 过 程 呢? 4、你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还有哪些认识?巩固练习: 课本第15页第1---4题 拓展延伸: 结合具体的长方体指一指长、宽、高。用硬纸板做一个棱长为5厘米的正方体,再做一个长、宽、高分别是7厘米、5厘米、3厘米的长方体。 长方体的认识 顶点 板书设计 正方体 长方体 个数 8 个数 6 面 形状 都是正方形 大小关系 都 相等 条数 12 棱 长度关系 都相等 3组 每组棱长度相等 8 长方形(最多其对面6 中有两个相等 正方形) 12 导学反思 16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展开与折叠 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正方体的认识。 2、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通过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 课件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子。 导学设计 温故互查 : 二人小组相互说一说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自学感悟: 1(出示主题图)小红把一个正方体盒子沿着棱剪开,得到一个展开图。你能看懂她是怎样剪的吗? 导 学 过 程 2你也试着剪一个正方体,看会得到怎样的展开图? 3再将一个长方体盒子沿棱剪开,试试看。 学展讲练: 在组内依次交流自学感悟中的3个问题,相互学一学。注意要给大家演示一下你是沿哪些棱依次剪开的?并将展开图摆放在一起,比较一下。 二次设计 新授 9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学习目标 17
汇报点评:(根据情况适时讲解) 1、说一说自己先后沿哪些棱剪开正方体盒子得到展开图的,并将展开图帖在黑板上。 2、比较这些正方体展开图,想象这些展开图如何重新围成正方体? 3、讲一讲自己先后沿哪些棱剪开长导 学 过 程 方体盒子得到展开图的,并将展开图帖在黑板上。 4、比较这些长方体展开图,想象这些展开图如何重新围成长方体? 巩固练习: 课本第16页第1---2题 拓展延伸: 课本第17页第1---2题 展开与折叠 正方体展开图: 长方体展开图: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18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新授 10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长方体表面积(一) 1、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丰富对现实空间观念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况,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能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 课件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子 导学设计 温故互查 : 二人小组相互说一说 1 什么是面积?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面各有什么关系? 自学感悟: 1 自学课本第18页,看能否解决其 二次设计 导 学 过 程 中的问题。 2思考:长方体的表面积=? 学展讲练: 1 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向别人学习。 2 小组内探究求长方体表面积的其它方法。 3 组长记录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遇到困难及时向老师求助。 19
汇报点评:(根据情况适时讲解) 1 由于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所以长方体的表面积=? 2 汇报其它方法: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讲清过程,提倡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 其它方法可以归为: 长方体表面积=上下两个底面+4个侧面 导 学 过 程 侧面可以用底面周长乘高来计算。 3 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 巩固练习: 课本第18页“试一试” 拓展延伸: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10厘米,8厘米,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用两种方法解答)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长方体表面积=上下两个底面面积+底面周长×高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导学反思 20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练习 11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长方体的表面积(二) 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件 导学设计 温故互查 : 二人小组相互说一说 1 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正方体呢? 2 一个长方体饮料盒,它的长、宽、高分别是6.5厘米,3.8厘米、10.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二次设计 导 学 过 程 自学感悟: 独立完成课本第19页第2---3题。 学展讲练: 1 交流自己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组长记录存在问题。 2 思考:在解决长方体表面积的实际问题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21
汇报点评:(根据情况适时讲解) 1、第2题中求商标的面积实际上是求哪几个面的面积?商标面积是多少? 2、一个洗衣机布罩要做几个面?哪个面是不需要做的?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该注意什么?导 学 过 程 (考虑我们要求哪些面的面积) 巩固练习: 课本第19页第4、5题 拓展延伸: 课本第19页第6题 长 方 体 的 表 面 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 棱长×棱长×6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22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新授 12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露在外面的面 1、在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中,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求表面积的问题。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解决有关求表面积的问题。 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课件 骰子若干 导学设计 温故互查 : 1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12厘米,8厘米,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2 一个棱长为8厘米的正方体,表面积是多少? 独立完成后二人小组相互说一说 二次设计 导 学 过 程 自学感悟: 借助骰子和书,自学课本第20页,试着解答其中的问题,并将自己在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记录下来. 学展讲练: 1 交流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可以用书作墙,骰子当纸箱演示) 2 怎样才能又快又准地数出露在外面的面的个数? 23
汇报点评:(根据情况适时讲解) 1、依次汇报课本上的问题。 2、 引导学生有序观察,结合学生的发言总结有序观察的策略:一种是看每个纸箱 露在外面的面,再计算全部纸箱露在外面的面。另一种是分别从证明、侧面、上面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看每个角度都能看到几个面,再计算一共有几导 学 过 程 个面露在外面。 巩固练习: 课本第21页第1、2题 拓展延伸: 课本第21页第3题 板书设计 露在外面的面 观察要有序 导学反思 24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复习 13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练习二(一) 1、回顾本单元的主要知识,对长方体的特点及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都很熟练,形成知识网络。 2、培养学生抓住重点整理知识的能力。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整理本单元的主要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培养学生抓住重点整理知识的能力 课件 导学设计 自学感悟: 本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独立整理。 学展讲练: 1 小组内交流自己整理的知识,相互补充. 2 怎样呈现我们学到的知识能让别 二次设计 导 学 过 程 人更明白? 3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还存在哪些问题,在组内提出来,相互讲一讲。 4 你还想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哪些方面的知识? 汇报点评: 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帮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1 本单元学的主要内容: 25
2 本单元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组内未解决的) 自学检测: 准备一个长方体纸盒,指出面积相导 学 过 程 等的面和长度相等的棱,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并计算它的表面积。 巩固练习: 课本第22页第2、3、4题 拓展延伸: 课本第23页第6题 长方体:顶点(8个) 棱(12条)(总棱长=(长+宽+高)×4) 面(6个)(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顶点(8个) 棱(12条)(总棱长=棱长×12) 面(6个)(表面积=棱长×棱长×6)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26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练习 14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练习二(二) 1 探究正方体或长方体拼或切引起露在外面的面的变化规律; 2 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探究正方体或长方体拼或切引起露在外面的面的变化规律; 能在具体例子中准确理解题意,区分棱和面的不同。 课件 导学设计 自学感悟: 独立完成练习二第5、7题。 学展讲练: 1、交流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 2、将第5题中的正方体增加至3个,拼成的长方体表面积应怎样求?增 二次设计 导 学 过 程 加至4个呢?5个呢? 3、若有一个横截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垂直于长切开,表面积会怎样变化? 汇报点评: 1 先汇报第5、7题的解答过程。 教师及时讲解,绳子绕过的就是长方体的总棱长,所以绳子的长度=长方体的总棱长+接头处的长度 27
2 汇报学展讲练中的第2、3个问题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每增加一个正方体,表面积就增加了多少?使学生明白,每增加一个正方体,表面积就增加4个面,或者每个接口都会减少2个面。反之将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切开,每个切口都会增加2个底导 学 过 程 面。我们可以找出规律进行计算。 巩固练习: 课本第23页第8题 拓展延伸: 已知一个长方体的上下两个面都是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垂直于高切开,得到3个小正方体,3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比长方体多多少平方分米? 正方体、长方体的拼切引起表面积的变化 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 板书设计 表面积减少了2个面 (一个接口少2个面) 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切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 表面积增加了2个面 (一个切口多2个面) 导学反思
28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倒数 1、在计算、比较、观察中,发现倒数的特征并理解倒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一数的例数的方法。 发现倒数的特征,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理解倒数的意义 课件 导学设计 温故互查 : 计算(独立完成后,二人小组相互说一说) 75×2/3= 9/8×4/3= 5/6×7/8= 5/54×9= 自学感悟: 1 以猜汉字导入,如果把“杏”字上导 学 过 程 下颠倒,变成什么字了?(呆)把“吴”字颠倒呢?(吞)那数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性呢? 2 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24页,在书上完成“算一算”,并认真观察思考,看你有什么发现? 学展讲练: 在组内交流你的发现。 二次设计 新授 15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29
汇报点评:(根据情况适时讲解)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总结几组算式的共同点(乘积都是1),以及算式左边两个乘数的关系(分子分母互相颠倒)从而引出倒数的概念。 1 怎样描述上面算式中两个乘数的导 学 过 程 关系呢?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怎样理解“互为”二字? 3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巩固练习: 课本第24页“试一试”“练一练” 拓展延伸: 0有倒数吗? 倒数 3/2×2/3=1 2×1/2=1 8/11×11/8=1 1/10×10=1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特点:分子分母颠倒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30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新授 16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分数除法(一)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学习目标 2、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课件 每人准备一张长方形纸 导学设计 温故互查 : 二人小组相互说一说 1 什么是倒数? 2 写出下列个数的倒数 5/13 2 1/5 5/4 自学感悟: 利用手中的长方形纸研究下列问题: 二次设计 导 学 过 程 1 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 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展讲练: 1在组内交流以上问题的解决过程。 2 完成课本第26页“填一填想一想,再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31
汇报点评:(根据情况适时讲解) 1、你是怎样解答自学感悟中的两个问题的?怎样列式?用长方形纸演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从图中发现数学信息,利用图解决数学问题。) 2观察第26页填一填想一想中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导 学 过 程 引导学生对算式进行观察,总结归纳出除以一个整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巩固练习: 课本第26页“试一试” “练一练”中的第1、2题 拓展延伸: 课本第26页第3题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一) 4/7 ÷ 2 = 4/7 × 1/2=2/7 4/7 ÷ 3= 4/7 × 1/3=4/21 除以一个整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导学反思
32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新授 17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分数除法(二)(一) 借助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算理。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借助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算理。 借助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算理。 课件 导学设计 温故互查 : 有2/3千克饼干,要平均分给3位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分得多少千克饼干? 独立完成后二人小组相互说一说 自学感悟: 1 自学课本第27页,独立解决其中的问题。 二次设计 导 学 过 程 2思考:“分一分”中的(3)(4)(5)题你是怎样得出结果的?有共同点吗?列的算式有相同点吗?画一画中的3个题目呢?你有类似的发现吗? 学展讲练: 1依次交流以上问题 2 组长记录你们伟大的发现及存在的问题 3 完成第28页填一填想一想,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33
汇报点评:(根据情况适时讲解) 1集体订正课本第27页上问题的答案 2观察“分一分”中(3)(4)(5)题你有什么发现? 3通过观察第28页“填一填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导 学 过 程 引导学生发现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在具体操作中(除数)分数的倒数即单位“1”中含有这个分数的个数。 巩固练习: 课本第28页“试一试” 拓展延伸: 观察试一试中的两个算式,你又有什么新发现呢? 分数除法(二) 4÷1/2 = 4×2=8 4÷1/3= 4×3=12 板书设计 除以一个分数或整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一个数(0除外) 一个饼中有2个1/2 一个饼中有3个1/3 导学反思 34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练习 18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分数除法(二)(二) 学习目标 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能正确计算一个数除以分数 课件 导学设计 温故互查 : 独立完成后,二人小组相互说一说 计算 7÷1/2= 3/8÷6= 自学感悟: 独立完成课本第28页“练一练”中第1、2题。 二次设计 导 学 过 程 学展讲练: 1 交流自己解决第一题的过程。组长记录存在问题。 2 交流第二题的解答过程,讲一讲解方程的依据及过程。 3 收集大家算错的例子,讨论一下错在哪里,怎样避免出现此类错误? 35
汇报点评:(根据情况适时讲解) 1、各组汇报出错情况 2、引导学生总结避免出错的方法。 3、把错题改正过来 巩固练习: 导 学 过 程 课本第28页第3题 拓展延伸: 课本第28页第4题 每杯装1/4升×可装杯数=3升 解:设可装X杯。 1/4X=3 1/4X÷1/4=3÷1/4 X=12 答:一壶水可装12杯。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36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新授 19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分数除法(三)(一) 1、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是解学习目标 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2、在解方程中,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找准单位“1”,利用线段图,分析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课件 导学设计 温故互查 : 1 小红家的门高2米,小红的身高大约是门高的4/5,小红的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 2 分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独立完成后二人小组相互说一说 自学感悟: 二次设计 导 学 过 程 1 出示主题图,根据获取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 操场上有多少人参加活动?尝试独立解答。 学展讲练: 1 讨论:如何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提示:可以先找出单位“1”) 2 根据线段图能找出等量关系吗?现在可以列方程解答吗? 37
汇报点评:(根据情况适时讲解) 1、怎样画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2、你是怎样找出等量关系的? 3、列方程解答的过程 4、还有别的方法吗? 导 学 过 程 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必要时要讲清画线段图的方法,结合分数乘法的意义,找出等量关系,然后列方程解答。对于算式方法应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理解为什么用除法。 巩固练习: 课本第29页“试一试” 拓展延伸: 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怎样判断该用乘法还是除法解决问题呢? 分数除法(三) “1” 总人数 板书设计 是总人数的2/9 ? 跳绳人数 6人 导学反思 38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练习 20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分数除法(三)(二) 1、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是解学习目标 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2、在解方程中,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找准单位“1”,利用线段图,分析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课件 导学设计 温故互查: 二人小组相互说一说 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自学感悟: 1 独立完成第30页第一题 2 组内交流解答过程 学展讲练: 二次设计 导 学 过 程 1 出示第30页第2题的题目 2讨论“八折”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理解“八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8/10。) 3 独立解答 4 组内交流解题过程。 汇报点评:(根据情况适时讲解) 1、班内汇报第2题的解题过程。 2、用算式方法如何解答? 39
学生汇报完毕后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列的式子,发现都是用除法。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单位“1”,观察这几个题目中的单位“1”,有什么共同点?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找出分析发呢数应用题的方导 学 过 程 法,首先找出单位“1”,再分析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的,最后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判断用乘还是除法解答。巩固练习: 课本第30页第3题 拓展延伸: 课本第30页第4题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三) “1” 原价: ? 原价的8/10 现价: 56元 导学反思 40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复习 21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练习三(一) 1、回顾本单元的主要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对分数除法有整体的认识。 2、培养学生融合知识的能力。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整理本单元的主要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能前后联系把知识融合在一起。 课件 导学设计 自学感悟: 本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独立整理。 学展讲练: 1 小组内交流自己整理的知识,相互补充. 2 怎样呈现我们学到的知识能让别 二次设计 导 学 过 程 人更明白? 3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还存在哪些问题,在组内提出来,相互讲一讲。 汇报点评: 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帮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1 本单元学的主要内容: 2 本单元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组内未解决的) 41
重点讲解: 怎样分析分数应用题? 1 先找单位“1”,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找单位“1”。 2 画线段图表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及问题。引导学生说一说画线段图应注导 学 过 程 意什么? 3分析数量关系并解答。 巩固练习: 利用分析应用题的方法,在组内分析练习三中第4题和第5题,注意表达要准确。然后独立完成第4、5题。 拓展延伸: 练习三第9题 分数除法 板书设计 1“平均分” 意义 2已知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1”, 可列方程也可用除法解答。 算法: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导学反思
42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练习 22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练习三(二) 学习目标 提高利用倒数及分数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通过练习提高计算分数乘除法的能力,并解决实际问题。 画线段图分析分数应用题,及分数除法的计算。 课件 导学设计 一、计算练习 1 独立完成练习三1—3题 2 组内交流计算过程 3 收集组内成员计算出错的题目,讨论如何避免出错的方法。 4 班内汇报: 重点解答易出错的问题和疑难问 二次设计 导 学 过 程 题。 二、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1 独立完成第6、7题 2 组内交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 纠错改正 43
三、 班内汇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用严谨的数学语言表达分析过程。 导 学 过 程 巩固练习: 课本第32页第8题 拓展延伸: 课本第32页第10题 板书设计 “1” 全程: 需要 ?时 全程的5/11 行驶: 用了10时 导学反思 44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复习 23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整理与复习(一)(一) 复习分数乘法,长方体(一),分数除法三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加深对这几个单元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复习分数乘法,长方体(一),分数除法三个单元的主要内容 加深对这几个单元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课件 导学设计 自学感悟: 整理分数乘法,长方体(一),分数除法三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列表,网络图示等方式呈现。 学展讲练: 1在组内交流本阶段所学知识。 2 组内成员合作,将比较重要的或 二次设计 导 学 过 程 容易出错的,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用数学习题的形式呈现出来。(避免数字太大和计算繁杂的题目,目的能考察这些知识点。) 3 组组交换题目,尝试练习,并检查题目是否存在问题。 45
汇报点评: 1 班内交流各组出的习题,并评比,看谁出的题目好。 2在本阶段学习中,你还有哪些疑惑或想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在班里讲一讲。导 学 过 程 巩固练习: 课本第34页第1、2题 拓展延伸: 课本第34页第5题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分数乘法:意义、算法 分数除法:意义、算法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导学反思
46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复习 24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整理与复习(一)(二) 加深对分数乘法,分数除法,长方体表面积的理解与掌握,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解决长方体拼接引起表面积变化的问题,发展空间观念。 能想出多个长方体拼的方案,并计较哪个表面积最小,哪个最大。 课件 导学设计 自学感悟: 独立完成第3、4题。 学展讲练: 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并比较哪种拼的方法得到的长方体表面积最小? 汇报点评: 二次设计 导 学 过 程 第3题: 1 把10包纸巾包起来,有几种包法? 2 每种包法需要多大面积的塑料纸? 3 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塑料纸? 借助实物演示引导学生理解包装方法并计算。 47
第四题: 1、分成两个相同的长方体,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2、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3、还有别的方法吗? 导 学 过 程 引导学生理解切开后表面积就增加2个底面,即表面积总和多了20×20×2平方厘米,则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为20×20×(6+2)÷2平方厘米 巩固练习: 课本第35页第7、8、9题 拓展延伸: 课本第35页第6题 整理与复习(一) 板书设计 方法一: 方法二: 20×20×2+20×10×4 20×20×(6+2)÷2 =800+800 =400×8÷2 =1600平方厘米 =1600平方厘米 导学反思
48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粉刷墙壁 1、综合应用图形的面积、计算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学习目标 用数学的意识。 2、发展实际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综合应用图形的面积、计算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尺子 导学设计 一、组内讨论:要粉刷教师的墙壁,我 们需要调查哪些数据呢? 二、班内汇报,定方案。 1 教室前后黑板共几块?分别测量每块黑板的长和宽。 2 教室左右两面墙共有多少个窗户,多少个门?分别测量每个窗户的长和导 学 过 程 宽,每个门的长和宽。 三、实际测量 1实际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2 实际测量 二次设计 实践课 25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49
四、 计算 1 左右两面墙(除去窗户和门)的面积分别是( )平方米和( )平方米。 2 前后黑板的面积一共是( )平导 学 过 程 方米,前后墙壁(除去黑板)的面积是 ( )平方米。 3 我们要粉刷的面积一共是( )平方米。 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36页“购买涂料”部分 拓展延伸 课本第37页“练一练” 粉刷墙壁 需要粉刷四周: 板书设计 前后墙壁面积 — 两块黑板面积 左右墙壁面积 — 窗户和门的面积 需要粉刷的面积是:? 导学反思
50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体积与容积 了解体积和容积,进一步能够有效区分物体的体积和容积;初步学会比较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大小的方法。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能够有效区分物体的体积和容积 学会比较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大小的方法。 两个量杯、土豆、红薯、水槽。 导学设计 温故互查 教师让学生能够观察教室的物体,哪些物体比较大?哪些物体比较小?哪些容器放东西多?哪些容器放东西少?(同桌互说) 自学感悟 1.感受物体的体积 教师出示土豆和红薯让学生观察比导 学 过 程 较哪个大一些,并作答。 2.感受物体的容积 教师出示一个量杯和一个水槽,并问学生哪个装水装的多一些? 3.要想准确比较物体的大小和容纳多少,需要掌握一些好方法。 学展讲练 1.实验论证 (1)取两个大小相同的量杯,在杯 二次设计 讲授 26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学习目标 51
中倒入同样多的水,将土豆和红薯分别放在两个量杯中,量杯里的水一定要完全能够浸泡土豆和红薯。 学生记录刻度,准确比较物体的大小,并理解“体积”的定义。 (2)在理解“体积”的基础上,设计一个实验解答“两个杯子装水的多少”的问题。 导 学 过 程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理解“容积”的定义。 汇报点评 1、什么是体积?2、什么是容积? 3、体积和容积有什么区别? 4、如何比较物体的体积的大小,如何比较物体的容积的大小? 巩固练习 课本42页的1.2.3题。 拓展延伸 课本42页4题。 体积与容积 板书设计 体积:物体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容纳物体的大小 导学反思 52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讲授 27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体积单位(一) 1、认识体积、容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升、毫升。 2、感受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升、毫升的实际意义。 进一步有效建立体积的空间观念 初步感知体积单位的大小 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实物 导学设计 温故互查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学过哪些面积单位?那么体积单位是什么呢? 自学感悟 自学课本43页,将自己在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记录下来。 学展讲练 1.把自己学会的知识给同桌讲一二次设计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导 学 过 程 讲。 2.在组内探讨自己不懂的问题,相互学一学。 3.组长负责把大家存在的共性问题记录下来。 4.本节的主要内容是体积单位,请大家交流一下体积的单位都有哪些,说一说那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 5.1升、1毫升究竟是多少? 53
汇报点评(根据情况适时讲解) 1.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 2.容器内盛放液体的量一般用什么做单位?它们和常见的体积单位如何换算? 导 学 过 程 巩固练习 课本第44页“量一量” 拓展延伸 课本第45页第2题: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的体积,增强学生对体积、容积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 体积单位 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记作1 m3 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记作1 dm3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54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练习 28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体积单位(二) 学习目标 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熟练掌握体积单位,并灵活运用。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熟练掌握体积单位,并灵活运用。 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熟练掌握体积单位,并灵活运用。 课件 导学设计 选择填空 (1)盛满一杯牛奶,( )的体积就是( )的容积。 ① 杯子 ② 牛奶 (2)装满沙子的沙坑,( )的体积就是( )的容积。 二次设计 导 学 过 程 ① 沙子 ② 沙坑 (3)求一个油桶能装油多少升,是求油桶的( )。 ① 表面积 ②体积 ③容积 (4) 求一个无盖木箱占的空间有多大,是求木箱的( )。 ①表面积 ②体积 ③容积 (5) 求一个无盖木箱能容纳多少东西,是求木箱的( )。 ①表面积 ②体积 ③容积 55
多媒体出示 第1题,可以让孩子通过看图,想像出每个图形是由4块31 cm的小正方体拼成的,它的体积都是4立方厘米。 注意:数小正方体的时候,不要忽略了隐藏起来看不见的部分。 导 学 过 程 巩固练习 让孩子根据插图想像出物体的实际大小,想像用体积1 cm、1 dm和1 m的正方体进行测量,然后根据物体的实际大小选择合适的体积单位。答案依次是10 cm、22 dm和40 m。 333333拓展延伸 体积与容积 板书设计 任何物体都有体积,只有容器才有容积。 体积单位从小到大: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立方米 导学反思 56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讲授 29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长方体的体积(一) 1、结合具体情况和实践活动,操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学习目标 2、在观察、操作、操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同上 长方体模型多个、直尺等。 导学设计 温故互查 同学们猜想一下“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 自学感悟 1.出示长方体模型,变化其长宽高,从长、宽、高和体积四方面说说自己的发现。 2.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认为长方体的体积和什么有关? 学生大胆猜想,记在脑海中等待验证。 学展讲练 1.以小组为单位,用一些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记录它们的长宽高,并完成课本上的表格。 2.小组汇报 二次设计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导 学 过 程 57
(1)汇报猜想出的公式(2)汇报验证过程 3.发现总结长方体体积公式 (1)学生动笔算一算每一组长、宽、高相乘的积,并把计算结果和表中的体积进行比较,得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2)如何计算正方体的体积呢? 导 学 过 程 汇报点评 1.长方体的体积和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2.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呢?教师讲解公式及如何用字母表示。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有什么共同点呢?(都是底面积乘高) 巩固练习 课本第48页第1题和第2题。 拓展延伸 课本第49页第5题。 长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 = 长 × 宽 × 高 板书设计 v = a × b × h 由此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 = a× a× a= a3 导学反思 58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练习 30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长方体的体积(二) 1.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计算长方体、正方体体积。 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找出长方体的计算方法。 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找出长方体的计算方法。 长方体模型多个、直尺等。 导学设计 温故互查 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怎样的关系,如何计算呢?正方体呢? 自学感悟 1.出示课本第48页第一题。学生自己动手摆出相应形状,数出小立方体的个数,再用公式进行验证。 二次设计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导 学 过 程 2.出示课本第48页第二题。学生利用计算公式计算体积。 学展讲练 1.出示课本第49页第四题、第五题和第七题。同桌合作完成,解决生活中具体的问题。 2.第5题要让学生探究理解一个长方体截成一个体积最大的正方体,必须知道棱长是最短一条边,即:3×3×3=27(立方厘米) 59
汇报点评 1.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呢? 2.怎样将一个长方体截成一个体积最大的正方体呢? 导 学 过 程 巩固练习 课本第49页第6、8题 拓展延伸 课本第49页实践活动 长方体的体积(二) 板书设计 一个长方体,长20厘米,宽12厘米,高5厘米 一个正方体,棱长是6分米。 一个长方体,底面积是60平方厘米,高7厘米。 一个长方体,底面是边长为2分米的正方形,高5分米 导学反思 60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新授 31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体积单位的换算 1.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学习目标 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在观察、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观察、操作中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观察、操作中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图表课件 导学设计 温故互查 说一说常见的体积单位都有哪些。 自学感悟 学生用手中的教具摆出正方体: 1排摆10个,每层正好摆10排,也就是说,每层可以摆100个。高是1分米=10厘米,盒子里正好摆10层。即 二次设计 导 学 过 程 1分米3 = 1000厘米3,1升 = 1000毫升。 学展讲练 1.小组用以上方式探究立方米与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即体积为1米3的正方体,它的棱长为1米;也可看成是棱长为10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0×10×10=1000分米3,1米3 =1000分米3,1 m3 = 1000 dm3。 2.填表格,比一比了解长度、面积 61
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课本第51页“填一填”) 汇报点评 1.1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1升=( )毫升 1立方米=( )立方分米 2.两个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导 学 过 程 是 ( )。 巩固练习 课本第51页第1、2题 拓展延伸 课本第51页第3题。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对电视机包装箱上“60×50×40”这个数据信息进行解释,然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并计算。体积是60×50×40=120000(立方厘米)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换算 1分米3 = 1000立方厘米 1升 = 1000毫升 1米3 = 1000 立方分米 1m3 = 1000 dm3 导学反思 62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练习四 1.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计算长方体、学习目标 正方体体积。 2.在观察、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观察、操作中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观察、操作中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课件 导学设计 学展讲练 1.出示练习四第1题:求图形的体积可以让学生独立计算。交流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 2.练习四第3题:让学生应用体积单位的进率、单位换算等知识来判断 导 学 过 程 3.第4题,填上适当的体积单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填上适当的单位,进一步感受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交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比画一下。 4.第5题:通过计算可以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体会虽然结果相同,但表面积 二次设计 练习 32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63
和体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并可以结合实物指一指、说一说。 5、第7题:使学生理解两个图形所占的空间就是这两个图形的体积。 6、第8题:注意要把4厘米化为0.04米。 导 学 过 程 巩固练习 《练习四》第2、7、9、10题 拓展延伸 实践活动 练习四 板书设计 45×28×0.04=50.4(立方米) 50.4÷1.5 = 33.6(车) 考虑实际情况,需要34车。 导学反思
64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新授 33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有趣的测量 1.结合具体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头的试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学习目标 体积的测量方法。 2.在观察、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 水槽、水、不规则石头 导学设计 温故互查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如何测量呢? 自学感悟 1. 自学课本第54页,交流自己的收获。 2.组长将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 学展讲练 1.以小组为单位,先制定测量方案,再实际测量。 2. 方案一:找一个长方体形状的容器,里面放一定的水,量出水面的高度后把石头沉入水中再一次量出水面的高度。这时计算一下水面升高了几厘米,用“底面积×高”计算出升高的体积。也可以分别计算放入石头前的体积与放入石头之后的总体积之差。 方案二:将石头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 二次设计 导 学 过 程 65
并将溢出的水倒入有刻度的量杯中,然后直接读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头的体积。 汇报点评 1.教师小结:这两种方案实际上都是把不规则的石头的体积转化成了可测导 学 过 程 量计算的水的体积。 2.引导学生说出“石块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石块的体积”。 巩固练习 课本第55页“试一试”第1题 拓展延伸 课本第55页“试一试”第2题 有趣的测量 依据“底面积×高”的方法计算 2×1.5×0.2=0.6(立方分米)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66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34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1.18—2013.2.8 总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一) 1.使学生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 学习目标 分数混合运算。 2,培养学生操作、归纳能力.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 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 课件 导学设计 温故互查 回顾整数混合运算的方法,同桌互说订正 自学感悟 自学课本56页,将自己在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记录下来。 学展讲练 二次设计 导 学 过 程 1、出示情景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 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学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 3、对问题的解加以解释,即航模小组有3人。 67
汇报点评 1.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相同的。 2.强调书写格式. 巩固练习 课本56页“试一试” 导 学 过 程 拓展延伸 课本56页3、4题。 板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一) 12×1/3×3/4 = 4×3/4 = 3 只含同一级运算,按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导学反思 68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新授 35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分数混合运算(二)(一) 1、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观察比较中,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件 导学设计 温故互查 说一说以前学过的整数混合运算的方法。( 同桌二人) 自学感悟 自学课本60页,自学中疑点问题记录 学展讲练 二次设计 导 学 过 程 1、出示情景图,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 2、分组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 3、组长对问题的解加以解释,能否用图来表示呢? 4、学生讨论完成 汇报点评 69
1.想要清楚地了解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大家有什么好方法吗? 2.运用画图能帮我们理清思路,大家要学会应用。 3.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导 学 过 程 适用。 巩固练习 课本59页“试一试”1题 拓展延伸 课本59页“试一试”2题 板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二) 65×1/5=13(辆) 1+1/5=6/5 65+13=78(辆) 65×6/5=78(辆) 65+65×1/5 65×(1+1/5) 答:第二天的成交量是78辆。 导学反思 70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课时 练习 36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分数混合运算(二)(二) 1、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观察比较中,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件 导学设计 温故互查 回忆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与同桌说一说 自学感悟 1、看图列式计算。 让生认真审题,找准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二次设计 导 学 过 程 让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计算。 生独立完成,订正。 3、解方程。 独立完成,订正 学展讲练 第4题: 1.让生认真审题,找出等量关系式。 2 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71
第5题 1. 认真审题,找准等量关系式 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巩固练习 果园里有梨树180棵,苹果树比梨树多1/6,苹果树有多少棵? 导 学 过 程 拓展延伸 用简便方法计算: (1)5/6×1/13+1/2×5/13+5/3×1/13 (2) 2/7×2/3+5/7+2/3 分数混合运算练习 分数混合运算顺序:同整数一样,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72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新授 37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分数混合运算(三)(一) 1、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 课件 导学设计 温故互查 (1)4/25×3/8÷4/25×3/8 (2)6/7-6/7×1/2+2/3 自学感悟 1.自学课本第60页,先尝试估算,再理解。 2.小组交流,讨论估算结果,注意 二次设计 导 学 过 程 估算要有依据。 3.提出困惑的问题,等待解决。 学展讲练 1.学生尝试自己画图,试着分析数量间的关系。 2.全班交流,找到题目中最基本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3.变式练习:把题目中的“比上月节约了1/7”改为“比上月多用了1/7”,学生再次利用图找出等量关系。 73
汇报点评 1.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时,要学会画图来理清数量关系,才能化难为易。 2.估算要有依据,也有助于理清思路。 3.要注重对结果的检验和解释。 导 学 过 程 巩固练习 课本“练一练”第2、3题。 拓展延伸 “练一练”第4题,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板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三) 1.估算 2.画图 3.列方程 4.检验 导学反思 74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练习 38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分数混合运算(三)(二) 1.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件 导学设计 温故互查 1.一项工程,5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 2.一项工程,每天完成1/4,几天完成? 学生读题,找出等量关系式. 自学感悟 二次设计 导 学 过 程 1.出示上面的题,让学生读题。 2.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引导学生说出:工作时间等于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效率。 4.讨论完成。 5.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展讲练 《练习五》第8题 75
汇报点评 1.展示学生在做第8题时画出的线段图。 2.请学生讲解题的思路,理清数量关系。 巩固练习 导 学 过 程 《练习五》1.2.3.4.5题。 拓展延伸 第11题。 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1.画图 板书设计 2.列方程 3.检验 导学反思 76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讲授 39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数学万花筒 1.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件 导学设计 温故互查 4÷8/3-3/5 5/9×2/5÷4/9 自学感悟 1.出示:“以碗知僧” 2.学生读题。 3.互相交流大意。 4.组长记录自学后困惑的问题 二次设计 导 学 过 程 学展讲练 师讲解大意: 山上有一古寺叫都来寺,在这座寺庙里,3个和尚和吃一碗饭,4个和尚合分一碗汤,一共用了364只碗,请问都来寺里有多少个和尚? 1.学生讨论从中能得到什么信息。 2.交流。 77
3.教师提示可利用方程的知识解决这个有趣的问题 4.学生讨论完成。 5.交流 巩固练习 导 学 过 程 课本第62页第6题。 拓展延伸 课本第63页第11题 以碗知僧 解:设都来寺里有X个和尚。 1/3X+1/4X=364 7/12X=364 X=624 答:都来寺里有624个和尚.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78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练习五 练习 40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学习目标 进一步巩固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件 导学设计 温故互查 回忆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及解题的方法 二人小组相互说一说 自学感悟 1、计算。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次设计 导 学 过 程 2、受伤的鸟。 让学生独立分析、计算。 交流订正。 3、占地面积。 让学生独立分析、计算 79
交流订正 4、拉拉队。 让学生独立分析、计算。 交流订正。 5、水资源。 让学生独立分析、计算。 交流订正 导 学 过 程 巩固练习 课本63页7、8、9题 拓展延伸 课本63页10题 板书设计 练习五 长方形面积=长×宽 =长×(长×4/5) 仓库地面面积是: 15×(15×4/5) =15×12 =180(平方米) 导学反思
80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新授 41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百分数的认识(一) 1. 初步认识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读写百分数。 2. 提高学生应用百分数的能力。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认识百分数的意义,使学生正确读写百分数。 认识百分数的意义,使学生正确读写百分数。 写有百分数的资料卡。 导学设计 温故互查: 1、什么叫分数?什么是分数的分数单位? 2、你见过百分数吗?百分数和一般的分数有什么不同? 自学感悟: 1、教材中的“比一比”的第(1) 二次设计 导 学 过 程 小题,你认为选派哪名队员比较合适?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小组讨论,同学间交流。 2、出示:“比一比”的第(2)小题,学生自主分析表格中提供的信息,交流:你认为哪个品种的发芽情况最好? 81
学生交流写出分数后进行比较,认识到把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就容易比较了。 学展讲练: 1.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树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比、百分率)。 导 学 过 程 2、百分数的读写。 22/100写作(22℅),读作:(百分之二十二)。 巩固练习: 1、写出下列百分数:1℅、100℅、103℅。 2、写出下列百分数:百分之二点五、百分之十八点八、百分之零点三。 拓展延伸: 说一说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百分数的认识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意义: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 百分数的读写: 导学反思
82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练习 42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百分数的认识(二) 1. 进一步掌握百分数的意义,熟练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方法。 2. 初步练习使用百分数,提高学生用百分数的能力。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加强对百分数的认识。 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加强对百分数的认识。 使用图表进行教学。 导学设计 温故互查 百分数的意义是怎样的?它和分数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自学感悟: 1、说一说百分数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它?说一说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二次设计 导 学 过 程 2、读教材中的资料,说说里面的百分数各表示什么意思。 学展讲练: 1、读65页“练一练”中的(1)、(2)中的百分数,并说出这些百分数所标示的意思。二人小组分析下面表格中百分数的意思。 83
2、设计图案: (1)观察教材中的图案,说出蓝色部分分别占整幅图的百分之几,百色部分分别占整幅图的百分之几。 (2)自己设计一幅图案,分别说出各种颜色的方格占整幅图的百分之几,并告诉大家你设计的是什么。 导 学 过 程 汇报点评:(略) 巩固练习: 写出教材66页中第3题中的百分数。 拓展延伸: 收集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中见过的百分数,说说他所表示的意思。 百分数的认识 读写百分数 设计有关百分数的图案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84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新授 43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合格率(一) 1. 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解答有关合格率的应用题。 2. 提高学生利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学生理解合格率的意义,根据其意义解决有关合格率的实际问题 学生理解合格率的意义,根据其意义解决有关合格率的实际问题 教师准备有关问题的资料卡、填有数据的表格。 导学设计 温故互查: 百分数的意义是怎样的?他和一般的分数有什么不同? 自学感悟: 出示资料:甲牌:抽查50箱,43箱合格;乙牌:抽查60箱,52项合格。 哪种品牌的罐头合格率高? 二次设计 导 学 过 程 (1)让学生充分回忆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探索。 (2)交流自己的学习过程。 提示:除不尽时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或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引导将两个小数改写成分数和百分数。 85
学展讲练: 师生讨论:什么是成活率、出勤率、出油率、及格率、优秀率。 例:成活率=成活的棵树÷总棵树×100% 汇报点评: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除法计算。通常可以写成分数和小数的形式。 导 学 过 程 巩固练习: 1、做“试一试”中的题目,先说一说成活率是什么,再列式计算。 2、出示“练一练”中的图表,分别用分数、小数、百分数表示蓝色部分占整幅图的多少。 拓展延伸: 1、出示质量检查部门对某市饮料质量进行抽查的情况记录表。计算各种饮料合格率的高低。 2、统计学校当天各年级的出勤情况统计表,计算出勤率。 合格率 合格率:合格的产品占产品总数的百分之几 出勤率: 出油率: 成活率: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86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练习 44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合格率(二) 1. 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解答有关合格率的应用题。 2. 提高学生利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学生理解合格率的意义,根据其意义解决有关合格率的实际问题 学生理解合格率的意义,根据其意义解决有关合格率的实际问题 教师准备有关问题的资料卡、填有数据的表格。 导学设计 温故互查: 合格率= 出油率= 成活率= 及格率= 优秀率= 自学感悟: 二次设计 导 学 过 程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把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的,你有什么感受。 2、完成练一练第4题 (1)学生在理解题意,说出出勤率是什么意思的基础上,独立完成练习。 87
(2)组织全班讨论交流。任选几个题说说思考过程。 汇报点评:(略) 巩固练习: 全世界哺乳类动物约有4000种,其导 学 过 程 中我国约有500种,我国哺乳类动物占全世界的百分之几? 拓展延伸: 统计学校当天各年级的出勤情况统计表,计算出勤率 合格率 合格率= 出油率= 板书设计 成活率= 及格率= 优秀率= 导学反思 88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新授 45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蛋白质含量(一) 1. 学习百分数的应用,掌握百分数、分数和小数间的互化方法。 2. 提高学生应用百分数\\分数\\小数的能力。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学习怎样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者小数。 学习怎样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者小数。 写有试题的小黑板 导学设计 温故互查: 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把小数化成分数? 自学感悟: 1、活动(一) 观察情境图,认真阅读文字。 ①教师提出问题: 二次设计 导 学 过 程 ▲你观察到了什么? ▲黄豆中含有多少种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 ▲哪一种营养成分的含量最多? ②小组合作学习,相互说说。 ③全班交流。 学展讲练: 探索怎样把蛋白质含量占的百分比转化成具体的数量(克) 89
①教师提出要求。 我们通过信息知道蛋白质占36%,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在250克黄豆中蛋白质的含量约有多少克?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在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基础上,小组讨论。 导 学 过 程 ②汇报自己的探索过程。 ③全班交流。 汇报点评 巩固练习 试一试第l题。 (1)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 (2)全班交流方法。 拓展延伸 怎样把百份数化成分数或者小数。 蛋白质的含量 板书设计 百分数 ↗↙ ↘↖ 分数 ←→ 小数 导学反思 90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练习 46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蛋白质含量(二) 1. 学习百分数的应用,掌握百分数、分数和小数间的互化方法。 2. 提高学生应用百分数\\分数\\小数的能力。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学习怎样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者小数。 学习怎样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者小数。 写有试题的小黑板 导学设计 温故互查: 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计算方法有两种。两种计算方法是什么? 自学感悟: 这一节课我们就来探索“百分数转化成小数或分数”的方法。 二次设计 导 学 过 程 学生自主探索“百分数转化成小数或分数”的过程。 (1)学生自己选择一种成分,自主探索转化方法。(如何转化) ①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②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2)择生汇报自己的探索过程。 91
(3)学生交流。 汇报点评: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分子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把百分数化成分数:1.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时,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2.如果百分数的分子是小数,要先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百分数改写成是整数的分数,然后在化简。 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的第l题。 本题是对百分数、小数、分数的互化,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要求掌握一种方法就可以。 拓展延伸: (1)把160%、0.8%化成分数和小数。 (2)做第2题,练习用百分数、小数、分数表示统一个数量。 (3)提供各班级人数,编写有关百分数的应用题,并自己解答。 导 学 过 程 百分数转化成小数或分数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分子的小数点板书设计 向左移动两位。 把百分数化成分数:1.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时,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2.如果百分数的分子是小数,要先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百分数改写成是整数的分数,然后在化简。 导学反思 92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新授 47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这月我当家(一) 1. 使学生掌握用方程解答百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 提高学生解答百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初步学习用方程解决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和用算术方法解决百分数除法应用题。 初步学习用方程解决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和用算术方法解决百分数除法应用题。 写有试题的小黑板 导学设计 温故互查: 找出下面文字中的等量关系: 1、男生人数是 本年级人数的40%。 2、男生人数是全校人数德20%。 自学感悟: 1、出示家庭月支出统计表,学生说 二次设计 导 学 过 程 出里面的百分数表示的意思。 2、找出里面所包含的等量关系时,并板书在黑板上。 3.学生根据关系式列出方程或者算术解答问题。 解:设我们家这个月一共用了X元。 40%x=500 x=500÷40% x=1250 93
答:我家这个月一共用了1250元。 小结: 学生交流总结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巩固练习 做72页“练一练”中的1、2题。导 学 过 程 学生完成后,集体交流、评价。 拓展延伸 本节教材练一练的第4题。 (1)在理解了“六五折”的基础上,找到其中的等量关系,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板书设计 这月我当家 总支出钱数 ×买食品的钱数 =40% ⅹ × 500 =40% 导学反思
94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练习 48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这月我当家(二) 1.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 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掌握找单位“1”和等量关系的方法。并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或者用算书法解答问题。 掌握找单位“1”和等量关系的方法。并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或者用算书法解答问题。 画有百分数信息的表格和问题。 导学设计 温故互查: 说一说用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步骤是怎样的?用算术法解答呢? 练习: 1、出示72页“练一练“的第4题,分析表格信息资料,提问:学校图书馆共有多少本书?然后把统计表填写完 二次设计 导 学 过 程 整。 做这道题时,先引导学生从第横行中的数据入手找等量关系:总本书×20%=科技类(2400),求出总本书后,再求出学科类和故事书占总本书的百分比。 95
2、实践活动 统计你家上个月的支出情况,支出项目可分为食品、服装、书包等。算算每个项目的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之几,绘成统计表。 巩固练习: 导 学 过 程 本节教材的“练一练”。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说一说,填出数据相当于解决了什么问题?是怎样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的。 拓展延伸: 课本“练一练”的第三题。 板书设计 练习课 总本书×20%=科技类(2400) 导学反思 96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练习六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所学知识解答有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 2. 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百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进一步学习用方程和用算术方法解决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进一步学习用方程和用算术方法解决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写有试题的小黑板。 导学设计 温故互查: 说一说,你掌握了有关百分数的那些知识。用方程解答分数除法问题的步骤是怎样的? 练习: 1、复习百分数、小树、分数间的互化方法。再填写表格中的空格,对学困导 学 过 程 生进行辅导。 2、做第2题,用颜色涂出62.5%要指导学生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再涂。 3、做第3题,要学生说出命中率的含义,再求命中率。 二次设计 练习 49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学习目标 97
4、做第5题,先提问:百分号前面保留一位小数,应除到哪一位?并指导学困生练习除。 5、做第6题,先让学生估计一天中睡眠时间有几小时,在校时间有几小时,一天共有几小时。再实际算一算。 巩固练习: 导 学 过 程 课本73、74、75页第4、7、8、9、10、11题。 拓展延伸: 实践活动: 收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分数和百分数。在哪些情况下,人们通常使用百分数?什么时候使用分数? 板书设计 练习六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62.5%=625/1000=5/8 命中率:命中的次数占射击总次数的百分之几 导学反思
98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练习 50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整理与复习(二)(一) (4) 通过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 学习目标 (5) 熟练掌握计算长方体的体积的方法和体积单位间的换算。 (6) 能熟练计算分数的混合运算,系统复习百分数问题。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导学设计 温故互查: 学生分组对学到的知识进行简单地整理,并进行记录。 合作交流: 把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根据学 二次设计 导 学 过 程 到的知识,提出数学问题,尝试解决,并与同学交流。 巩固练习: 1、根据表格中提供的数据,计算长方体的长、宽、高、表面积、体积。 99
2、说一说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在计算第2题,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3、做第4题,先要学生根据图分析怎样切,再求能切多少块。 总结评价: 导 学 过 程 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巩固练习: 课本练一练的1—3题。 拓展延伸: 课本练一练的5题。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体积 容积 体积单位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分数混合运算 百分数 导学反思 100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练习 51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整理与复习(二)(二) 1.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 导学设计 温故互查: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怎样把立方厘米化成升? 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的第4题。读题理解题意用实物演示这个长方体油桶的形状,学生讨论解答方法。 二次设计 导 学 过 程 2、做第6题,学生先估算,再计算。对学困生要进行指导。 3、学生自己做出第7题、第8题、第9题。 交流时,要说出等量关系式,再列式计算。 4、解方程,先指名说一说解方程的步骤,再解方程,也可让学困生板演。 101
5、实践活动: 小组合作,估计下列学生分别占本班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几,再进行调查。 巩固练习 课本练一练第10题。 拓展延伸 课本78页的实践活动。 导 学 过 程 整理与复习(二) 发芽率 ⅹ-5/8ⅹ=15 板书设计 解:(1-5/8)×ⅹ=15 3/8ⅹ=15 X=40 导学反思 102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新授 52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包装的学问(一) 1. 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2. 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相同的课本、包装纸。 导学设计 创设情境: 1.包装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如:节约、美观、使于携带等) 2、学生围绕节约展开讨论,引入教材中的问题。 自学感悟: 二次设计 导 学 过 程 1、出示教材中的插图和问题:将两盒糖果包成一包,怎样包才能节约纸? 2、学生对三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 分组讨论,汇报结果。 方案1的表面积:20×15×2+15×5×4+20×5×4=1300(平方厘米) 方案2的表面积:20×15×4+15×5×4+20×5×2=1700(平方厘米) 103
方案3的表面积:20×15×4+15×5×2+20×5×4=1750(平方厘米) 通过比较得出方案1最节约纸。 交流提高: 1.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2.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索情况进行评价总结。 导 学 过 程 巩固练习 同样的方法解决“试一试”中的问题。 拓展延伸 想一想: 不需要计算就能知道哪种方案最节约包装纸,你知道为什么吗? 板书设计 包装的学问 尽量减少面积最大的面——最节约 导学反思
104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实践活动 53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包装的学问(二) 1. 继续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2. 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被包装的实物、实物图。 导学设计 温故互查: 说一说怎样包装多个相同的长方体物体能节约用纸? 实践活动 二次设计 导 学 过 程 第1题: (1)要学生明白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动手操作、画图、计算、空间想象来解决包装4盒磁带的问题。 (2)亮出一盒磁带的长、宽、高,根据这个尺寸选择表面积最小的包装方案 105
(3)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进行讨论、交流。 (4)根据数据得出结论。 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交流,导 学 过 程 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汇报点评: 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说说自己的收获,评价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 巩固练习 课本第83页实践活动。 拓展延伸 课本第83页实践活动。 包装的学问 板书设计 (学生班数自己的计算情况) 导学反思
106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数学与购物 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估算费用的方法。 2. 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运用所学的知识用多种方法对购物的费用进行估算。 运用所学的知识用多种方法对购物的费用进行估算。 去超市购物的账单表 导学设计 创设情境: 出示去超市购物的购物账单,提问:你能估算出共花了多少钱吗? 自学感悟: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探索。 (1)认真观察情境图表、认真阅读相导 学 过 程 关文字。 (2)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提供小组讨论,体会逛超市的乐趣。提出问题:淘气一家人到超市都采购了些什么?估计需要多少钱? 学展讲练: 1.学生小组讨论。 (1)获取信息,整理信息。 (2)组内说说自己的探索方法。
107
新授 54 2013.3.26-2013.5.26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学习目标 二次设计
2、全班交流。 (1)谈自己的学习方法。 (2)交流自己的探索过程。 汇报点评: 估算一般采用三种策略: ①把最高位的数字加起来,得出至少需要多少钱(去尾法); ②将个位上的数字向前位进一,变成整十数进行运算(称为“进l法”); ③我们熟悉的“四舍五入”法……。 导 学 过 程 巩固练习 1、做“试一试”中的1、2题,估算2千克牛排的价钱和八折后的价钱。 2、做第3题,估算2袋米、14。80元的牛肉、6。70元的蔬菜、12。80元的鱼共多少钱。交流自己的方法,并进行评价。 拓展延伸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感受? 2、全班交流, (虽然答案不一,只要合理,都是可以的。) 数学与购物 果 汁 l6.00元 火腿肠 l3.00元 板书设计 蔬 菜 8.00元 洗发水 23.00元 洗衣粉 6.00元 牙 膏 3.00元 导学反思 108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购物策略 新授 55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学习目标 1. 使学生懂得一些购物的策略,会选择比较优惠的方案. 2.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能力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学习估算购买物品的总价,选择比较优惠的购物方法。 学习估算购买物品的总价,选择比较优惠的购物方法。 写有问题资料的小黑板。 导学设计 创设情境: 1、你们在街上见到或听到哪些促销商品的吆喝声和广告牌吗? 2、小组内说一说自己见到的或听到的广告牌、词。 3、全班交流。 自学感悟: 二次设计 导 学 过 程 给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自主学习和探索。 (1)结合情境图分析文字的意义。 (2)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小组说说。三家商店的促销手段都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 学展讲练: 1、学生小组讨论。 109
导 学 过 程 (1)结合情境图分析和整理信息。 (2)小组内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2、全班交流。 a)说自己的学习方法。 b)交流自己是怎样探索的全过程。 ①甲店花2元,乙店花2×0.9=1.80元,丙店花3元。 ②甲店花l0元,乙店花12×0.9=10.80元,丙店花l2元。 ③甲店花3大瓶饮料,获赠3小瓶;要花30元, 乙店买3大瓶和3小瓶,要花36×0.9=32.40元 丙店买3大瓶和3小瓶,要花36×0.8=28.80元。 汇报点评:(略) 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本节的“练一练”。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拓展延伸: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感受? 2、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购物策略 1、甲:2元 乙:1.8元 丙:2元 2、甲:10元 乙:10.8元 丙:12元 3、甲:30元 乙:32.7元 丙:28.8元 导学反思 110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扇形统计图 1. 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2. 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各种扇形统计图、投影仪。 导学设计 导入新课: 谁知道我们以前学过哪些统计图?并且说出它们的特点?(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那么,我们今天学习新的一种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自学感悟: 导 学 过 程 用投影仪出示小丽一家三口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统计表。 1.学生通过计算独立填上表中的数据 。 2、独立制作条形统计图。 学展讲练: 出示扇形统计图。组织学生交流两种统计图,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二次设计 新授 56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学习目标 111
1、二人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到哪个量多,哪个量少。而扇形统计图反映的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汇报点评:(略) 巩固练习: 说一说:观察下面的统计图,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出示教材第85页四幅扇形统计图。先让学生自己读图,再说一说,获得了哪些信息?明白了什么?有何想法或感受。 拓展延伸: 试一试:看图回答问题 出示教材第85页一年级和五年级两幅作息时间安排统计图 第(1)题学生读图后交流。 第(2)题引导学生用量角器、直尺等工具,仿照上面的统计图,自己画一幅扇形统计图,并与同学交流。 第(3)题,让先学生提问题,然后解答。 扇形统计图 各占整体的百分之几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导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112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新授 57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奥运会(统计图的选择) (3) 能读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4) 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各种统计图、ppt课件。 导学设计 温故互查: 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自学感悟: 出示我国从第23届奥运会开始获得金牌,第24——28届奥运会我国获奖牌情况统计表。 学生说一说从统计表中获得信息。 二次设计 导 学 过 程 学展讲练: 用投影仪出示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1)从哪幅图能明显地看出我国在第24~28届奥运会获金牌的变化情况? (2)从哪幅图能更明显地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 113
(3)从哪幅图能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 (4)你最喜欢哪个统计图,说说你的理由。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 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能明显的看出第24——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奖导 学 过 程 牌数的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能更明显的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扇形统计图能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 汇报点评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P87的练一练 小组讨论完成,学生说明选择的理由。 拓展延伸 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各种统计图,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板书设计 奥运会(统计图的选择) 折线统计图: 明显地看出第24——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奖牌数的变化情况。 条形统计图: 更明显地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 扇形统计图: 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 导学反思 114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新授 58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中位数和众数(一) 1. 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体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2. 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各种统计图、投影仪。 导学设计 温故互查: 谁知道什么叫平均数?怎样求平均数? 自学感悟: 出示某超市工作人员月工资统计表: 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用哪一个 二次设计 导 学 过 程 数表示工作人员月工资的平均水平? 1.教师提示:用平均数行不行?为什么不行?用什么数表示比较合适? (月平均工资1000元可是大多数员工根本达不到,因此不合理) 2.二人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学展讲练: 引入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115
将工资从小到大排列去中间的一个就是中位数;出现一组数据中次数最多的成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这组数据个数是偶数,怎样求它们的中位数呢? 1.学生讨论。 2.教师小结:当一组数据的个数是导 学 过 程 偶数时,中位数取中间两个书的平均数。 汇报点评 巩固练习 练习:找出下面各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① 5 32 8 5 7 8 5 ② 15 14 13 13 12 10 10 9 拓展延伸 P88 试一试 P89 1、2 中位数和众数 中位数: 将一组数据从大到小排列,中间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116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练习 59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中位数和众数(二) 1. 进一步体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2. 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各种统计图、投影仪。 导学设计 温故互查: 什么是中位数和众数? 组员回答,组长补充。 巩固练习: 1、第一题。指名读题,独立计算平均数,并说出它们的中位数和众数。其他同学评议。 二次设计 导 学 过 程 2、第二题。先独立计算平均数、中位数,找出众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用平均数不合适? 3、第三题。独立计算,同桌交流。 117
3. 在一些比赛中,计算选手的最后的得分时,往往先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再计算剩下的得分的平均数,把它作为该选手的最后的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导 学 过 程 巩固练习 课本96页的第19题。 拓展延伸 课本92页的实践活动。 中位数和众数 板书设计 第三题: 40厘米出现的次数最多 所以40是众数 导学反思
118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课时 练习七 1. 进一步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练习中位数和众数. 2. 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进一步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进一步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各种统计图、投影仪。 导学设计 温故互查: 1、回答什么是中位数和众数? 2、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组员回答,组长补充。 巩固训练: 1、第一题。 导 学 过 程 ⑴、投影仪出示统计表,用什么统计图表示去年凉鞋销售量的变化情况呢?引导学生讨论,指名说出理由。 ⑵、因为这里要表示去年凉鞋销售量的变化情况,所以要用折线统计图。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⑶、组织学生讨论其他两个问题。 二次设计 练习 60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学习目标 119
2、第二题。 先让学生说说图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再计算其它问题,全班交流。 3、第三题。 ⑴、让学生计算出每个店营业额的平均数。 ⑵、组织学生讨论应该关闭那个店? 导 学 过 程 4、第四题。 出示两个统计图,让学生读图,交流图中的各种信息,教师适时引导。 巩固练习 课本96页的18题。 拓展延伸 课本92页的实践活动。 板书设计 练习七 第三题 甲:(7+7.6+6.4+5.6+4.8+3.2)≈5.8(万元) 乙:(2+2.6+3.6+3.8+4.6+5.6)=3.7(万元) 导学反思
120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总复习(一) 1、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个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习目标 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3、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弄清各知识间的联系 弄清各知识间的联系 课件 导学设计 整理课题 1、小组合作,整理“数与运算”。回顾所学的内容,对所学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对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全班交流。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 练习 导 学 过 程 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在小组里交流计算的方法。 2、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独统计图表,理解八五折和八折的意思,然后题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答案:1500×85%=1275元, 1600×80%=1280元 南极牌冰箱比较便宜 二次设计 复习 61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121
3、第3题,先帮助学生理解提议,由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全班交流 巩固练习 课本93页6题 导 学 过 程 拓展延伸 说说自己的收获,包括所学知识和新的学习方法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分数乘法: 意义 计算方法 分数除法: 意义 计算方法 导学反思
122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总复习(二) 1、巩固和加深对分数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沟通分数乘除法间内 学习目标 在联系。 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弄清分数乘除法间的区别和联系 解决乘除法实际问题 课件 导学设计 整理课题 1、小组合作,整理“数与运算”。回顾所学的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包括意义、运算顺序。对所学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对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全班交流。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表彰导 学 过 程 表现优秀的学生。 练习 1、第4题,先让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弄清题意,借助图形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同时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的环保知识。 2、第5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汇报结果,并鼓励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二次设计 复习 62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123
使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证书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3、第7题。本题是利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的问题,如果学生用算术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也应给予肯定,但应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思路,用算术法不导 学 过 程 做要求 巩固练习 小组合作出一道考察分数乘除法知识的题目 拓展延伸 小组交换题目,看能否解决这些问题 板书设计 总复习(二) 解:设这个地区前年降雨量是ⅹ毫升。 ⅹ—2/9ⅹ=427 7/9ⅹ=427 ⅹ=549 答:这个地区前年降雨量是549毫升。 导学反思
124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总复习(三) 1、进一步提高应用百分数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单位间 学习目标 的换算和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弄清各知识间的联系 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课件 导学设计 整理课题 1、小组合作,回顾所学的百分数知识,说处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表彰表现优秀的学生。 练习 导 学 过 程 1、第9题。本题是利用方程解决有关百分数的问题,如果让学生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应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思路,教师也应给予肯定,但不做基本要求。 2、第10题。教学时,先让学生理解题意,说说覆盖率是什么意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二次设计 复习 63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125
同时,教师可让学生检阅有关绿化问题的资料,了解绿化的意义及作用 3、第11题。主要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时,可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进行交流,注意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 巩固练习 关于百分数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导 学 过 程 决,在组内相互讲一讲。 拓展延伸 想一想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板书设计 总复习(三) 解:设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是x元。 80%x=2800 x=2800÷80% x=3500 答: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约是3500元。 导学反思 126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年 级 备课时间 课题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课时 总复习(四) 1、和复习统计知识,沟通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内在联系。 学习目标 2、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3、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弄清题目中的单位统一问题 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 导学设计 整理课题 1、小组合作,整理体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复习统计知识。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讲解。 练习 1、第12题。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导 学 过 程 相关计量单位的换算。教学时,教师应组织学生回顾相关的知识,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要注意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第13题。本题主要考查有关长方体体积和表面积的相关知识。教学时,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对于逆向思维的题目,教师要注意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同时 二次设计 复习 64 主备 教师 主备 时间 张飞 2013.3.26-2013.5.26 127
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 3、第14题。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体积(容积)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教学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课本95页15题,独自尝试,小导 学 过 程 组订正 巩固练习 课本95页16、17题 拓展延伸 课本95页18、19题 总复习(四) 体积单位: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1000) 容积单位:(液体)升 毫升 (1000)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1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